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Web3.0 2D 身份與 3D 身份的思考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要先讨论的还是在接下来的论述里面的 "web3.0"
触及到的边界和定义,否则很容易流于空泛和各说各话
我比较认可和期待的 web3.0 定义,大概有以下三大要素
1. 用户的各种行为(看、写、买、创作、回应....)数据的使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而非掌握在中心化的公司身上
2. 去中心化的治理逻辑,每个志愿贡献的参与者都有机会发挥影响力,NFT 作为身份象征、认同和影响决策的门槛,
并透过 DAO Token 或是如同其他项目白名单等方式,奖励在各个领域能有贡献的参与者
3. 重要愿景是“把大多数需要人治的事都智能合约化”,在此愿景下“code is law”,没有中心化的组织可以强行停止它的运作
回到 2D 和 3D 的身份,分为相同和相异之处来讨论.
相同:
在给定的项目或 DAO 当中,除了稀有度和等级之分以外,2D 或 3D 同样代表着对该项目的认同
并享有大多数相同的赋能和奖励机制
目前的开盲盒为主的 mint 机制,
能够直接开中自己最觉得能表达自己的 PFP /avatar 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虽然确实还是可以到次级市场挑自己喜欢的/觉得能代表自己的身份
这些都比不上传统 3D游戏中第一步“捏脸” 来得直接
未来可以自己捏脸的建立的 NFT 可能会越来越多
但捏脸的代价就是,对多数人而言自己捏的脸是没有次级市场的换手价值的
以现在的市场环境和氛围而言,可能就失去了 NFT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了
相异:
除非是持有者本身足够有名,否则绝大多数的 2D PFP 并不会直接和多数人的 web3.0 身份划上等号
因为同一个人可能也持有 N 个 2D pfp 并在多个项目都活跃参与,也因此可能还会经常更换 PFP
相对的,3D avatar 如果在未来有某一个 metaverse 平台可以取得最大的共识,
如愿景般的实现--多数人们会在里面度过一天当中的多数时间的话
则在该 metaverse 中,每个人的 3d Avatar 和身份会有更直接的连结
因为无论工作、娱乐都是同样一个 3d Avatar 在代表自己
但必须面对的现况就是此刻的 metaverses 还是百家争鸣的状况
如果同一个 Avatar 能兼容多个 metaverse 的话
可以较好的和未来愿景接轨
小小浅见和大家分享~
=================
补个交易点
FB 来到 2016 年以来的 0.618啦
之前也研究了一轮几乎是含着金汤匙还有一大堆重量级伙伴的 Libra project 是怎么 GG 的
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yo!
【教学】看不懂的美股成交量美股成交量的一些特点,可能与很多国内市场的人认知不同。现在总结一下,为TV粉丝的提供一个参考。
上涨不需要放量。甚至很多时候越上涨,成交量越小。
那2018年的夏季上涨和12月份的暴跌两段行情举例,能够较好地说明这个现象。无论是6-8月份的上涨,还是12月份大幅下跌后的反弹,成交量都是越上涨越小。特别是6-8月夏季的牛市,不断上涨,稳步推高,成交量却萎靡不振。这个现象与经历过国内牛市的人的直觉体验很不匹配,在一般股民甚至专业投资者看来,牛市就是成交量火爆、交投活跃,放量上涨才是真的上涨。
市场动荡的时候成交量远较上涨的时候高
我们对比发现,左边的图(12月份的市场动荡)期间SPY(标普500指数ETF)的成交量是平均在3M/Day,而右图(2018年6-8月的牛市期间)SPY的日平均成交量在1.5M左右。
再分析上涨和下跌期间的成交量和趋势,如图箭头所示的方向,能够很直观地看到美股是下跌(暴跌更好)的时候成交量是非常非常
个人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愿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释。
机构投资者日益庞大,上涨的时候很多机构倾向于持仓不动。
大量优质蓝筹公司被多头公墓基金长期持仓,加上上市公司的巨额回购,市面上的流通股份反而不那么多。
算法交易对于波动性比较敏感,当市场动荡下跌的时候,算法交易的信号触发概率更高,交易笔数比上涨时候更多,因此带来成交量相应变大。
散户投资者占比较小,在牛市里散户对市场的整体慢牛走势影响不大,也极少融资做多(反而是机构比较喜欢加杠杆)。而在动荡或者暴跌的市场里,散户的避险心理特征,再加上媒体渲染和海外的信息影响,倾向于采取赎回基金和削减被动ETF。笔者的2位移民美国的朋友,从2013年开始一直持有SPY基金,最近在12月份市场动荡里全部清仓。
注:投资有风险,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