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菲特科技之旅的终章吗?难道巴菲特科技之旅已经走到终章了吗?曾经坚不可摧的巴菲特与苹果的合作似乎正走向关键时刻,让市场观察家们疑惑重重。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是苹果的坚定支持者,巴菲特更是将这笔投资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可见他对苹果的看好程度。然而,伯克希尔最近决定削减其持股比例至67%的举动,暗示着一种新的动态转变。尽管最初的声明将出售归因于税务规划,但如此大规模的减持表明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战略。这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仅仅是有计划的投资组合调整,还是巴菲特投资理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伯克希尔的举动恰逢苹果的潜在弱点,这表明伯克希尔也难以避免对整个行业的担忧,例如在中国的竞争以及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这是苹果似乎落后的一个领域。有趣的是,一些专家猜测,最近查理·芒格的去世可能影响了巴菲特的决定。芒格历来支持苹果,在伯克希尔的科技投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平衡了巴菲特对科技的保守态度。如今,伯克希尔的转变或许表明它在回归基本价值观,更倾向于稳定而非科技领域的不确定性。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适应这些调整的同时,苹果仍然是其最大的股票持有,暗示巴菲特尚未完全放弃这家科技巨头。但随着创纪录的现金储备和对新兴机会的关注,伯克希尔未来的举措不仅可能重塑其自身投资组合,甚至可能重新定义未来几年的投资趋势。
AAPL
【分析】判断纳指的重大阻力位:6900美股所谓进入“熊市”的第一轮反弹是极为凶狠的。从走势上看,美股是全球权益资产的最大多头。跌起来最少,涨起来最多。其他发达国家和中国股市,一个比一个弱。
这段时间的驱动因素包括:
1) 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就业和消费数据亮眼。
2)美联储面对市场和经济不确定性,表示货币政策和加息进程会考虑到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数据更加“敏感”和“灵活”。
3)中美贸易谈判重启。
昨天以为会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但盘中又有媒体(《花街日报》)报道说,财政部长Muchin考虑减少或者全部减免加税的条件来促使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受到利好影响,临近尾盘,多头又搞了 一波拉升。
至于联邦政府停摆这类的政治斗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几乎为0。美股投资者不需要理会,媒体对于政府关门连篇累牍的杂音。
从K线图看,纳指比较大的阻力位在6900,这也是12月下跌以来的下降趋势阻力位。但个人觉得大概会会突破,目前的多头的打法是轮流拉各个权重板块,消费、信息技术和娱乐传媒。NFLX,充当本轮反弹的龙头,权重稳住苹果,拉亚马逊和微软。
【教学】看不懂的美股成交量美股成交量的一些特点,可能与很多国内市场的人认知不同。现在总结一下,为TV粉丝的提供一个参考。
上涨不需要放量。甚至很多时候越上涨,成交量越小。
那2018年的夏季上涨和12月份的暴跌两段行情举例,能够较好地说明这个现象。无论是6-8月份的上涨,还是12月份大幅下跌后的反弹,成交量都是越上涨越小。特别是6-8月夏季的牛市,不断上涨,稳步推高,成交量却萎靡不振。这个现象与经历过国内牛市的人的直觉体验很不匹配,在一般股民甚至专业投资者看来,牛市就是成交量火爆、交投活跃,放量上涨才是真的上涨。
市场动荡的时候成交量远较上涨的时候高
我们对比发现,左边的图(12月份的市场动荡)期间SPY(标普500指数ETF)的成交量是平均在3M/Day,而右图(2018年6-8月的牛市期间)SPY的日平均成交量在1.5M左右。
再分析上涨和下跌期间的成交量和趋势,如图箭头所示的方向,能够很直观地看到美股是下跌(暴跌更好)的时候成交量是非常非常
个人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愿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机构投资者日益庞大,上涨的时候很多机构倾向于持仓不动。
大量优质蓝筹公司被多头公墓基金长期持仓,加上上市公司的巨额回购,市面上的流通股份反而不那么多。
算法交易对于波动性比较敏感,当市场动荡下跌的时候,算法交易的信号触发概率更高,交易笔数比上涨时候更多,因此带来成交量相应变大。
散户投资者占比较小,在牛市里散户对市场的整体慢牛走势影响不大,也极少融资做多(反而是机构比较喜欢加杠杆)。而在动荡或者暴跌的市场里,散户的避险心理特征,再加上媒体渲染和海外的信息影响,倾向于采取赎回基金和削减被动ETF。笔者的2位移民美国的朋友,从2013年开始一直持有SPY基金,最近在12月份市场动荡里全部清仓。
注:投资有风险,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知道很多人看空美股,但反弹还会继续
Jay Powel 昨天的讲话安抚了市场对快速加息的担心。鲍威尔承诺,美联储将密切关注今年经济表现,并将在经济增长意外放缓时调整政策。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对美联储能否一如既往积极升息的疑虑,股市多头因而受鼓励而全天做多。
经济的基本面上,良好的12月份就业和薪资数据表明市场对于2019年所谓的“经济衰退”过于担心,目前的股价已经是隐含了下行预期。另外中美重开谈判也暂时让市场认为贸易争端至少不会恶化。
预期被证明发生概率较小,市场纠正会比较暴力和迅速。
如果空头要再次发威,目前支撑美股快速反弹的几个论点必须要被证伪。
1. 12月的就业数据和薪资强劲,但我们知道劳动力市场数据属于滞后指标,是对过去经济情况的描述。12月份西方圣诞节、新年节假日多,一定程度上会对月度就业数据产生影响。如果新年后的消费和就业数据,不能维持2018年的强势,那么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会再次出现。
2. 美联储表示会倾听市场的声音,根据经济数据表现而灵活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加息节奏。鲍威尔同时也强调,市场的下跌和流动性问题不是因为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导致的。直白一点就是说,美联储不为股市的下跌和经济前景预期恶化背锅。从本人对学术研究和实证方面的了解,任何一国央行都不会以股市点位作为政策目标,对于金融市场的下跌和流动性风险,央行大体上还是以一种被动的姿态去处理危机的后果,而不会先发制人式地主动来制止危机的爆发。
3. 中美贸易争端的谈判目前只是开启了副部级商讨。中美间不但是贸易争端,另外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的定位,政府监管和经济干预,补贴等等各方面的理念差异。巨额的贸易逆差是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而导致的后果,本质 上市自由市场经济 vs 国家资本主义的争端。美国那边的学者和网民也普遍认为,即便达成了协议,执行起来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由于中国国内的监管、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等各方面的市场障碍,美国企业无法公平和透明地参与市场竞争。
苹果,下一个诺基亚?标题有点耸人听闻,先说一下结论:苹果不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只是会走下神坛,成为一家优秀的蓝筹公司。支持这个观点的两个核心论点是 1. 苹果不会犯诺基亚错失智能手机这么大的战略决策失误。 2. 目前仍然没有能广泛替代智能手机的新型电子产品出现。
对于企业的发展,能够百年不倒的企业极为罕见,引领风骚10年就已经很了不起。复盘苹果的产品和成长史,基本上可以简洁地概括成一个极为优秀的成长型公司逐步成熟为一家优秀的蓝筹公司。从08-09年 3s、4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苹果股价3年涨10倍,5s经典接力,叠加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让苹果在15年再次翻倍。17、18年苹果发布的iphone7、8基本上已经是成熟产品,无重大改进,股价虽然随着大市上涨,但远不如英伟达、亚马逊、Netflix这些新型消费和网络股耀眼。此时的苹果已经无法做到快速增长,但现金流充足,获得了亲睐现金流的巴菲特的加持,也逐步成为标榜价值投资的公墓基金标配。2018年5月第二季度财报,CFO宣布10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和分红计划,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苹果无法再依靠产品的创新来获得消费者的亲睐,而不得不依赖回购支撑股价来满足资本市场的胃口。
大凡在大企业呆过的人都会认识到,巨头公司面临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巨大挑战,10000亿市值的公司,还要做到创新和引领行业难度极大。智能手机以及应用上的生态体系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觊觎的利润肥牛,华为、小米,vivo、oppo这些大陆的本土品牌和制造商本身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国产品牌的不断进步和品牌效应增强,对苹果的挤压是可以预料到的,未来苹果一家公司霸占8成利润的时代不会再有。
外部竞争激烈,但手机厂商格局倒不会沦落到互联网应用那样残酷淘汰: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扑街。未来所有智能手机厂商的更大挑战是,需求的不足。经济下行、更新换代时间延长、消费者审美疲劳等各种因素都加剧了智能手机的平庸化,即:手机不再成为人们展示自己身份和品味的炫耀品。
所以,苹果不会一下子向诺基亚那样,面临新产业升级面前完全塌陷。目前手机和ipad现金非常好,利润率也很高。只不过引领消费潮流难度极大,于是乎最终成为一家PE在10倍左右的蓝筹公司,公司的利润大部分用来回报股东,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做法。这样的公司,不少稳健的投资者喜欢。
很多人看空,但可能还会有反弹低开可以预计到,苹果在华销量被大幅削减,低开7%左右。其他科技股也会受到影响。
前期暴跌的重灾区能源股可能会站稳脚,OPEC正在试图稳定油价,削减产量。
美国消费支出依然亮眼,零售板块跌幅不大,说明很多机构和投资者还是看好。
公用事业最近表现较弱,也并没有亮眼的公司。
科技股是拖累大盘下跌的主力。FB已经是死股,不被美国年轻人信任。各个领域扩展,横冲直撞的Amazon 过高的估值,可能是下一阶段空头砸盘的主力。微软以稳健的表现,亮眼的财务数据重登市值第一名,已经是难能可贵。谷歌,大型头肩顶破位,前景堪忧。Netflix股价虚高不是一两天了,只要订阅量一不达标,估计又是一轮暴跌。
什么才会打倒美国股市?跟认识的很多投资者/交易员观点一致,对于美股中长期我是看跌的。前几天跟老板辩论,我不认同他提出的拿长线做空的思路。但作为一名交易员,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放个空单然后一年之后来查看账户资产,我相信能够盈利,但并没有体现出交易的意义。交易员的作用是分析出行情可能发展的路径,并且在行情出现的时候果断入场,做好风控和资金管理(这其实是最重要的素质)。今天来分享一下,为什么美股做多是比较容易赚钱,做空很难受。
如果纯粹是像一个多头市场,比如A股,你的对手盘——广大散户的行为是非常容易预测到:永远在抄底,永远做多。A股的市场制度和博弈决定散户要赚钱只能是买涨,所以A股熊长牛短,阴跌不止,怎么让散户难受怎么走。行情在散户达到最大痛苦值(Max Pain)才会反转。但A股涨起来又很疯狂,因为急促的上涨和放量会让散户迟疑和思虑,等散户真的决定有勇气入场的时候,那么价格已经是在高位,即便是牛市,散户也会最终在高位接盘。
中美两国不同的市场制度、参与者、盈利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行情特征。
前段时间看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美股, 算法交易、被动投资占股市成交量的85%,很多量化交易的算法原理差不多,羊群效应明显。而这几年的被动投资盛行,又加剧了资金的流动效应。可以看到在12月份的这波下跌中,整个美股的生态变化已经让波动性。
美股是一个相对有效的证券市场,行情对于市场冲击的反应往往是一步到位。我们复盘一下从12月初的大跌到圣诞节前的恐慌,分析冲击因素、市场反馈和参与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我们
1. 中国经济数据急剧放缓:汽车销量(这是最准确和敏感经济指标),工业产出,PMI(广东省可能因为数据太差,而停止发布)
2. 欧元区制造业PMI显示经济趋于停滞(欧洲PMI 34个月新低,德国工业产出,IFO商业信心指数)
虽然目前美国经济、失业率都显示强劲基本面,但中国、欧洲两大主要经济体的急剧放缓会让市场不由自主猜测美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是否会受影响,美国的房地产销售早在6月就见顶。12月中旬美股主要是因为外围行情的下跌而联动,特朗普在twitter上指责美联储和要炒掉“鲍威尔”而进一步恶化,因为在美国联储主席虽然是总统提名,但美联储是国会下属的独立部门,不属于行政部门范畴。只要在任主席不主动提出辞职,总统是无权辞退。
圣诞节前的连续下跌,与基本面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一方面因为连续下跌,程序化交易大量做空被触发,另一方面本来很紧张的氛围因为下面两件事情,而把市场引向了全面恐慌。
3. 财长致电六大银行执行官,确认信贷和流动性无异常
4. 美国政府关门
要知道一般只有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财长才会主动去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圣诞节(周一)那半天的走势纯粹是危机的“自我实现”,多头彻底”投降”。
从上面可以看到,美股要有大的暴跌,导火索是基本面恶化,政治事件+媒体渲染增强了不确定性,最后导致情绪恐慌。圣诞节后的反弹也是极为夸张。主要是由于1. 空头平仓。 2. 总统号召抄底。3. 节日零售数据和亚马逊订单量都显示消费支出很强劲,为那些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强劲的基本面投资者带来一些安慰。
因此,综合来看,下次美股如果继续大跌,也可能是12月这次崩盘的各个因素的复制和重演。但只要没有大的事件和新闻,美股的走势一般是以震荡和上涨为主。毕竟美股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最强劲的分红和回购政策。
走势终完美,人造牛市终归尘土2018年据说股民人均亏损10万元。但今年的股市实际上是反映了经济的恶化走势。
2015年的中小盘股超级大牛市实际上是流动性引发的,我们可以从目前的中小股票各种雷可以看得出来,甚至康美药业、上海莱士、永泰能源、ST凯迪、东方园林、乐视网这些上百亿,上千亿市值的股票,在滚滚的熊市下不堪一击。牛市股价上涨带来的并购、杠杆、质押、多元化扩张的恶果逐步显现,只靠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并不会带来经济腾飞和竞争力提升,这在经济学课本里已经是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者的共识,长期支撑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包容性制度基础、公平营业环境、透明的司法体制建设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只是流动性推动的牛市,必然随着流动性的枯竭而消逝。
除了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经营急剧恶化外,证监会绝对不停止IPO的态度反而在熊市里进一步增加股票供给,再加上科创板这个超级吸金怪兽,创业板的历史使命接近结束。可以想象,这轮熊市将不断挑战人们对过去A股认识的忍受极限。A股因为封闭和IPO管制因素造成的永恒性高估,或许真的是昨日黄花,一去不返。
2019年,股市并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