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能否挑战 AI 巨头?Google 迈入 AI 硬件竞争的新阶段,推出第七代张量处理单元(TPU)——Ironwood。与通用 AI 加速器不同,Ironwood 专为推理任务设计,即在大规模运行已训练的 AI 模型。Google 明确聚焦于“推理阶段”,押注 AI 部署的效率与成本将成为企业采用和盈利的关键,而非仅限于训练能力。这一战略使其直接挑战行业巨头 NVIDIA 和 Intel。
Ironwood 在计算性能和能效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其最大竞争优势在于每瓦性能的提升,带来出色的 teraflops 表现和大幅改进的内存带宽。Google 称其效率接近上一代的两倍,有效应对大规模 AI 部署中的功耗和成本挑战。凭借十年 TPU 设计的垂直整合,Google 打造了高度优化的软硬件协同,显著降低总拥有成本。
通过专注推理效率并整合网络、存储及 Pathways 运行时等软件生态系统,Google 旨在抢占 AI 加速器市场的更大份额。Ironwood 不仅是芯片,更是驱动 Google 先进模型(如 Gemini)及未来多智能体 AI 系统的核心。这一综合战略直接挑战 NVIDIA 的市场主导地位及 Intel 日益增长的 AI 雄心,表明 AI 基础设施的竞争日益聚焦于部署经济性。
Aichips
人工智能革命是否构筑于流沙之上?在充满风险的技术雄心角逐中,英伟达正成为一则关于企业盲目自大和潜在增长难以为继的警示故事。这家一度被视为势不可挡的科技巨头,如今在其看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下暴露出诸多隐忧,不断涌现的挑战正威胁着其精心营造的人工智能霸主地位。一些具体的挑战凸显了这种脆弱性: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的言论暗示,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可能趋于平缓;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则指出,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已过“易如反掌”的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技术创新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潜藏着监管审查和市场动荡带来的隐忧。英伟达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风暴: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可能放缓、中国监管机构发起的强力反垄断调查,以及来自业界领袖日益增长的质疑。竞争日益白热化,亚马逊正在开发自主的 Trainium 人工智能芯片,博通则致力于通过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来争夺可观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三年内,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900 亿美元。OpenAI 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尔直言“我们已经触及数据峰值”,这进一步动摇了关于人工智能无限增长的论调。
这些影响不仅广泛而且令人深感担忧。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缩影——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创新日益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监管挑战以及收益递减这一残酷经济现实的制约。尽管科技巨头们投入了巨额资金——微软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200 亿美元,Meta 的支出也增加了 36%——但只有 4% 的美国劳动者每天使用人工智能。投资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巨大落差,暴露了英伟达市场地位的潜在脆弱性。分析师们认为,2024 年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长率可能已经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