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转折点:比亚迪价格战预示出行未来?电动汽车(新能源车,NEV)行业正处于激烈变革期,比亚迪近期股价下跌便是例证。据报道,比亚迪大幅下调22款车型价格,降幅达10%至34%,以应对2025年初库存激增约15万辆,相当于半个月零售量的问题(Euronews)。此举引发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可能陷入更激烈价格战的担忧。分析师预计,短期内销量或增长30%至40%,但需求放缓、中国经济疲软及中美贸易紧张加剧,使行业面临利润率压缩风险。
与比亚迪强调规模制造、垂直整合和激进定价不同,特斯拉凭借自动驾驶技术领先。其全自动驾驶(FSD)软件已累计超过13亿英里驾驶数据(Teslarati),并通过“Dojo”超级计算机和定制AI芯片(D1芯片)加速自主技术开发(Wikipedia)。比亚迪则通过“天眼”系统,整合DeepSeek R1 AI模型,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覆盖21款车型,包括低价车型(Drive.com.au)。特斯拉的Robotaxi项目则更具雄心,计划2025年6月在奥斯汀试点无人驾驶服务,挑战监管与安全难题(InsideEVs),支持者认为这将重塑公司估值。
中美地缘政治紧张持续加剧,对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构成压力。比亚迪通过避开美国市场,聚焦欧洲和东南亚,设立匈牙利工厂等举措规避风险(BYD Europe)。然而,《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限制审计检查)可能导致退市风险(White & Case LLP),加之贸易限制带来寒蝉效应。高盛警告,在极端情景下,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市值或蒸发8000亿美元(Bloomberg),凸显地缘政治稳定性对投资回报的重要性已媲美财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