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形态
16、怎样看待在涨停板上做空在跌停板上做多?至于有的人在涨停板上做空,在跌停板上做多,那更是期货市场最超级的蠢事了!涨停板意味着什么?拿现货做比喻就是当天的所有卖货被抢购一空,而后面还排着一望无际的购物长龙。他们只好等到明天在更高的价位做一下尝试了。而这时你把家里仅有的存货拿出来以当天的没人肯卖的价格卖掉,真不知道你是出于善良的慈善考虑还是大脑进了水了。而跌停板意味着当天在市场允许交易的最低价已没人乐意买入,而人山人海的抛售者们想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只有按规定等到明天了。人们在这个价位象垃圾一样想仍却已经扔不掉的商品,你却偏偏入市以没人肯出的价格购入。 你是独具惠眼地看到垃圾里可以提炼出珍宝吗?即使这样,你也完全可以第二天在更低的价位买入啊!你可知道庆幸把垃圾抛给你的人也在背后笑你是傻瓜呀!当然,还真有偶然在跌停板上买入,而第二天行情反走而赚钱的例子。但这能占百分之几的比例呢?值得我们去效仿吗?以小博大还应体现在概率上呀!我们应该以大的概率去博小的概率。试想如果我们每次在涨停板上都持有卖单十次有几次会赢利呢?100次会有几次不亏损呢?
13、为什么说有许多行情我们看不懂?但并不等于应该不做?康德说过我们认识的只是世界的表象,只是现象界。而作为事物的本质即“物自体”我们是认识不到的。
我感兴趣的是,他很严肃冷静地让我们意识到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种意识放到期货市场又是很准确的并有助于我们思考。比如,我们真的知道每次行情要涨还是跌吗?真的知道每次的涨跌最终都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吗?是市场的供求还是大户的任意炒作?市场供求是由几种原因决定的?是不是又出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大户是由哪几家的合纵连横操纵的?是不是由于对立面有一股资金的临阵倒戈才使一方侥幸获胜。 因为有太多的大事的发展趋势是由偶然的小事决定的,即使我们有超常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能力,即使睿智如爱因斯坦,一定能够分析认识到这些偶发事件和由这些偶发事件决定的大趋势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不应该像戏剧里的诸葛亮一样总是100%的相信自己的判断(仅仅是戏剧里而已 真实的诸葛亮要平庸的多)而固执地不做第二手准备。 必须明确许多行情我们其实是看不懂的。但为什么大部分行情我们都可以去做呢?
第一,我们有70%的把握就可以考虑去做。因为这样我们做十次可胜七次,我们就赢在概率了。
第二,如果盈利和亏损的比率在3:1以上时也可做。因为三次对一次尚不赔钱。当然更理想的是两者都占兼而有之。我们也应该尽量找到这样的机会提高胜率。
第三,可以顺大势跟进,如若走反马上出局观望。这样也符合风险利润比例安排合理的原则。
12、为什么说仅仅靠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常年的打拼还要靠操盘手法。
操盘手法包括:随行情变化的单量增减变化规律,每波行情提前设定的有规律可寻的盈亏比例,按一定比例遵循一定规律的资金分配方法等。
因为这些不仅仅是在考验我们的智慧,还考验我们严格执行这些智慧结晶的理性结论时的坚定信心、严明的纪律。所以我称之为手法。
如果你在一年以上仍在赢利那你肯定是有可取的操盘手法——严明的纪律,灵活而不乏理性的操盘技法做你始终如一的后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不存在无限的智慧。而且这点有限的智慧还要受我们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生物周期等变数的影响。我们无法像机器一样,像始终高效运转的市场一样从始至终地不把我们的弱点暴露出来。但我们却可以运用我们的理性为自己制定在市场中将要运用的有效手法和必须遵守的规则使我们少犯错误,在市场表现出更多的理性。 我不敢保证你的理性一定能让你赚钱,但如果你在市场搏杀了一年账面依然赢利。那我敢保证,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操作手法和比较严明的市场纪律,不要骄傲, 继续完善,大有可为。
9、为什么每波行情赢利目标应是此次行情的80%?我说过“每波行情80%赢利目标”的话。有人问为什么不是100%呢? 当然谁也想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买在最低卖在最高。 但哪一点是最高和最低呢?我们在行情未走完之前是无法知道的,行情展开过程中我们只能估计某一点是最高和最低,偶然的也许估计对了,这种偶然性超不过百分之几。
如果我们按照这种可能出现的偶然性获利离场的话。就不知会经常以错过了多大的行情为代价了。 假如我在一个大的涨势中从最高点算,行情反走20%再获利离场。看似从理论上少获利20%(仅仅是理论上而已)但在一个强势中走出多大的行情才会有像样的回调呢?你往往是抱着随时“让利”20%的潇洒心态而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赢利空间,总体算下来肯定是"失不偿得"。
再回过头来看,有多少卖在当时刚出现的“高点”而错失大行情的交易者在顿足捶胸的追悔莫及呢?在一轮涨势中虽然不断地出现新的高点,我们不能判断哪是最高点。但回调时我们却可以计数以最后出现的高点计是否已回调到20% ,是否到我们应该离场出货的时候了,这恰恰是我们能看到能操作的。那么为什么选择20%而不是10%或30%呢?这倒不是绝对的,只是经验之谈。
但在选择比例时应符合如下两点:
(1)行情总是有震动的,不要被轻微的震动吓得跳车逃跑而错失赚大钱的良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让出若干百分点的心理准备,这个百分点显然不能太小。
(2)要保证大部分盈利部分不能让它白白流失。要做到这一点,这个比例显然不能太大。当然你要全神贯注,随着高点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回调时离场的价位 ,在回调时严密注视回调比例和势头,才能做的更好、更合理。
沪深300:谐波———利用金融市场的自然秩序盈利谐波-利用金融市场的自然秩序盈利
第一个灰色谐波是看涨加特利形态,自它完成之后市场开启了15年牛市的波澜壮阔行情
第二个浅蓝谐波是看跌蝙蝠形态,自它完成之后市场终结了牛市,并开启猛烈下跌行情
第三个深蓝谐波是看涨蝙蝠形态,自它完成之后市场开启了不亚于15年的牛市行情,走的是慢牛行情
第四个土色谐波是看跌螃蟹形态,但是现在还没完成,所以当下的策略是,借助深蓝色的看涨蝙蝠形态,慢慢定投上车,也和之前我发的一篇懒人定投文章观点首尾呼应,直到看跌螃蟹形态完成即7000点
现在还处在5230点,中间还有1770点的可观利润可拿,正值党的100周年华诞,普天同庆,故而个人将这篇朴实无华的文章观点送给大家,也算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
无论市场如何风烟四起,消息满天飞。还需坚守自己的交易规则,以不变应万变。最近汇市最大最热门的消息面莫过于
美联储要加息了,关键在于何时加息、加多少息、加几次的问题
但是市场上的大玩家看待问题可不是如此简单
从欧美在FXCM上有记录以来
第一次美联储开始降息在2001年3月份,相对应欧美的行情正在底部盘整,随后开始上涨
第二次美联储开始加息在2004年6月份,相对应欧美还在上涨随后下跌,最后继续上涨
第三次美联储开始降息在2007年2月份,相对应欧美继续延续涨幅,随后次贷危机爆发,美元避险属性增强,随后欧美下跌,然后经历了6年的宽幅震荡,最后破位下跌
第四次美联储开始加息是在2015年11月份,相对应欧美先是上涨而后下跌,接着继续反弹上涨,最后下跌
第五次美联储开始降息是在2019年7月份,相对应欧美先是下跌而后触底反弹上涨,现在又处在加息周期开始阶段,欧美 在相对高位进行盘整
既然分析了这么多,然而并不全面分析,忽略了欧央行加降息的相互影响,所以有些大打折扣,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做是吧?
如果现在是走加息预期的话,是不是应该做空欧美呢?怎么做,周线孕线下破做空。
如果现在什么都不是呢?那还是等周线孕线破位之后,在进行同方向的交易即可。
当下来说,潜在月线看多蝴蝶形态叠加月线需求区叠加月图看涨XYAB共同聚集在0.975这一带区域
我个人会尊重这些看涨理由,但是这些理由的形成需要欧美下破1.063获得第一滴血,之后才能实现下一步的进攻,随后继续攻破1.034的高地,从而到达0.975的水晶爆破,最后空方获得victory!
【教学】分析师到底是在做什么?你可以当我是神棍,你可以当我是智者。
你可以当我是骗子,也可以当我是路人。
至少在TradingView,我把自己当成是分析师。
那么分析师究竟在做啥?
看涨,没人会主动分我一杯羹。
看跌,搞不好还会被骂。
我已经在过去的文字中讲明白了。
没有人能未卜先知预测未来。
没有人能一眼定涨跌生死。
有的只是顺势,引导,推波助澜。
只不过是在需要神的时候帮众人推举出神。
又在不需要神的时候帮众人推倒神。
明明自己也在装神弄鬼。
却又最看不惯别人装神弄鬼。
明明自己在舞文弄墨。
却又看不起别人的舞文弄墨。
分析师究竟在做什么?
在传播,在说服,在编写剧本。
在宣扬,在演讲,在改变认知。
那分析师重要吗?
不,不重要,分析师从不相信任何人的分析。
不,很重要,分析师知道你不相信任何人的分析。
不,不重要,既然你不相信分析师的分析,你便看不到分析师的分析。
不,很重要,你看到了。
很多时候更像是KOL的变种,却需要更多的专业性。
当你专业性够强,却又有可能无法区分角色,来当好分析师。
分析师不过是在做猜测,你问我涨跌,我也无知。
【教学】为什么有人看起来可以未卜先知我们看待股票的涨跌,数字货币的涨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为什么有人看起来像是未卜先知一般,能够预测涨跌,甚至提前告知,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第一类:神棍的套路深。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股票市场都有一种这样的玩法,两个人发表观点,一个主多,一个主空。无论市场进入涨的周期,还是跌的周期,总有一个成为大神,受人敬仰。
2)第二类:提前的信息量。能够准确的预测往往有提前的信息量,可能他背后就是操盘手,或者本身就是出来带货的代言人,总而言之,只要有别人未知的提前信息量,就可以利用信息差,进行预测或者带货。
3)第三类:深知市场规律。人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赚的是认知的钱,这里面不仅仅指的是第二条所说的提前信息量,还有对市场规律的认知,这往往是偏向一定哲学思维的方向,比如你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市场,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到市场的反身性,又能顺势而为。
4)第四类:图表的千锤百炼。很多人去看k线去看走势,总会说自己有一种盘感,或者是一种熟悉的感觉,人脑如同一个高效学习的机器,在经过了大量图表的训练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拟合出高概率的后续图表,这可以类比现在的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会形成所谓的“盘感”。
5)第五类:扩散的影响力。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形成消息的传播网络。这些消息传递会成为影响力,让自己的预测对市场形成顺势或者逆势的影响,要注意,影响力是有可能反噬的,比如很多人会把别人当成所谓“反指”指标。
6)第六类:事后诸葛亮。这里可不是说事后就说自己说的足够准,而是要悄无声息地埋下线索,然后在事情发生后,将线索挖出,以此来营造预知的假象,可以参考第一类,同时埋下两种线索,以此,来提高胜率。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类,都无法做到未卜先知,我们不过是在与市场里的其他玩家博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