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500.F交易观点
要有准备美股第四季或许重返疯牛模式标普回测200天均线。美股3%的调整能不能满足市场呢,我不知道。我觉得有机会补上5月12日高开的裂口,大概5700到5750点。要是overshoot一点就5%左右的调整,Breadth Thrust应该会到0.4或以下。这个位置也是50周均线的位置。2018年,标普反弹时的第一轮调整就是稍微下破200天均线,然后在50周均线继续反弹7%后重新返回2018年9月的高点。现在50周均线离高点同样只差7%。
现在标普仍是按2018年剧本来演。下周只有4个交易日,跌到一两百点应该也没什么难度。之后进入6月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非农,然后是通胀数据。这些数据好坏其实挺不好说,因为就一个月时间很难把关税问题反映到就业市场。通胀方面亦是如此。所以如果出现Less Bad的话,从5700点踢上6000点完全有可能。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失业率上升,不能排除市场要玩Bad News,意思就是美联储还降息几率上升了。因为上涨动能还在的话,这种调整会被视为买入点。动能后续估计看英伟达的财报。至于为什么是英伟达呢?其实没什么具体原因,就像中国人的冲喜习俗。办个喜事就能把问题先抛诸脑后。就算喜事变白事估计也没什么关系,市场应该也不会因此大跌。
入主题。4月开始,市场就有一种声音叫卖出美国,或者叫美国例外论的终结。就是美元,美债,美股都不香了,尤其是当下的美债。据闻6月就要六七万亿的美债要到期。然而近期美债没人要了,到期前很难借到新债还旧债。
最近看了一些专业且懂门道的大师论述。我们普通人存在一些误区,就是即便借新还旧也并不是在到期一口气借6万亿,而是商务部其实是定期以一直滚动的方式不断地在发行新债还旧债。只不过是之后的利息越来越高。而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银行call loan时候,借债人就要完蛋。总之就不是马上完蛋的情况,而问题只在于债务上限。
现在人们的核心关切是美债流动性问题。不过在早些时候,美联储被爆不吱声的买了4百多亿的长债。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美联储是把关美债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纵使美债需求不足,有美联储大保底。所以就算日后川普再支棱起来,让美债垂危,也有美联储来擦屁股。
先抛开美联储对美债大保底的后遗症。我问了chatgpt和deepseek,这保底举动要是日后变成美联储的常规作业,这就是YCC,Yield Curve Control,以及QE,量化宽松。YCC是什么鬼不重要,量化宽松才令同志们们提起神来。这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铁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就是牛市的冲锋号角。
常规的量化宽松是利率到零时,再以非常手段释放流动性。但如果日后美联储为保住逐渐被人嫌弃的美债而作出变相的量化宽松成为常态,那就是说,市场虽然在高利率环境下同样得到大量流动性。而且这宽松是没有一个具体额度。这是在下粗浅的理解。
再说这样做的后遗症。之后美债的利率可能起飞,而且美债评级进一步下跌,以及完全失去绝对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谁能非常确凿的阐述对股市日后的影响。我觉得很多时候经济学家有很多理论,但直到现实层面实际显现却存在很大差距。
看日本,都忘记了多少年的利率控制,而且债务与GDP占比是263%,评级只有A+。日债不一直活得挺好的。虽然近日有些麻烦,但我觉得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要是结构性问题,老早就没人要了。看美债债务规模是122%,虽然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但并不代表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地狱。要知道,美国全球有800个军事基地,11个航母群。先不管能不能跟东方神秘大国较量,光是牌面就至少不会未打先输。德国,挪威,瑞士,荷兰都是3A评级,但是在世界不安之时,同志们会愿意买谁的债呢?好比赛车选手违规被罚秒,就算被加10秒,仍然是冠军。
其实由4月美股开始下跌,油管上就看过好几个人拿1998年7月到10月的美股下跌来套入这次的回调。当然他们的描述就是这次回调V反弹后,美股只会更高,而非进入熊市。那时候我就不以为然。但现在看,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假设。
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卖出美国论调。美元贬值厉害,但看图,美元指数更低的时候美股也是会上涨。再看10年债息率,就是维持5%以上,美股还是会涨更高。看1998年7月,利率从5.6%跌到4.5%,然后一直飚到6.8%。然而美股就从当年10月低点涨70%。今年利率也是从1月4.8%跌到川普解放日两天后的3.8%。所以,利率到5%时候,估计会引起美股下跌,但之后是不是利率不降下来,美股就上不去呢?对于这个问号,1998年就告诉同志们并不一定。
再看美元。近期美元指数跌了,很多人的说法是要卖出美元资产。但这是汇率上的问题,不是美股本身的问题。美元指数跌到80到90的时候可多了。90年代和次贷危机后,美元指数都是相对低位,但并没有影响美股的表现。
所以如果日后美债流动性继续变差,就不能排除美联储的无底线保底行动。那就是没有额度,没期限的量化宽松。然而现在全球投资最大标的就是AI。然而AI发展最如火如荼的就只有中美两国。资金进入美股比进入中国股市容易。那么溢出美元流动性进入美股,尤其AI股是不是非常理所当然呢?
我觉得现在的确很多因关税引起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因素总会解决。然后有美联储的保底假设,现在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一个Dip都可以买入呢?Breadth Thrust要盯紧。
我不是经济或金融专业的专家。对于美联储的或许出现的保底行为,操作和效果上是否与我们惯常认知的量化宽松一样,我不能100%确定。以上全是以我的假设和推论套入到1998年情景后的一个结论。暂时我还是认为未来一两个月出双底,但也会看着Breadth Thrust分批买入。
美元失宠、美债告急、比特币破顶:全球市场陷入财政焦虑风暴行情回顾
本周全球金融市场走势跌宕起伏:受惠于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及企业财报利好,周初风险偏好回升,欧美股市一度走强,德国DAX指数更续创历史新高。然而,周中美国财政前景引发担忧——特朗普新税改法案在众议院勉强通过,引发对财政赤字扩大的恐慌,美债遭抛售,3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12%,接近金融危机后高位 。受此影响,“抛售美国”交易再现:三大股指遭受重挫,道指单日爆跌1.9%,标普500指数跌幅高达1.6%,纳指则下跌1.4%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数连续第三日下挫并跌破关键的100关口,最低触及99.15,创下数月新低。总体来看,在宏观不确定性和政策变量交织下,市场情绪于乐观与避险之间快速切换,资产价格走势分化明显。
外汇市场
美元
5月22日,美元指数持续低位震荡,欧洲时段交投于99.8附近,盘中一度跌破99.5。美元走弱的核心原因是美国财政赤字担忧加剧,20年期美债拍卖需求异常低迷,得标利率升至5.05%,创历史新高,投标倍数降至2.46,显示投资者对美国长期财政状况信心不足。美债收益率飙升并未带动美元走强,反而引发了美股、债市和美元的同步下跌,全球资本流向出现调整,美元避险地位受到挑战。
美国众议院正在推动新税收法案,试图通过提高税收扣除门槛和削减医疗补助来平衡预算,但市场对赤字扩大的担忧愈发明显。美国银行分析师指出,财政政策已不再成为美元的助力,反而成为阻力,市场对潜在货币协议的猜测也令美元情绪雪上加霜。
欧元
欧元兑美元盘中一度站上1.1330,但因欧元区5月PMI数据大幅低于预期,综合PMI降至49.5,显示经济活动出现收缩,欧元/美元随后回落至1.13附近。尽管如此,欧洲央行官员继续释放宽松信号,副行长德金多斯表示通胀接近目标,市场普遍预计6月将再次降息,甚至有声音认为利率需降至1.5%-2%以下。
德国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零,欧元区经济面临美国关税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压力,但欧洲央行的灵活政策和欧元区作为“避风港”的地位,令欧元中长期走势仍具韧性。
英镑
英国4月核心CPI同比增速达3.8%,整体CPI同比3.5%,均高于市场预期,推动英镑兑美元在1.3420附近震荡。服务业通胀高达5.4%,远超英国央行目标,市场预期英国央行将被迫延后降息时间表。
日元
日本经济数据表现强劲,3月核心机械订单年率增长13.0%,远超预期。尽管如此,日本央行委员野口旭强调加息应“有节制、循序渐进”,多数日本企业呼吁暂停加息以应对美国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日元因避险需求和政策预期走强,美元/日元回落至143.27附近。30年期日债收益率升至3.2%,全球债市波动加剧。
贵金属市场
贵金属市场整体延续了近期的强势表现,在避险需求、美元信用风险、地缘政治紧张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维持高位震荡。黄金表现最为突出,白银受制于投资信心波动,铂金受益于产业需求,钯金则承压。短期内,市场波动或将加剧,但在全球经济与政策不确定性高企背景下,贵金属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
黄金
黄金市场波动剧烈,现货黄金亚洲盘初一度冲高至3345美元/盎司,创下近两周新高。随后,随着美元指数盘中反弹,黄金价格出现回落,最低触及3279美元/盎司。日内振幅超60美元,显示市场多空分歧加大。
推动因素:
● 美国财政风险:美国2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疲软,得标利率升至5.05%,创历史新高,凸显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上限问题的担忧,推动避险资金流入黄金。
● 美元与美债:美元指数盘中反弹,对黄金形成短线压力,但整体仍处于低位。美债收益率高企,令部分资金流出黄金市场。
● 全球经济与地缘风险:美欧贸易摩擦、俄乌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持续支撑黄金的避险需求。
● 央行购金: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同比增长12%,新兴市场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均维持黄金看多预期,认为美联储年内降息概率提升、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将继续支撑金价。高盛年内目标价3700美元,极端情形下甚至看至4500美元。
白银
白银价格跟随黄金高位震荡,整体表现略逊于黄金。2025年第二季度,白银市场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货需求依然旺盛,但投资者兴趣和行业前景谨慎,导致银价承压。
推动因素
● 白银的工业属性使其对全球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景气度高度敏感。
● 结构性短缺和刚需支撑白银长期价格,但短期内投资信心不足,波动性加大。
白银短期内将维持区间波动,表现可能继续逊于黄金。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白银需求有望提升。花旗银行认为白银中长期仍有上行空间,预计年底目标价36美元。白银ETF持仓持续增加,反映投资者对白银的长期看好。
铂金与钯金
铂金受汽车行业需求回升、南非供应受限等因素影响,铂金价格获得良好支撑。投资者情绪回暖,价格有望进一步上行。钯金受汽车行业需求下降、供应增加及投资者信心不足影响,表现承压。铂金替代钯金趋势明显,市场面临过剩风险,价格下行压力较大。
能源市场
全球能源市场呈现多元化与转型并行格局。原油价格受库存和地缘因素影响波动加剧,俄欧能源分化加速,俄罗斯加大对亚洲出口。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装机规模和政策创新均居全球前列。锂电原材料价格下行加剧行业整合。整体来看,能源市场短期波动明显,但绿色转型和供应链重塑趋势持续推进。
原油
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冲高回落走势。周二油价曾一度突破64美元关口,但随后受多重因素影响快速回落,周四最低跌至60.23。
主要影响因素
● 美国原油库存增加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反映出市场需求疲软。这一消息对油价形成明显压力。
● 美伊核谈判进展
市场关注美伊即将举行的新一轮核谈判。谈判有望缓解中东紧张局势,降低原油供应中断风险,令油价承压。
短期内,原油市场情绪偏谨慎,投资者聚焦美国经济数据、OPEC政策动向及地缘局势变化。若美伊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或库存持续增加,油价可能继续承压。
天然气
俄欧能源博弈升级,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REPowerEU路线图,目标到2027年彻底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减少对俄依赖。欧盟将在6月出台针对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的立法提案。分析认为,欧盟内部在具体措施上仍存分歧,能源转型任务艰巨。而此前,俄罗斯发布新版《2050年前能源战略》,强调以传统能源稳产为根基,积极开拓亚洲市场,加强与中国等友好国家的能源合作。俄罗斯计划通过扩建北极和远东港口,提升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能力。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加速“向东转”,巩固其在全球传统能源市场的地位。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中国新能源发展持续提速,装机规模创新高。截至2024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4.6%,连续两年占全国总装机一半以上。风电和光伏合计装机14.06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提前六年完成2030年目标。国家能源局强调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进绿证市场、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政策。2024年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3.73亿千瓦,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资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能源原材料与产业链
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国内碳酸锂价格跌破7万元/吨盈亏线,最低至6.3万元/吨,导致多数生产企业面临亏损。江西宜春部分龙头企业已停工,相关锂电项目终止。行业主要问题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速放缓。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持续承压,龙头企业降价挤压中小企业,行业洗牌加速。专家认为,短期内碳酸锂仍是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长期需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破局。
股指
美国三大股指5月21日三大股指全线重挫,道琼斯下跌1.9%,标普500下跌1.6%,纳斯达克下跌1.4%。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投资者担忧特朗普政府新税改法案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赤字。穆迪近期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强化了市场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昨日盘中出现反弹,主要因为长端美债收益率在大幅攀升后有所回落,缓解了市场的紧张情绪。美国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了特朗普新一轮大规模减税和财政支出法案,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有所缓和,但对长期赤字压力的疑虑仍在。科技巨头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带动指数回升。
板块表现
● 标普500多数板块出现反弹,科技、消费、金融板块表现较好。
● 纳斯达克中,Alphabet、特斯拉、Marvell Technology等涨幅居前。
● 道指成分股中,耐克、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领涨,家得宝、联合健康、可口可乐等表现较弱。
市场情绪与风险:
● 波动率指数(VIX)昨日回落至19.91,显示市场情绪有所修复。
● 投资者仍密切关注美国财政状况、国债收益率、税改法案最终落地及美联储政策动向。
关注重点:
● 政策风险:特朗普税改法案虽通过众议院,但对美国财政赤字的长期影响及参议院表决结果仍存不确定性。
● 美债市场:收益率波动将继续影响股市资金流向和风险偏好。
● 科技板块:在市场震荡中表现相对坚挺,仍是资金关注焦点。
● 经济数据:后续美国宏观数据将为市场提供更多指引。
短期内,市场对美国财政赤字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依旧,投资者需警惕美债收益率波动和政策变数带来的市场风险。科技股表现依然突出,是当前市场的相对亮点。
加密货币
5月22日,加密货币市场迎来历史性高点。比特币(BTC)价格首次突破111,000美元,盘中最高达111,886美元,刷新历史纪录。以太坊(ETH)自5月7日Pectra升级以来也大幅上涨,近两周累计涨幅高达50%,是自2021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比特币(BTC)
价格突破111,000美元,盘中最高达111,968美元,较年初涨幅超过18%。近期美国参议院推进《GENIUS法案》,为稳定币和数字资产建立监管框架,大幅提升了市场信心。同时摩根大通等传统金融机构开放比特币交易服务,推动主流资金入场。本轮上涨动力主要就是来自美国监管环境改善、机构投资持续流入,以及对美元信用风险的避险需求。
以太坊(ETH)
5月7日Pectra升级后,涨幅高达50%。升级带来智能账户、质押优化和Layer 2性能提升,被认为是自Dencun以来最大升级,激发新一轮上涨周期。资金部分从比特币流向以太坊,带动整体山寨币板块回暖。
其他币种与相关资产
总统特朗普发行的“TRUMP” memecoin上涨近6%,反映市场对热点币种的高度关注。受比特币创新高带动,加密货币相关股票如MARA Holdings、Riot Platforms、Coinbase等均录得上涨。
机构普遍看好比特币后市,认为全球主权和企业持仓比例仍低,后续增量空间大。同时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变量(如美债、美元走势)仍将影响市场波动。
结语
本周全球市场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呈现分化格局。美国财政和利率前景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波动,股债汇“三杀”再现表明避险情绪阶段性上升 。与此同时,欧洲及新兴市场相对稳健,显示全球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再平衡。展望未来,主要风险点在于:一是美国政策动向,包括财政支出计划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二是通胀与增长矛盾,各经济体宏观数据若出现意外,将引发市场预期调整;三是地缘政治与信用风险(如中东局势、美债评级等)可能带来突发冲击。投资者在当前环境下应保持谨慎乐观,既不过度悲观错失良机,也不盲目乐观忽视风险。
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以下几点:首先,控制仓位、分散风险,在股市震荡期适度降低杠杆,避免单一资产敞口过大;其次,布局高质量资产,优选财务稳健、估值合理的蓝筹股,以及具有抗通胀属性的黄金等资产以对冲风险;再次,把握结构性机会,例如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板块(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逢低介入,同时警惕基本面恶化的标的。短期市场或将延续区间波动格局,耐心等待更明确的趋势信号。总体而言,在多空因素交织下保持纪律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既要做好风险管理,又要在市场情绪过度波动时逆向思考、挖掘价值。谨慎前行的同时,把握每一次风雨后的曙光,这将是普通投资者实现资产稳健增值的关键。
免责声明:
这些交易信号是来自第三方提供商的方向性观点。本网站(或文章)提供的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价格或其他信息仅供参考。此信息并非投资建议、推荐、研究或交易价格记录,也不是进行任何金融交易的要约或邀请。这些信息不考虑任何人的任何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过去的表现并不是未来表现的可靠指标。实际结果可能与过去的表现或任何前瞻性陈述有很大不同。易信不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并且对基于此信息进行投资而产生的任何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未来两周内标普回测200天均线,是否重回牛市就看未来三到五周就一个多月时间,美股从跌得差点触发熔断,到暴力反弹接近6000点。我就问同志们这冒险之旅够不够奇幻。
同志们都懂我一贯的态度,只要指标显现未来趋势,即便再不情愿也得接受。短期重回高点是我认为几率不高的事件,可是目前指标实在太像2018年,所以才有上周的修改。要是勤奋点每天盯日K指标,能更早修改。
这周就继续以2018年为参照,来推导之后美股较高可能性的趋势。按各项指标看,当下S5TW,S5FI,Breadth Thrust位置大概与2019年2月20日相近。目前标普50天标准差是7.2%,这数值是近十年里偏高的区间。所以短期有修正的需要。基本上之后大概率要回测200天均线。最快是出现在将要到来的这一周。
其实看2018年,2020年,和2022年,标普跌破200天均线后的第一波反弹,无一不回测200天均线。而且无一不下穿200天均线作为测试。所以一两周大概率回测200天均线,5770点左右。也有机会下穿均线,再补上5月12日的裂口。
现在很多机构风险敞口不够,一些有意义的支持点还是引来买盘。如果下穿200天均线,又再穿50天均线就不太妙。这是2022年的节奏。但目前看,只要川普不搞事,200天均线估计很是能稳住,就算下穿一点也会很快修复。
但如果回测200天均线后,指数之后不能稳步上扬,令50天均线干脆地上穿200天均线,而是200天均线上磨蹭四五周的时间,之后就有可能回测4月7日的低点。看2015年就是这种情况,50天均线上冲乏力,结果在2016年2月再探底。
我暂时仍认为标普要回测底部。估计第二低点会在8月到10月时,出现在200周均线左右。因为美股历史里,有重大意义引发的回调,无不测试200周均线。4月7日低点的一周,仍高于200周均线9%。连接近也算不上,但现实是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开始贸易大战。虽然貌似双方消停,但已造成伤害。而且伤害还没量化到数据上。
所以我觉得未来标普还有第二个接近200周均线至少1%的低点。虽然VIX已近跌回20以下,同时历史来讲,VIX经过一波大涨,未来的一年内不会再有高点。但是不代表标普就不能有新低。
看中间的紫色曲线,VIX/VIX3M,就是以一个月的隐含波动对比三个月波动的曲线。看2015年,这对比数值最高点在8月,但标普更低点出现在5个月之后。然后是2018年2月,这数值飚高。两个月之后数值大幅回落,但标普回测2月底部。再到2020年疫情,这数值的峰值1.34出现在2月28日。但到3月23日,数值回到1.09,而标普才出现最低点。所以市场认为VIX回落到20以下,前路就一马平川。但恐怕后面还会有些波折。
中美闪电鸣金真超出意外。谁赢了,不知道,但暂时赢的绝对是双方的工薪阶层。估计是双方的鹰派都被压下去了。相信中国内部也是有很多鹰派意见。毕竟我觉得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深的民族伤痕不是日本,而是百多年前英美为首的八国联军。虽然也有日本,但主要的是那些金发碧眼。
不过这也看到中国的战略定力。要是继续搞下去,世界经济估计都会夸。既然要体现大国担当,带领世界发展经济的领导力,就必须要有容乃大。世界才会疏美亲中。
如果要是以上这假设成立,我觉得美债暴雷的可能性就不高了。美债暴雷,陪葬的却是全世界。中国仍是外贸主导经济体。现在已经和美国的贸易出状况,要是全世界跟美国一起挂,中国没丝毫好处,反而伤害未必低于美国。只要与美国以外的各国保持贸易,中国可以省略美国,现在又何必要用美债作为武器搞死美国呢。
所以我不认同现在舆论场上广泛的说法,中国会把美债武器化。损人不利己是最愚蠢的行为,反而中国衡量利弊,更可能会出手救美国。而且这次川普搞那么一出,只要与各国谈判不要太过分,像搞什么百年zero coupon债券什么的,各国仍是可能会出手拉一把。我觉得川普会妥协。要是因为自己搞出大危机,他日后的墓铭志就不好写了。
不过这些都是假设或理论,政经一体的混合战变数很多。
现在标普回到6000点,看牛的继续喊涨。其中一个观点是下半年的川普的减税计划。但还是那句话,事件或消息的好坏取决于指数当其时处于的相对高点或低位。4500点时,减税绝对是好消息。企业更多资金发展业务,投资,或回购。散户有更多额外资金流入市场。
但要是在6000点,减税可能就是坏消息。第一,2026年第二季才出现因减税所产出的现金流。对现在市场没有加一把火的动力。二,川普的计划是用所谓可观的关税收入来替代部分所得税。可是遇上中国这个BUG给卡住了。关税能不能弥补减税的财政缺口是个大问号。美债已经甚嚣尘上,川普还在扩大财政赤字,这无疑是在美债身上补上一刀。10年债息恐怕被提上5%,美股定必再大跌。
这次匆匆忙忙关税战已经伤害到供应链。供应商出清之前的库存肯定要计划之后分散市场,或者会对美国进口商提价。主要是这一搞,中国厂商发现自己的议价力原来一点都不低。估计厂商不会分担部分关税,更会因为日后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提价。物流也会提价。现在美国有关税,美元贬值,厂商提价,之后的通胀幅度可能就超出想象。
不要以为把供应链迁移之后,目前通胀就会定格。中国这些年来人工成本一直涨,但进口商不感受太大的涨价压力是因为中国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基建,以及技术创新与应用。要是供应链迁移,其他国家可能就没这种不断压缩成本的能力。所以日后,美国的通胀可能是结构性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
回过头来说下周。穆迪下调美国评级,周五期货盘后下跌。但其实没有穆迪,下周标普基本上已经注定要修正一些涨幅。穆迪的下调评级也可能只是影响了速度和幅度而已。回测200天均线基本是确定,就是说要跌3%或以上。之后决定牛熊就得盯着指数和200天均线的互动。
总结,暂时仍保持之后标普还有一个接近200周均线的低点。首先川普仍是最大不确定性。要是国债过关了,难保他又支棱起来。然后是标普历史里,这种回调无一不测试一下200周均线。而最重要的是美联储还没广义上的pivot。近十年大幅回调后,只有美联储改变态度才令美股重回牛市。
S&P 500 重回200日均线!这只是反弹还是真正的趋势反转?经历了残酷的 4 月后,鲜少人预料 S&P 500 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迅速反弹。但如今,随着指数站上 200 日移动平均线,这波从空头挤压开始的反弹,已逐渐展现出趋势反转的特征。
这波反弹越来越具说服力
这波反弹的持续时间超过市场预期,也迫使全球市场的情绪出现转变。最初由空头回补推动的反弹,现在受到通膨降温与债市压力缓解的支持,使股市估值重获扩张空间。随着对贸易中断的担忧逐渐降温,资金开始从短线操作转向更有结构的进场布局。
技术面上,重新站上 200 日均线是一个关键讯号。不仅是因为它象征趋势变化,更因为这条均线在众多投资与交易策略中都被高度关注,具备一定的自我实现特性:许多在跌破时撤出的资金,会在重新站上后重新配置回市场。
此外,S&P 500 近几周已建立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线,并成功突破我们在 4 月底曾关注的 VWAP 漏斗区,让这波上涨具备了更清晰的技术结构。
从市场情绪数据来看,投资人此前的部位明显偏空。根据美银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对美股的持仓信心创下两年新低,同时美元与美债的配置偏向避险。然而,随着波动率下滑与走势强化,专业投资人正逐步回归——尽管领头的可能仍是较早进场的散户资金。
目前 S&P 500 已连续突破多重阻力区,并伴随市场广度改善持续走高。关键技术水准陆续被收复,上升趋势线也为趋势追踪者提供了明确参考点。随着空头挤压效应逐步消退,后续行情将更多依赖实质买盘支撑——但就目前来看,价格与部位动态似乎已同步向上,有望延续反弹格局。
US500 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请有心理准备标普6月前有机会重回高点虽然上几篇文一直认为标普暑假时大几率出现双底,并且不太相信会出现新高。认为最多也只会上破200天线就调头下跌。
过去几个星期大多以周k观察希望看清大方向。但回头仔细看日k方才发现目前各项指标是和2018年几乎是一样。
看标普50天标准差和200天标准差。我把它们重合再一起。因为之前一文讲过用这重叠标准差的视角观察标普死亡交叉可能更清晰。而当时的结论就是每当两线重合之后,标普由底部V反弹的概率是最高的。
看到不论2018年和目前的两个标准差在最低点的数值几乎一样。两组重合线下跌后反弹的形态也几乎一样。
然后看VIX,除了数值不一样,形态也几乎一样。
看S5TW和S5FI的数值和反弹形态也几乎一样。
最下方的Breadth Thrust,现在和2018年时也几乎一样。尤其这种由0.4下方一气呵成上破0.6上方的形态,而且在过程中丝滑拉升,几乎没震荡的曲线,大多数时候是转牛信号。
由4月2日到目前,美股走势就完全是情绪主导。如果现在市场都仍然认为双方关税根本不可持续,最终也是谈判收场,市场完全照搬2018年的剧本也不无可能。
下一份非农报告在6月6日,CPI在6月11日。所以标普至少有17个交易日可以重回高点。现在离高点只有9%左右,以现今美股的涨跌速度,17个交易天涨9%可能小看了现在的市场参与者。而且这些5月的数据的惊吓程度未必一下就能拉满,可能过了17个交易日仍有时间。
上文就说过时间差上,标普是有机会新高。只是几率可能在5%以下。但今日看看了这些指标,要是市场真拿起2018年剧本,我又没太大信心说只有5%能实现。要注意一点,2018年反弹到与目前相同位置是0.5,而现在反弹幅度已经大于0.618。就是那个什么回撤指标,同志们都懂是什么。
不过我还是相信双底的可能性。双底和目前短期回高点其实并无冲突。看2015年10月,当时这些指标和2018年,以及当下也非常相似。当时2015年10月底部就是对衰退担忧,但只用了一个月又回高点。再到2016年2月,就是第一个低点后的4个月后才出现双底。2016年2月的底部几乎触碰到标普200周均线。所以我认为6到9月出双底还是最大的可能性,只是对重回高点或新高的可能性增加。不再是非常低的概率。但是要是这波直接回到高点,之后的第二脚推迟到第四季才出现。那么就可能是高低双底,因为200周均线会拉高。我还是相信之后会碰一下200周均线,因为两次危机后,这样级别的回调,无一不触碰一下200周均线。
看到很多大投行都表示目前值得担忧,但反而规模相对小的基金管理乐观。我估计是之前大跌不敢进场,反弹时风险敞口不够。就是要跑业绩嘛,不过这些零碎的参与者产生的FOMO绝对不能低估。
大投行其实都很理性。因为未来经济一定不好,所以目前标普市盈率要重估。但其实老司机都明白,只有下跌半途时市场才谈估值。反弹时都是看情绪。所以大投行分分钟会翻船,尤其高盛。我记忆中,他在底部说低处未算低时就错了好几次。
这周四的price action比较有趣,先拉后回,好像有点对好消息感到疲倦的味道。不过还是收涨,说明市场还是希望好消息继续带动反弹。其实川普第一份协议,严格讲是框架其实透露了川帝的困境。初入行卖保险的人,没跑到保单时,往往第一份保单就是向亲戚下手。而且有评论说这保单其实在英国脱欧时就开始谈,之后就不了了之。现在突然就成了。可见川帝现在的处境。
而且协议透露了10%基本税率,亲爹也没情面。所以说,如果对等关税是25%,就是怎么谈也只能减免15%。但就要接收一大堆不平等条约。当中也必定有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条文。那个傻子会签字。川普最大的问题是他用金钱利益衡量一切,可现在大伙们玩的是政治,其他人算计的可是政治利益为先。用F1方程式跑巴音布鲁克,这是川大爷的命门。
现在市场还是对他每天讲的之后有很多协议存在期盼。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失去耐性就会翻脸。 而且这些国家根本就不是主菜,中加墨欧才是。所以市场情绪随时可变。到时候可能在中性消息里挑坏消息解读。有可能在标普重返200天均线时变,又或者重回高点时变。
中美会面,应该没什么结果。但市场要是想继续上涨,总会找到叙事的角度。虽然现在CNBC上说这次会面后可能出现sell the news。我觉得不一定,我还是觉得这波动能至少上破200天均线。看2015年,2018年,2020年,2022年,标普下破200后的反弹全部能修复200天均线。这次返回200天均线几率应该不低。也有机会先早盘破200天均线,午盘就跌回去。又或者是隔日来回。因为现在离200天均线太近了。但今天的各项指标看,不跌反而继续涨的可能性也不非常低。毕竟很多做空在盯着。但换个思维,真要是重回高点,这批空头必定贡献良多。
这次会面其实我真想不到能谈成些什么。这次美国其中一个主要议程是要求中国解禁稀土,我觉得禁稀土真不是中国的谈判手段,这可能是中国真心要打击美国军工。之前我就认为禁稀土就是打击美国全球军工贸易,也就是打击美国以军工贸易延伸的准同盟关系。现在看到巴铁直播带货,双飞涨停多少天了。而且这次带货透露了要拉满战力,必须要有套装才能激活特殊技能。东拼西凑的装备打不动Boss。要是一直禁稀土,恐怕在南方国家里头,美国的飞机,无人机,导弹,防空系统都会被中国排除在外。这是政治利益,不能以金钱衡量。我要是中国,这稀土不可能解禁。除非美国返回世贸框架,中国就没借口继续禁。要是川帝答应了就不maga了。
今天就修改一个之前认为新高的可能性。虽然自己也很难接受标普短期能重回高点。但图形显示目前这些指标的走势和2018年如出一辙。之后市场真有可能拿起2018年的剧本。现在不是叫同志们赶紧买,而是200天均线现在看未必绝对能把标普挡下去。意思就是不要在这位置做空。之前我也打算200天均线卖一些东西,不过暂时还是不买不卖,保持仓位不变。之后看发展再作打算。
行情关键转折在即?揭开 S&P 500 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信号随着美股在川普缩减关税计画后出现反弹——距离 20% 的回调幅度仅数周——可以说,当前市场气氛仍以谨慎为主。尽管表面上的风险稍有缓解,但市场依然在地缘政治杂音与经济不确定性中摸索前行。
在这种基本面模糊不清的时刻,客观的技术分析能提供更清晰的框架——并非预测未来,而是帮助我们保持结构化与专注。
传统技术分析的参考架构
真正的技术分析并不是在图表上画些神秘线条,而是运用有历史验证的工具来解读价格行为。关键支撑与阻力水准、趋势线与简单移动平均线,虽然看似基础,却能在混乱中提供最有价值的指引。
以 S&P 500 为例,有几个重要的结构位值得关注:2 月的回调前高点、4 月低点,以及期间的几个中间支撑转压力水准,这些区域犹如市场记忆中的「里程碑」。
此外,从回调过程中各波段高点连成下降趋势线,可勾勒出大趋势轮廓;而从 4 月低点开始,又逐步展现出温和上升趋势,形成一个收敛三角形,暗示多空正展开激烈角力。
50 日与 200 日均线作为参考也十分有用,尽管它们属于滞后指标,但能即时提供价格相对于近期动能与长期市场情绪的位置感。
US500 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当前最值得关注的指标
与其说是移动平均线或 RSI,目前对 S&P 500 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指标可能是「锚定 VWAP」(Anchored VWAP)。
锚定 VWAP 是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方法,用来判断市场主导权究竟落在买方还是卖方手中。它揭示了自某个关键转折点以来,市场参与者按成交量加权的平均持仓成本。
如果我们将 VWAP 锚定在 2 月高点,便能追踪自高位回落以来的整体表现。这条 VWAP 线像一股引力,代表当初买入者的平均成本。若价格持续低于此线,说明这些买家仍处于亏损状态,市场压力仍偏空。
相反地,若将 VWAP 锚定于 4 月低点,则可追踪近来反弹时期的乐观资金平均成本。若价格守在此线之上,则意味着底部承接者仍获利,且可能愿意在回调时继续加码。
目前 S&P 500 正卡在这两条锚定 VWAP 之间,形成一个「VWAP 漏斗」。这样的收敛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最终价格必定突破其中一条,并将另一条抛诸脑后——届时,胜负将会更加明朗。
究竟是 2 月高点入场的空头,还是 4 月底部进场的多头将胜出?答案即将揭晓。留意这两条锚定 VWAP,它们正在讲述市场真正的故事。
US500 日线图(二)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换个视角观察标普近来的死亡交叉目前阶段是典型暴跌后多空分歧时段。消息作用会被放大。没关系,继续看图。
传说中的死亡交叉出现在标普上。网络搜了一下,但报道有些分化。一些文章拿出统计数字指出之后多数后市继续跌。另外有些报道就说,出现死叉可能是买入信号,只要等候30天以上,指数有60%上涨。这么一听,其实两者都对。最后就是网络版的“听君一席话”。
死叉是50天均线和200天均线的交汇点。既然是交汇点,那么两者数值应该绝对相同。但发现根本就不会绝对相同,最多也只能是数值非常相近。而且两均线有时候会在一个较低的相差值慢慢汇合到一点上。这么一来,死叉就不该是一点,而是一段重叠线。
现在我看东西第一时间就会用标准差过滤一遍。标准差其实是MACD和移动均线综合的进阶版。文本很难解释,有机会再讲。用标普50天和200天分别作出两条标准差的曲线,然后重叠一起。紫线是200天标准差,红线是50天标准差。如果死叉出现,这两条线就会粘在一起。这是简单数学,稍想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原理。
这里显示有限,只能显示过去十年。就先看近十年,死叉出现的前后几天,在2015年,2016年,2018年,2020年,红紫两线重合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底部。只有2022年两线重合后,指数继续跌。
不过看细节,首先2022年那次,这两个标准差都只在-7%。而2015年和2016年也有-10%。2020年更是跌到-28%左右。而现在和2018年一样,落在-14%左右。而且看S5TH和S5FI,除了2022年,其余的S5FI都在5%以下,S5TH在18%以下。在看Breadth Thrust,不用多说,2022年的死叉明显是非我族类。没位置显示出的2011年8月都在大部队里。
比较值得商榷的是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期间。2007年12月之前的三个月里50天和200天均线就已经很接近。到12月才正式出现死叉,然后紫红两线粘着到2008年1月出现一个低点。当时Breadth Thrust已经跌穿0.4,不过S5TH在21%,S5FI在7%。这次低点后,直到两个月后2008年3月才出现双底。再到2008年7月,就是低点的5个月后,才突破下跌。
然后次贷危机最低迷期间,紫红两线就没再粘一起。直到2010年7月,这次死叉其实和2007年12月那次基本差不多。只不过S5FI接近5%,这次低点后的一个月出现higher low,之后指数继续上升。
再往前观察90年代到2000年,由于没有S5TH,S5FI和Breadth Thrust数据,所以很难作出对比。但只有2000年10月那次重叠指数开始进入科技泡沫爆破期。以及,1990年8月,死叉后一个月内再跌3.5%,然后反弹。
所以不拿两个S5和Thrust纳入比较,光看紫红两线重叠,之后的反弹机率是比较高的。至少未来2到5个月,大机会不会跌破月4800点。
再配合图形以外的因素,暂时看川帝是软下来了。先是豁免电子产品关税。又说不再向中国叠debuff,245%爆伤太高了,怕反伤甲伤到自己,要减些伤害。国债率闪崩可让川帝知道是现在是路人局对线职业队。打野没发育,上路先崩。
所以我相信,下周市场会是乐观认为关税短期会有望至少出现转机。有解决的希望,美联储压力就减低,老鲍周三的发言便会当没听过。下周大机会先挑战5500点到5650点,之后挑战200天均线5750。最乐观是下周就见到5750点,毕竟做空的人肯定不少。但到200天均线后怎么办,要看川帝领导的路人队怎么玩。
说完图形再说些比较虚无的东西。我觉得美股长年以来已经对地缘政治麻木。除非没交网费,不然都该知道这次关税战的本质。就不再多说。我只说一点,现在是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已经正式展开综合战争。这其实比冷战更严重。冷战没有如今的全球化,以及金融体系。而且冷战也只是意识形态上的针锋相对。但现在中美博弈,不只意识形态,更是东西方哲学,宗教,甚至是种族文明斗争的维度。开弓已无回头箭,之后的剧烈程度真别低估。
中国总说世界足够大,那个修什么低的陷阱可以避免。就别吹了,不然让恒大自然爆破,股市降杠杆,屯金,屯粮,南美建港口,这些准备不就是等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眼中,中美斗争是漫长战线,没打上十年不会分出胜负,至少要打到GDP相等。现代政治体制里面,一个国家出现一个不正常的领导人几率有多低,何况是美国。所以我觉得中国一定在川普任期重击美国,赢得时间,即便自己也受损。起码要达到去美元和降低贸易依存度的目标。日后美国金融制裁就难了。
中美要是有谈判,中国肯定会是狮子大开口。要大开口的条件必先让美国感到痛。所以谈判我觉得真不会太快开始。就是开始也不会有什么积极成果。现在真不能拿2018年当剧本。
也不要期待美国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实质谈判结果。越南第一时间谈,得到90天暂停。但几天后其他没谈的国家怎么都同样90天暂停。原来充不充值一样是VIP。日本马上秒懂,派个路人甲对线川普的路人局。国债暴露美国软肋,估计其他国家看着中国和欧盟再随风摆。90天很快过,很可能什么都没谈成。川普完全撤销关税,可能性真不大。市场又会再度焦虑。其实令市场关注的,仍是美联储。关税没有实质改变,但通胀数据基本上是肯定上涨。市场就更担心美联储不降息,反而来个加息惊喜。
现在看综合看,4月7日的低点很大可能是未来两到五个月的低点。下周可能挑战200天均线,但到夏天我还是比较谨慎。Tom Lee说已经见底,年目标保守在6600点,乐观到7100。我格局小,7100不是乐观,是奇观。他是押注M7和芯片股超级反弹才能实现。金刚大战哥斯拉,还想周末到公园散步。我没这种洞察力。上周情绪改善,但XLU/IWM标准差没见回落,还是保持观察。
之前说现在可能像2011年8月,现在看这图形和死叉就更像了。希望在4835是低点,然后6月见双底,届时200周均线估计会到4850点,摸一下然后就重回牛市。但要是200周hold不住,叫声将军提防提防,某些危机恐怕真的要来了。
熊市不止靠防守?两种高胜率做空策略完整拆解(第二篇)在本系列第一部分中,我们探讨了进行熊市交易所需的心态转变与市场结构变化。重点不在于盲目追逐动能或恐慌反应,而是理解市场阻力方向已经改变,并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而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具体化,拆解两种在熊市中表现稳定、可重复应用的技术型态。这些策略不仅可应用于指数,也适用于个股与外汇市场。
型态一:日线图上的汇聚阻力反转形态
这是我们经常在熊市初期反弹告终,或在跌势后期短暂反弹再次翻空时,看到的经典日线级别型态。
其结构简单:反弹行情触及一系列关键阻力位。这些阻力可能包括:
• 来自前波低点或突破区的水平压力位。
• 自近期高点或下跌起点所锚定的 VWAP。
• 呈现下滑趋势的 21 日或 50 日移动平均线。
当价格触及这些汇聚阻力区时,便需密切关注动能的转变。
观察重点
目标不是猜顶,而是等待明确的空头反转讯号,如:
• 空方吞噬蜡烛
• 黄昏之星形态
• 长上影线(特别是触碰 VWAP 或下滑均线后遭拒)
一旦形态出现,下一步便是等待确认 —— 隔日收盘跌破反转蜡烛低点,即可视为进场触发。止损则可设于近期高点或阻力区之上。
近期案例:
美元指数(DXY)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标普500(US500)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为何此策略有效?
熊市的本质就是反弹失败。这些反弹往往停滞于被大量交易者关注的阻力区。一旦买方无力突破,卖方便会接手主导,而因为众多交易者都观察相同区域,行情常有强烈延续性。
这并不是追第一波跌势,而是捕捉「第二波」——即反弹失败后的空头延续段。
型态二:小时线图中的盘整破位
第二种策略适用于低时间周期,常见于小时图。核心是简单的盘整后下跌结构,搭配 9 与 21 期 EMA 作为参考依据。
该型态通常出现在行情已明确转空后,市场短暂整理或轻微反弹,然后恢复跌势。
型态结构说明
价格先下跌一段,然后进入窄幅盘整区(横向箱体或下降三角)。此时价格多数时间位于 9 与 21 EMA 之下,且两条均线开始走平或下弯。
期间成交量缩减,显示市场正等待方向性突破。
关注的入场信号为价格有效跌破盘整区底部,并收出强势空方蜡烛。若之后出现回测,也可视为风险较低的再次入场机会。
近期案例:
布兰特原油(UKOIL)小时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ARM 小时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入场与控管方式
触发条件为价格首次明确跌破盘整区下缘,并伴随有效收盘。止损可设于区间上缘或 21 EMA 上方,依时间框架与风控需求调整。
目标价可根据前波低点或盘整区高度进行等幅投射。
此为「动能延续型」策略,无需行情反转,只需趋势延续即可运作。
为何此策略有效?
在熊市中,短期盘整型态往往成为「中继站」。市场在此暂歇、消化跌势后,重新加速下行。当大环境偏空,这类破位常干脆俐落。
关键在于耐心:不要急于在盘整区内部操作,应等待结构成形,并以 EMA 判断趋势方向,在确认破位时果断出手。
跨周期搭配,强化胜率
最有效的熊市交易方式之一,是跨时间周期搭配使用上述两种型态。
你可能先在日线图(型态一)看到价格触及阻力并出现反转讯号,接着切换至小时图(型态二),等待符合主趋势的盘整破位。这便是结构与时机的结合,能显著提升交易胜率。
回到大局观
这两种策略都立基于同一核心观念:在熊市中,唯有放下「预测底部」的执念,才能看见市场的真实方向。
在下行趋势中,反弹是重设空头仓位的机会,而非改变立场的理由。结构与确认变得更加关键,而提前规划进出场策略,则是保持客观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市场翻空怎么办?第一步:这样调整你的交易策略当价格行为的特性发生根本性改变时,许多交易者才会真正意识到熊市对交易决策的深远影响。许多人在市场情绪反转时仍使用原有策略,期待同样节奏,最终却发现自己站在错误的一方,面对越来越猛烈的行情。
在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五个关键步骤,帮助你调整交易方式。同时,我们也将挑战传统熊市定义,并说明为何交易者应该采用更实用、以价格为导向的观察方式来应对市场情绪的转变。
「20%定律」的迷思
所谓「从高点下跌 20% 即进入熊市」的定义,或许对财经媒体来说很实用,但对交易者而言几乎毫无帮助。单一市场若缓步下跌 20%,与多个资产类别出现强烈动能性抛售,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情境。
真正的熊市不在于跌幅大小,而在于市场行为的变化:快速卖压、反弹失败、支撑被击穿,以及整体市场语调的转变。当市场陷入恐慌,指数与板块同时崩跌时,就是交易者应收敛焦点、调整策略的时刻。
五个应对熊市的交易调整步骤
步骤一:尽早识别市场环境
首要任务是接受市场已不再是「逢低买进」的环境。观察是否出现反弹乏力、反弹成为做空机会而非趋势回升,是关键征兆。
几个判断指标包括:
- 价格日收盘跌破前支撑,且隔日未见明显反弹
- 200 日 EMA 被有效跌破并出现延续性走势
- 铜、高收益债或科技类股等风险市场同步走弱
若你熟悉我们过去的交易方法,会知道我们强调价格结构与确认信号。在熊市阶段,这些原则更是不可或缺。
US500 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步骤二:关注仍具空间的市场
当恐慌扩散时,最常见的错误是追逐波动最大的市场,结果往往进场过晚,刚好遇上短线反弹。
我们建议聚焦两类市场:
1. 结构分析——观察当前价格与下一主要支撑之间的距离。若下方缺乏明确支撑,行情就可能延续无干扰。
2. 压缩后突破——许多趋势日始于价格盘整。若市场长时间收敛,随后向下突破,这可能代表动能蓄势完成,尤其与整体空方氛围一致时,信号更为可靠。
AUD/USD 周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步骤三:重新思考回调的意义
这是许多交易者最难转换的观念。在多头市场中,回调意味着进场机会;但在空头市场中,回调往往是再次进场做空的时机。
一个实用技巧是观察「双段式回调」进入阻力区,尤其是过去的支撑现在转为压力时。如果此时伴随吞噬蜡烛或动能明显减弱的形态,则成为理想的进场时点。
目标不在于逢弹必空,而是识别那些隶属于大趋势中的回调,并视其为策略性切入点。
步骤四:改变你使用 VWAP 的方式
VWAP(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在熊市中常被忽略,但其实是极具价值的工具。
在多头行情中,价格常在 VWAP 上方波动。而在空头市场中,VWAP 则成为价格无法突破的上方压力。观察价格在日内如何接近 VWAP 并出现反转,是掌握趋势方向的简单有效方法。
例如,在美股交易时段,若价格一开始就触碰 VWAP 并受阻,再跌破前日低点,往往预示卖方力量将加速。
US500 5 分钟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步骤五:等待确认再行动
在熊市中,确认信号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不要急于猜高点或提前进场,最终被困在反弹或「空头挤压」中。
确认信号包括:
- 价格明确跌破并收在前一日低点下方
- 关键价位出现吞噬或 Doji 崩解形态
- 价格回测并明确拒绝跌破支撑后转压力区
记住:熊市中,稍微晚一点、确认多一点,往往比过早进场来得安全。
敬请期待下一篇...
在系列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实用交易计划,专为熊市环境设计。
我们将示范如何结合关键技术位、VWAP 结构与形态确认(如吞噬与 Doji 崩解),建构具逻辑与低杂讯的空头策略。
同时也会说明如何利用前日低点、亚洲时段区间与成交量密集区作为入场与目标参考,不论是日内交易 S&P 500 还是中长线观察产业 ETF,这些方法都能协助你在市场转弱时做出更清晰的判断。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美股最后防线: 标普200周均线天塌了,不是美股的天,而是川普大帝的天塌了。
相信同志们都应该看到美债利率从周一三连暴涨的新闻。这被指是川帝暂停中国以外关税生效90日的根本原因。因为据闻美国今年有10万个亿需要以新债偿还。
很多传闻,有说中国操盘,有说日本护日元而倒美债。我不知道,也不猜。而且暂停行政令非常临时,细节不清不楚,连贸易代表也没被告知。
我觉得有可能是投资者想变现吧。我就是上周五清掉所有国债,公司债的ETF,目的就是腾空更多现金在标普4800点时开始接货。三天利率从3.8%到4.5%,夸张啊。
我觉得有可能是市场对美国以一敌全世界的做法产生怀疑。一艘破冰船面对破浮冰没问题,但现在要撞冰山。谁会买你这船运公司的债券呢。所以川普就下令不撞冰山了,只撞最冰山最突出的一个角。这是我的简单想法。
回来看标普。暂停90天,只保留最低消费的10%关税,除了某东方大国。这基本上印证了他的关税政策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也是我认为4800是第一个买点。其实也可以说是赌博,要是他不这样想怎么办。但是,股市就像战场,历史上那次经典战役背后没有赌博的成分。
上文我认为市场比4月2日前清晰了非常多,没到4800点就反弹。其实这周头三天的s5fi最低数值都在5%,Breadth Thrust去到0.36,基本很难不反弹。
我认为目前不确定性更偏向政策本身。因为我用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觉得川帝在实施日前会有一些缓和,而最后只提高10%而已。他真的做了次正常人该做的是。不过,他没有和中国缓和,在个问题就非常巨重大。
新冠期间,全球通胀就是因为供应链被干扰。但当时只是不可抗力干扰,之后供应链依旧是那一条链。不过在4月9日之后,供应链可能就不再一样了。这通胀可能比新冠期间更顽固。目前的世界经济老大和老二刚起来,不要说关税实行数月到一年。哪怕就是一天,恐怕已经对供应链产生实质,且不可逆的变化。之后,市场就要重估标普Forward PE,即便经过了暴跌。
要是标普停在10%~15%跌幅,时出现明显的承托,我都敢赌V反弹。但出现在21%的跌幅,我不敢打包票。我看标普200周均线,VIX暴涨的重大事件下,标普基本上都要触碰一下200周均线,甚至要下穿2%作出测试。
看标普200周标准差,以过往历史,曲线应该要穿一下布林带,要就是刚刚在零线的位置。就是说比较大机会测试200周均线。未来三周这均线估计在4700点左右。如果下穿2%到5%进行测试,粗略估计在4500点到4700点。
而最悲观的是真下破200周线。真下破,美联储又突然降息,这就基本是危机级别。长度多于一年,50%跌幅的应该跑不了。回想2000年,市场过度投资科技股。现在其实也有这样的味道。08年流动性危机。但现在,好像没有这问题。但川普对美债利率的紧张程度,可以看到这次流动性危机不在银行系统,而在国债。有多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所以有见及此,我这次买点基本是只增加固收仓位。同时实验一下covered call etf,看一下如果美股在一个长期熊市时候,这些etf的表现。实验目标QQQI,这货股息绝大部分是Return on Capital形式,基本不打dividend税。但Cost basis会渐渐减少,就是卖出的时候一次算capital gain的账。理论上如果cost basis和market price在一年跌到同价,股息就近乎免税。
也有机会底部就到此为止。那之后就要看能不能重新稳站在200天均线上。
讲完正事,闲聊一下鬼故事。
现在川帝好像是个棋手在指点天下。对中国极限施压,好像要从中国方面得到什么。但我看,怎么好像造局者是中国。川普更像一个棋子,被引导到一个局里面。现在想要得到些东西的是中国。
近几年中国有很多很多举措好像就是为了和美国脱钩的一天作准备。感觉上中国已经多年来一直准备着超限战。就是等一个契机。
中美终须一战应该是双方同样的想法和预期。只是热战是最后一步。所以脱钩是必然发生。川普2.0很可能就是这个契机。因为川普是历届总统唯一非建制且非典型的领导人。
一个辉煌的帝国走到尽头,往往是自己作死。崇祯死弯,王莽改制,多么像现在的川普啊。其中的蚕食帝国的官僚体制不就是川普口中讲的深层政府。美国出现一个非典型的川普1.0令中国看到弄死这帝国的机会。
这次关税战,中国也不忘去世贸走法律流程,就看到中国要得到正当性。传统东方行王道的思想。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正当性。这次关税战,中国好像在打咏春,一直等着川普出拳,然后就可以寻桥,连消带打。
美国有阔免清单,但中国好像是全品种,没阔免。这几年中国好像都已经找到替代美国产品的来源。唯独高端芯片,但deepseek的出现,令高端芯片需求的迫切性大幅下降。能提供给deepseek的芯片,据闻中国自己就可以量产。所以不怕没有美国芯片。提高关税,反而使得厂商破使用国产芯片,从而加速芯片业向高端制作发展。这样看,中国下手更狠。
然后做AI视频说明关税的危害。又发表里根几十年前批评关税的视频。我看来不是中方的苦口婆心,而是分裂美国两党动作。一个王朝死于党争,中国历史教训可多了,什么牛李党,东林党的。
既然川普自认为世界第一交易者,中国就在谈判桌上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交易到手。有很大机会是台湾议题。难得有个非建制的傻瓜上台。此刻交易掉台湾是最好时机。得到美国有些实质的东西,日后对台湾就有行动的正当性。对岛内的心理防线也有一个破防作用。同时希望通过关税战尽可能动摇美元,再同时整合亚洲供应链一体化。经过这次交锋,中美实力达到新平衡。体制关系,中国更能承受痛楚,值得一搏。所以令我感到中国更似次交锋主动的一方。
这个鬼故事,纯粹瞎吹,同志们不要当真。但如果这次交锋主动的是中国,那么过程就跟2018年完全不一样。
总结,要是标普真测试200周均线,唯有说最老套的一句,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