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tocks
周线上看,中信证券走入三角收敛调整区间,可做耐心的等待中线做多机会。中信证券是很受资金追捧的一只券商龙头股,素有牛市旗手的美誉,股性我感觉比较强势而又中正。
2019年年初的暴涨,经过了长达一年的三角收敛,终于突破,于今年6月再次暴涨。
这次的暴涨从形态上,跟上次比较相似,但是更为强势,体现在,股价在斐波那契回调0.618之上震荡,而上次很快在0.5位置震荡。这次的成交量比上次规模更大。MACD死叉后归零轴更慢,红柱放大的更慢。KD指标也很相似,但是走向超卖区的速度更慢。
根据上次三角收敛的形态,如果股价近期没有继续上突(政策面的慢牛需求),
我们至少能够耐性等待到一次,股价回调到一次0.382位置(27元左右)的机会
我们在27元附近做多,在涨到0.786下方,也就是31.77附近止盈,等待下一次波段,甚至是下一次的向上突破。
止损在 斐波那契回调0.236上方,也就是25元附近,2019年股价一直没有跌破0.236这个位置。
盈亏比2比1,盈利预期百分之15,虽然不多,但是相对安全。
A-H股:谁先眨眼这段时间,恒生指数(图上蓝线)基本上每天阴跌,成分股中银行、保险、消费等板块的股票持续创新低,加上阿里、美团等所谓互联网企业高位纳入指数贡献了跌幅,让很多大陆地区认为H股低估的投资者内心崩溃。
有一种说法认为,香港股市的估值与其他国家相比确实是非常低估,因此具有投资价值。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是幼稚可笑的,低估不代表就要涨。港股低估的问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简单说可以归纳为3方面:
1. 流动性问题(缺乏资金),欧美机构一般有危机时,都会先救本国的流动性,抛售港股。
2. 缺乏散户溢价。香港人口有限,散户少,机构镰刀多,没有像大陆地区那样庞大的散户群体热情参与股市,导致港股的很多股票成交量每天极低,整个香港股市的日成交额一般只有1000亿左右。
3. 公司治理和监管问题。由于香港是离岸市场,上市 的企业多来自大陆或东南亚,因此上市企业的质量和财务问题屡屡出现“暴雷”案例,比如前几年的汉能薄膜。由于无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监管,市场都倾向于进行“有罪”认定,给予极低的估值,另外,港股的股票发行机制极为便捷,拆股、缩股、增发等财技玩法被很多老千公司弄成了生财之道,每年无数掠夺股民倾家荡产的案例,久而久之散户投资者对一般不知名的股票敬而远之,而偏好分红股、知名企业。
但是话说回来,同一个股票在A股和H股上市,往往A股价格远高于H股,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A-H股溢价指数当前高达150,为多年最高点。比如在A-H同时上市的中芯国际,A股价格是港股的3倍以上。这样高的溢价,也充分说明了A股的变态高估。但是高估也不代表着A股就要跌。至少从图上的对比看,A股的散户红利、流动性溢价、以及公墓基金、国家队的“护盘”都能让股市维持相对高估的水平。
从图表上可以看到,沪深300指数在这段时间表现强势,高位震荡,拒绝破位,依然在趋势线之上。同期,恒生指数则一路下跌,甚至逼近3月份疫情的最低点。
当前大陆地区股市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也有深层次的政策考量:为了IPO天量注册制不至于引发崩盘,必须要把股市维持在一个能吸引人气的位置,即便A股极为高估,但在关键位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资金在“护盘”,让指数跌而不崩。
沪深300与恒生指数成分股有着基本相同的行业属性,因此过去走势的相关性极高。如今走势背离,那么总会有一个收敛的过程。
到底是谁先“眨眼”,我们拭目以待。
3大利空压顶,A股不能承受之重本图为深圳成指,更能代表A股的大中型股票的走势
在7月9号拉上来后,深成指在过去2个月基本上是一个高位震荡的过程。在这2个月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我清晰看到市场的顶部是怎么形成的。
1)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的消费股大规模抱团,但终于瓦解。当市值涨到天机之后,终于没有人继续拉升。这样的股票有不少,比如海天味业、片仔癀、五粮液、茅台、以及很多医药股。
2)大规模的IPO,创业板注册制。股票发行太多,虽然基金发行也募集到了不少钱,但估值太高的情况下发行,基本上股价一上市就是历史最高点,消耗了市场不少活跃资金。中芯国际就是典型代表,搞笑的是A股股价高于港股3倍,由此可见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是多么高。
3)产业资本大规模减持。今年上半年高管、大股东共计减持了2000亿,而刚过去的7、8月份就减持了1400亿,说明产业资本觉得当前股价水平远高于合理价值。
当前情况是大陆经济复苏较好,流动性开始边际收紧,近期周期股的表现略好。
但市场的整体估值非常高,加上筹码无限供应,向下空间巨大。
观点:A股将长期陷入熊市,不看好。从指数角度来讲,所有的上涨都是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