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500指数
做空

特朗普政策框架下的美股市场重构

134
就像我周末公众号文章里写的一样 近期特朗普不仅对美股涨跌只字不提,而且一直在添油加醋生怕美股跌的不够多。
在特朗普 1.0 时代,他曾将美股的上涨视为其政绩的“晴雨表”,几乎每天都在 twitter 上炫耀标普 500 指数的辉煌表现。然而,自今年 2 月下旬以来,美股进入调整期,标普 500 指数下跌 7%,科技巨头更是遭遇超 10%的回调,这位曾经的市场“啦啦队长”却一反常态,公开表示自己“甚至都没看市场”。这种态度转变令市场困惑:特朗普为何对美股置之不理?答案或许并非市场情绪或短期波动,而是隐藏在更长远的战略考量之中。

一、美股高位调整:早跌胜于晚跌
当前的美股估值已非“便宜货”。截至今年2月,标普5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攀升至22.4,逼近2022年及本世纪初的历史高点。经过两年强劲上涨,市场泡沫的风险日益加剧。分析人士指出,若这种涨势延续至2025年,估值进一步膨胀,一旦泡沫破裂,可能对经济和特朗普的政治前景造成更大冲击。
关键节点:2026中期选举
特朗普的目光似乎已投向2026年的中期选举。历史数据显示,自1962年以来,中期选举前12个月,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回报率仅为0.3%,远低于8.1%的长期平均水平。然而,选举后市场往往迎来反弹,两党纷争加剧反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对特朗普而言,若美股在2025年因高估值而剧烈调整,可能削弱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控制力。因此,与其让市场在关键时刻崩盘,不如现在接受一次“健康回调”,为未来铺路。

二、AI热潮退潮前的提前布局
过去两年,人工智能(AI)的叙事不仅推动了科技股的狂热,也为美国财政扩张提供了支撑。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助力制造业回流——特斯拉将电池生产线迁回美国、英特尔在《芯片与科学法案》支持下扩建本土工厂,这些都依赖智能制造的逻辑。这一趋势为美债扩张提供了“未来生产力”的预期,吸引全球资本继续购买美债。
然而,这种叙事并非永恒。一旦AI热潮消退,或市场对其增长潜力产生质疑,靠“未来生产力”支撑的财政扩张逻辑将难以为继。特朗普团队似乎已意识到这一点。与其等到拐点到来再被动应对,不如提前调整策略,为下一次财政托底蓄力。甚至,通过短期内降低增长预期,特朗普可能有意施压美联储尽早降息,为经济注入流动性。

三、美债优先:降利率才是核心
特朗普对美股的冷淡,或许是因为他的重心已转向美债市场。长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直接推高政府债务成本,同时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借贷费用。截至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已令市场不安。若AI叙事失灵,外部买家对美债的需求减弱,美国将不得不自行消化债务压力。降低长债利率,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为实体经济创造宽松条件。
此外,特朗普近期对关税和政府精简的强硬表态,也可能旨在稳定财政预期,而非直接干预股市。这种“稳债而非救股”的策略,显示出他对经济长期稳定的重视。

特朗普的“棋局”

特朗普对美股的漠视并非无心之举,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博弈。他或许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容忍当前的调整化解估值风险,为中期选举铺平道路;通过提前布局财政政策应对AI叙事可能的崩塌;通过压低长债利率为经济和政治争取更大空间。
曾经,特朗普将美股视为政绩的“勋章”。如今,他选择置之不顾,或许正是因为他已不再满足于短期的掌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在华尔街的喧嚣中,这位总统的沉默,可能比他的高调更值得深思。

中美一直在唱双簧,一边演给全世界看,一边互相挤破泡沫的同时利益互换,当大国博弈进入2.0时代,两个巨大的利益集团面前,棋子又何尝不可以互换呢。

我们经历过的疫情就是为了去全球化,断供应链,强行推高物价,帮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帮美元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收紧后所造成的空缺谁来填补,那必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这步棋,这里面都是最默契的配合

浮于表面的最亲密无间的搭档,可能只是一个借力跳板,而看起来非常对立的另一方,才是真正最密切的合作伙伴,目前的国际局势风云诡谲,但洞悉本质之后,便拨开云雾见青天。

小凯是一个专注于大宗商品以及数字货币行情分析及交易策略分享的交易员
WeChat:ASAP_BustinG
公众号:交易三叉戟(欢迎关注,免费订阅每周【交易锦囊】)


免责声明

这些信息和出版物并不意味着也不构成TradingView提供或认可的金融、投资、交易或其它类型的建议或背书。请在使用条款阅读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