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之外
现在不是看空和做空美股的时候当你驾车在离十字路口不远处,交通灯转黄灯,作为一个有历练的成年人,你会怎样做呢?
上一回提到对港股产生兴趣,所以在youtube上开始留意一些港股的财经频道。但有趣的是,这些节目不约而同地,有一半的内容是讲美股,而当中的一半话题是AI,NVDA,M7。而NVDA基本上每一档视频都会出现。而最搞笑的是,他们会说,涨太多,小心泡沫,但之后又补一句,如果回调出现机会,我会从新买入。听了之后,是不是大脑宕机了片刻。但也不奇怪,股市里,贪婪与恐惧就是某几位数之差。
之前用SPY/RSP看标普权重股的厉害,今天用SPY/IWM看目前标普如何碾压小盘股。这条线由当年泡沫时期开始一路往下,表示标普跑输罗素2k。但再看RSP/IWM,就能明显知道严重跑输罗素的只是标普里的权重股。而SPY/IWM目前的趋势,在2026~2028又要回到2000年的高度,再加上目前权重畸形地集中在哪几只大股身上。不是科技泡沫2.0形成中,还能是什么呢?
20年前,我真的相信千年虫真是一条虫,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知道比特币不是一枚硬币。现在是信息相对对称的时代。人们很轻易地知道各种信息,差别只在于快慢。所以这次不会是科技泡沫2.0。人们是在真实信息下,买卖真实盈利的公司。但贪婪是永恒不变。所以最后即便不是泡沫,总有人亏到睡着了也会哭。
NVDA只是这次所谓的科技泡沫2.0的一代表,就像到年Cisco。我记得之前翻查过当年它的标普权重是10%。当年爆破时它股价掉了近9成。一些二三线的股跌99%(我还记得李嘉诚之子的TOM.COM,笑死)。 但今时今日,人们手机在手,信息我有。想必再疯狂也不会像当年不明就里地跟风。要是有人说,NVDA有稳健的盈利,肯定有接盘(要是玩过层层叠应该就不会说得那么肯定了)。大不了股价打个对折,错了,50%我亏得起。可能对,可能不对。现在的金融衍生品比当年可多了。尤其在后疫情,散户崛起,以及免交易佣金的时代,期权交易量翻了好几倍。然后各种ETF,恐怕数起来,比腿毛好要多。而且后疫情时代的年轻散户激增,血气方刚,20岁便想着30岁能财务自由,股市不杠杆,一切都白干。然后都喜欢集中某几个券商。券商们要收割,太容易了。所以这些因素都在下跌时产生谐振,即便不是科技2.0,跌起来的可能就不止是50%,地上鸡毛未必比当年少到哪里去。而最糟糕的情况是,当年起码有大概8个月的筑顶时间,但如果真有科技泡沫2.0,综合以上的因素,再加上现代AI的加持,说不定只有几周的逃命窗口。人要是反应不过来,就站山顶上。要是马上反应,便加速了下跌进程。
回到开头的十字路口问题。我相信95%有历练的成年人都告诉你黄灯就是踩油门的意思。这SPY/IWN正是这盏黄灯。正因为现在是信息对称时代,也应为经历过科技泡沫1.0,所以结论就是,大家都知道往哪里走,现在不冲,更待何时。这一切是不是觉得很讽刺。一切都能解释,就是人性的贪婪。
所以鄙人之遇见,美股还得涨涨涨它好几年,问题只在于怎样个涨法,涨多少而已,然后约5到6年内一个规模接近08年的危机到来。可能就是这所谓的科技泡沫2.0,然后外溢造成大规模萧条。不是经济学家,以上纯属臆测。
还是回到目前吧。我认为,通胀因素已经过时了。市场是不会把同一个因素重复炒。从维持利率开始,通胀对市场影响已经逐渐弱化,由波澜变为涟漪。暂时抛开研究利率和股市的关系。相信目前比较共识对市场有重要影响的是下周NVDA的财报。而我觉得比较大的几率便是,无论如何,脚本只有一个,先跌后升。财报好,到站的下车,然后等候的人上车。财报不好,仍然是到站的下车,然后等候的人上车,哈哈。
所以最后都一样。我甚至觉得2024年大于17%的回调幅度也可能不会出现。目前我真想不到有什么危机。商业地产,我不懂,不知道。目前我还是觉得长债比较确定。目前到处听到裁员,信用卡违约率开始上涨。理论上,债价之后只会升。除非美帝债务突然违约,或者拜振华踩中国红线,导致中国狂抛美债。概率应该很低吧,我想。所以US10Y波动时慢慢收债etf,我觉得比较简单无脑操作,当是做CD。退一万步再升几码,应该不可能回到70年代的样子。利率总有一天下来的,至少15%~20%价差还是有的。
我仍然是密切留意港股,下破15000点仍是有可能。3到6个月吧。看到香港财经频道真的很搞笑。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笑死我了。侧面看,港人的信心跌谷底了,而且这种调侃带有偏见意味。当有偏见时,视线就变模糊。不是说我自己眼光明亮,我只是大多数港人都不了解中共。当年毛爷爷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太方便明说吧)硬把两弹一星弄出来。现在很多东西的基础就是源于那时候。中共的眼光和执行力是老美看不懂的。老美倾国之力搞香港,老共也会倾国之力撑香港。香港是台湾的模范特区,中国是不会两手一摊的。我不知道,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暂时这些,想到再说
eth,2024.2-3月策略
看空为主,目前震荡中,震荡区域2130-2450,还是那句话,1070一线没筑底成功,若后市向多,差个右侧筑底。
1、若是在这一线筑底,前提:2130或者2000一线踩出巨量和多头爆仓,可能性比较低,比起后市方向如何、怎么布局,更重要的是恢复波动,只有波动才能有钱挣,1月波幅还不错,但这里下来波动率又回到不如A股100亿市值的小盘股了。
2、不论方向多空,观察下2月中,最迟3月20号之前,大概就是CZ的事件落地前后,否则这个品种上半年流动性大概率还会继续恶化(比去年会更糟糕),届时仅剩的资金也会离场。。。下次观察窗口要去到7月了,别说减半,减半已经大涨三次了,只能是割场内韭菜为主,场外资金不看这个。
空的话,压力2130、大黄线、1550。最好是回到3位数。毕竟2000多的eth,投资了顶天也就3150,应该没有慈善家来投资。。。不仅浪费了人工智能的大涨,也浪费了A股的大跌,币圈扛把子若缺乏波动了,那也只剩下情怀投资了,少亏即赚。
另外一个就是黄金,一样一样的。金大哥一旦选择方向开跌,币圈跑不掉的。
今天不谈美股,谈港股!印象中,好像第一次谈港股。但事先声明,鄙人对港股一窍不通, 并非金融财经专业,只靠用旁门左道看图混饭吃,所以也只能看图说话。
打开恒指周线图,很明显能找到两组相同的走势,2000年~2003年,以及2021~2024。两组时间跨度和跌幅都十分相似。在套上一个Moving Average Deviation Rate。忘记了之前没发现,或是新加上的功能,又或是之前用的是另外一个,我发现了可以在这个工具上套上一布林带,用两倍Deviation。在Moving Average Rate上套布林带,比起在恒指上套用,前者更容易看出对比。下方Deviation Rate的图中,框住的两组曲线,同样是在上穿布林带上轨后,一只往下走贯穿布林带下轨,再急速反弹到接近布林带上轨,然后又再下跌到中线和下轨之间。到目前这一步,在2000~2003,这Deviaton Rate曲线再一次反弹后下跌。这次下跌后,恒指便出现了当时的最底部,然后一直牛市到2007年。
目前,恒指像当年2002年9月的第二脚,不排之后会出现更低位的第三脚,大概在14300左右。要是真出现,然后Deviaton Rate像当年出现higher low,那么就很有机会像2003年那般恒指出现一个大周期的底部。
看图说话完毕。但也得讲讲历史背景。2000年当时科技泡沫的大背景,当年恒指暴跌后牛市反弹当然是跟随国际脚步,主要是美国。但近2021年起,恒指就只有跌,没有升,完全没有跟随美国。而更坏的是,还被美国制裁,这另很多外资逃离香港的原因之一。(题外话,香港和特首现在仍然是被美国制裁中,球王现在已经是美国劳工,儿子们还得到美国上学,又怎能下场,还要跟特首握手,开玩笑。大国博弈,香港政府还叫美国球队。拜登什么事都无能,唯独政治斗争最在行。香港政府思维不够缜密,能怪谁呢?)
然后就是一些基本面,国内宏观环境问题。尤其是恒大,好像在2020年第四季现端倪,然后2021年问题开始浮水面。恒指长跌浪也是2021年年头开始,这真巧了。各方原因,包括美国持续加息,所以走资问题突出。
然后是消极情绪弥漫。在漫长跌浪后,连香港人都失去信心。一部分人,多少我不知道,认为接二连三的立法,什么国安法,逃犯条例等等,都令香港不再是国际都市,更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外资将一去不复返。没有外资回流,港股就是game over,什么技术指标都失去意义。当一个股民套牢到连技术指标都不再相信,就是说连自我安慰都放弃了,真是已经绝望到顶点。所以近期youtube推送给我的内容很多是一些港股财经频道,但他们现在八成都在谈美股。然后每个视频都有几个关键字,AI,NVDA,M7,然后必然出现的问题,美国科技股还能高追不?真搞笑。我也是因为这些奇观而留意恒指。
宏观基本面,情绪面,乃至政治层面,港股没法玩,但我相信图表和一些技术指标是科学的统计,是量化一些交易行为。所以看技术就必定有一个假定前提,就是不管在任何时空和背景,人的交易行为是不变的,因为人性是不变的。只要行为不变,尽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最终都会量化到图表之上。当然,分析对象不能是会破产归零的标的,指数是不会归零的。所以我觉得恒指的一个周期底部很有机会在未来两三个月出现。
我这次觉得大手笔,就拿出3%资金支持自己。哈哈。其实目的想验证一下自己。上次讲到美股在上升的大周期中,用的就像是这种从过去长历史中找对照,这也是我这几年在美股上的一套做法。可以说是我这几年不论顺逆境中的赚钱工具。但美股有一个世界上唯一的天赋技能,便是怎么往死里跌,过两三年,它一定比之前高。所以很多股神理论到最后只是一种自我幻觉。难得港股貌似出现20年来的一次Dejavu。我真的很像验证一下自己的理论。当然如果恒指在之后一年继续跌,跌破14000,在跌破13000,我当然很受打击。这就证明这几年不是自己的实力,而只是仰仗美股天然的神力混饭吃。之后就得再研究其他法门。
还得谈谈美股吧。目前其实大部分人都等回调,但目前看又很难找到借口。更何况美国经济数据神奇,再加上这次财报整体都向好。即便那几只大股没动力,但基金们不是吃素,炒落后是他们的常识,也是基本动作。大的带小的,现在小的带大的,好朋友一起走,所以,回调的时间窗口就别猜了,也不会杀进去追高,就先吃瓜吧。
说说3月议息吧。1月31日老鲍说3月不加息,在他发言同一天的早上,NYCB爆大雷,会议中好像没提起任何关于商业地产的东西。但之后的60分钟时事杂志中便说,在这次加息周期中,有小银行暴雷是意料中事。议息会上不说(可能没时间再弄演讲稿),却在几天后,极为少见的时事访问中说出来。我不知道多少留意到CBS的新闻报告文章中,有一段Editor's Note,这访问是2月1日做的,只是播出在2月4日。这访问其实就是NYCB暴雷之后的一天做的。主席接受这种访谈已经少见,然后跟紧在NYCB暴雷后一天跳出来说,老夫屈指一算便知今日之事。很难令人信息您老人家不是出来灭火,大选年,您的压力,我们懂。要是像口中说的有预料的,可控的,何以这般急,这种方式发公开信呢?还有,NBC指出NYCB是有一定规模的,不是小银行。
其实老鲍说3月不减息,但并没有斩钉截铁说不。然后从过去他的 "Credit" 也一般般。所以如果,万一,要是3月说好的不降息,突然就降了。不论他老人家对于这意外减息怎样说法,我认为美股95%几率都会先来一波极短暂的拉升,然后跳水。然后这加息多是于商业地产有关。尽管不是,老鲍也否认,市场都会认定就是商业地产问题令老鲍降息。所以3月减息虽然目前被认为几率小,但一旦开出,必是毒药。之后怎样,之后再算。
现在时间比之前宽裕了些,希望可以多来聊聊。
我终于找回雪球时的头像了,哈哈
证监会主席跟着上证行情走?细数过去几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临危受命之后,上证指数往往有不错表现。
第七任:肖刚,2013-2016年任证监会主席,曾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央行计划资金司司长,央行行长助理,分管非银业务的副行长(任上曾处理广国投破产和中经开等破产事件),中行董事长。上任两年上证涨幅130%;
第八任:刘士余,2016-2019年任证监会主席,出身体改委,后到建行工作,再转入央行,历任央行副司长,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农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之后任供销合作总社理事长。上任两年上证涨幅30%;
第九任:易会满,2019年任证监会主席,毕业后在央行和工行工作,因为工行是从央行的城市居民和工商业业务分离而来,可以认为易会满一直在工行工作,是近二十年来首位进入监管层,达到正部级领导职务的工行董事长,行长。上任两年上证涨幅40%;
2024年2月7日,迎来了第十位证监会主席——吴清,能否拨乱反正肃清市场,给A股带来两年上涨的行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美对抗,第一回合,美国技术性领先从4年前川普上任,中美博弈成为两个大国的最新模式。
川普虽然是个狂人,但他针对中国的立场,并不是他个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了美国政府的根本利益。
因为中国的强大,让美国倍感压力,虽然中国一再声称无意挑战美国,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和平的巨人。但美国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美国霸主地位。所以川普开启了美国全面封堵中国的序幕,而拜登上任之后,并没有任何的减弱。
从目前的情形看,这就是一场超限战,美国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看不到美国的车尾灯,让中国成为第二个日本。
中美博弈,第一回合,应该说中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美国应该是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技术性击倒。
贸易战,全面征收中国关税,让中国让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的地位;
产业链脱钩,大批外资将工厂搬迁到周边国家,中资公司也不得不到周边建厂;
技术制裁,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无法追赶美国;
加息,导致外资流出,引发中国股汇双杀。2022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15%,A股就更惨烈,2024年开年就大跌300多点,2021年高点回落30%,和美国股市持续创出新高形成鲜明对比。
如果这是一场拳击赛,现在中国应该是眉骨开裂,左眼也被打肿了,看上去很是狼狈。但美国并没有ko中国,而且中国虽然很被动,但也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美国制裁中国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伤害,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提高关税,但并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所以进口商品价格转嫁给本国人民,引发俄乌战争,带来国内通胀,用时2年依然未能消除。
因为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不得不大量使用人民币,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在寻找美元的替代货币。
作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帝国,美国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要打压中国,但也需要中国,这种矛盾,让世界变得更混乱。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中美第一回合接近尾声。川普极有可能回归白宫,中美第二回合即将开打,这一次,中国还会被动挨打吗?
我觉得经过第一回合,中国应该已经适应了美国的套路,既然你不能ko我,那我就有机会反击。未来5年,应该是最关键的5年,美国现在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是中国的机会。
zjh应该是坐不住了,高层表态半年多,A股不涨反跌,开年股灾3.0,不亚于2016年熔断引发的惨案。谁背锅?不可能都推给美国,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应对如此迟缓,为什么市场不买账?
今天彭博传总书记要召见金融官员,讨论股市问题,所以A股出现技术性反弹。不过现在还不能说市场已经止跌,尤其是10天假期,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看看是不是有实质性利好出台吧。
从预期变化的角度去分析2月澳联储利率决议先来看利率声明全文
在今天的会议上,董事会决定将现金利率目标维持在4.35%不变,并将外汇结算余额支付的利率维持在4.25%不变。
通货膨胀继续温和,但仍处于高位。
12 月季度通胀继续放缓。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通货膨胀率仍然高达4.1%。商品价格通胀低于澳大利亚央行11月份的预测。它继续缓解,反映出早前全球供应链中断的解决和国内商品需求的放缓。然而,服务价格通胀以更为缓慢的速度下降,与澳大利亚央行先前的预测一致,并且仍然处于高位。这与经济持续过剩的需求以及劳动力和非劳动力投入方面强劲的国内成本压力是一致的。
较高的利率正在努力在经济的总需求和供给之间建立更可持续的平衡。因此,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继续逐步缓解,尽管仍比持续充分就业和目标通胀所保持的状况更为紧张。工资增长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进一步大幅增长,并与通胀目标保持一致,前提是生产率增长升至长期平均水平附近。通货膨胀仍在影响人们的实际收入,家庭消费增长疲弱,住宅投资也是如此。
前景仍然高度不确定。
尽管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迹象,但经济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董事会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预计通货膨胀率将在2025年下降至2%至3%的目标范围,并在2026年达到中点。随着需求放缓以及劳动力和非劳动力成本增长放缓,服务价格通胀预计将逐渐下降。就业预计将继续温和增长,失业率和更广泛的利用率不足率预计将进一步上升。
尽管国外商品价格通胀出现了有利迹象,但服务价格通胀仍然持续存在,澳大利亚也可能出现同样的情况。中国经济前景以及乌克兰和中东冲突的影响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国内,货币政策效果的滞后性以及企业的定价决策和工资将如何应对需求过剩、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放缓,都存在不确定性。家庭消费前景也仍存在不确定性。
使通胀回归目标是当务之急。
在合理的时间内将通胀恢复到目标水平仍然是委员会的首要任务。这符合澳大利亚央行维持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的使命。董事会需要对通胀持续向目标范围迈进充满信心。迄今为止,中期通胀预期与通胀目标保持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尽管最近的数据表明通胀正在放缓,但通胀率仍然很高。委员会预计通胀持续保持在目标范围内还需要一段时间。确保通胀在合理时间内回归目标的利率路径将取决于数据和不断变化的风险评估,并且不能排除利率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董事会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国内需求趋势、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前景。董事会仍然坚定地决心将通胀率恢复到目标水平,并将采取必要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澳洲联储还预测,2024年6月现金利率为4.3%,2024年12月为3.9%,2025年12月为3.4%,2026年6月为3.2%。
我们来看一下澳联储自己的预期变化。
利率维持不变,前瞻指引其实没啥修改,措辞更换了一下,仍然是保留了紧缩的倾向,总体可以理解为不变。
从上面的预测表格可以看到的变化是,2024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1.8%下调至1.3%,通胀预期从3.9%下调至3.3%。利率预测也显示,澳联储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降息50个基点左右,即2次25个基点的降息。
【注意,这是基于现有的经济数据表现给出的预测,如果发生一些重大的意外冲击,这个预测也会有很大的调整,且以后的会议也同样会根据最新数据更新】
市场的定价有何变化?
在利率决议公布之前,显著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曾驱动市场将澳联储5月宽松的概率打到了50%,但新的利率声明依然没有放弃进一步收紧的措辞,澳联储总裁布洛克随后在发布会上的言论也与此保持一致。
不过市场本身针对澳联储在年内降息的定价也就50个基点附近,这与澳联储的预测保持一致。
于是市场定价重新调整,能看到澳元和澳债收益率小幅走高,澳股短线下挫,但要说出现单边延续行情,就有很高的难度了,这种小幅的波动就容易导致右侧的短线交易出现蚊子腿利润或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