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趋势中背离指标的运用,以比特币为例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 趋势指标 、 震荡指标
指标 背离 往往在 震荡趋势 中准确率更高。
在运用震荡指标和背离前,我们必须分析当前市场行情到底是处于 趋势行情 还是 震荡行情 。
在六月初的这段走势中,合约头寸处于历史高点,交易所出现天量抛盘,因此属于趋势行情,并不适用震荡指标,此时如果你采用背离、超卖等概念进行抄底操作,只会被套在高位站岗。
触底反弹后,合约大部分爆仓,现货交易量低迷,比特币的走势基本上完全受控于美股走势,处于低位震荡区间,因此完全适用于震荡指标,此时采用观测背离方式进行交易,会有胜率可观的可操作性。
为了更好地判断震荡行情,我使用最新的 PineScript v5 版,开发了这款自动绘制背离趋势的指标: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你是使用何种方式判别趋势行情与震荡行情的。
背离
MACD 的能量与价格发生背离时,价格大概率发生反转欢迎来到 BTCover 的 Tradingview 脚本教室。
利用 MACD Histogram Up and Down's Energy 指标,你可以快速查看到 MACD 的 Histogram 能量如何,在哪里发生了背离。比如我举例的这个价格区间:
1. 先看上方的价格区域:日线级别连续的触及价格低点
2. 再看下方的MACD:MACD Histogram 的能量不断降低
说明下跌的能量越来越低,发生了价格和MACD的背离,随后迎来的价格的反转。
以上是关于指标的一个应用场景,仅供参考。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社区指标中搜索添加该指标来使用,如果有问题欢迎留言,谢谢你的点赞!
从上一轮牛市的视角分析LTC的见底之路LTC直上直下的特性在币圈广为流传。
上半年牛市急先锋,下半年熊市带头跳水,引崩主流币。
18年熊市,LTC从450美元跌到20美元,跌幅95%+不可谓不惨烈。从周图表中可以看出,见底的过程是漫长且曲折的,仅从MACD指标的角度与价格进行对比分析:
1)2018年4月到9月,下跌过程中MACD轴不断缩小。MACD轴=DIF-DEA之差,这仅仅表明,向下的趋势下跌加速度减缓,但速度依然是增加。
2)2018年9月底出现了第一次金叉。金叉位置距0轴较远,显示出了严重超卖。但是金叉之后,价格并没有上涨,而是以横盘方式继续让指标钝化,下跌趋势暂时中止。
3)2018年最后一个极度,价格再度暴跌,价格创新低,但MACD蓝线(DIF线)未创新低,形成了背离,并再次金叉。这个时候下跌趋势依然有,但势头没有之前强,多头力量在酝酿指中。行情才触底。
从今年7月份的高点下跌后,LTC现在经历的是MACD轴逐步缩小的阶段,这表明下跌的加速在降低,但是速度依然是在增加。
底部的第一次金叉还未出现,如果价格在40美元横盘,则可能出现出现第一次金叉。数字货币的熊市往往是深不见底,第一次金叉很大概率不是底部。
那么如果符合上一轮见底的MACD第二次金叉,且背离,则行情可能还要创新低后才会形成这个条件。
背离真的不可抗拒吗?RSI, MACD 指标运用中不可忽略的信号就是背离.
背离具有大概率的获利可能性,而且不拘泥于价格和时间维度。
影响背离信号可靠性的因素:
时间维度越小,背离信号的可靠性越差。因为时间维度越小,价格被操纵的可能性越大。
牛市或者熊市的动能越大,逆向背离信号的可靠性越差。因为背离的产生一般表征强的支撑或者压力。在大牛市的背景下,压力区比较容易被突破, 例如2017年的比特币。反之亦然。
交易品种的市值越小,背离的可靠性越差,因为盘子越小,越容易被大鳄操纵。
一个背离总是起作用的交易品种, 忽然的背离失效就是黑天鹅事件,往往让市场感觉倍受打击。而就是常常说的高收益高风险并存。
笔者对2017年十二月高峰至今比特币市场的背离汇总了一个图表,发现在2小时时间维度,MACD,RSI的背离具有极高的获利概率。
指标:
RSI
MACD
9 Seasons Rainbow Multiple Time Frames Pattern PRO / 九季彩虹多时间维度模式
基准时间维度:2小时(最上方色带)
最大时间维度:90小时(3天+18小时,最下方色带)
利多背离(绿色箭头):
29 案例, 获利概率 > 85%
信号:
蓝色上升箭头在 RSI, MACD
蓝色色带 在 “九季彩虹指标 9 Seasons Rainbow”
利空背离(红色箭头):
17 案例, 获利概率 > 90%
信号:
黄色下降箭头在 RSI, MACD
黄色色带 在 “九季彩虹指标 9 Seasons Rainbow”
“九季彩虹指标 9 Seasons Rainbow” 在监控背离信号方面的独特价值:
直观的颜色视觉信号
在一个屏幕上展示跨越多时间维度的市场状态,无须来回切换时间维度
一键设置背离预警。
---------- 免责声明 ----------
本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交易建议。
用户应独立判断,审慎评估并自负投资和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