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析了创业板的三重底,现在我们看周线,因为今天的调整新低,让这一波从2021年开始的调整,完成了5浪的形态,长达2浪的下跌,调整肯定是进入尾声了,之所以不涨,一方面是对基本面的担忧,另一方面是之前热点集中在tmt,而创业板的权重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一直在筑底。如果你看一下宁德时代的走势,就会轻易发现二者密切的关联性。 从基本面看,5月出口大幅下滑,而新能源车却是独树一帜。应该说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能源车的全产业链都具备国际竞争力。而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板块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最稳定的引擎。 碳酸锂价格企稳,下游观望情绪好转,可能是下半年支撑新能源板块反弹的基础,而宁德时代的业绩回升,也是市场的稳定剂。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点,但对于很多细分板块来说,有些龙头已经是跌去了70%的股价,泡沫挤出非常明...
创业板是今年表现最差的指数,当然,这一切都归结于锂电池走弱。各种利空,最重要的是碳酸锂价格持续大跌,直到本月才开始企稳,但30万不知道能否守住。 而锂电池的龙头是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又是创业板的权重第一股,所以创业板走弱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从2021年11月底见顶后,创业板走了三波下跌行情,第一波20周,跌了40%;第二波16周,跌了23%,这一波目前跌了17周,跌幅是18%。从跌幅看,是越来越小,这也符合规律,形态我们可以按照三重底看待。 日线macd出现背离,而且有狄马克序列低九伴随,感觉筑底迹象还是比较明显的。 新能源板块调整了这么久,就算是反弹也应该有了,况且长期看,新能源尚处于成长阶段,没什么太多理由看空。 建议:参与创业板反弹,除了买指数基金,也可以考虑新能源板块的龙头个股,很多都是腰斩了,即便是上游价格夭折,需求...
我之前写过文章,坚定看多科创板,虽然后面科创板杀出了新低,但这不妨碍我对科创板的态度。 首先,我们对比创业板,从下跌走势看,几乎是如出一辙。创业板历时99周,跌52%;科创板历时92周,跌50%。 而且从走势看,也非常相似,都是开板后一波小幅拉升,之后进入慢慢熊市。 其次,从基本面看,科创板是过去3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大事件,也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市场化进程,发展产业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依托资本市场复制科技企业是必然的选择。所以科创板才会应运而生。而在未来几年,这个需求更加突出,所以科创板将会成为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创业板在完成99周调整后,开启了大牛市,涨了将近6倍,而今,科创板正在构筑双底,理论上,也将完成熊市,开始一波十倍的大牛市。
4月收官,对于A股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从年初至今,创业板跌幅超过30%,进入技术性熊市。而大部分个股,跌幅超过50%,实现腰斩行情。究其原因,本轮熊市真的就是遇到了黑天鹅。 年初,原本市场调整到位,面临不错的做多局面。但天有不测风云,先是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导致全球震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特别是美国的“代理人战争”逻辑,让欧洲乃至全球卷入其中,欧洲各国骑虎难下,中国也被动选边站。但最终,战争没有速战速决,形成拉锯战,这也给中国的经济复苏造成了冲击。 而更为艰难的,是接下来的上海疫情大爆发,发展成为事实性“封城”,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这个区域的封闭,直接导致经济近乎停滞。虽然一季度的gdp显示尚好,但市场忧虑并未消失。 就在这个时候,国际游资像鲨鱼一样,嗅到了“血腥味”,离岸人民币在过去一年...
我们看到创业板从底部起来,已经接近200%的涨幅了,而同期上证指数不过60%。如果从平衡角度看,上证指数似乎会有更大的空间。 我们从周线看创业板,三浪开始,基本呈现了波段操作的特性, 第一波是61%,用时37周, 第二波是59%,用时16周, 第三波是40%,用时23周, 目前正在运行第四波,不过这里出现了macd背离,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但创业板本轮行情上升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宁德时代,这个创业板之王目前市值排在A股总市值前五位了,但这个位置能否牢固,还要看市场走势。毕竟新能源部板块短线升幅巨大,如果多头兑现筹码,而没有新的板块接力,创业板再走强的难度很大。而且从涨幅看,上证指数已经被甩了几条街,再不等等,有点说不过去了(上证指数只比创业板多100多点了,这个历史上还没有如此接近过)。 近期看,上证指数主要权重股,大金融板...
浪潮信息应该是A股上市公司中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了,在云服务器领域可以排在世界前三。所以之前为了抢占市场,牺牲了不少利润,但随着5g加速,公司的业绩也应该开始上升。如果说中国想要和美国脱钩,就必须加强自主研发,国产替代。而浪潮信息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从图表看,形态近乎完美的大牛市走势,现在看上去是周线级别的主升浪开始。如果运用之字线结构,突破前高,我们看至少应该有一个相对丰厚的收益。 建议:对于这样的机构重仓品种,不要按柚子炒作逻辑操作,应该底仓不动,低吸高抛,长线持有。 参考目标:58-85,支撑:6周线,如果跌破应该止损。
我比较喜欢用之字线选股,当然在币圈一样非常有效。之前我发表过另一个标的——双塔食品,今天发掘一个特高压板块的次新股,安靠智电。历史高点69,低点12,典型的填权走势。 虽然目前涨幅不小,但是从行业增长看,还有空间。另外我们用之字线判断,突破前高后,应该有一个不错的上升空间,压力位在35左右。 操作建议:虽然图表形态不错,但是要注意市场整体走势的影响。另外如果按技术操作,出现卖出信号应该及时止损。
中国A股在2020年无疑是全球金融资产的一股清流。虽然也受到疫情冲击,但整体表现优于欧美主流市场。而在周末,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1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虽然下降明显,但我们也看到3月的回升显著,所以2季度回升是比较确定的。 而在目前中国疫情相对稳定,全球疫情还在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向内发展是大概率。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加之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产生了逆反情绪,也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感觉到恐惧,所以近年来和中国的经济摩擦加剧。这也进一步促使中国加大内需发展。综上所述,2020年A股的机会,可能更多会在内需领域。 而这其中,高速发展的智慧城市是最大的亮点,基于5g和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可能会替代原有的房地产经济,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支柱。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轨道交通无疑是重要的环节。 高铁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而且中国...
冠状病毒已经肆虐2个月了,虽然最先爆发疫情的中国已经初步得到了抑制,但全球性爆发的危机尚未解除。过去1周,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挫,哪怕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黄金也不能幸免。反应标普500的vix指数达到40,创出201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者在恐慌心理作用下对各种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抛售,etf被大量赎回,美国长期债券可能是唯一的避险工具,其回报率屡创新低。 很多人说都是疫情惹的祸,其实你如果冷静下来,去思考,人类发展的历史,一直是伴随着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但是市场自身的规律,并没有因为这些灾难而改变。突发事件可以加速或者延缓趋势,但极少改变趋势。如果你是图表分析的忠实信徒,一定会相信一切都包含在图表中的逻辑。今天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历史上无数个瞬间的回放,阳光下面没有新鲜事,只是人类的记忆随着岁月在消失而已。 我们看周线走势,我选择了全...
月初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关于创业板的文章,说创业板可能在复制1996年上证指数的走势,而且认为接下来几个月创业板将会出现大幅上升的走势,但是没想到话未落地,创业板指数已经飙升到2200点以上了,指数创了2016年7月以来新高。说实话,这是有点超预期。虽然我非常看好创业板,在去年就不断的提示TMT的行情会非常火爆,但我在去年预测创业板应该可以到2300点以上,但没想到这么快。 我们看一下现在的情况,主升浪大家应该都不会有分歧了,但是2月只过了20天,创业板已经飙升了15%,调整一直没有出现。但现在通道上轨近在咫尺,而重要的阻力位2300点,在没有经过反复打磨前,一蹴而就的难度非常大。而本轮TMT板块上涨幅度巨大,今天统计了一下,涨幅过100%的股票有12只,过50%的股票也有40多只,但其中很多都是所谓的题材股,市盈率已经离谱的...
中国在春节前爆发了冠状病毒疫情,而对消息敏感的金融市场自然是备受打击,节前很多投资者避险离场,但我通过对市场长期趋势的分析判断,认为这里并不是风险,反而是机会。所以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就发表文章建议大家勇敢抄底。 而在标的的选择方面,我比较注重基本面,同时结合图表技术,这种综合选股的方式,相对安全系数高,虽然收益率方面没有妖股来的高,但操作难度低,而且在极端行情下,收益也会非常可观。 而这一次刚好是疫情带来了黄金坑。而场外资金在发觉扎空后又急于入场,导致空头踩踏,所以短短三周,资金居然翻倍。下面讲一下这一次标的选择的基本逻辑和操作。 首先我比较注意新兴产业,对于科技股和创新行业比较敏感。人造肉是去年开始从美国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beyond meat...
周末影响市场的消息很多,疫情持续缓解,血清被提取,可以极大的提高治愈率;而主管部门联手出台多项措施,救助陷入困境的企业。这些政策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再融资新规和注册制放缓。我们都知道市场一直以来对注册制有恐慌,因为是供求关系失衡的诱因,所以每次提及注册制,市场都会形成恐慌。这次明确的说明注册制延缓,自然是管理层考虑到市场需要给与更多的利好支撑,做出的友善举动。而另一个再融资的新规,也是极大限度的降低了企业再融资的门槛。说到这个再融资,他简直就是一个神器,要知道2014年创业板的牛市,就是因为这个再融资所赐,可以说他就是牛市的推手。 中国股市上市公司一直以来令人诟病的就是成长性不足,因为上市门槛高,很多企业在上市的时候,已经过了高成长阶段,属于成熟期了,所以上市以后的表现并不如人意。而像中概股,因为无法满足A股发行条件只能去美...
上周我给了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悲观,应该坚定看好A股。当时在很多社区被人攻击,不少老股民认为这是自我解嘲的看法,是死多的逻辑。不过现在看来我还是太保守了,尤其是创业板,虽然我觉得3月反包是大概率,但完全没有想到仅仅1周就实现了我给的小目标。虽然上证指数有点拖后腿,但整体看市场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接下来市场如何演绎,我想即便是顶级的砖家,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也只是尝试性的做个预测 2-4日我给了一个参考,就是1996年的上证指数走势,现在看这两段图表相似度极高,而且当时也是受到利空打击,但市场正处于牛市,所以只是减缓了升速,并不能改变趋势。而现在看,创业板牛市本色,所以表现的比当初更犀利。 如果按照当时的上升幅度看,创业板极有可能在2100点附近结束这一波拉升,而后进入调整周期,也就是说按空间看,下周有可能就要形成短期头...
关于A股的上涨逻辑,我之前很多分析了,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不赘述了。讲讲创业板的慢牛逻辑,去年我就在说,创业板的走势,完全和上证指数背离了,所以我认为创业板是跨年行情。这个逻辑的基础很多,有一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商誉计提。 2017年,钢铁、媒体等企业,以存货减值为由,大幅计提的存货,当时很多钢铁企业动辄亏损几十亿,很多人都高呼周期股完蛋了。但当时我就指出,大幅计提,是对后面的亏损提前消化了,所以后面如果减值幅度没那么多,等于是收益增加。所以看多钢铁和煤炭等周期股。后面的事实发展也是如此。2018年创业板又故伎重演,很多公司借着乐视暴雷的机会,对过去2年的收购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商誉减值。其实减值一直在做,不过之前是摊销,去年是一次性计提。这样可以把未来几年有可能的损失都提前消化了,也就是说,如果那些收购的标的,只要还在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