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
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光伏产业发展新契机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光伏产业发展新契机
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政策的变革与市场的调整始终如影随形。当下,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浪潮正汹涌而来,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正是在为光伏产业节约发展时间,优化发展路径。
供给侧改革2.0旨在通过提升环保、能效等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产业升级,这与过去单纯的 “涨价去库存” 模式截然不同。而反内卷则是要打破行业内无意义的过度竞争,让企业摆脱低价无序竞争的泥沼,寻找更轻松、可持续且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从光伏产业的现状来看,近两年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导致供给侧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这就如同1929 - 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的美国市场,生产相对过剩,产品价格暴跌,企业利润大幅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供给侧改革2.0提高了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规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对产品技术指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像给光伏产业竖起了一道 “质量关卡”,遏制了行业的无序扩张,增加了新进入者的难度,使得行业内的企业更加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扩张。就如同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不断提高选拔标准,促使学子们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从而为国家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反内卷政策有效改善了光伏行业的供需错配形势。随着政策引导以及行业调整的推进,行业整合加速,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多家多晶硅头部企业在工信部座谈会后,通过减产检修、联合限价等方式形成价格同盟,试图扭转 “成本线以下” 的恶性竞争局面。这让我想起了田忌赛马的故事,通过合理调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的 “逆袭”,让光伏产业在竞争中重新找到优势,提升了行业整体利润率。
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还推动了光伏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新规规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这种政策引导下,光伏企业将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使行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底色愈发清晰。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光伏产业也将在创新驱动下,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供给侧改革2.0与反内卷政策对于光伏产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它们将引领光伏产业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光伏产业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在新的发展浪潮中实现飞跃,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大的力量。
从1.0到2.0:供给侧改革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从1.0到2.0:供给侧改革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政策的变革总是扮演着关键角色。供给侧改革从2015年的1.0版本发展到如今的2.0版本,内涵与重点不断演变,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5年供给侧改革1.0以 “三去一降一补” 为核心,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主要针对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通过行政限产、取缔非法产能、环保倒逼等手段,强制压减过剩产能。例如在钢铁行业,大量落后产能被淘汰,钢价在2017年急剧回升,供需关系得到扭转,产能利用率创下五年来新高。这一阶段,改革高度依赖行政力量,虽然有效解决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使GDP增长在6.7% - 6.9%区间企稳,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中,国进民退趋势在部分行业显现,地方政府过度依赖行政干预,市场机制修复滞后等。
时光流转至2025年,供给侧改革2.0拉开帷幕。其侧重点与1.0有着显著不同,更强调 “反内卷”“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 。“反内卷” 针对企业间低价恶性竞争及各主体不良竞争行为,内涵比单纯 “去产能” 更为广泛,关注竞争秩序和效率,旨在解决新兴行业如光伏、锂电等领域的无序竞争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 强调市场一体化和规则统一,通过破除地方保护、清理优惠政策洼地、消除要素流动壁垒,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改善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赛;“高质量发展” 涵盖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和绿色可持续等多重要求,不仅要出清落后产能,更要培育新质生产力 。
供给侧改革1.0虽然主要针对传统行业,但也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如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善的工业企业利润情况,间接为光伏产业吸引投资、扩大生产提供了基础。不过,当时光伏产业尚未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产业发展更多处于自由竞争、快速扩张阶段,也因此逐渐积累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低价无序竞争等。
随着供给侧改革2.0的推进,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变革。工信部迅速行动,召集光伏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强调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品质。新规提高了光伏行业的准入门槛,将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 ,对产品技术指标也提出更高要求,遏制了行业的无序扩张,促使企业提升自身实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就像科举制度不断提高选拔标准,让光伏企业为了符合要求而不断努力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
反内卷政策有效改善了光伏行业的供需错配形势。多家多晶硅头部企业在政策引导下,通过减产检修、联合限价等方式,试图扭转 “成本线以下” 的恶性竞争局面,行业整合加速,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提升了行业整体利润率,这如同田忌赛马,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取得胜利,光伏产业也在优化结构中找到新优势。
在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新规规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不断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光伏产业也在这种政策激励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产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供给侧改革2.0相较于1.0,理念更加先进,手段更加多元,更注重市场机制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光伏产业而言,2.0版本的供给侧改革是一场及时雨,为产业摆脱当前困境、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强大动力。光伏产业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的飞跃,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