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革命是否构筑于流沙之上?在充满风险的技术雄心角逐中,英伟达正成为一则关于企业盲目自大和潜在增长难以为继的警示故事。这家一度被视为势不可挡的科技巨头,如今在其看似坚不可摧的外表下暴露出诸多隐忧,不断涌现的挑战正威胁着其精心营造的人工智能霸主地位。一些具体的挑战凸显了这种脆弱性: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的言论暗示,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可能趋于平缓;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则指出,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已过“易如反掌”的阶段,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技术创新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潜藏着监管审查和市场动荡带来的隐忧。英伟达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风暴: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可能放缓、中国监管机构发起的强力反垄断调查,以及来自业界领袖日益增长的质疑。竞争日益白热化,亚马逊正在开发自主的 Trainium 人工智能芯片,博通则致力于通过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来争夺可观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三年内,该市场规模将达到 900 亿美元。OpenAI 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尔直言“我们已经触及数据峰值”,这进一步动摇了关于人工智能无限增长的论调。
这些影响不仅广泛而且令人深感担忧。英伟达的困境折射出整个技术生态系统的缩影——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创新日益受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监管挑战以及收益递减这一残酷经济现实的制约。尽管科技巨头们投入了巨额资金——微软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200 亿美元,Meta 的支出也增加了 36%——但只有 4% 的美国劳动者每天使用人工智能。投资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巨大落差,暴露了英伟达市场地位的潜在脆弱性。分析师们认为,2024 年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长率可能已经见顶。
Chipmanufacturing
技术的下一个巨头能否建立在硅和战略之上?在迅速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域,博通 (Broadcom) 成为远见卓识的领导力和战略转型力量的象征。从一家传统的半导体公司,蜕变成一家市值达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挑战了传统企业增长和适应的叙事。在 CEO 陈福阳 (Hock Tan) 的领导下,博通巧妙地驾驭了技术变革的复杂格局,将潜在的障碍转化为非凡的机遇。
其在人工智能和战略收购方面的大胆策略定义了公司的非凡历程。通过预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收入从 122 亿美元增长至 2027 年的 900 亿美元,博通将自己定位于技术创新的前沿。其定制的 XPU 芯片,不仅为 Meta 和 Alphabet 等科技巨头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提升,更象征着对未来计算需求的深刻理解。
博通的故事不仅仅是技术成就,它也是企业重塑的生动叙述。从克服被阻止的 1200 亿美元高通收购案,到以 610 亿美元战略收购 VMware,公司始终展现出将挑战转化为战略优势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推动了其市值的提升,也为传统企业如何成功应对复杂多变的技术生态系统树立了典范。博通不仅参与了技术的未来——它正在积极塑造这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