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空近期美股表现强势,标普又创新高,但道琼和纳指确受制于周线供给区,始终没能上破。纳指看跌鲨鱼到位,日线收孕线,等待孕线下破参与空单,止损7800. TP1:7480 TP2:7280 TP3:7000做空由liy41319提供已更新 7
纳指100:做空交易计划纳指100:做空交易计划 入场理由:日图供给区,配合结构位做空 入场点位:7780附近 止损点位:7860上方 第一目标:7660附近 第二目标:7515附近 第三目标:7260附近甚至更远做空由SuperDadTrader提供1
【Daily Forex】 开放策略VIP分析报告 Sell 7300-7100 TP 6800-6500 SL 7600 纳斯达克指数我们在短期发现了上升失败形成的 头肩模型 这代表的着市场进一步下跌目 短期目标6800区域 6500我们测算的进一步延申区间 【Daily Forex】 提供做空由DailyTradeing提供2
过去十年市场指数几乎原地踏步,再过十年A股命运又会怎样?SSE:000001 2019年5月份行情即将结束,市场仍然徘徊于2900点附近。但是,回忆起十年前的A股市场,当前的市场指数点位并不比当年的指数点位高出很多。十年时间过去了,沪指依旧处于“2”时代,3000点仍然成为了A股市场的一道强阻力区域。 与之相比,深证成指近十年的市场表现,却略显疲软。在此期间,虽然市场同样经历了阶段性大幅上涨的行情,但最终还是难逃快速回落,并把上涨成果全部吞噬的命运。截至5月30日,深证成指报收8943.35点,仍不足9000点的水平。然而,就在十年前,即2009年5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深证成指的指数点位仍然处于万点之上。言下之意,若从市场指数的表现分析,十年时间深证成指的指数点位还缩水了超过10%的空间。 过去十年市场指数几乎原地踏步,甚至部分主要市场指数还出现了指数点位缩水的迹象,确实让投资者感到了无奈。不过,在这十年时间内,恰恰也是A股市场扩容速度最为迅猛的阶段,而这些年来A股市场总市值的快速攀升,一部分是由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但另一部分,则是得益于多年来IPO持续扩容的因素,而股市注重融资的定位,为股票市场带来了股票市值规模膨胀的影响。 事实上,纵观A股市场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市场的扩容速度也是颇为快速。其中,从耗时情况分析,A股市场从1000家上市公司发展至2000家上市公司,前后耗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当A股市场从2000家上市公司发展至3000家上市公司之际,前后却仅仅耗用了6年左右的时间。 2016年12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量突破3000家,而从当时的数据分析,深市上市公司数量小幅多于沪市市场。至于2017年7月12日,则是深市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的重要时刻,颇具标志性的影响意义。到了现在,沪深市场的上市公司数量合计超过3700家,距离4000家上市公司总数量仅有不到300家的数量差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2016年12月至今,A股市场仅仅耗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创造出7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料A股市场突破4000家上市公司也是2020年前后即可完成的任务。由此可见,A股市场从3000家上市公司发展至4000家上市公司所耗用的时间将会更为短暂了。 如今,2019年已经完成近半的交易时间,距离2020年也仅有一步之遥的时间了。然而,对处于而立之年的中国股市来说,紧随其后的,将会面临科创板的到来,而随着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逐渐拉开序幕,未来可能会加快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的到来。或许,在逐渐提升市场化节奏的背景下,注册制不仅会改变中国股市原有的交易规则与盈利模式,而且还可能会提升股票市场的实际供应量,届时将考验股票市场的真实退市率,并检验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功能。 过去十年,A股市场指数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但在这十年时间内,同样还是诞生出不少长期牛股,有的上市公司更是出现了十年十倍涨幅的表现。不过,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随着股票市场扩容速度的加快,大资金大机构似乎更聚集在优质企业身上,而从近年来不断创新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情况分析,多离不开以往趋势向好、质地优良的优质上市公司身影。由此可见,虽然股票市场快速扩容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指数的失真表现,但这并不影响优质上市公司长期独立上涨的运行趋势。与之相比,对于市场中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十年时间波动率非常高,但十年之后,真正为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的企业数量却并不多,真正为投资者带来持续投资回报率的优质企业,依旧是少数。 因此,只要市场持续扩容的步伐未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市场不断扩容的过程中,市场指数出现失真的风险还是不少。3000点,似乎成为了A股市场长期围绕的价值运行中枢区域,这或多或少反映出多数上市公司未必为长期投资者带来实质性的投资回报率。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要想打破十年市场指数原地踏步的局面,要么逐渐改变股市重融资的定位,并不断强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以及股份回购后注销的举措,以不断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要么建立中国成分股指数,并以市场活跃度最高、最具核心价值的上市公司作为代表,以改变现阶段内样本股覆盖数量过多,且市场指数无法真实反映部分优质企业真实价值的局面。此外,则是通过加快股市退市率,并提升整个市场优胜劣汰的效率,来达到盘活市场交易活力的目的。但是,这需要建立在完善投资者索赔机制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完善集体诉讼制度等配套措施,以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由guoshiliang提供0
技术面:美股后续或将再迎一波暴跌!纳指在刷出新高后,再次出现顶部迹象,并且均线系统开始往空头进行排列,行情也已跌破60EMA,那么纳指也很有可能再次上演之前一轮暴跌行情。(以上提供的市场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做空由SMFX_Trading_Club提供0
NAS100 日线孕线下破 日内交易看空NAS100 日线孕线下破 日内交易看空 目前贸易战步入了科技领域 恐慌之下科技股率先下跌也是情理之中 既然已经下破,就在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窗口 寻找做空的机会做空由Trader_drc提供3
低价股数量快速扩容,投资低价股是机遇还是陷阱?SSE:600868 低价股,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实际上,对于不少A股投资者,还是非常热衷于抄底低价股,而多年以来,低价股还是为部分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率。 低价股等同于较高的投资安全性,这似乎成为了A股投资者的一个投资误区。事实上,对于低价股而言,本身存在一个规则风险,即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股票面值,将会面临终止上市的处理。就在之前,中弘股份成为了A股市场的面值退市上市公司,而在其摘牌、退出A股市场之际,其收盘价格仅有0.22元,较每股面值价格有着巨幅缩水的空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处于单边下行的过程中,低价股的下跌速度并不缓慢。不过,对于低价股而言,因为其价格偏低,在下跌过程中往往会给投资者产生投资误区。举一个例子,对于100元股票价格的上市公司,其下跌10%,价格下跌10元。但是,对于1元价格的股票,其下跌10%,价格则下跌0.1元。即使如此,但因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太低,同样10万元的资金,投资者可以购买的数量更高,实际上投资者所承受的亏损金额还是差不多的。 2018年,属于A股市场单边下行的行情,在去年11月底12月初的时候,A股市场低于5元价格的低价股数量多达近900家。步入2019年,虽然第一季度股市行情有所回暖,低价股数量有所下降,但经过了今年4、5月份的股市下跌走势后,低价股数量却再度增加。截至目前,A股市场低于5元的低价股数量达到681家,占比整个市场近19%的比例。至于低于2元的超低价股数量,则仍然多达34家。由此可见,经过了这一轮的调整行情,A股市场的低价股数量却有再度扩容的趋势。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而言,低价股数量的高低、破净股数量的多少以及平均市盈率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往往可以视为股市顶底的参考判断指标之一。换言之,若A股市场低价股数量再度重返高位区域,破净股数量尤其是破净率再度达到历史峰值区域水平,实际上意味着市场又一次步入历史底部区域。 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投资低价股曾经为部分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率,而纵观每一轮牛市上涨行情,累计涨幅巨大的,往往离不开前期超跌,且价格非常低廉的中小市值低价股。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低价股投资与抄底,比较适合在牛市初期或历史低点附近区域,而这往往容易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但是,若选择在单边下跌行情或熊市中期附近抄底低价股,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承受巨大的投资损失。退一步思考,假如上市公司股票价格遭遇非理性下跌,且触及到面值退市的条件,则可能导致投资者持股市值的大幅缩水,得不偿失。 在A股市场中,投资低价股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规则的风险,例如面值退市规则以及退市整理期规则风险。在实际情况下,若投资者不幸触及上述的风险,仍需要及时止损远离,否则就可能遭到中弘股份面值退市的命运,投资者所承受的损失也是不可小觑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与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同样会产生低价股的投资误区。虽然港股市场的交易规则与我们市场有所不同,但纵观港股市场的低价股尤其是超低价股,却多离不开老千股、问题股的身影。对于投资者来说,若把A股低价股的投资逻辑完全套用到港股市场的身上,则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投资损失,偷鸡不成蚀把米。 估计在不久的日子里,科创板将会正式推出,而其试点注册制度,无疑成为了其中的关注亮点。但是,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得以成功运用,且逐渐推广至其余的市场板块之中,那么将会深刻影响到A股市场本身的估值体系,对题材概念股的冲击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面对持续扩容的A股市场,科创板的引入可能会分流部分普通上市公司的存量流动性,届时市场流动性可能会更聚集在优质上市公司的身上。由此一来,对于不少普通低价股上市公司来说,难免会承受投资吸引力下降的压力,而在市场游戏规则逐渐改变的背景下,低价股的投资逻辑以及赚钱效应可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由guoshiliang提供0
海马汽车抛售401套房力争保壳,A股市场还存在多少保壳故事?SZSE:000572 纵观海马汽车2017、2018年报的财报数据,其年报却接连发生净利润亏损的问题,且从归属净利润数据分析,2017年报海马汽车的归属净利润接近负10亿元,而2018年报的归属净利润更是达到负16.37亿元的水平。言下之意,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海马汽车的累计亏损却达到26.3亿元以上。 步入2019年,从今年一季报的数据分析,即使净利润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同样离不开净利润亏损的局面。其中,2018年一季报海马汽车的归属净利润为负8638万元,而2019年一季报海马汽车的净利润为负4398万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减亏。不过,在营收方面,却出现了55.55%的同比降幅。结合过去两年的亏损状态,假如今年海马汽车继续维持亏损的局面,那么海马汽车将会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事实上,回顾海马汽车的前身,是琼金盘A,早于1994年上市,对老股民来说,或许有所印象。不过,自公司上市以来,就先后发生了多次披星戴帽的现象,但同时也因盈利条件的改善而获得了摘星摘帽。后来,随着海马投资进驻金盘股份之后,公司的名称也就发生了变化。但是,作为当时对金盘股份实施资产置换的海马投资,却再一次陷入披星戴帽的困境。然而,对于市场而言,关注的并非海马汽车披星戴帽的现象,而是海马汽车在短时间内抛售401套房。其中,就包括了上海房产、海口房产以及部分商铺等。 逾400套房的抛售力度,确实震惊了市场。作为如今面临暂停上市风险的海马汽车,当务之急,则是解决扭亏保壳的任务。由此可见,对于此次海马汽车大规模抛售房产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尽快回收资金,套现这些年来的房产投资利润;另一方面则意在实现上市公司的扭亏保壳目标。 作为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主营业务,占比海马汽车营收比重高达88.84%。很显然,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本身并非专注于房产开发与投资,但却一下子拿出401套房产,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或许,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对于主业非房地产的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投资房产的比例并不少,或许对于海马汽车手中拥有数百套房产的现象,仅仅属于市场中的冰山一角,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上市公司手持房产数量颇具未知数,但这些年来上市公司在房产投资的比重上确实不可小觑,甚至有逐渐依赖于房产投资的趋势。 过去二十年时间,可以认为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利用自有资金或闲置资金等直接或间接参与房产投资,有的甚至囤积房产,而其最直接的目的,或意在实现资产的持续增值,更愿意把握住房地产黄金发展期实现更多的额外投资收益。 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主业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实际上市场更关注的,一方面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产品;另一方面则在于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在A股市场中,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企业并不多,但长期占据市场资源的上市公司却并不少见。其中,对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则是热衷于利用规则的漏洞实施临时扭亏保壳,进而不断延长上市公司利用市场资源的时间。但是,长期下来,反而大大降低了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减少了股票市场的活力。 对于海马汽车抛售401套房产,实际上更多意在扭亏保壳,或尽可能回收资金。不过,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仍有不少与海马汽车类似的案例,但上市公司扭亏保壳的手段却层出不穷,例如卖房产保壳、出售资产扭亏是一种保壳方式,而除此以外,上市公司仍可以借助政策补贴、税收优惠乃至债务减免等方式完成扭亏保壳。不过,对于部分长期占据市场资源的上市公司而言,在上市公司不断上演股市不死鸟现象的背后,却有多方面的因素给予支持,尽可能为长期亏损的上市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保壳支持,但这却影响到股票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功能,对市场的投资活力形成了消极的影响。 从企业上市,到首次亏损,再到连续亏损,而后到披星戴帽、暂停上市等程序,实际上现行的市场退市规则给予了企业太多的纠错机会。在此期间,对于接连亏损的上市公司,仍然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完成扭亏保壳,一旦保壳成功,则将会大大延长上市公司占据市场资源的周期,而A股市场的保壳故事似乎也未能够发生实质性的褪色,这也许是A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长期得不到实质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guoshiliang提供0
纳指上涨趋势已破,目前近期走势为下跌趋势,现在已接近支撑位,空单需要注意保护利润纳指上涨趋势已破,目前近期走势为下跌趋势,现在已接近支撑位7252.06附近,价格回调概率很大,空单需要注意保护利润,反之如果要是有做短线的可以考虑短线低多一下,空单如果想拿长线的可以在看看,并且可以在日线前高以下逢高做空做空由Mark001900提供1
基本面&技术面:美股或将再迎一轮下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隔夜美股重挫,现在从日线级别上来看,美股已经确认击穿60EMA,那么顶部大概率已经形成,或将再次释放一轮空头。如图中所示,等待价格回抽之后,中线波段可以尝试进行卖出操作。(以上提供的市场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做空由SMFX_Trading_Club提供0
曾经的白马股却频现黑天鹅,这六种情况需要警惕! 欧菲光、康美药业、康得新、亨通光电等股票,属于A股市场曾经耀眼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实际上,对于白马股的定义,多指长期业绩优良,且具备一定成长性,多年来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强,从上述股票过去多年的市场表现来看,确实从某种程度上符合了白马股的特征。 如果说2018年属于A股市场黑天鹅频繁上演的年份,那么2019年则是2018年股市黑天鹅事件的延续。 回顾2018年,股市黑天鹅多出现在业绩变脸、商誉大幅减值等问题身上,从2018年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分析,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却出现了1.8%的同比降幅,成为了A股市场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降的现象。 到了2019年,即使今年前四个月市场行情表现较佳,但随着市场行情逐渐回归理性,股市黑天鹅问题却再度上演。其中,从近期发生黑天鹅事件的上市公司分析,却频繁发生在曾经的白马股上市公司身上。 具体而言,例如曾经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却因货币资金多出了近300亿元,打破了市场对现金不可能造假的认识。受此影响,相应的审计机构遭到了证监会立案调查,但巨额货币资金的虚增,却加剧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质疑。又如欧菲光,曾经在A股市场的走势上,为投资者带来了比较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但却因业绩的突然大幅变脸,却遭到了股票价格持续抛售的压力。不过,对于原本业绩优良的企业,却因计提资产减值发生业绩大幅变脸的现象,确实不应该,且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仍未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产生突发性的黑天鹅问题。此外,则是近期被市场曝光出122亿元存款神秘失踪的康得新,而康得新曾经也是A股市场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如今却因大股东存在挪用资金嫌疑,却成为了深陷舆论风波的股票,而市场抛售压力更是巨大。 对于股市黑天鹅事件,本身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属于市场中的突发风险。当股市黑天鹅发生之际,将会导致投资者深陷非常被动的局面,甚至不得不采取及时抛售的策略来达到回避风险的效果。但是,在A股市场中,因涨跌停板制度的设计,当上市公司发生黑天鹅事件时,股票价格复牌后多以连续一字跌停板的走势演绎,之前购入股票的投资者几乎无法及时止损卖出,这也是股市黑天鹅最为可怕的地方。 对于近期股票市场黑天鹅事件的频繁上演,有的可能事发突然,投资者无法提前分析,但有的还是可以提前获知风险,并在风险爆发前及时回避。对此,笔者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上市公司存在下列问题时,则可能需要考虑适度回避投资风险。 第一、上市公司长期存在“大存大贷”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上市公司本身具备足够的现金,完全可以抵御外部的压力或偿债需求。但是,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却大举借款,而到了借款到期之际,上市公司却拿不出偿还借款的资金。由此可见,对于大存大贷的现象,投资者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这类上市公司可能潜藏着黑天鹅的风险。 第二、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均值,且存货周转率、销售费率发生异常的问题。 如果说贵州茅台毛利率非常高,尚且不被质疑,因为所属行业本身属于高毛利率的领域,而作为行业龙头、且具备提价优势的上市公司,其高居不下的毛利率还是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本身毛利率很低的行业,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却异常高企,却远远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此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毛利率不稳定,且存在间歇式暴增的情况,结合存货周转率及销售费率的持续异常现象,则投资者仍需注意回避。 第三、巨额存货、应收账款异常等现象,同样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问题。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上市公司可能会存在不一样的发展状况,某一项财务指标的变动,或许未必属于财报异常的表现。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巨额存货,且存货远远超过营收,则可能需要考虑大幅计提损失的压力。对于巨额存货、应收账款比重过高的上市公司,仍需要结合同行业水平进行分析,但对于数据异常、信息不匹配的企业,则需要谨慎回避。 第四、舆论关注度高的企业,或牵涉到舆论风波的中介机构,则相应敏感企业需要注意回避。 例如前几年深陷舆论风波的乐视网,如今却遭到了暂停上市的处理,投资者不能够及时止损出局,其所带来的投资损失也是巨大的。至于牵涉到舆论风波的审计机构以及其余相关联的中介机构,则需要警惕后续连锁效应,对牵涉其中的上市公司会构成后续的负面影响,这往往也是投资者容易忽视的问题。 第五、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尚未有调查结果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回顾这些年发生黑天鹅问题的上市公司,有不少存在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历史。对于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而证监会立案调查则是给投资者带来一种警示。由此可见,对于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且尚未有调查结果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则需要尽量回避。 第六、上市公司欠缺现金分红能力、股份回购能力,却长期存在高质押率、高融资需求的问题。 一般而言,对于长期采取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其现金流以及财务状况发生风险的概率会明显骤降,上市公司发生黑天鹅风险的可能性也会骤然减少。至于股份回购,尤其是采用自有资金实施股份回购,而后采取股份回购后注销的策略,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自身发展底气较足,并长期看好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发生黑天鹅风险的概率更低。 不过,与之相比,如果上市公司长期存在高质押率、高融资需求,则需要密切关注到上市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退一步思考,假如上市公司长期重融资,却欠缺了现金分红的能力,那么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还是以谨慎回避为主。 由guoshiliang提供1
对当下的中国股市提出九点建议SSE:000001 步入今年5月份,中国股市并未迎来首个交易日开门红的走势。与此同时,让投资者感到焦虑的是,在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却再度出现了全面大幅下行的走势,整个市场的投资信心以及赚钱效应却遭到了沉重的冲击。 作为一个颇具全球影响力的新兴市场,中国股市较高的波动率难免会对全球市场构成不少的冲击。回顾这些年来,中国股市出现单日跌幅逾5%的次数并不少,且集中出现在2015年、2016年这段时期。但是,对于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表现,却从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市场制度建设不完善的一面,而在市场逐渐走向全球大舞台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就颇显关键,这同样影响到投资者的财富命运。 对于当下的中国股市,笔者提出九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规范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尽快推出符合普通投资者需求的风险对冲策略。 在全球成熟市场范围内,股指期货这一交易工具有利于完善市场的风险对冲需求,长期来看,利于降低市场的波动率,属于股市成熟发展的重要配套工具。对于新兴市场的中国股市,引入股指期货,并完善股指期货的交易常态化,更利于引导中性策略资金以及套利资金的入场。 不过,在A股市场中,股指期货却存在着几点问题。其中,包括股指期货长期存在期现市场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问题、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股指期货的规则设计更多偏向于机构投资者,而普通投资者缺乏了有效的风险对冲策略。由此一来,在机构投资者自律性不强的背景下,反而容易加剧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之间交易不对称的风险。 实际上,对于国内市场的股指期货,更属于投资情绪的放大器。虽然股指期货实质性松绑未必属于股市下跌的导火索,但其本身具有助涨助跌的效应,在市场处于恐慌时刻,股指期货反而会成为市场投资恐慌情绪的放大器,相应的规则确实需要有待完善。 第二、建立更为完善与成熟的舆情监控机制,以最及时的速度对市场传闻及消息进行回应。 在A股市场中,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下,市场传闻很容易得到扩散,对于尚未证实的消息,往往容易对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波动影响。由此可见,建立更为完善与成熟的舆情监控机制颇显重要,对当天不利于市场或对市场盘中走势构成重要影响的传闻及消息,应该尽量在交易时间段内完成澄清与回应,以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第三、取消退市整理期的设置。 在实际情况下,退市整理期的设置往往存在画蛇添足的问题,而在极端的市场环境下,若不是属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且其基本面相对稳定,却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跌破每股面值的股票,难免会存在错杀的风险。 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区别对待。其中,对于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且不存在重新上市希望类型的上市公司,可以设置退市整理期,给投资者二次出逃的机会。但是,对于正常面值退市的股票,并不建议设置退市整理期,直接采取终止上市的策略,减少对投资者二次伤害的冲击影响。不过,对于这类型的退市企业,一方面需要完善重新上市的通道;另一方面则是提前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并规范退市后的具体流程。 第四、提升股市退市效率,主要对突击保壳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逐渐缩短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的时间。在持续扩容的市场环境下,增强股市有效退市率,并完善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颇显关键,这也是盘活市场交易活力的关键所在。 第五、积极落实股份回购,尤其是鼓励回购后股份注销的行为以及用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的行为。 股份回购,成为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分析,美股市场的长期牛市,或多或少受益于上市公司实质性股份回购的积极影响。不过,对于股份回购,仍需要区别看待,对于实质性股份回购后注销的行为,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至于忽悠式回购、借助股份回购变相减持等行为,应该以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行为给予整顿与处罚。与此同时,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行为,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执行时间,若超过规定的执行时间,应该要求告知具体的原因。退一步思考,如果超过一定期限仍然迟迟不进行股份回购者,理应公开警告或给予处罚。 第六、减持规则要明确、细化,并强调减持的具体信息披露。对于没有实质性减持原因的,应该延长解禁减持周期,对这类大股东、董监高应该提升减持成本。 这些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意愿强烈,有的为了缓解资金面压力,有的为了改善生活,减持原因五花八门,而大股东通过企业上市完成一夜暴富的目标却成为了现实。从实际操作中,并非禁止股份减持,但应该需要有充分具体的理由。对于通过花式减持、组合式减持等方式规避减持规则要求的做法,应该要大幅提升减持的成本,并对尚未解禁的部分,大幅延长其解禁的周期。至于违规减持的行为,更应该从严处罚,提升市场的震慑力。 第七、全方位提升整个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加快《证券法》的修订工作,为证券市场从严处罚提供有效的法治基础。 在实际情况下,提升整个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顶格处罚力度不宜太轻,应该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的处罚力度,除了重罚金额外,仍可给予刑事责任。同时,对相关中介机构给予同等力度的处罚,以体现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度。 第八、加快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平准基金。 曾经的国家队基金,一度被市场认为具有平准基金的影子。但是,对于平准基金而言,应强调交易非盈利、交易透明以及信息披露严格化等原则。因为,只有做到非盈利、信息披露以及交易透明等原则,才能够更好体现出平准基金稳定市场的真实意图。不过,对于平准基金而言,一方面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为其长期稳定运作提供有效的法治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提供足够体量与规模的资金筹集平准基金,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发挥出平准基金稳定市场的效果。 第九、加快完善民事赔偿、集体诉讼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不应该成为一句口号,更应该要有实质性的举措落实。例如,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建立集体诉讼机制等。不过,在具体落实中,难免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投资者索赔效率缓慢,却因前置条件的设置过于复杂,而完善民事赔偿机制、简化前置条件的设置就颇显关键,这也是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投资者索赔效率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投资者保护的有效举措之一。 由guoshiliang提供1
频遭下调评级,格力电器到底值多少钱?国际投行在担心什么?SZSE:000651 最近一段时间,格力电器的市场关注度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此前格力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总股本15%的股票,此举也被市场认为是格力的混改催化剂;另一方面则在于近期格力电器的股票评级频繁调整,短短数周时间,格力电器的股票评级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市场目标价也从华泰证券给出的80.96元骤降至中国银河国际给出的44元目标价。 从80.96元骤降至44元的目标价,降幅接近一半,而在短时间内格力电器的股票评级却遭遇到幅度如此大的调整,确实让投资者感到了意外。一时间,格力电器股票估值备受热议,但从目前的市场数据分析,格力电器与同行业的巨头企业相比,仍不至于如此逊色。 截至今年5月8日收盘,格力电器动态市盈率13.88倍,静态市盈率12.01倍、TTM市盈率11.97倍。与之相比,美的集团动态市盈率13.67倍、静态市盈率16.57倍,TTM市盈率15.88倍。至于青岛海尔的动态市盈率12.29倍、静态市盈率14.11倍以及TTM市盈率13.77倍。从各项市盈率的指标分析,目前格力电器的估值水平仍然略显优势,但与今年年初的估值水平明显回升。 但是,从今年一季报的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分析,格力电器的数据水平却略显逊色。 其中,以今年一季报为例,格力电器营收同比增长2.45%、净利润同比增长1.62%,净资产收益率6.14%。与之相比,美的集团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7.42%、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净资产收益率7.08%。至于青岛海尔,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10.17%、净利润同比增长9.41%,净资产收益率6.62%。 由此可见,与同行的巨头上市公司相比,今年一季报格力电器在营收、净利润等指标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放缓迹象。至于2018年一季报,格力电器的一季报营收与净利润,则是实现33.26%以及39.04%的同比增幅。再往前看,即使是2017年一季报,格力电器的一季报营收与净利润,仍然实现19.67%以及27.05%的同比增速。面对今年一季报的业绩水平,难免给予市场一定的忧虑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有着长期稳定高股息优势的格力电器而言,2018年年报的股息分红有所逊色,结合当前的股票价格,相应的股息率仅有2.86%。即使按照今年年初的股票价格计算,相应的股息率也仅有4%左右。然而,对于格力电器股息率的略微放缓,一方面与今年以来股票价格明显上涨的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在于去年中报已有分红的举动。但是,鉴于目前格力电器的战略布局,不排除有留住现金,或用于未来业务拓展乃至各项并购活动的可能。 不过,对于国际投行纷纷下调格力电器的股票评级举动,一方面在于一季报数据逊色于市场预期,相应股息率不如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则可能对未来格力电器的发展抱有不确定的担忧预期。 鉴于前者,财报数据有所逊色,实际上已在近期的股票价格上有所反应,但时至目前,格力电器年内涨幅仍然达到49.13%,远远跑赢同期市场的涨幅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格力电器的市场认可度仍然较高;至于后者,则是在于近期格力控制权变更仍存变数,而近年来格力依旧未能够有效打破经营业务上过多依赖于空调业务的瓶颈,这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忧虑预期。 截至2018年年报,格力电器在空调业务上的营收,仍然占据格力电器营收总收入77.83%比重,整体占比依旧偏高。至于近年来格力电器积极推进的多元化业务以及全球化布局,目前仍未看到实质性的突破结果,尚且存在一定的变数。 不过,从整体上分析,即使格力电器一季报数据不如市场预期,但依旧在同行业中保持些许的估值优势。但是,在格力电器控制权变更以及多元化转型的背景下,本质上还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考验并存,对格力电器股东来说,将会面临一场长期投资的耐心考验。 由guoshiliang提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