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高空依然幸福!


后续继续采取黄金 高空。

《货币幻觉|全球放水,就一定会通胀吗?》

1660-1677做空。
目标1500-1470.

认同的就做,不认同的就看。
vx:hlwchj

由于本次疫情和石油价格战,再加上美股的十年牛市早已估值过高。基本上是这次美股暴跌的内生因素。

估值过高是根源,疫情是催化剂,沙特俄罗斯石油价格战是导火索(国际原油暴跌至20年以来低点,美股石油股占股指权重又大,so...),另外市场的恐慌以及疫情引起对未来经济下行衰退的担忧!使得市场抛售所有能抛售的资产,手握现金最实在!连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也没能逃脱。

我们来回顾下美联储最近的大力度、大规模的放水路径:

3月15号,美联储进行史诗级降息,进入零利率时代,并启动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

3月17号,特朗普政府推出一揽子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3月23号,美联储启动无限量量化宽松计划。(市场不是缺钱吗?来你要多少我给多少,这里其实想说的是美联储已经突破自1913年成立来的底线了,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

3月26号,G20峰会启动价值5万亿美元的提振经济计划。

3月27号,美国众议院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有人就会问:“全球央行争先恐后的放水,那钱还是钱吗?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吗?”

这个问题我自己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仔细想想和研究下,背后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才经常被当做韭菜被收割,很多经济知识我们真的太缺乏,我们确实too young too simple。

想要做好投资和交易不能只单纯的靠技术、还有对基本面有足够的了解、理解。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交易系统和技术才能将利润做到自己满意(极致就别想了,一年下来你能是正收益就很厉害了。这里还有自律、计划和资金管理等等,不然你一定熬不过春天的到来,你就会死于一次次的亏损和爆仓之中不能自拔。)纯属个人拙见。

所以针对大方说我们普罗大众、小白陷入了货币幻觉,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首先放水是不是没有作用,但是要看市场是缺现金还是缺流动性。缺现金只是流动性低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只是放水,并不一定可以提高流动性,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综合多方面因素,反而不一定是缺钱。

那缺什么呢?缺的是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而导致的一定程度的货币沉淀。货币沉淀就是造成通缩的一个常见原因。

比如:

1、现在你手里有500万现金,现在有一家地段很不错的餐饮店铺在转让,而且价格很便宜,你会投吗?

2、你朋友让你去股市抄底,你会吗?

等等场景,这里说的情况是针对于普通民众,不适用大佬哈!有钱人还是该干嘛干嘛!但是也会比较谨慎!在现在疫情环境中。

扯远了,回归正题中。

对于“货币幻觉”这个概念,是1928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的。

大概是这样讲的:人们通常只关注商品表面上的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或价格与他们的收入之比。永远关注的都只是当前标签下的价格,没有人会用同比环比的数据去扣减一下再来决定这个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当然,这个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这样做,我去买个东西,还要找一大推数据来算一算。

另外,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熟悉的商品(比如鸡蛋,大米,面粉,有的人关心手机的价格,有的人关心汽车的价格等等),并且对这些价格非常熟悉。尽管世界上有无数商品、无数价格,人们却仍习惯于只对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做出反应。

在这个幻觉下,人们会产生一种奇特的认知模式:如果自己的工资增长了,人们不会觉得这是物价上升的结果,而会觉得是自己工作努力获得认可的结果(要清楚这是广义上的薪资上涨而不狭义的上涨。和十几年前比哪个人的工资没涨?)。

所以,涨工资,每个人都很开心。反过来,如果物价持续下跌10年,跌幅达到20%,然后人们的工资也下降20%,对不起,每个人都会非常不高兴。他们不会去比较物价的因素,而只关心眼前、当下的工资降了。这就是货币幻觉。

有一个并不可笑的事实,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了货币幻觉是可能产生的。试验表明,能产生这种幻觉的区域是人的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比如,假设某人的工资增长了一倍,但物价也同时增长了一倍。结果,科学家们发现,某人的大脑皮回区域出现了亮点!那意味着人们忽视了通胀的因素,只是简单地看到自己的工资增长就兴奋起来了。

所以,世上的人们其实并不在乎通胀与否,他们只关心眼前的工资高与低赚的多与少。只要是钱多了,大脑就兴奋,内心就开心——这便是“货币刺激可以促进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如果再进一步呢?就是每个人其实都是喜欢通胀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通胀可以让人更开心,而通缩则等同于痛苦。

所以很多人害怕通缩,包括很多国家也一直饱受通缩之苦,也在努力达到通胀预期。比如A有1000万,B是个穷光蛋,在通缩的环境下,物价下跌,失业率上升,工资降低,B这个时候没存款,工作工资还低甚至还要失业,但是A有1000万现金啊,人家的购买力反而还因为通缩物价降低,购买力提升了。反而可以等经济恢复前大量抄底优质资产,但是有钱人毕竟是少数啊。

通缩,意味着穷人甚至大部分人要饿肚子的。

比如:1992年到2013年,日本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其消费者物价指数处于0增长状态。但是这段时间日本的央行资产规模却是在不断扩张的。数据显示,1997年到2013年的16年间,日本央行资产总额从55万亿日元增长到224万亿日元,扩张足足3倍!而此间的日本GDP则只不过从523万亿日元下滑到503万亿日元——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货币扩大3倍,经济产出原地踏步,按说物价应该上涨啊。现在呢,日本的物价却保持着20多年原地踏步——说好的货币增加则物价上涨呢?


再说的白一点:

在这次衰退当中,由于企业生产和大众消费,双双受到疫情冲击,经济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尤其是需求)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和大众的行为都会出现变化:

1、企业减少中长期投资,以应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2、企业会压缩当期开支裁员,以应对订单减少以后现金流崩塌的风险。

3、企业会降低杠杆,减少财务利息支出,保证资产负债表的安全。

4、大众会缩减开支,并调低收入预期,甚至都很少出去吃火锅,唱k了。

5、大众也会减少信用贷款,以提高收入和现金来应对对负债的偿还。前两年的互联网金融让很多人杠杆缠身。更别说消费了。

综合以上,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大众行为,最终的结果,都会导致信用扩张出现严重下滑。也就是,银行即便有钱,企业和居民也并不会如以往那样去轻易贷款。银行的贷款利息下降(对应央行的降息),能刺激部分贷款意愿,但并不能让其完全恢复。

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家都在说,解决本轮危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重要也更奏效。这是因为,通过减税降费或者直接的财政补贴(比如对居民部门直接撒钱的消费券),可以直接作用于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绕开其向银行贷款的“意愿”问题。

当然,财政政策也会面临财政约束,也就是政府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赤字率提升来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消费意愿不足的问题,但如果从整个经济体看,至少有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1、赤字率不能无限提升。
2、经济体的整体救助,需要的资金量巨大。

因此,财政政策只能减少危机的破坏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一轮危机往往必须伴随着一批企业和居民的破产,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最终市场才会重新平衡,经济也才会重新焕发生机。

目前的情况下,全球央行的“大放水”,并不足以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相反,我们要警惕经济滑入通缩的可能。不要被货币幻觉迷惑,陷入假通胀、真通缩的陷阱思维!

但是目前没有那么悲观,未来还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战胜这一切困难!
将来的美好一定会如期而至!

(ps:所以不要听到大放水,感觉马上就要全球大通胀似的,就觉得要赶紧买黄金,小心被误导!!!维持高空观点不变。)

Chart PatternsTrend AnalysisWave Analysis

野生货币研究者,学会纠错,减少犯错,发现趋势,遇见美好。
wechat:hlwchj
公众号:互联网催化剂
weibo.com/1882926032/profile?topnav=1&wvr=6
更多: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