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100
纳斯达克100指数
01/29 NQ 纳指有机会持续上涨,分批低位做多 (NQ1!) Buy Limit-1: 12700 Buy Limit-2: 12400 (保守低位) SL: 11900 TP-1: 13750 TP-2: 13950 限价买入1: 12700 限价买入2: 12400 (保守低位) 止损: 11900 止盈1: 13750 止盈2: 13950
昨晚,受美国制药巨头辉瑞新冠疫苗利好消息刺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盘中均创下新高,航空、能源、旅游等受疫情重挫的板块开始强势反弹。 与此相反,疫情期间表现突出的高市值科技股开始被交易员们抛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当天收盘下跌1.5%,在家工作受益股Zoom、Netflix等抛售尤其严重。过去几天美股指在拜登领先形势明朗后有所上涨,媒体和华尔街憧憬拜登上台带来的政局稳定,经济刺激计划。但我们看到纳指并没有能力创新高,很多科技股票的走势并不好,几大巨头Facebook、Google、Amazon、Apple均离最高点已有超过10%的跌幅。总体来说,市场明显认为随着疫苗的接种,传统行业将首先收益。道指涨幅和强度均大于纳指。 总体来说,我不看好民主党政府(如果没有选票欺诈)下的美股走势,深层次的原因和逻辑在10月26号...
今天新一周的美股期货一开盘,两大指数直接-4.5%低开,一举击破2月28日的最低点,VIX指数期货再次暴涨28%,市场进入恐慌阶段。 确实市场应该恐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遍地开花,人传人和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表明美国疫情即将进入“大传播”(pandemic)阶段。各州进入紧急状态,卫生系统开始进行紧急动员。在3月1号的帖子里提到,美国经济严重依赖居民消费,随着大量商业活动、聚会、旅行被取消或推迟,服务业和交通运输经济接近“停滞”对企业的收入和盈利影响必定是毁灭性打击。 此外,欧洲的疫情更加严重,意大利已经是接近于欧洲的“武汉”状态。对海外营收较多的跨国公司有明显影响。 油价暴跌,俄罗斯和欧佩克拒绝削减供应,能源和化工行业基本上又是一劫。 美股是非常高效率的市场,没有新闻的时候必定是碎步上涨,有新闻的时候必定是...
美股终于暴跌了,几年来无数空头念念叨叨说要崩盘,没想这头健壮的牛到是被小小的病毒给打趴下的。 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大波动意味着有人快速亏损,有人致富,财富实现了转移。 十年美股长牛,相信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封暴跌买入坐等创新高的“标准赚钱动作”。依照过去的经验,纳指(标普稍弱)一般会很快后收复失地,再创新高。但这一次我认为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看空美国股市崩盘的人脸都被打肿了,以为看图预测维拉,不知道在高度成熟的市场里,价格已经消化了消息上的一切利好和利空,价格走势是经济和企业经营情况的结果。 特朗普被弹劾、消费者信心指数不足、制造业PMI持续低于50,这些很糟糕的数据被分析师和媒体解读为“衰退信号”,而股市以创历史新高走势,让看空的不专业人士颜面尽失,丧失了可信度。 观点:美股会继续上涨,不用担心崩盘。维持资产价格已经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重要间接目标之一,而且美联储有足够的手段来应对任何可能的衰退。
1. 多头:美联储今年加息次数会严重减少,经济增速不错,就业充分; 2. 空头:美国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严重,企业债务高企; 市场:短空,长多。杀熊分分钟的事情。
昨晚道指较强,成份股里三大蓝筹IBM、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和宝洁(Procter & Gamble)等公司强劲季度业绩的推动,周三(1月23日)道指在剧烈波动中上涨。 而科技股和网络股聚集的纳指和标普则在日内发生极大的日内震荡,尾盘收平。 前几年在低利率环境下,经济复苏,股市稳健上涨。如今市场不稳的征兆不断出现,参与者无法做出长期投资的预测和规划,短期的事件和新闻刺激了波动性。 熊市终会到来。
美股所谓进入“熊市”的第一轮反弹是极为凶狠的。从走势上看,美股是全球权益资产的最大多头。跌起来最少,涨起来最多。其他发达国家和中国股市,一个比一个弱。 这段时间的驱动因素包括: 1) 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就业和消费数据亮眼。 2)美联储面对市场和经济不确定性,表示货币政策和加息进程会考虑到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数据更加“敏感”和“灵活”。 3)中美贸易谈判重启。 昨天以为会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但盘中又有媒体(《花街日报》)报道说,财政部长Muchin考虑减少或者全部减免加税的条件来促使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受到利好影响,临近尾盘,多头又搞了...
这轮犀利的反弹主要是由于市场预期中国会采取过更加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来提振经济水平。 16-17年的大涨,叠加了中国经济好转以及美国的增加基建开支预期,特朗普上台后更多的财政政策集中在减税方面。随着美国债务压力的日益加重,联邦政府的开支会在未来不得不压缩,以控制不断攀升的负债。美国大基建已经被证明是空中楼阁,停留在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