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将我们最需要的元素武器化?中国在稀土元素 (REE) 加工方面的主导地位已将这些战略材料转化为地缘政治武器。虽然中国控制全球约 69% 的开采,但其真正影响力在于加工领域,占据全球产能 90% 以上以及 92% 的永磁体制造。北京 2025 年的出口管制利用这一瓶颈,要求甚至在中国以外使用的 REE 技术获得许可,从而有效将监管控制延伸至全球供应链。这种“长臂管辖”威胁从半导体制造到国防系统的关键产业,对 ASML 等公司造成即时影响,如发货延误,以及美国芯片制造商争相审计其供应链。
战略脆弱性深入西方工业产能。一架 F-35 战斗机需要超过 900 磅 REE,而弗吉尼亚级潜艇需要 9200 磅。在美国国防系统中发现中国制造组件说明了安全风险。同时,电动汽车革命保证需求指数级增长。仅 EV 电机需求预计 2025 年达到 43 千吨,由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将全球经济锁定在持续的 REE 依赖中。
西方通过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美国战略融资的回应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多元化目标,但行业分析揭示残酷现实:集中风险将持续至 2035 年。欧盟目标到 2030 年实现 40% 国内加工,但预测显示前三大供应商将维持其控制,有效回归 2020 年集中水平。这种政治雄心与物理执行之间的差距源于巨大障碍:环境许可挑战、海量资本需求,以及中国从出口原材料转向制造高价值下游产品以捕获最大经济价值的战略转变。
对于投资者,VanEck Rare Earth/Strategic Metals ETF (REMX) 作为地缘政治风险的直接代理,而非传统商品敞口。钕氧化物价格从 2023 年 1 月的 209.30 美元/公斤暴跌至 2024 年 1 月的 113.20 美元,预计到 2025 年 10 月反弹至 150.10 美元——波动性并非由物理短缺驱动,而是由监管公告和供应链武器化引起。投资论点基于三大支柱:中国加工垄断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绿色技术指数需求确立坚实价格底线,以及西方产业政策保证多元化长期融资。成功将青睐在中国以外建立可验证、弹性供应链的下游加工和磁体制造公司,尽管安全供应链的高成本,包括强制网络安全审计和环境合规,确保可预见的未来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