标普回测200天均线。美股3%的调整能不能满足市场呢,我不知道。我觉得有机会补上5月12日高开的裂口,大概5700到5750点。要是overshoot一点就5%左右的调整,Breadth Thrust应该会到0.4或以下。这个位置也是50周均线的位置。2018年,标普反弹时的第一轮调整就是稍微下破200天均线,然后在50周均线继续反弹7%后重新返回2018年9月的高点。现在50周均线离高点同样只差7%。
现在标普仍是按2018年剧本来演。下周只有4个交易日,跌到一两百点应该也没什么难度。之后进入6月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非农,然后是通胀数据。这些数据好坏其实挺不好说,因为就一个月时间很难把关税问题反映到就业市场。通胀方面亦是如此。所以如果出现Less Bad的话,从5700点踢上6000点完全有可能。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失业率上升,不能排除市场要玩Bad News,意思就是美联储还降息几率上升了。因为上涨动能还在的话,这种调整会被视为买入点。动能后续估计看英伟达的财报。至于为什么是英伟达呢?其实没什么具体原因,就像中国人的冲喜习俗。办个喜事就能把问题先抛诸脑后。就算喜事变白事估计也没什么关系,市场应该也不会因此大跌。
入主题。4月开始,市场就有一种声音叫卖出美国,或者叫美国例外论的终结。就是美元,美债,美股都不香了,尤其是当下的美债。据闻6月就要六七万亿的美债要到期。然而近期美债没人要了,到期前很难借到新债还旧债。
最近看了一些专业且懂门道的大师论述。我们普通人存在一些误区,就是即便借新还旧也并不是在到期一口气借6万亿,而是商务部其实是定期以一直滚动的方式不断地在发行新债还旧债。只不过是之后的利息越来越高。而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银行call loan时候,借债人就要完蛋。总之就不是马上完蛋的情况,而问题只在于债务上限。
现在人们的核心关切是美债流动性问题。不过在早些时候,美联储被爆不吱声的买了4百多亿的长债。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美联储是把关美债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纵使美债需求不足,有美联储大保底。所以就算日后川普再支棱起来,让美债垂危,也有美联储来擦屁股。
先抛开美联储对美债大保底的后遗症。我问了chatgpt和deepseek,这保底举动要是日后变成美联储的常规作业,这就是YCC,Yield Curve Control,以及QE,量化宽松。YCC是什么鬼不重要,量化宽松才令同志们们提起神来。这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铁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就是牛市的冲锋号角。
常规的量化宽松是利率到零时,再以非常手段释放流动性。但如果日后美联储为保住逐渐被人嫌弃的美债而作出变相的量化宽松成为常态,那就是说,市场虽然在高利率环境下同样得到大量流动性。而且这宽松是没有一个具体额度。这是在下粗浅的理解。
再说这样做的后遗症。之后美债的利率可能起飞,而且美债评级进一步下跌,以及完全失去绝对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谁能非常确凿的阐述对股市日后的影响。我觉得很多时候经济学家有很多理论,但直到现实层面实际显现却存在很大差距。
看日本,都忘记了多少年的利率控制,而且债务与GDP占比是263%,评级只有A+。日债不一直活得挺好的。虽然近日有些麻烦,但我觉得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要是结构性问题,老早就没人要了。看美债债务规模是122%,虽然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但并不代表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地狱。要知道,美国全球有800个军事基地,11个航母群。先不管能不能跟东方神秘大国较量,光是牌面就至少不会未打先输。德国,挪威,瑞士,荷兰都是3A评级,但是在世界不安之时,同志们会愿意买谁的债呢?好比赛车选手违规被罚秒,就算被加10秒,仍然是冠军。
其实由4月美股开始下跌,油管上就看过好几个人拿1998年7月到10月的美股下跌来套入这次的回调。当然他们的描述就是这次回调V反弹后,美股只会更高,而非进入熊市。那时候我就不以为然。但现在看,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假设。
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卖出美国论调。美元贬值厉害,但看图,美元指数更低的时候美股也是会上涨。再看10年债息率,就是维持5%以上,美股还是会涨更高。看1998年7月,利率从5.6%跌到4.5%,然后一直飚到6.8%。然而美股就从当年10月低点涨70%。今年利率也是从1月4.8%跌到川普解放日两天后的3.8%。所以,利率到5%时候,估计会引起美股下跌,但之后是不是利率不降下来,美股就上不去呢?对于这个问号,1998年就告诉同志们并不一定。
再看美元。近期美元指数跌了,很多人的说法是要卖出美元资产。但这是汇率上的问题,不是美股本身的问题。美元指数跌到80到90的时候可多了。90年代和次贷危机后,美元指数都是相对低位,但并没有影响美股的表现。
所以如果日后美债流动性继续变差,就不能排除美联储的无底线保底行动。那就是没有额度,没期限的量化宽松。然而现在全球投资最大标的就是AI。然而AI发展最如火如荼的就只有中美两国。资金进入美股比进入中国股市容易。那么溢出美元流动性进入美股,尤其AI股是不是非常理所当然呢?
我觉得现在的确很多因关税引起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因素总会解决。然后有美联储的保底假设,现在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一个Dip都可以买入呢?Breadth Thrust要盯紧。
我不是经济或金融专业的专家。对于美联储的或许出现的保底行为,操作和效果上是否与我们惯常认知的量化宽松一样,我不能100%确定。以上全是以我的假设和推论套入到1998年情景后的一个结论。暂时我还是认为未来一两个月出双底,但也会看着Breadth Thrust分批买入。
现在标普仍是按2018年剧本来演。下周只有4个交易日,跌到一两百点应该也没什么难度。之后进入6月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非农,然后是通胀数据。这些数据好坏其实挺不好说,因为就一个月时间很难把关税问题反映到就业市场。通胀方面亦是如此。所以如果出现Less Bad的话,从5700点踢上6000点完全有可能。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失业率上升,不能排除市场要玩Bad News,意思就是美联储还降息几率上升了。因为上涨动能还在的话,这种调整会被视为买入点。动能后续估计看英伟达的财报。至于为什么是英伟达呢?其实没什么具体原因,就像中国人的冲喜习俗。办个喜事就能把问题先抛诸脑后。就算喜事变白事估计也没什么关系,市场应该也不会因此大跌。
入主题。4月开始,市场就有一种声音叫卖出美国,或者叫美国例外论的终结。就是美元,美债,美股都不香了,尤其是当下的美债。据闻6月就要六七万亿的美债要到期。然而近期美债没人要了,到期前很难借到新债还旧债。
最近看了一些专业且懂门道的大师论述。我们普通人存在一些误区,就是即便借新还旧也并不是在到期一口气借6万亿,而是商务部其实是定期以一直滚动的方式不断地在发行新债还旧债。只不过是之后的利息越来越高。而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银行call loan时候,借债人就要完蛋。总之就不是马上完蛋的情况,而问题只在于债务上限。
现在人们的核心关切是美债流动性问题。不过在早些时候,美联储被爆不吱声的买了4百多亿的长债。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美联储是把关美债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纵使美债需求不足,有美联储大保底。所以就算日后川普再支棱起来,让美债垂危,也有美联储来擦屁股。
先抛开美联储对美债大保底的后遗症。我问了chatgpt和deepseek,这保底举动要是日后变成美联储的常规作业,这就是YCC,Yield Curve Control,以及QE,量化宽松。YCC是什么鬼不重要,量化宽松才令同志们们提起神来。这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铁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就是牛市的冲锋号角。
常规的量化宽松是利率到零时,再以非常手段释放流动性。但如果日后美联储为保住逐渐被人嫌弃的美债而作出变相的量化宽松成为常态,那就是说,市场虽然在高利率环境下同样得到大量流动性。而且这宽松是没有一个具体额度。这是在下粗浅的理解。
再说这样做的后遗症。之后美债的利率可能起飞,而且美债评级进一步下跌,以及完全失去绝对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谁能非常确凿的阐述对股市日后的影响。我觉得很多时候经济学家有很多理论,但直到现实层面实际显现却存在很大差距。
看日本,都忘记了多少年的利率控制,而且债务与GDP占比是263%,评级只有A+。日债不一直活得挺好的。虽然近日有些麻烦,但我觉得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要是结构性问题,老早就没人要了。看美债债务规模是122%,虽然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但并不代表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地狱。要知道,美国全球有800个军事基地,11个航母群。先不管能不能跟东方神秘大国较量,光是牌面就至少不会未打先输。德国,挪威,瑞士,荷兰都是3A评级,但是在世界不安之时,同志们会愿意买谁的债呢?好比赛车选手违规被罚秒,就算被加10秒,仍然是冠军。
其实由4月美股开始下跌,油管上就看过好几个人拿1998年7月到10月的美股下跌来套入这次的回调。当然他们的描述就是这次回调V反弹后,美股只会更高,而非进入熊市。那时候我就不以为然。但现在看,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假设。
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卖出美国论调。美元贬值厉害,但看图,美元指数更低的时候美股也是会上涨。再看10年债息率,就是维持5%以上,美股还是会涨更高。看1998年7月,利率从5.6%跌到4.5%,然后一直飚到6.8%。然而美股就从当年10月低点涨70%。今年利率也是从1月4.8%跌到川普解放日两天后的3.8%。所以,利率到5%时候,估计会引起美股下跌,但之后是不是利率不降下来,美股就上不去呢?对于这个问号,1998年就告诉同志们并不一定。
再看美元。近期美元指数跌了,很多人的说法是要卖出美元资产。但这是汇率上的问题,不是美股本身的问题。美元指数跌到80到90的时候可多了。90年代和次贷危机后,美元指数都是相对低位,但并没有影响美股的表现。
所以如果日后美债流动性继续变差,就不能排除美联储的无底线保底行动。那就是没有额度,没期限的量化宽松。然而现在全球投资最大标的就是AI。然而AI发展最如火如荼的就只有中美两国。资金进入美股比进入中国股市容易。那么溢出美元流动性进入美股,尤其AI股是不是非常理所当然呢?
我觉得现在的确很多因关税引起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因素总会解决。然后有美联储的保底假设,现在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一个Dip都可以买入呢?Breadth Thrust要盯紧。
我不是经济或金融专业的专家。对于美联储的或许出现的保底行为,操作和效果上是否与我们惯常认知的量化宽松一样,我不能100%确定。以上全是以我的假设和推论套入到1998年情景后的一个结论。暂时我还是认为未来一两个月出双底,但也会看着Breadth Thrust分批买入。
免责声明
这些信息和出版物并不意味着也不构成TradingView提供或认可的金融、投资、交易或其它类型的建议或背书。请在使用条款阅读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