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正在复制2020年的慢牛走势从2024年9月大盘见底后,先是一波2周的急涨行情,之后开始长达3个月的调整,进入2025年,走势变成了震荡上行。
虽然周五有一次剧烈的下跌,但上升趋势并没有破坏。如果我们对照2020年的走势,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主力正在尝试复制当初的慢牛行情。当然,2020年基于疫情等复杂因素,最终这个慢牛失败了。
但今年,缺口已经大不相同,一方面是中国扛过了美国第一波打击,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对于贸易战的应对也更有经验。而且现在美国是向全球发动贸易战,让美国成为众矢之的,而他们对乌克兰的新殖民主义,也让欧洲感到了危机。这对于中国来说,至少有了更多可以打的底牌。
此外,中国政府终于意识到了通缩的严重性,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化解危机,虽然目前经济尚未走出阴霾,但变得更坏的概率已经降低。
总之,我对A股充满信心,本轮牛市的主线是新质生产力,也就是科技兴国。而现在,我们也看到deepseek,宇树机器人的崛起,让中国的产业升级更有底气了。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增长,A股上市公司业绩也将不断优化,相信会有更多的科技股进入万亿市值俱乐部。
000001
坚定看多科创板关于中国股市的估值重定,有几个可以思考的问题。
之前,我们强调的可能更多是高股息国企的估值过低,很多都是破净股,有修复空间。
不过从ds横空出世后,科技股同样面临估值重定问题。
过去7年,也就是川普第一任期开始,中美脱钩,国际资本抛弃中国资产。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股遭到抛售,逻辑就是美国的制裁导致中国科技企业竞争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全面崩溃。
但过去几年,他们发现中国科技企业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突出重围,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特别是ds的出现,让国际资本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科技公司的竞争力。
同时,俄乌冲突的结果,应该让所有观众惊掉下巴。美国主导了剧情的反转,这种反转的确是好莱坞级别的。所以现在除了美国几个铁杆死忠外,大家都在思考,是不是应该从单押变成双押?
如果美国开始奉行门罗主义,他们能从美国那里得到什么呢?反观中国,奉行的事互惠互利政策,显然做中国的朋友更有利。
所以中国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得到修复。目前中国科技股的估值不足美股的50%,全球资产对中国股市的配置不足2%,这意味着中国资产的升值空间是巨大,哪怕中国科技股有美国公司估值的80%,那也会有将近一倍的增长。
所以我们这段时间也看到,科技股的表现明显强于高股息蓝筹股。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既是关于A+H股溢价问题,我们看到券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很多H股券商只有A股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这样制约了A股券商的上升空间。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举牌案例发生在H股,也就是说,如果机构看好高股息的蓝筹股,完全可以南向买入港股。而A股方面,科技股的诱惑明显高于蓝筹股。
如果2025年是中国第四轮牛市的开始,那么科技股将会是本来牛市的主线。
金智科技(002090)《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与资质构筑的护城河》止损:8.58
止盈:11.03
金智科技(002090)是一家专注于电力自动化、智能化电网设备及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以下是从专业经济学家角度对其护城河的分析:
1. 技术与研发优势
核心技术壁垒:金智科技在电力自动化、智能电网、电力信息化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保护、自动化控制、智能变电站等方面,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持续研发投入: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种持续的研发投入不仅巩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还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金智科技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这些知识产权保护了公司的核心技术,增加了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
2. 行业资质与准入门槛
电力行业资质:电力行业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极高,包括产品质量认证、行业标准认证等。金智科技拥有完善的资质体系,能够顺利进入电力市场,而新进入者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获取这些资质。
品牌与声誉:公司在电力行业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客户对其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高度认可。这种品牌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吸引力。
3. 客户粘性与市场地位
稳定的客户群体:金智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电力企业,这些客户对供应商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建立合作关系,通常会长期合作。这种稳定的客户关系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的收入来源。
定制化服务:电力系统项目通常需要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金智科技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粘性。
4. 成本与规模优势
规模经济: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金智科技在采购、生产和服务环节逐渐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 战略定位与市场机遇
聚焦智能电网与新能源:金智科技专注于智能电网和新能源领域,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大力投入,公司有望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政策支持: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对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金智科技作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能够充分受益于政策红利。
Jinzhi Technology (stock code: 002090) is a high-tech enterprise focusing on power automation, intelligent power grid equipment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he following is an analysis of its m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economists:
1. Technology and R&D advantages
Core technology barriers: Jinzhi Technology has deep technical accumulation in the fields of power automation, smart grid, power informatization, etc., especially 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utomatic control, smart substations, etc., and its technology is at the leading level in the industry. This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enables it to occupy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market competition.
Continuous R&D investment: The compan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D and invests a lot of money every year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products. This continuous R&D investment not only consolidates its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but also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its future business expans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atent protection: Jinzhi Technology has a number of patents and software copyrights. Th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 the company's core technology and increase the entry cost of competitors.
2. Industry qualifications and entry barriers
Power industry qualifications: The power industry has extremely high qualifications requirements for suppliers, including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industry standard certification, etc. Jinzhi Technology has a complete qualification system and can smoothly enter the power market, while new entrants nee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resources to obtain these qualifications.
Brand and reputation: The company has accumulated a good brand reputation in the power industry, and customers highly recognize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its products. This brand advantage makes it more attractive in market competition.
3. Customer stickiness and market position
Stable customer base: Jinzhi Technology's main customers include large power companies such as State Grid and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These customers have extremely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stability of suppliers. Once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it usually cooperates for a long time. This stable customer relationship provides the company with a continuous source of income.
Customized service: Power system projects usually require highly customized solutions. Jinzhi Technology can provide personalized services according to customer needs, further enhancing customer stickiness.
4. Cost and scale advantages
Economies of scale: As the company's business continues to expand, Jinzhi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formed economies of scale in procurement, production and service links, reducing unit costs and improving profitability.
Cost control ability: The company has performed well in cost control and has further enhanced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by optimizing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5.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Focus on smart grid and new energy: Jinzhi Technology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smart grid and new energy, which conforms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y. With the country's strong investment in smart grid and new energy, the company is expected to gain more market share in this field.
Policy support: Smart grid and new energy are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government has given them a lot of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support. As a high-quality enterprise in the industry, Jinzhi Technology can fully benefit from the policy dividends.
适用大A主板创业板 涨停、炸板、跌停快速识别K线变色 高亮K线变色PRO / Highlight Candles PRO
注意:使用这款变色指标前,在系统K线颜色设置中设置成浅灰(涨)、深灰(跌),效果最佳
(点击图表空白处右击---设置---商品代码---主体、边框、影线这三个颜色修改成以上描述即可)
中文说明
功能概述
| 深绿色条件 | 启用检测/涨幅阈值 | 检测大阳线后收阴的特殊形态 |
(以下颜色都可根据自己喜好修改)
| 黄色区间 | 最小%/最大% | 9.8%-10.1%涨幅区间标注 |
| 橙色区间 | 最小%/最大% | 11%-19.4%涨幅区间标注 |
| 紫色区间 | 最小%/最大% | 19.7%-20.1%涨幅区间标注 |
| 绿色设置 | 绿阈值% | 跌幅超过设定值时标注 |
| 粉色条件 | 粉色阈值% | 最高价波动达标但未收于高点 |
颜色优先级(以下颜色都可根据自己喜好修改)
1. 标准绿色(收盘跌幅 > 设定值)
2. 深绿色(大阳收阴形态)
3. 紫色区间
4. 橙色区间
5. 黄色区间
6. 粉色条件
使用建议
建议结合其他技术指标使用
可调整参数适应不同交易品种
颜色设置建议保持默认对比度
免责声明
本指标仅提供历史数据可视化功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金融市场交易存在风险,用户应自行承担交易结果。
English Description
Overview
This indicator visualizes price fluctuation patterns by highlighting candles according to user-defined percentage thresholds. It helps analyze historical price behavior through color-coded identification.
Parameter Settings
| Group | Parameters | Function |
| Dark Green | Enable/Threshold | Detect special bullish-candle-with-bearish-close pattern |
| Yellow Zone | Min%/Max% | 9.8%-10.1% gain range |
| Orange Zone | Min%/Max% | 11%-19.4% gain range |
| Purple Zone | Min%/Max% | 19.7%-20.1% gain range |
| Green Setting | Threshold | Mark significant declines |
| Pink Condition | Threshold | High volatility without closing at high |
Color Priority
1. Standard Green (Close < -Threshold)
2. Dark Green (Bullish-close-then-bearish pattern)
3. Purple Zone
4. Orange Zone
5. Yellow Zone
6. Pink Condition
Recommendations
Combine with other technical tools
Adjust parameters per trading instrument
Maintain default contrast for optimal visibility
Disclaimer
This tool is for historical data visualization ONLY. Financial trading involves risks. Users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ir trading decisions.
发布注意事项
1. 在平台描述中注明"仅作技术分析工具,不含交易建议"
2. 避免使用"买入/卖出信号"等表述
3. 不承诺盈利能力
4. 建议用户自行验证参数有效性
5. 明确说明颜色标注基于历史数据
该说明完全符合TradingView政策:
1. 不提供具体交易策略
2. 不保证收益
3. 仅描述技术功能
4. 包含完整风险提示
5. 使用中性表述方式
如何理解寒武纪的市梦率?
寒武纪上周触及777.77的历史天价,然后开始下跌。
对此市场观点非常对立。看好的人喊着要成为第一高价股,看空的人觉得就是一个垃圾,就是一个骗局。
说实话,我个人对于寒武纪非常不感冒,尤其是在看过摩尔线程的产品后,更觉得他们没有希望。但显然市场机构并不这么看,你看一下科创板ETF,寒武纪是大部分ETF的前五持仓,平均在5%左右,你不能说这些机构都是在搏傻。
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看一个“垃圾股"被炒上天背后的逻辑。
寒武纪炒高还有一个令人诟病的,就是他入选了上证50,在多少人严重,上证50一直代表着稳重,代表着国之重器。从来都是银行,大央企,茅台们的代名词。
但你翻看一下现在的成分股,居然有了5家半导体公司。你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
我想到的事,喊了那么多年的科技兴国,真的要实现了。5年前我就一直憧憬中国也有自己的FAANG,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值前十的A股,还是银行,茅台,两桶油。当然,不是说他们不好,但如果我们股市一直都是这些周期股占统治地位,我们A股怎么可能有突破。如果用某些人的说法,3000点就挺好,那的确合理。但现在,我们在上证50里面发现了这么多的半导体公司,半导体是什么?这代表了中国的科技力量啊!
另外塞力斯也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标的,但你如果认为塞力斯代表着华为的终端,也许就能够理解了。
所以我想说,中国正在改变,最近看了清华一个研讨会,与会者的发言让我感受很深。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中美博弈的本质,开始放弃幻想,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这是个好的转变。
高层也放下包袱,今年全力以赴,保发展,促消费。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几时走出通缩阴影,但这种举国之力办大事,不可能没有效果。
既然股市是经济晴雨表,那么经过了一年多的政策改变,今年一定会有市场反馈出现。所以我认为2025年,不悲观。
特别是科创板,如果你还记得2014年的创业板,那么科创板就是创业板当年的翻版。
如果寒武纪的炒作可以被默认,那么科创板很大公司都会大受鼓舞。国家的重担是脱虚如实,既是利用我们制造业的优势,在ai赋能的背景下,寻找新质生产力。这个大逻辑没错,应该相信我们的国家。要知道现在这一批创业者,很多都是10年前从美国回来的,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一旦给他们松绑,一定会大有作为。
建议,当然,我不是让大家去买寒武纪,但你可以关注科创板,20日科创板综指推出,会有更多新资金入场。相信2025年市场不会太差。祝愿大家也能享受到中国科技大发展的红利。
《沪上繁华,股海沉浮:资本与人性的博弈流转》金融市场是筹码转移资本分配的周期性游戏,
吸筹派筹是不同主力每一轮登场的主旋律,消息是情绪的催化剂,
曲折的喜怒哀乐构建了混沌的世间烟火,
人类的情感并不相通此刻却相同了起来,
不论散户还是机构在牛熊顶底阶段均呈现了正态分布加强态势,
大A的趋势机会N年出现一次,时机不对大财团亦铩羽而归,
股票-金融-货币-经济层层相连,临界点破之则触发多米诺骨牌,
布林顿体系解体后资本的活动愈发庞大,对应的危机策略也在加强,
还没到不可控或丢的地步,场子还在,故事还在继续。
月线图,近二十年三角趋势线上,市场长期均线的牵引,破之,危诞生机。
近十年的通道震荡,两年的通道阶梯下行,情绪与市场的“失控”,筹码的收集。 SSE:000001
北向资金卖疯了,你不让散户看数据就解决问题了?9月24日,A股平地一声惊雷,2周暴涨千点,大家为牛市疯狂,10月8日3万多亿巨量成交,有人高喊1万6,有人排队开户。但仅仅过了2个月,怎么就多翻空了?
难道牛市就2周吗?有时候我真的不能理解很多人的脑回路,干嘛总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呢?涨了怕轧空,跌了怕套牢。不涨不跌又觉得没意思。说好话,中国股民和中国球迷一样,都是最不成熟的一群人,明明知道揠苗助长是短视行为,但又幻想着一夜之间就功成名就。这么矛盾的逻辑,不应该是成年人应该有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回到市场,我们看到周五的暴跌,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上午很多个股走势还是好好的,怎么下午大盘就开始砸盘了,而且是券商领着跌。
其实你要是看一下港股就知道了,还有人记得为什么停止北向资金实时播报?当时的逻辑好像是说散户看到这些数据会影响情绪。
这不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吗?难道是因为我们看到人家砸盘产生恐慌,导致大盘下跌吗?难道不是人家砸盘导致的大盘下跌吗?再说了,我们看不见,一切都不存在吗?
这些制定政策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我们看不到,并不代表一切没发生。
东方财富网在港股频道,依然可以看到北向资金动向,周五卖了近1000亿,这是什么概念?A股成交了1.8万亿,他们卖了将近5%。
这还不算什么,如果你看看历史数据,更让人震惊。从10月8日开始,北向就疯狂地卖出,峰值接近2000亿,粗略算一下,2个月下来他们卖出了近2万亿。
这么疯狂的抛压,看看A股的走势,你就知道为什么涨不动了。这些人是什么逻辑?肆无忌惮地抛售,让A股持续走弱。不知道我们的管理层是否知道这些,还是说他们更不就两耳不闻窗外事。
不过2023年的数据,外资一共持有A股不到4万亿,要是这么个卖法,也就剩不下什么了,那样的话,以后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好卖的了?
总之,管理层如果真的呵护股市,就应该想想对策,你看看周边市场,人家的监管机构才像是亲爹。
基本面我们就不讨论了,咱们知道的也不全面,还是看看图表吧。
看形态,下周如果能够快速止跌,这里还具备收敛三角形的可能性(绿色虚线)。反之,要是跌到前低3150附近,形成一个正三角形,反而是看跌的图表。那样的话,不如走出下降楔形(橘色点状线),更有利于多头。
我们再看一下均线,这是ma50/200,形态这里依然是一个标准的箱体整理,有人看abc的走势,认为一定跌破3152点,我觉得是小概率。因为ma50在下周就会上升到3200附近。在ma50上穿ma200后,K线首次触及均线应该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如果在9月底你看牛市开启了,那么这个牛市不太可能是2周时间吧?所以不要自己吓自己吧。
虽然川普很嚣张,但他毕竟不再是素人,而且自己也是一堆烂事,什么时候能全神贯注的对付中国还不好说。况且我们也不是纸糊的,凭什么认为中国必败?这是投降主义逻辑啊,还有些人,为美帝是瞻,认为美国人是灯塔,他们的月亮都是比我们的圆。他们什么都是对的。这些人,有可能真的是行走的50万吧。
虽然我也很尊重美国这个国家,也承认他们在很多领域遥遥领先。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就认为我们应该被人欺负。
士可杀不可辱,如果我们站在正义一方,那就应该大义凛然的面对,而不是做缩头乌龟。中国既然无法和美国和平相处,那就坦然处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虽然中国现在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过去6年,我们并没有被击倒,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想象,凭借中国人的智慧,一定能够摆脱修昔底斯陷阱,用东方智慧化解世界危机。
行了,说远了,回到股市,我觉得,要是你认为这里是牛市,就应该放平心态。如果你认为这里没有牛市,或者觉得中国没有能力应对美国的威胁,那就去买黄金好了。
应该像存车大妈那样,才能在股市赚钱昨天涨,很多人血脉偾张,觉得大牛市启动了,今天跌,很多人萎靡不振,觉得周末不可能有利好了。我觉得这都是情绪化的表现。其实赚大钱的人,不要太贴近市场。最好的操作,应该是买定离手,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市场已经没有恐慌的时候,来卖股票就好了。
当年有存车大妈的段子,就是说营业部门可罗雀的时候,也没人存车了,大妈就去柜台买最便宜的股票。等营业部水泄不通的时候,车都没地方放了,大妈就去卖股票。
今天成交了2.6万亿,基本上和昨天持平,跌幅超过6%的个股,只有200+,很多人就觉得受不了了,恐慌了。我真的无语。
上证指数跌了十几个点,很多人觉得天好像塌了,难道只能天天涨才是牛市吗?我觉得现在走势非常健康,沿着ma18走,典型慢牛,这样才能持久。如果你想着1天赚1年的钱,那剩下360天可能都要喝西北风了。
周末消息已经传了无数版本,很多人说大盘跌,应该是没有利好了。我觉得想多了,市场才起步,管理层怎么可能不呵护市场?上一次财政部的新闻发布会,蓝部长已经会说了,肯定会有足够的力度支撑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美元降息周期,叠加财政政策扶植,A股没有理由看空。
之前判断10月是震荡走势,虽然8日高开很多,但最终还是维持了震荡格局。11月我判断应该是上升趋势,吃掉前高,形成月线的两阳夹一阴走势。如果最终成功,那么明年1月前,可能会见到4000点。
至于板块方面,继续看好非银和科技股双主线。
对于券商,牛市旗手,一方面成交量持续放大,增加了经纪收入,而自营业务也会有所斩获。而整合是一条主线,昨天西部证券业发布了整合公告。而平准基金、5000亿便利互换都是利好券商,所以没有什么板块比券商的确定性更好了。
慢牛才能吸引银行存款搬家
潘行长已经成为股市大救星了,从9月底注入8000亿,到现在降低准备金率,应该说对于股市来说,都是最直接的支撑。
银行存款如果开始进入股市,那肯定是个长期利好。而且现在和股市竞争的资金池已经没有了,如果美元再进入降息周期,对于A股来说,价值优势明显,一定会跑赢全球。
如果梳理一下过去2年的政策脉络,你可以看出管理层在下一盘大棋。很多人总是觉得中国股市是没爹的孩子,看着过去一年全球股市都在涨,只有A股和港股跌,内心一万个草泥马。
不过现在看,我们可能错怪了管理层。要知道中国股市不涨,有两个大的问题。
一个是中美博弈背景,导致很多行业遇到空间的困难,内卷让企业利润大幅降低。产业升级、转型尚未完成,所以我们看到的经济数据一直无法转好。
二是过去3年的注册制,上市公司从股市抽走数万亿资金,这种抽血,让投资者不堪重负。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一个问题,美联储打着抗通胀的名义,提高美元存款利率,导致全球资金大量流入美国。现在大家渐渐看出,所谓看通胀可能只是美联储玩弄的手段,真实目的是和中国博弈。
所以我们看到上个月美联储刚降息,中国马上推出救市政策。但随即美联储就宣布降息可能会降速,而所谓的非农就业数据,也是随意修正,根本没有公信力。这哪里是对抗通胀,完全就是对抗中国。
说回我们自己,证监会过去1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似对市场没有刺激作用,但都是长期政策,规范市场,规范上市公司减持,就是让抽血行为得到限制。同时提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入市,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关系。
其实我很早就说过,开放式基金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容易被市场情绪影响,A股在90年代,是封闭基金为主,但那个时候,监管不到位,内幕交易频繁,所以管理层就逐步取缔了封闭基金,转而支持开放基金。
但开放基金的问题,就是基民随时申赎,一旦市场波动大了,基金会被动减持股票,加之国内市场衍生品不足,机构对冲风险的工具有限,只能通过卖股票应对赎回。这就导致基金经理和散户无异。看看这几年大部分市值腰斩的基金就明白了。
如果你看过《大空头》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布瑞开了cds的空单后,次贷并没有跌,反而一直涨,当时他的投资人很崩溃,要求他平仓。他给大家回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封闭了基金。如果是开放基金,是不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当然,现在管理层可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去年他们就提出,针对社保基金的考核,可以放宽到3年,这也是避免短期行为。
但想要资本耐心,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疯牛变成慢牛。这样,市场预期降低,大家心态也就平和了。
如果像9月底那样,一周就有30%的收益,想要大家耐心也不容易。最近几次发布会,应该说给市场的感觉就好了很多,即表面的救市的态度,又不过分刺激市场。这可能会成为以后的一个模版。
耐心资本的培养,并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让大家有安全感。
过去30年,房地产之所以成为投资标的,就是因为大家有信心,觉得房子不会没有了,房价不会跌。 但现在,这已经被证伪了,所以大家在寻找新的资金池。
股票市场过去30年,都是原地踏步,市值涨了那么多,但指数不涨,股民不赚钱。是因为抽水机功能太强,大小股东抽走了钱,回报却少得可怜。
所以现在是拨乱反正的时候,如果你让大家相信买股票是安全的,可以得到高于银行存款的回报,大家怎么会不来呢?
所以我们看到央行这8000亿,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效应。机构如果足额认购这8000亿,说明他们对市场有信心,如果他们赚到钱了,后面就会有更多人跟进。
现在很多国企,不仅有很高的股息率,而且股价还低于净资产。理论上,国企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主体,也是政府倚重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政府对他们的保护。
如果国企资产是安全的,理论上,在净资产之下买入这些公司,也是安全的。再有高于银行存款的股息率,基本上是无风险套利。这样,既可以锁定一部分市场筹码,减少换手。同时也给这些金融机构带来稳定收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太极,蓝佛安
财政部新闻发布会,蓝部长讲了很多,面面俱到,不过都是面啊,点呢?
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感觉——雾里看花。都是中国字,连在一块我怎么好像什么都没明白?
为什么不能像5000亿+3000亿那样,讲点我们能听懂的话呢?
别把股民当经济学家,我们听不懂专业术语,我们只想知道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让今年GDP保5可以实现。
要不然,股民进来干什么啊?要是把这10万亿关里面,还有谁能驰援?
好吧,权当领导有高度,先给定调,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人操办把。
我们还是看点不烧脑的。
上证指数,因为跌破了ma6,看起来向下回补缺口的可能性加大,甚至可能低开形成高位浮岛。那就好玩了,上下浮岛,我们在人间。好在macd开口比较大,所以短线还没有死叉。但要是不能快速止跌,macd死叉,那看空的人就更多了。
其实我对这个走势倒没有那么悲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么大的量,如果成为顶部,那要跌很久,跌很深。反过来想,这可是央行兜底8000亿,如果政府把自己埋了,谁还能救?所以他们肯定不能这么干。
但这里面显然有博弈的成分,外媒,以某博为首的不断放消息,制造恐慌,就是想搅混水,从中余利。
现在看管理层有点以不变应万变的意思,坚决以我为主。所以那些想赚快钱的人,就很难受了。但我是抱着3年牛市的想法,所以不着急。
现在股市下跌的诱因逐步化解,没理由看空。再说这本来就是一个赌国运的事情,你要是不看好,趁早洗洗睡吧。
现在该卖的差不多了,已经萎缩到1.5万亿,筹码锁定还是非常明显的。剩下要跑的,应该是后面进来的割肉盘,这些人可能买在天花板,买在地下室。没办法,新股民交学费也是常规操作。
谁当初不是这么过来的。
预测一下短线走势,其实最初我认为3200震荡,11月变盘,但过节期间,各种消息满天飞,让新人预期满满,打乱了节奏。现在看如果你不考虑高开的阴线,其实和我们节前预测是一样的。当时我认为要么从高3200后震荡,要么回踩3000点缺口震荡。但现在看,如果你剔除了这一周的走势,是不是就符合我们当时判断的情况了。
所以对于后面没必要悲观。不要被短期波动影响情绪,想想上一周你什么怎么想的,是不是认为大牛市来了?怎么能因为这一周的假阴线,就改变呢?那也太不成熟了吧!
A股这一波行情,不会简单的复制粘贴路上听两个人聊天。一个人说,昨天把钱转进去,追高了,今天补了,继续套。他说没敢和老婆说,准备就做一个月。
我认为,如果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赚钱不容易。
这个市场,一定不会简单复制历史。现在很多人,根本没经历过94年,如果看图表,你是无法理解当年是怎么走的。
很多都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进入股市的,对于这种宽幅震荡,没有概念。这一波行情,我相信赔钱的人会很多。追涨杀跌的,高抛低吸的,来回换股的,反而不如拿着不动那种,至少不会赔钱。
这个行情可以参考1994年的走势。大概率是这样走,但具体会有变化,不会简单重复
94年7月政策底,刘鸿儒救市,暴涨3倍,然后跌1年,到512,经济见底。
这一波,大概率涨到年底,然后调整,如果财政政策有效果,那么年报和一季报会体现出来,那就是经济底,开启大三浪,那才是牛市最好赚钱的阶段。
一浪,往往是不好赚钱的,老股民解套而已,新股民追涨杀跌,多半会在后面调整中,赔光利润,然后再搭进去本金。
很多人貌似看懂了门道,但最终还是成为韭菜。巴菲特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活得久,经历的多。这个行业,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守住利润,比赚钱更重要。
你不是亲生经历,是无法体会的。所以新股民,往往先要学会赔钱,割肉。
历史天量后的A股怎么理解昨天是中国股市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很多人摩拳擦掌,假期外盘大涨,已经让A股盘前热情被点燃。
开盘几乎是集体涨停,低于9%的个股也就百十只。所有人都沸腾了,但我们也看到最终的结果。其实不意外,因为开盘的涨停很多都没有封住,加之现在很多20cm和30cm的个股,连续涨幅巨大,也有套利需求。所以昨天的高开低走是正常的现象。
有些人见到大阴线可能不淡定,就去找逻辑。有人说是因为发改委的发布会没有干活。
我觉得这是对于中国的政治不了解。政府个部分的职能是有明确分工的,发改委不是证监会,他们的发布会,并不是服务于股民,他们是要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验环境,如果说对股市的影响,也是间接的。你把股市不涨的锅甩给他们,也没有逻辑。
对于大阴线,其实没必要过度解读,涨多了跌,在合理不过了。巨量成交,说明想做差价的,想离场的人多,多空分歧加大,但目前是行情刚刚启动,所以这不是见顶的信号。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短命的超级反弹,低于1周的那种,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消息刺激,但这些上涨,缺乏政策支撑,所以无法持续。
但这次不同,政府背书,央行参与,你觉得8000亿都没有用呢,行情就结束了?你觉得政府鼓励大家买股票,然后3700就成为历史高点了,让所有人深埋?我只能说,这种想法的人,真的是生活在平行时空!
所以,我们现在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很多新手,或者是之前远离市场的人,不要看到涨了1000点,就失去理智,大牛市才开始,后面机会很多,不用急。
今天的图表,我2023年也发表过,纳斯达克和比特币在历史上,都有一条重要的下降趋势线,突破后形成大牛市,我一直认为A股也会有这么一天。虽然去年最终没有能够突破,但信心一直没有消失。我坚信上证指数最终会实现这个突破,进入长期牛市。而现在,是突破这条下降趋势线最好的机会,所以我们拭目以待。如果第一浪就能突破的话,那么后市的空间将会非常广阔。
很多人可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信息9月24日的发布会,信息量非常大,潘行长的8000亿,让市场沸腾,但吴主席有一个信息,大家可能忽视了。
就是关于上市公司重组包容度的这段描述。为什么这是重要信息呢。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三年,全球股市唯我独跌。要说美元加息周期,全球新兴市场都有资金外逃的问题,但你看看那么多国家的股市,有几个是和A股一样,阴跌不止的。
为什么?虽然我们的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那些股市涨的好的国家,经济就高速增长了吗?究其原因,就是A股自己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供需失衡。这几年注册制,新股大跃进,先不说质量如何,单就数量,已经让A股无法招架。这样疯狂地抽血,谁能不生病?
我们看到从去年就一直引导耐心资本入市,但一边开着放水管,一边开着排水管,这个池子什么时候能蓄满水?
现在这个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提升重组包容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要知道之前,因为注册制实施,上市公司的跨行业重组基本上是停滞了。现在重启重组,意味着注册制的政策会出现方向性的调整。我们看到新股发行速度已经大幅减缓,而科创板也修正了上市条件,扶植骨干企业上市融资,而不是把股市当做造富平台。
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会放缓,除了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优质资产。很多人想要融资,恐怕只能通过重组并购了。这样,一方面限制了A股数量增加,另一方面,也给之前注册制下,下饺子上市的公司,一个修正业绩的机会,要不然,真的有一堆公司退市,zjh面子也不好看。
如果上市公司数量不在增加,耐心资本就不用担心恶性减持,放水管关了,水池蓄水能力提升了,沉淀下来的资金也对了,股市自然就会止跌企稳。
所以现在很多人担心股市上涨得太快,基本面改善不够,股价还会跌下去。这个顾虑应该消除了。当然,这里有个前提,5000+的上市公司,并不都值得耐心资本关注。所以你应该去买那些业绩增长稳定,现金流充足,股息率高,目前可能市净率还在1以下的公司,尤其是国企。这些就是8000亿的明白。
你觉得中国政府救了半天市,国有四大行的股价还在净资产之下,合理吗?那些董事长们,怎么面对年终考核?
看到一些看空中国股市的言论,感觉很可笑。这几天A股虽然没有开市,但港股和中概股都涨的邪乎,各种观点也甚嚣尘上,搞得人心慌慌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本轮行情的性质,这是一个资金市,是源于央行的8000亿救市资金,而不是基于经济已经见底的逻辑。很多人套用经济没有见底,所以这里的行情无法持续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本轮行情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所谓的国家队,内资机构,第二方面是民间资本,第三方面是外资。
这里,国家队和内资机构的资金,应该属于长期资本。国家队不用说了,内资机构,因为有5000亿质押,也不用急着跑路。
民间资金虽然没有约束,但你要看到,中国现在的投资环境,除了股市,哪里有池子了?这几年地方金融平台关的关,转的转,民间投资平台几乎消失殆尽。房地产虽然有强烈刺激政策,但这两年断供、保交楼,已经让刚需变得谨慎。至于炒房的人,海量的供应,他们真的想炒,也炒不动了。所以能够和股市分庭抗礼的平台更笨没有。
外资,是唯一要担心的,他们冲进来,不一定多看好中国的经济趋势,但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他们可以选择的空间也不大。市场资金,大部分都是基金经理管理,他们对客户是有义务的,是要保证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这些业绩考量,让他们根本不可能无视机会。
因为,你不买,别人买了,赚了,你就会失去客户。所以这些钱的动向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目前看,和中国资产竞争的几个市场,一个是美国股市,一个是亚洲其他新兴市场,再有一个是新的投资市场(加密市场)。
鲍老师前几天就开始打太极,他不希望资金从美国出逃太快,所以对于降息给出了一个非常含糊的预测,而且中东局势升温,对通胀的预期,也会影响美联储降息节奏。那么美元如果不能持续降息,有可能会对资金去向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美股因为长达十年的牛市,累计的泡沫已经不少了,单就估值而言,肯定没有中国资产诱惑力大。技术上,道指也出现了滞涨,周线有技术背离,这都让资金更愿意选择观望。
剩下的就是加密市场,上个月底,在中国政府推出救市政策的同时,主流加密货币普跌3-5%,已经说明了资金博弈的存在。
那么接下来,中国政府的政策持续性,和落地效果,将会影响外资的动向。但没有外资参与,中国股市也不会再重拾跌势了,因为N个8000亿,是中国政府的承诺,就是要解决股市低迷,所以接下来即便经济尚未见底,市场大概率也不会跌到起点。只要市场不出现失控的走势,就不用担心。
至于眼下,至少10月的下旬,市场应该都是安全的。因为8000亿根本还没有入市,外资也没有撤离。现在如果有人提出看空言论。要么是不懂,要么是别有用心。对于中国市场真正的考验,应该到四季度末,未来30个月,如果经济数据更加低迷,而祭出的财政政策毫无效果,那才是该警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