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y!
要有准备美股第四季或许重返疯牛模式标普回测200天均线。美股3%的调整能不能满足市场呢,我不知道。我觉得有机会补上5月12日高开的裂口,大概5700到5750点。要是overshoot一点就5%左右的调整,Breadth Thrust应该会到0.4或以下。这个位置也是50周均线的位置。2018年,标普反弹时的第一轮调整就是稍微下破200天均线,然后在50周均线继续反弹7%后重新返回2018年9月的高点。现在50周均线离高点同样只差7%。
现在标普仍是按2018年剧本来演。下周只有4个交易日,跌到一两百点应该也没什么难度。之后进入6月第一个关键点就是非农,然后是通胀数据。这些数据好坏其实挺不好说,因为就一个月时间很难把关税问题反映到就业市场。通胀方面亦是如此。所以如果出现Less Bad的话,从5700点踢上6000点完全有可能。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失业率上升,不能排除市场要玩Bad News,意思就是美联储还降息几率上升了。因为上涨动能还在的话,这种调整会被视为买入点。动能后续估计看英伟达的财报。至于为什么是英伟达呢?其实没什么具体原因,就像中国人的冲喜习俗。办个喜事就能把问题先抛诸脑后。就算喜事变白事估计也没什么关系,市场应该也不会因此大跌。
入主题。4月开始,市场就有一种声音叫卖出美国,或者叫美国例外论的终结。就是美元,美债,美股都不香了,尤其是当下的美债。据闻6月就要六七万亿的美债要到期。然而近期美债没人要了,到期前很难借到新债还旧债。
最近看了一些专业且懂门道的大师论述。我们普通人存在一些误区,就是即便借新还旧也并不是在到期一口气借6万亿,而是商务部其实是定期以一直滚动的方式不断地在发行新债还旧债。只不过是之后的利息越来越高。而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银行call loan时候,借债人就要完蛋。总之就不是马上完蛋的情况,而问题只在于债务上限。
现在人们的核心关切是美债流动性问题。不过在早些时候,美联储被爆不吱声的买了4百多亿的长债。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美联储是把关美债最后一道防线。就是纵使美债需求不足,有美联储大保底。所以就算日后川普再支棱起来,让美债垂危,也有美联储来擦屁股。
先抛开美联储对美债大保底的后遗症。我问了chatgpt和deepseek,这保底举动要是日后变成美联储的常规作业,这就是YCC,Yield Curve Control,以及QE,量化宽松。YCC是什么鬼不重要,量化宽松才令同志们们提起神来。这二十多年来的一个铁律,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就是牛市的冲锋号角。
常规的量化宽松是利率到零时,再以非常手段释放流动性。但如果日后美联储为保住逐渐被人嫌弃的美债而作出变相的量化宽松成为常态,那就是说,市场虽然在高利率环境下同样得到大量流动性。而且这宽松是没有一个具体额度。这是在下粗浅的理解。
再说这样做的后遗症。之后美债的利率可能起飞,而且美债评级进一步下跌,以及完全失去绝对避险资产的地位。但是谁能非常确凿的阐述对股市日后的影响。我觉得很多时候经济学家有很多理论,但直到现实层面实际显现却存在很大差距。
看日本,都忘记了多少年的利率控制,而且债务与GDP占比是263%,评级只有A+。日债不一直活得挺好的。虽然近日有些麻烦,但我觉得不是结构性的问题。要是结构性问题,老早就没人要了。看美债债务规模是122%,虽然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但并不代表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地狱。要知道,美国全球有800个军事基地,11个航母群。先不管能不能跟东方神秘大国较量,光是牌面就至少不会未打先输。德国,挪威,瑞士,荷兰都是3A评级,但是在世界不安之时,同志们会愿意买谁的债呢?好比赛车选手违规被罚秒,就算被加10秒,仍然是冠军。
其实由4月美股开始下跌,油管上就看过好几个人拿1998年7月到10月的美股下跌来套入这次的回调。当然他们的描述就是这次回调V反弹后,美股只会更高,而非进入熊市。那时候我就不以为然。但现在看,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假设。
再回过来看现在的卖出美国论调。美元贬值厉害,但看图,美元指数更低的时候美股也是会上涨。再看10年债息率,就是维持5%以上,美股还是会涨更高。看1998年7月,利率从5.6%跌到4.5%,然后一直飚到6.8%。然而美股就从当年10月低点涨70%。今年利率也是从1月4.8%跌到川普解放日两天后的3.8%。所以,利率到5%时候,估计会引起美股下跌,但之后是不是利率不降下来,美股就上不去呢?对于这个问号,1998年就告诉同志们并不一定。
再看美元。近期美元指数跌了,很多人的说法是要卖出美元资产。但这是汇率上的问题,不是美股本身的问题。美元指数跌到80到90的时候可多了。90年代和次贷危机后,美元指数都是相对低位,但并没有影响美股的表现。
所以如果日后美债流动性继续变差,就不能排除美联储的无底线保底行动。那就是没有额度,没期限的量化宽松。然而现在全球投资最大标的就是AI。然而AI发展最如火如荼的就只有中美两国。资金进入美股比进入中国股市容易。那么溢出美元流动性进入美股,尤其AI股是不是非常理所当然呢?
我觉得现在的确很多因关税引起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因素总会解决。然后有美联储的保底假设,现在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每一个Dip都可以买入呢?Breadth Thrust要盯紧。
我不是经济或金融专业的专家。对于美联储的或许出现的保底行为,操作和效果上是否与我们惯常认知的量化宽松一样,我不能100%确定。以上全是以我的假设和推论套入到1998年情景后的一个结论。暂时我还是认为未来一两个月出双底,但也会看着Breadth Thrust分批买入。
未来两周内标普回测200天均线,是否重回牛市就看未来三到五周就一个多月时间,美股从跌得差点触发熔断,到暴力反弹接近6000点。我就问同志们这冒险之旅够不够奇幻。
同志们都懂我一贯的态度,只要指标显现未来趋势,即便再不情愿也得接受。短期重回高点是我认为几率不高的事件,可是目前指标实在太像2018年,所以才有上周的修改。要是勤奋点每天盯日K指标,能更早修改。
这周就继续以2018年为参照,来推导之后美股较高可能性的趋势。按各项指标看,当下S5TW,S5FI,Breadth Thrust位置大概与2019年2月20日相近。目前标普50天标准差是7.2%,这数值是近十年里偏高的区间。所以短期有修正的需要。基本上之后大概率要回测200天均线。最快是出现在将要到来的这一周。
其实看2018年,2020年,和2022年,标普跌破200天均线后的第一波反弹,无一不回测200天均线。而且无一不下穿200天均线作为测试。所以一两周大概率回测200天均线,5770点左右。也有机会下穿均线,再补上5月12日的裂口。
现在很多机构风险敞口不够,一些有意义的支持点还是引来买盘。如果下穿200天均线,又再穿50天均线就不太妙。这是2022年的节奏。但目前看,只要川普不搞事,200天均线估计很是能稳住,就算下穿一点也会很快修复。
但如果回测200天均线后,指数之后不能稳步上扬,令50天均线干脆地上穿200天均线,而是200天均线上磨蹭四五周的时间,之后就有可能回测4月7日的低点。看2015年就是这种情况,50天均线上冲乏力,结果在2016年2月再探底。
我暂时仍认为标普要回测底部。估计第二低点会在8月到10月时,出现在200周均线左右。因为美股历史里,有重大意义引发的回调,无不测试200周均线。4月7日低点的一周,仍高于200周均线9%。连接近也算不上,但现实是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开始贸易大战。虽然貌似双方消停,但已造成伤害。而且伤害还没量化到数据上。
所以我觉得未来标普还有第二个接近200周均线至少1%的低点。虽然VIX已近跌回20以下,同时历史来讲,VIX经过一波大涨,未来的一年内不会再有高点。但是不代表标普就不能有新低。
看中间的紫色曲线,VIX/VIX3M,就是以一个月的隐含波动对比三个月波动的曲线。看2015年,这对比数值最高点在8月,但标普更低点出现在5个月之后。然后是2018年2月,这数值飚高。两个月之后数值大幅回落,但标普回测2月底部。再到2020年疫情,这数值的峰值1.34出现在2月28日。但到3月23日,数值回到1.09,而标普才出现最低点。所以市场认为VIX回落到20以下,前路就一马平川。但恐怕后面还会有些波折。
中美闪电鸣金真超出意外。谁赢了,不知道,但暂时赢的绝对是双方的工薪阶层。估计是双方的鹰派都被压下去了。相信中国内部也是有很多鹰派意见。毕竟我觉得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深的民族伤痕不是日本,而是百多年前英美为首的八国联军。虽然也有日本,但主要的是那些金发碧眼。
不过这也看到中国的战略定力。要是继续搞下去,世界经济估计都会夸。既然要体现大国担当,带领世界发展经济的领导力,就必须要有容乃大。世界才会疏美亲中。
如果要是以上这假设成立,我觉得美债暴雷的可能性就不高了。美债暴雷,陪葬的却是全世界。中国仍是外贸主导经济体。现在已经和美国的贸易出状况,要是全世界跟美国一起挂,中国没丝毫好处,反而伤害未必低于美国。只要与美国以外的各国保持贸易,中国可以省略美国,现在又何必要用美债作为武器搞死美国呢。
所以我不认同现在舆论场上广泛的说法,中国会把美债武器化。损人不利己是最愚蠢的行为,反而中国衡量利弊,更可能会出手救美国。而且这次川普搞那么一出,只要与各国谈判不要太过分,像搞什么百年zero coupon债券什么的,各国仍是可能会出手拉一把。我觉得川普会妥协。要是因为自己搞出大危机,他日后的墓铭志就不好写了。
不过这些都是假设或理论,政经一体的混合战变数很多。
现在标普回到6000点,看牛的继续喊涨。其中一个观点是下半年的川普的减税计划。但还是那句话,事件或消息的好坏取决于指数当其时处于的相对高点或低位。4500点时,减税绝对是好消息。企业更多资金发展业务,投资,或回购。散户有更多额外资金流入市场。
但要是在6000点,减税可能就是坏消息。第一,2026年第二季才出现因减税所产出的现金流。对现在市场没有加一把火的动力。二,川普的计划是用所谓可观的关税收入来替代部分所得税。可是遇上中国这个BUG给卡住了。关税能不能弥补减税的财政缺口是个大问号。美债已经甚嚣尘上,川普还在扩大财政赤字,这无疑是在美债身上补上一刀。10年债息恐怕被提上5%,美股定必再大跌。
这次匆匆忙忙关税战已经伤害到供应链。供应商出清之前的库存肯定要计划之后分散市场,或者会对美国进口商提价。主要是这一搞,中国厂商发现自己的议价力原来一点都不低。估计厂商不会分担部分关税,更会因为日后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提价。物流也会提价。现在美国有关税,美元贬值,厂商提价,之后的通胀幅度可能就超出想象。
不要以为把供应链迁移之后,目前通胀就会定格。中国这些年来人工成本一直涨,但进口商不感受太大的涨价压力是因为中国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基建,以及技术创新与应用。要是供应链迁移,其他国家可能就没这种不断压缩成本的能力。所以日后,美国的通胀可能是结构性的上涨,而不是一次性。
回过头来说下周。穆迪下调美国评级,周五期货盘后下跌。但其实没有穆迪,下周标普基本上已经注定要修正一些涨幅。穆迪的下调评级也可能只是影响了速度和幅度而已。回测200天均线基本是确定,就是说要跌3%或以上。之后决定牛熊就得盯着指数和200天均线的互动。
总结,暂时仍保持之后标普还有一个接近200周均线的低点。首先川普仍是最大不确定性。要是国债过关了,难保他又支棱起来。然后是标普历史里,这种回调无一不测试一下200周均线。而最重要的是美联储还没广义上的pivot。近十年大幅回调后,只有美联储改变态度才令美股重回牛市。
请有心理准备标普6月前有机会重回高点虽然上几篇文一直认为标普暑假时大几率出现双底,并且不太相信会出现新高。认为最多也只会上破200天线就调头下跌。
过去几个星期大多以周k观察希望看清大方向。但回头仔细看日k方才发现目前各项指标是和2018年几乎是一样。
看标普50天标准差和200天标准差。我把它们重合再一起。因为之前一文讲过用这重叠标准差的视角观察标普死亡交叉可能更清晰。而当时的结论就是每当两线重合之后,标普由底部V反弹的概率是最高的。
看到不论2018年和目前的两个标准差在最低点的数值几乎一样。两组重合线下跌后反弹的形态也几乎一样。
然后看VIX,除了数值不一样,形态也几乎一样。
看S5TW和S5FI的数值和反弹形态也几乎一样。
最下方的Breadth Thrust,现在和2018年时也几乎一样。尤其这种由0.4下方一气呵成上破0.6上方的形态,而且在过程中丝滑拉升,几乎没震荡的曲线,大多数时候是转牛信号。
由4月2日到目前,美股走势就完全是情绪主导。如果现在市场都仍然认为双方关税根本不可持续,最终也是谈判收场,市场完全照搬2018年的剧本也不无可能。
下一份非农报告在6月6日,CPI在6月11日。所以标普至少有17个交易日可以重回高点。现在离高点只有9%左右,以现今美股的涨跌速度,17个交易天涨9%可能小看了现在的市场参与者。而且这些5月的数据的惊吓程度未必一下就能拉满,可能过了17个交易日仍有时间。
上文就说过时间差上,标普是有机会新高。只是几率可能在5%以下。但今日看看了这些指标,要是市场真拿起2018年剧本,我又没太大信心说只有5%能实现。要注意一点,2018年反弹到与目前相同位置是0.5,而现在反弹幅度已经大于0.618。就是那个什么回撤指标,同志们都懂是什么。
不过我还是相信双底的可能性。双底和目前短期回高点其实并无冲突。看2015年10月,当时这些指标和2018年,以及当下也非常相似。当时2015年10月底部就是对衰退担忧,但只用了一个月又回高点。再到2016年2月,就是第一个低点后的4个月后才出现双底。2016年2月的底部几乎触碰到标普200周均线。所以我认为6到9月出双底还是最大的可能性,只是对重回高点或新高的可能性增加。不再是非常低的概率。但是要是这波直接回到高点,之后的第二脚推迟到第四季才出现。那么就可能是高低双底,因为200周均线会拉高。我还是相信之后会碰一下200周均线,因为两次危机后,这样级别的回调,无一不触碰一下200周均线。
看到很多大投行都表示目前值得担忧,但反而规模相对小的基金管理乐观。我估计是之前大跌不敢进场,反弹时风险敞口不够。就是要跑业绩嘛,不过这些零碎的参与者产生的FOMO绝对不能低估。
大投行其实都很理性。因为未来经济一定不好,所以目前标普市盈率要重估。但其实老司机都明白,只有下跌半途时市场才谈估值。反弹时都是看情绪。所以大投行分分钟会翻船,尤其高盛。我记忆中,他在底部说低处未算低时就错了好几次。
这周四的price action比较有趣,先拉后回,好像有点对好消息感到疲倦的味道。不过还是收涨,说明市场还是希望好消息继续带动反弹。其实川普第一份协议,严格讲是框架其实透露了川帝的困境。初入行卖保险的人,没跑到保单时,往往第一份保单就是向亲戚下手。而且有评论说这保单其实在英国脱欧时就开始谈,之后就不了了之。现在突然就成了。可见川帝现在的处境。
而且协议透露了10%基本税率,亲爹也没情面。所以说,如果对等关税是25%,就是怎么谈也只能减免15%。但就要接收一大堆不平等条约。当中也必定有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条文。那个傻子会签字。川普最大的问题是他用金钱利益衡量一切,可现在大伙们玩的是政治,其他人算计的可是政治利益为先。用F1方程式跑巴音布鲁克,这是川大爷的命门。
现在市场还是对他每天讲的之后有很多协议存在期盼。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失去耐性就会翻脸。 而且这些国家根本就不是主菜,中加墨欧才是。所以市场情绪随时可变。到时候可能在中性消息里挑坏消息解读。有可能在标普重返200天均线时变,又或者重回高点时变。
中美会面,应该没什么结果。但市场要是想继续上涨,总会找到叙事的角度。虽然现在CNBC上说这次会面后可能出现sell the news。我觉得不一定,我还是觉得这波动能至少上破200天均线。看2015年,2018年,2020年,2022年,标普下破200后的反弹全部能修复200天均线。这次返回200天均线几率应该不低。也有机会先早盘破200天均线,午盘就跌回去。又或者是隔日来回。因为现在离200天均线太近了。但今天的各项指标看,不跌反而继续涨的可能性也不非常低。毕竟很多做空在盯着。但换个思维,真要是重回高点,这批空头必定贡献良多。
这次会面其实我真想不到能谈成些什么。这次美国其中一个主要议程是要求中国解禁稀土,我觉得禁稀土真不是中国的谈判手段,这可能是中国真心要打击美国军工。之前我就认为禁稀土就是打击美国全球军工贸易,也就是打击美国以军工贸易延伸的准同盟关系。现在看到巴铁直播带货,双飞涨停多少天了。而且这次带货透露了要拉满战力,必须要有套装才能激活特殊技能。东拼西凑的装备打不动Boss。要是一直禁稀土,恐怕在南方国家里头,美国的飞机,无人机,导弹,防空系统都会被中国排除在外。这是政治利益,不能以金钱衡量。我要是中国,这稀土不可能解禁。除非美国返回世贸框架,中国就没借口继续禁。要是川帝答应了就不maga了。
今天就修改一个之前认为新高的可能性。虽然自己也很难接受标普短期能重回高点。但图形显示目前这些指标的走势和2018年如出一辙。之后市场真有可能拿起2018年的剧本。现在不是叫同志们赶紧买,而是200天均线现在看未必绝对能把标普挡下去。意思就是不要在这位置做空。之前我也打算200天均线卖一些东西,不过暂时还是不买不卖,保持仓位不变。之后看发展再作打算。
the predicted price ranges for indexes, and ETFs from May 7 to Here’s a summary of the predicted price ranges and implied volatility (IV) for various stocks, indexes, and ETFs from May 7 to July 18, 2025, 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Analysis:
• High Volatility: Stocks such as TSLA, AMD, NVDA, and AAPL exhibit high implied volatility, indicating large expected price movements. Particularly, TSLA and AMD have the highest IVs around 60% and above, suggesting very volatile price behavior.
• Moderate Volatility: Stocks like SPY, IWM, QQQ, and MSFT exhibit moderate IVs, with price ranges that indicate more moderate expected volatility compared to high volatility stocks.
• Lower Volatility: Stocks like GLD and TLT show lower implied volatilities, indicating relatively stable movements. These might be more suitable for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Strategy Suggestions:
1. High Volatility: For stocks like TSLA, NVDA, and AAPL, consider using strategies like straddles or strangles to capture large price movements in either direction.
2. Moderate Volatility: For instruments like SPY, QQQ, and IWM, strategies such as Iron Condors or Vertical Spreads may be effective for profiting from price stability within the predicted range.
3. Low Volatility: For more stable assets like GLD, consider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like Covered Calls or Cash-Secured Put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relative price stability.
黄金和原油的对比显示经济衰退已到起飞啦,9个交易日标普回到解放前。没错,这就是川普4月2日解放日的位置。还刚说着20年来最快的二连跌,却没想到现在又来了个20年以来的最快连涨。不过这个20年前其实不太吉利。同志们都懂我指的是什么。
GDP负增长那天,标普先跌后涨,是因为市场认为GDP内有猫腻,是假摔。实际没难么差。可是这9天反弹的原因是川普说有意降低中国关税,但其实都是吹吹而已,税率最低门槛是50%,而且要中国先低头。
所以这里看到目前市场是选择性解读消息。只需要片面的好消息,然后省略细节。却从坏消息里头细挑能解读的好消息。没事,习惯就好。这说明市场就是要反弹。我的角度就是技术超卖之后形成的反弹。至于是真V反弹或熊市反弹,我不知道。只知道标普5650到5750点压力比较大,101的东西就不细说。
再然后非农玩得更嗨。报告细节没看,也没所谓。看到市场目前是更关心宏观经济,而不是美联储的态度。那么我就从宏观角度尝试一下看看黄金和原油能有些什么发现。
之前看了XLU对比IWM,以及黄金对比均权标普指数的标准差。这次我们来看看黄金对比原油期货。黄金是避险商品,原油是经济商品,我觉得两者间在经济周期关键时有一定的关联度,尤其是危机级别造成经济衰退时更有指标性。
这次用GOLD/USOIL,同时导出这对比曲线的50周和200周标准差。目前其实这曲线还在变化,因为这一刻原油跌2.2%,黄金涨1.3%。目前这对比曲线的50周标准差是50%,200周是112%。以目前高数值为标准,就是112%。在1950年之后,曲线到达这个数值只出现过7次。
先讲前三次,1973年5月那个什么森林体系完结,黄金和美元分道扬镳。当时石油危机还没开始,但黄金就先起飞。
然后1980年1月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原油其实涨了一倍多,可是黄金飞得更高,一年涨了4倍。
再之后就是1986年2月。当时黄金平稳,但油价暴跌。我同时问了Deepseek和Chat GPT,得到同一个答案,就是两次石油危机后影响全球经济,同时产油国间不协作而导致原油价格崩跌。
这三次里面,美国经济虽然有问题,但标普并没有出现十分大的动荡。我们再看之后的三次。
时间一晃就是20年后,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大家都懂,下一位。
第五次就是2016年2月。之前记得也谈过,就是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的美国工业衰退。其实当中和中国有一定关系。当时中国GDP开始放缓,一整年时间在肃清僵尸企业。上证2015年6月就开始崩。8月兑美元突然狂贬。那时候VIX可是给吓坏了。
第六次就是2020年的疫情。大家记忆犹新。相信很多同志可能也是这段时间开始踏入股市这个修罗场。
第七次便是此时此刻!该不该值得感到荣幸目前真不好说。
看2007年前,这对比曲线出现黄金交叉点也没有什么特别预示。但在2007年当出现金叉,18个月后美股就崩盘。当然经济也随之进入衰退。之后再出现死叉就是2015年3月。结果10个月后衰退。再之后,就是2019年10月。5个月后全球股市闪崩,并进入衰退。
可以看到前三次和后三次对股市影响很不一样。我不懂是什么原因,会不会是美国这20年已经把宽松货币政策当抗生素来嗑,导致黄金对于衰退和股灾越来越敏感。是不是这原因不知道。
最近一次死叉就是去年六月。到现在已经过去11个月,而现在这对比曲线还在往上跑。之前用XLU对比IWN,也用黄金对比均权标普指数的标准差,他们这两周都在下跌。显示脱离底部V反弹比较明确。但要是市场目前开始把博弈战场转移到宏观经济实质影响层面,今日这幅图可能预示标普还没all clear。现在各大行给予的衰退几率在40%到60%。但我看着图形,我觉得衰退几率是95%。
再回头说这九个交易日,其实交代了现在市场的想法。中美短期坐下谈判基本是市场已经判定必然发生,并且已经定价,谈判消息短期已经对指数产生的波动已经没多少。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下一个多空博弈战场是未来两季度的经济数据上。那么配合今天的图形,未来几个月就不太乐观了。
这九天奇幻之旅,开始是川普操盘,然后是企业财报接力。但M7里面,财报好的是卖软货的三家,而且广告反映经济是最为滞后。而卖硬货的那三家都不太行。看看麦当劳为首的快餐业,可真够前瞻性的。再看UPS裁两万人,还有现在港口的货运业都在哭,之后航运相关保险业都得跟着哭。
现在标普却比4月2日解放日的点位还要高。要是之后继续V到6150点刷新高呢?不能说短期刷新高完全没有可能,时间差上还是有可能。但我格局小,这可能性对我来讲在5%以下。我最大的想象是标普上破200天均线后调头下跌。
虽说市场对谈判短期出现定价,但是市场耐心有限。川普这几天可是同时得罪了天上和地上的神。这二位大神的信徒可是遍布全球好几十亿人。现在反川普可是成为国际间的道德与政治正确。那个国家领导人敢率先跟川普低头。要是整个5月就一个印度谈了,而且不是签订。到了6月,90天大限所剩无几,再加上经济数据,恐怕腥风血雨又要来了。
到时候大机会再探底,估计到4800点。这点位粗略估计是6月时,标普200周均线的位置,同时是2022年1月高点,也是200周标准差2倍差的布林带下轨。也有机会overshot到4600至4700点。所以4600到4800区间的支撑力估计很强,也很大可能性是这轮回调的最后底部。
目前这是我认为美股未来几个月最大的可能性。除非某些危机浮现。会不会是国债,我真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只知道一切危机根源是信心危机,科技泡沫如此,次贷危机亦如此。目前的美债呢?同志们各自思考吧。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总统是目前最大的信心危机。
现在标普已经回到对等关税公布前的位置,但关税对经济的破坏已经不可逆转。没错,市场会对衰退定价,但要清楚这次衰退并非一般经济周期衰退,而是人为灾难。而且背景是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近乎贸易禁运的关税战。其产生的后果绝对不能以一般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来推算。而且现在这个贸易开关在一个不太正常的人手上。如果在没有一份能反映这次事件的经济数据前,就说4835点是主底部,然后一直V到6000点。这就真的比格林童话更美好。
今天不讲政治。其实一向不太喜欢谈政治。觉得谈政治时候,人会变得特别傻。有时候看到两大爷谈政治,他们不就是把电视里播出的东西再复述一遍。好比小时候我跟同学聊龙珠剧情一样天真可爱。只不过这次贸易战本质是政治博弈,不以政治角度切入,就会变成川普重用的大臣一样,面对中国的操作一脸问号。那本什么贸易指南明明就是九阳真经,怎么在中国面前却变成了一本天方夜谭呢。
总结,还是那句,做好仓位规划,到点就买。
换个视角观察标普近来的死亡交叉目前阶段是典型暴跌后多空分歧时段。消息作用会被放大。没关系,继续看图。
传说中的死亡交叉出现在标普上。网络搜了一下,但报道有些分化。一些文章拿出统计数字指出之后多数后市继续跌。另外有些报道就说,出现死叉可能是买入信号,只要等候30天以上,指数有60%上涨。这么一听,其实两者都对。最后就是网络版的“听君一席话”。
死叉是50天均线和200天均线的交汇点。既然是交汇点,那么两者数值应该绝对相同。但发现根本就不会绝对相同,最多也只能是数值非常相近。而且两均线有时候会在一个较低的相差值慢慢汇合到一点上。这么一来,死叉就不该是一点,而是一段重叠线。
现在我看东西第一时间就会用标准差过滤一遍。标准差其实是MACD和移动均线综合的进阶版。文本很难解释,有机会再讲。用标普50天和200天分别作出两条标准差的曲线,然后重叠一起。紫线是200天标准差,红线是50天标准差。如果死叉出现,这两条线就会粘在一起。这是简单数学,稍想一下就知道是什么原理。
这里显示有限,只能显示过去十年。就先看近十年,死叉出现的前后几天,在2015年,2016年,2018年,2020年,红紫两线重合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底部。只有2022年两线重合后,指数继续跌。
不过看细节,首先2022年那次,这两个标准差都只在-7%。而2015年和2016年也有-10%。2020年更是跌到-28%左右。而现在和2018年一样,落在-14%左右。而且看S5TH和S5FI,除了2022年,其余的S5FI都在5%以下,S5TH在18%以下。在看Breadth Thrust,不用多说,2022年的死叉明显是非我族类。没位置显示出的2011年8月都在大部队里。
比较值得商榷的是2007年12月到2008年12月期间。2007年12月之前的三个月里50天和200天均线就已经很接近。到12月才正式出现死叉,然后紫红两线粘着到2008年1月出现一个低点。当时Breadth Thrust已经跌穿0.4,不过S5TH在21%,S5FI在7%。这次低点后,直到两个月后2008年3月才出现双底。再到2008年7月,就是低点的5个月后,才突破下跌。
然后次贷危机最低迷期间,紫红两线就没再粘一起。直到2010年7月,这次死叉其实和2007年12月那次基本差不多。只不过S5FI接近5%,这次低点后的一个月出现higher low,之后指数继续上升。
再往前观察90年代到2000年,由于没有S5TH,S5FI和Breadth Thrust数据,所以很难作出对比。但只有2000年10月那次重叠指数开始进入科技泡沫爆破期。以及,1990年8月,死叉后一个月内再跌3.5%,然后反弹。
所以不拿两个S5和Thrust纳入比较,光看紫红两线重叠,之后的反弹机率是比较高的。至少未来2到5个月,大机会不会跌破月4800点。
再配合图形以外的因素,暂时看川帝是软下来了。先是豁免电子产品关税。又说不再向中国叠debuff,245%爆伤太高了,怕反伤甲伤到自己,要减些伤害。国债率闪崩可让川帝知道是现在是路人局对线职业队。打野没发育,上路先崩。
所以我相信,下周市场会是乐观认为关税短期会有望至少出现转机。有解决的希望,美联储压力就减低,老鲍周三的发言便会当没听过。下周大机会先挑战5500点到5650点,之后挑战200天均线5750。最乐观是下周就见到5750点,毕竟做空的人肯定不少。但到200天均线后怎么办,要看川帝领导的路人队怎么玩。
说完图形再说些比较虚无的东西。我觉得美股长年以来已经对地缘政治麻木。除非没交网费,不然都该知道这次关税战的本质。就不再多说。我只说一点,现在是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已经正式展开综合战争。这其实比冷战更严重。冷战没有如今的全球化,以及金融体系。而且冷战也只是意识形态上的针锋相对。但现在中美博弈,不只意识形态,更是东西方哲学,宗教,甚至是种族文明斗争的维度。开弓已无回头箭,之后的剧烈程度真别低估。
中国总说世界足够大,那个修什么低的陷阱可以避免。就别吹了,不然让恒大自然爆破,股市降杠杆,屯金,屯粮,南美建港口,这些准备不就是等这一天的到来。中国眼中,中美斗争是漫长战线,没打上十年不会分出胜负,至少要打到GDP相等。现代政治体制里面,一个国家出现一个不正常的领导人几率有多低,何况是美国。所以我觉得中国一定在川普任期重击美国,赢得时间,即便自己也受损。起码要达到去美元和降低贸易依存度的目标。日后美国金融制裁就难了。
中美要是有谈判,中国肯定会是狮子大开口。要大开口的条件必先让美国感到痛。所以谈判我觉得真不会太快开始。就是开始也不会有什么积极成果。现在真不能拿2018年当剧本。
也不要期待美国和其他国家有什么实质谈判结果。越南第一时间谈,得到90天暂停。但几天后其他没谈的国家怎么都同样90天暂停。原来充不充值一样是VIP。日本马上秒懂,派个路人甲对线川普的路人局。国债暴露美国软肋,估计其他国家看着中国和欧盟再随风摆。90天很快过,很可能什么都没谈成。川普完全撤销关税,可能性真不大。市场又会再度焦虑。其实令市场关注的,仍是美联储。关税没有实质改变,但通胀数据基本上是肯定上涨。市场就更担心美联储不降息,反而来个加息惊喜。
现在看综合看,4月7日的低点很大可能是未来两到五个月的低点。下周可能挑战200天均线,但到夏天我还是比较谨慎。Tom Lee说已经见底,年目标保守在6600点,乐观到7100。我格局小,7100不是乐观,是奇观。他是押注M7和芯片股超级反弹才能实现。金刚大战哥斯拉,还想周末到公园散步。我没这种洞察力。上周情绪改善,但XLU/IWM标准差没见回落,还是保持观察。
之前说现在可能像2011年8月,现在看这图形和死叉就更像了。希望在4835是低点,然后6月见双底,届时200周均线估计会到4850点,摸一下然后就重回牛市。但要是200周hold不住,叫声将军提防提防,某些危机恐怕真的要来了。
目前应该静观美股变化,等待标普下一个买入点位这一周估计巴菲特也直呼过瘾。
周五收涨是积极信号,起码市场不怕周末再有坏消息。其实应该讲还能什么坏消息呢?
当关税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多少都没意义。关税加到145%反而给市场松口气。34%关税等于说一句说,“我爸是李刚”。到了145%,等于说,“我爸是宇宙大总统”。原来你哥俩是小孩在拼爹干嘴炮。最后还得坐下来谈。
不过现在就有点尴尬。要不是5000点或以下买到货的同志们,现在最好别冲动。上面5700点200天均线应该各方都盯着的点位。下面4700点就是上文提到的200周均线。一轮简单的数学应该都知道现在时机并不好。
之前用XLU对比IWM对比看标普位置。再说一遍用这对比的逻辑。首先能影响公用股的外部因素不多,以及其特性对投资者而言都会认为是股市波动时的防御工具。而罗素小盘股则对经济和利率较为敏感,容易在股市波动时被投资者抛售。此消彼长,对比的反差就可以从侧面看出当下市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曲线上升代表市场谨慎,反之亦然。
但重点不在XLU/IWM曲线本身,而是其52周标准差。可以看到2008年,2011年,2016年, 2018年,2020年,以及2022年,这些全是在历史上有名号的下跌。当这些下的底部,或次底部,这标准差都会出现在22%到28%之间。当4月3日,我还认为这曲线会像2007年和2014年那样在布林带内hold住。然后市场会出现wall of worry的缓步反弹,再等待下一轮下跌。然而月4日,中国对等反击之后,一切都起了质的变化。
上次也提到,除了标准差走势像2007年和2014年,但也发现一吓人的相似。那便是和2008年1月相似,同年9月,美股开始暴跌。过了一个星期,走势变得更加吓人。看蓝色箭头。同样由-14%开始从布林带下方出发,在中线徘徊一段时间,然后再往上走。现在已是17.14,并突破布林带。而且这周标普周K已经是积极的低开高走格局,但这标准差仍是向上趋势。看势头,是继续向上的感觉。目前17.14%,以目前标普的波动,离22%并不太遥远。
然而,到22%也有机会继续上升到28%。再者,到了28%后,也可能只是主底部之前的一个短期底部。2008年1月就是市场忽然醒悟次贷面积有点大。8个月之后美股暴跌。如今,到了川爷爷突然暂停关税90天,市场才忽然醒悟目前美债原来不再是最可靠的避险工具。虽然相似,并不代表之后暴跌必然发生。提供一个历史参考而已。
08年是银行系统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的本源是信心危机。当年次贷问题暴露后,银行就是怕贷款后无法回收而导致的突然断流。现在因为川爷爷乱搞,美债会不会出现同样的信心危机呢?据闻6月有7万亿美债到期,如果没人要买新债,美国不能逾期还旧债,有什么后果呢?我不知道。
上文提到,标普未来有机会测试200周均线。再补充一下,二战之后,标普在200周均线下运行一年以上的就只有4次。1970年,1973年,2000年,和2008年。deepseek给出1970年美股下跌的原因是当年货币紧缩政策,连续三季度经济衰退,以及美元信任危机。1973年是能源危机,翻译过来就是高通胀。2000年过度投资科技股。2008年,流动性危机。再看看当下环境,怎么都沾上边呢?
我一直是对美股乐观,记忆中,我没吹过美股危机的论调。这次真好像哪里感到有些不妥。我记得在耶伦仍是美联储主席时,就一直有美债问题的声音。但就没多少人当一回事。这次川爷上台,打破贸易逆差,美元,美债,美股之间的循环,美债就真可能成为一直被市场选择性忽略的大问题。会不会令美国技术性违约。我不知道。有什么后果。也不知道。只知道一定不会共同富裕。
再说一些假设性话题。
首先,回想2018年贸易战,一开始价码都很低。中国开始是不对等反击,主要打击川普票仓。然后没再加码,双方贸易代表频密接触。当时中国关方还特意正名只是贸易摩擦。最后也只是光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改变,但标普在最后一跌后开始反弹。这次却不一样。
上文提到,中国目前更像是发起攻击的一方。趁着个非建制“交易员”胡搞时,把一些政治议题交易到手,尤其是台湾问题。到下一任美国建制派上台,过了这村,就没了这店。我觉得美国建制派和中共的矛盾是意识形态上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建国同志认为中美矛盾只是老二和老大利益冲突。把笔尖交易出去,他没心理负担。这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时机,值得一搏。
另外,谈判桌上的筹码就取决于打得对手有多痛。可现在美国还没痛感。何况只是点到即止的以战促和,对手下次只会卷土重来。2018年中国就是没准备,没实力。而这次我估计中国一定会让美国长记性,不只韩战和越战,现在贸易战,货币战也要令美国产生恐惧。
而且中国一直想降低出口依赖,同时提振内需。现在真是极佳时机。在外力影响下,才会有巨大的决心和毅力下作出重大改变。所以,球在中国手上,不是川普想打就打,想谈就谈。我觉得,就是是伤到自己,也要忍痛干上一仗。中美实力到达一个新平衡点就在这一次博弈。
如果有这个假设为前提,川普没感到痛,美股没有修复回6000点的动力。而且这次暂停关税,暴露了美债问题。当10年美债利率升到5%,我觉得大机会令美股再探底。首先高利率影响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衰退预期下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有一定程度表示市场预期未来通胀将走高,那么美联储就更小操作空间。总之弱势时,什么都可以见风是雨。
通胀走高基本可以肯定,而且很快。很多货运已经暂停,尤其航运。原油期货已经反映这问题。入口商没商议好新价格前不会入口。所以库存消耗会很快。最怕是分销商搞囤积,明知未来价格要起来,不急着卖。不要以为美国本土制作就会保持价格。短时期制造商难扩产。举棋不定的政策不会令制作商积极扩产。还没赚钱,就先花一笔。万一政策一变,这投资就是妥妥的债务。当入口竞争品涨价,而本土制作量不变,最后价格自然跟着涨价。所以未来CPI,PPI,CPE不会好看,惊吓程度或会远超预期。
现在看,关税落地变清晰,这也令标普4800找到一个立脚点。站多久,不知道。后续种种问题也会是一环扣一环接踵而来的不确定性。这次国债就意外进入镜头。首先我觉得积极信号起码要见到川普经济团队有人离职,尤其写出连神探伽利略也无法推导出这公式的那位哈佛高材生。又或者国会限制总统关税权力,或直接弹劾。目前双方是无法先拉下脸。美国队长可以变黑,但不可以变怂。中国更不可能。但要是川普逼迫收回政策,中国就算要痛击美国,也必须收手。要行王道,就得讲信义,要演好刘邦的公众人设。之后,事情就有一点进展。然后评估通胀预期,衰退预期,在重估标普市盈率后,就应该出现一条较清晰的路。
美国要对付中国该真的要好好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决定中国人价值观的楚汉争霸。不论人格,只论性格,川普就是西楚霸王的设定。贵族出生,高傲自负,万物皆蝼蚁。一己之力灭秦,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哪里需要什么盟友。把年长许多的刘邦当小老弟,认为只是个街头小混混,从没正视威胁。满脑子是天下分封的老秩序,认为这套体系下,小混混不可能有作为。到发现老弟城府极深却事已太迟。要求盟友一并打压,但又从来对盟友没好脸色,最后一个个倒戈相向。四年时间,街头小混混就干掉了天下霸主。跟现况不像吗?
发现最近多余的话说太多。以后精简点。
总结,现在不是好的买入点,有货又反弹许多就先获利,重回牛市估计还早着呢。4500到4700估计要去摸一下。虽然有危机味道,但暂时还早,保持观察。US10Y接近5%就得当心。还留意s5th,这周最低点15.1,现在环境应该可以再等到10以下。到时候配合其他指标再做决定。
美股最后防线: 标普200周均线天塌了,不是美股的天,而是川普大帝的天塌了。
相信同志们都应该看到美债利率从周一三连暴涨的新闻。这被指是川帝暂停中国以外关税生效90日的根本原因。因为据闻美国今年有10万个亿需要以新债偿还。
很多传闻,有说中国操盘,有说日本护日元而倒美债。我不知道,也不猜。而且暂停行政令非常临时,细节不清不楚,连贸易代表也没被告知。
我觉得有可能是投资者想变现吧。我就是上周五清掉所有国债,公司债的ETF,目的就是腾空更多现金在标普4800点时开始接货。三天利率从3.8%到4.5%,夸张啊。
我觉得有可能是市场对美国以一敌全世界的做法产生怀疑。一艘破冰船面对破浮冰没问题,但现在要撞冰山。谁会买你这船运公司的债券呢。所以川普就下令不撞冰山了,只撞最冰山最突出的一个角。这是我的简单想法。
回来看标普。暂停90天,只保留最低消费的10%关税,除了某东方大国。这基本上印证了他的关税政策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也是我认为4800是第一个买点。其实也可以说是赌博,要是他不这样想怎么办。但是,股市就像战场,历史上那次经典战役背后没有赌博的成分。
上文我认为市场比4月2日前清晰了非常多,没到4800点就反弹。其实这周头三天的s5fi最低数值都在5%,Breadth Thrust去到0.36,基本很难不反弹。
我认为目前不确定性更偏向政策本身。因为我用一个正常人的逻辑,觉得川帝在实施日前会有一些缓和,而最后只提高10%而已。他真的做了次正常人该做的是。不过,他没有和中国缓和,在个问题就非常巨重大。
新冠期间,全球通胀就是因为供应链被干扰。但当时只是不可抗力干扰,之后供应链依旧是那一条链。不过在4月9日之后,供应链可能就不再一样了。这通胀可能比新冠期间更顽固。目前的世界经济老大和老二刚起来,不要说关税实行数月到一年。哪怕就是一天,恐怕已经对供应链产生实质,且不可逆的变化。之后,市场就要重估标普Forward PE,即便经过了暴跌。
要是标普停在10%~15%跌幅,时出现明显的承托,我都敢赌V反弹。但出现在21%的跌幅,我不敢打包票。我看标普200周均线,VIX暴涨的重大事件下,标普基本上都要触碰一下200周均线,甚至要下穿2%作出测试。
看标普200周标准差,以过往历史,曲线应该要穿一下布林带,要就是刚刚在零线的位置。就是说比较大机会测试200周均线。未来三周这均线估计在4700点左右。如果下穿2%到5%进行测试,粗略估计在4500点到4700点。
而最悲观的是真下破200周线。真下破,美联储又突然降息,这就基本是危机级别。长度多于一年,50%跌幅的应该跑不了。回想2000年,市场过度投资科技股。现在其实也有这样的味道。08年流动性危机。但现在,好像没有这问题。但川普对美债利率的紧张程度,可以看到这次流动性危机不在银行系统,而在国债。有多大的差别,我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所以有见及此,我这次买点基本是只增加固收仓位。同时实验一下covered call etf,看一下如果美股在一个长期熊市时候,这些etf的表现。实验目标QQQI,这货股息绝大部分是Return on Capital形式,基本不打dividend税。但Cost basis会渐渐减少,就是卖出的时候一次算capital gain的账。理论上如果cost basis和market price在一年跌到同价,股息就近乎免税。
也有机会底部就到此为止。那之后就要看能不能重新稳站在200天均线上。
讲完正事,闲聊一下鬼故事。
现在川帝好像是个棋手在指点天下。对中国极限施压,好像要从中国方面得到什么。但我看,怎么好像造局者是中国。川普更像一个棋子,被引导到一个局里面。现在想要得到些东西的是中国。
近几年中国有很多很多举措好像就是为了和美国脱钩的一天作准备。感觉上中国已经多年来一直准备着超限战。就是等一个契机。
中美终须一战应该是双方同样的想法和预期。只是热战是最后一步。所以脱钩是必然发生。川普2.0很可能就是这个契机。因为川普是历届总统唯一非建制且非典型的领导人。
一个辉煌的帝国走到尽头,往往是自己作死。崇祯死弯,王莽改制,多么像现在的川普啊。其中的蚕食帝国的官僚体制不就是川普口中讲的深层政府。美国出现一个非典型的川普1.0令中国看到弄死这帝国的机会。
这次关税战,中国也不忘去世贸走法律流程,就看到中国要得到正当性。传统东方行王道的思想。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正当性。这次关税战,中国好像在打咏春,一直等着川普出拳,然后就可以寻桥,连消带打。
美国有阔免清单,但中国好像是全品种,没阔免。这几年中国好像都已经找到替代美国产品的来源。唯独高端芯片,但deepseek的出现,令高端芯片需求的迫切性大幅下降。能提供给deepseek的芯片,据闻中国自己就可以量产。所以不怕没有美国芯片。提高关税,反而使得厂商破使用国产芯片,从而加速芯片业向高端制作发展。这样看,中国下手更狠。
然后做AI视频说明关税的危害。又发表里根几十年前批评关税的视频。我看来不是中方的苦口婆心,而是分裂美国两党动作。一个王朝死于党争,中国历史教训可多了,什么牛李党,东林党的。
既然川普自认为世界第一交易者,中国就在谈判桌上把自己想要的东西交易到手。有很大机会是台湾议题。难得有个非建制的傻瓜上台。此刻交易掉台湾是最好时机。得到美国有些实质的东西,日后对台湾就有行动的正当性。对岛内的心理防线也有一个破防作用。同时希望通过关税战尽可能动摇美元,再同时整合亚洲供应链一体化。经过这次交锋,中美实力达到新平衡。体制关系,中国更能承受痛楚,值得一搏。所以令我感到中国更似次交锋主动的一方。
这个鬼故事,纯粹瞎吹,同志们不要当真。但如果这次交锋主动的是中国,那么过程就跟2018年完全不一样。
总结,要是标普真测试200周均线,唯有说最老套的一句,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美股第一个买点已到天塌了,这两天是美股历史上罕见的梦幻之旅。CNBC报道这二连跌对上一次已经是在08年。
既然仍为较高的15%以内跌幅没实现,就返回当初的20%以上跌幅的预设。再看3月9日的图。这基本上是仅次于危机级别的等级。
就只过了4周,图形进化的如此之快。s5fi从36.58到11.33,VIX/VIX3M从1.02到1.11。标普52周标准差更是从2.16到负10.23。这是出现中短期底部的节奏。如果结合基本面,有机会像2011年。
4月3日开始标普跳空急跌4.84%,虽然VIX已经起跳,但其实市场并没真正恐慌。而到4月4日情况就截然不一样。因为我有25%不会动的仓位是些固收基金为主,债券,reits,优先股等等。特点是低波动。4月4日前,其实跌没多少。但当天这些仓位的出现反差很大的单日跌幅。这种表现其实是在危机状态下才会出现。
是不是危机呢。要是政策持续下去,肯定是。政策能否坚持下去呢?没人知道。但作为一个正常逻辑的人,我认为是不可能。川帝的动作,我仍然觉得是目的,也是手段。我认为基本10%关税是目的,能为国库捞点收入。额外关税是手段,达到一些经济,以及政治目的。
暂时看,估计川帝的额外关税是与各国分别谈出一些世贸框架以外的双边贸易关系的一种极限施压手段。这要达到他所谓的贸易平行的同时,也对中国作出一些政治上的针对性动作。最近的新闻里,tiktok续命,达尔文港和长和巴拿马港经营权,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关税达到一些经济以外的目的。如果这样看,他一点都不像毫无逻辑乱搞的人,反而比上一位老头更有战略眼光。
上文就说,现在的不确定性是关税带来的后果,或只是关税政策本身。如果假设关税最后只是10%,我认为市场是已经充分定价。不确定性是政策本身,就更是已经清楚明白。再说以后中美会否继续加码对抗。我不知道,但之后加码与否有差别吗?已目前的税率,基本上是要与中国脱钩了。过了某个临界点,加多少都再不能影响曲线。
我个人感觉,目前其实清晰很多。要是像2018年,中国还只顾塔下补兵反而带来更多不确定。现在中美一开局就互交大招。双方都处于临界点反而更快找出方案。
2月时只看到标准差开始下跌的雏形。只知道要跌,但不清楚市场关心的是什么。基本面上也只是知道川帝要对加墨出手,不知道到对其他国家怎样出手,以及手有多重。现在就清晰了许多。
暂时我还是乐观的,虽然之后修改的观点反而变了低几率出现的结果,但是没需要为错判付出太多的额外成本。因为这跳空二连跌实在来太快。还在准备结账时,货品又便宜了几个点。再想想可以多买多少之际,又打折了。之前真没遇过这情况。5200点买了一点,主要是增加一些固收的部分。
个股第一位仍是虚位以待AMD,52周标准差到-38.75,离-45%目标不远了。AI泡沫论有来了,再加上关税,下周跌12%到75不是梦。之前计划卖put,但要锁死机会成本,目前环境不划算,就正股算了。计划好就去干,不要想这目前情况这个那个什么的。还有,做空VIX相关ETN,控制好每次卖空仓位,只赚不赔的买卖,不要错过。
周一要是再过跳空5%到4800基本应该就这样了,到4700就更理想。s5fi肯定到10%以下,甚至5%。Breadth Thrust也会下破0.4。但不会清空子弹,仓位控制永远第一位。20%之后,每5个点就一发。s5th到3%以下就清空弹夹。危机级别,s5th在3%以下横走,标普跌50%以上就用定存。也可以说等到all clear的那一天才抄底。但往往等到这一天,基本已经是底部的15%到20%或以上。我还是比较喜欢一路往下买。可能有更有效的方法,但作为散户,找到自己舒适的套路就不要轻易作出改变。
总结,目前情绪非常负面,但要回想过去,这负面情绪一点都不新鲜。天天等暴跌机会,等到了就不要犹豫。控制仓位,永不杠杆,做到这两点交易美股,最后一定是赢家。美股会有像日股迷失30年的那一天,但仍然时辰没到。怎样跌,之后还是有新高,川帝再狂也无法阻挡。
标普三个交易日真能反弹3.7%吗?标普大底尚未出现,反弹总会有。上周说这周反弹,但头两天都跌这样。预测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主要是上次谈到在Breadth Thrust上作了一个粗略统计,标普会在Breadth Thrust出0.4后再回升的那一个交易日算起,之后的8个交易日内,将反弹当日的收盘价。当中只有一次失败,再细心看一次,发现遗留另外一次失败,用时13个交易日。但总体成功率也相对地高。
要是避免再一次的不准确,只剩下3个交易日,要合计反弹3.7%才能返回3月4日收盘5778点,真的有机会吗?不论有没机会,我在3月7日其实已经象征性买入TQQQ,昨天算是最低的时候买UPRO。自己搞一轮功夫做的作业,不交就太没意思。其实不鼓励这样做,纯属用行动验证自己的功课。
在看100天的标准差,一口气几乎在没明显反弹情况下跌10%。要是会出现几波次震荡下跌的大级别回调,估计这就是第一波。昨天收盘是100天标准差是-6.35%,最高那时好像是-6.9%左右。
看过去历史,近这十几年,欧债危机后,标普跌出100均线的真不多,跌到-6.35%就更少,而一口气从+3%跌到-6.35%就很罕见。上次发现新大陆的vix/vix3m去到1.07,见到上升是好事。基本上就是代表市场愿意对冲。有对冲,就是代表机构还是愿意持仓。既然愿意持仓,再跌就有增持意愿。基本上到1.07,看历史大机会是反弹的区间。当然也会更高,但很大可能已经第二次冲击波时出现。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没好像欧债危机那般有实质的问题已经浮现,第一波应该是到这里。但什么时候第二波,有多深,真不知道。要是能反弹,参考2022年和2018年时大回调的第一波,反弹都是会返回200天均线诱惑一波赛博股神坐上波音737max。
所以3个交易日内,反弹3.7%还没绝望,希望在人间。要是川帝有什么动作或其他因素令这三天内神奇地反弹3.7%,甚至到200天均线上,我肯定会说,这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交易行为量化到图表后对未来的推演。要是不行,面壁思过三个月。
上次说再思考这次下跌的时长可能先入为主。再反复思量,目前的问题可能没当初想的严重。这可能对回调的时长和程度,以及下跌的波次要重新作估计。但暂时仍维持原先的目标,s5th到个位数,52周均线至少到-8%。详细下次再讲,希望不用面壁思过。
标普年内再有新高,你信不?美股回调咯,不惊也不喜。标普目标5500,上半年就达标了,也没太激进了,一边吃瓜就好。
梳理一下,6月17日标普接近5500,然后一直小幅整理格局,直到6月27日,振华与建国二老辩论。经过一个周末的思考,脑子没坏的人都知道振华悬,建国稳。市场最爱确定性,开始蠢蠢欲动。建国表示执政后利税双减,罗素飚疯了。
再到7月13日,一场暗杀,建国完美演绎“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但要是在那张震撼世界的照片中,高举拳头之上的美国国旗换成华为的商标,立刻变得具有娱乐性和讽刺性,哈哈!
之后市场把情绪推到高点。不过没过几天,市场开始回吐,直到7月21日振华已经不振了,并表示支持哈~哈~哈~哈里斯出战。我觉得民主党会玩,把两场战争带来的副作用都让振华打包走人。然后在对老人政治反感声中推一个所谓“年轻”的新产品到市面。再让这新产品和以色列切割,一下年轻人回来了,反感老人对决的人也回来了。这操作堪比当年旋转门计划。师傅高招啊,提早辩论不是个民主党自己的天仙局还能是什么。以拜振华的智商,这陷阱,这陷阱肯定是你遇上。
市场视乎又要回归不确定了。同时财报季也爆不少雷。直到周五这数据,以及以为交易所数据出错的英特尔,市场杀得开心。典型的指数在高位,all news is bad news。要是现在是4500点以下, 周五在数据肯定把标普拉起来。数据差,财报差,大选不确定,中东动荡。其实地缘政治真没人理,但人就是怎样,什么都硬拉进来,就是搞得负面大杂烩才够负面。所有都差,都不确定,但降息确定,不砸股抢债更待何时。好几个月,我的债才动来,买入时机不是太好。
看图呢,就好像目前并不是大崩盘的前兆,当然这前兆的时间窗口各人有不同定义。由年头就认为,从技术角度到宏观角度,跟2019就真的很像。靠观察2019年的走势也成功推断到4月的小幅回调,时间窗口误差一周半,幅度基本一致。
要是继续观察红色线100天标准差,之后可能又见新高。目前下跌仍然是跟2019年接近同步,当然没那两位跳水选手神同步。接下来大可能触碰150天线,然后在较有幅度振动直到11月,才会有新高。
虽然年内目标5500,但上半年就到了,再看看情况,就需要修改。能到多高不知道,因为我认为之后的新高是情绪促使大于基本面。更简单讲是情绪和基本面背离会更加扩大。
记得上文聊了一下英伟达,看法对不对,见仁见智。对于第四季到来年第一季度要下跌35%~50%。甚至看上文的图,看着两个月的演化,更像是在进行中,要是到第四季到来年第一季,发现原来比起高点已经下跌一半,千万别意外,到时候才考虑要不要买一点,不急。
要是英伟达崩50%,不用问上帝,路人甲也能告诉你标普已经崩了。所以我觉标普触碰150天均线,在配合breadth可以来一波。派对到什么时候散场,我觉得要看fed降息幅度和间隔,要是他们急了,兄弟就得看路咯。为什么,就不再啰嗦了。
当然,之后走势是从红色的100天标准差,以及几条自己制作的辅助线推敲的,并不是海量数据经过AI演算,没法提供和保证准确度,但我100%相信,就好比我一直确信拜振华不可能有第二任期一样,哈哈。
暂时这样,继续看奥运。
闲聊英伟达亲爱的同志们,还记两三个月得讲过不要认为英伟达泡沫中,而且拆股前,千万千万别看空,更不要做空。现在6月7日要一拆十,老黄会果然玩啊。估计老黄和一些insider要卖一部分好好鼓励自己一下。就显得木头姐有些黯然神伤了。
预期拆股后能再涨30%,所以以1000块算起,1300是目标,但也不排除强劲的散户动能再推高一把到1500,甚至更高,MEME时代,谁能说得准。
不过,幸福可以来很快,也可以走得很快。看英伟达过去历史,当50周标准差高于60%,就很容易出现一波急速调整,而且调整大于20%。而且近期最近的两个峰值,105%和91%,出现在去年6月和今年3月。目前已经去到80%。这几个波峰间隔有些密,是过去历史所没有出现过。就是说好像一条橡筋绷太紧,一点外力就带来较大的振动。
要是从历史里找痕迹,会从2004年8月到2007年10月这段时期。走势上是比较类似的。再比较一下fed利率变化和标普的走势,就更像了。而当年在第三个波峰后,英伟达股价跌了八九成。要是相信这个历史对比,如果现在估算,估计英伟达到第四季度或2025年第一季可能就要深度回调,幅度可能35%~50%以上。散户是双刃剑,所以目前只能瞎猜。
然而,当年英伟达50周标准差位置没有现在高,当年最几个波峰是46%~72%。而现在是80%~106%。所以这也不能完全代入到目前情况,只能是个参考。但以标普的历史,降息周期开始后,十有八九都是崩盘。要知道,现在标普和AI的权重关联度已经高度同步,一方崩就意味着另一方也崩,最后都不知道谁带崩了谁。再参考今日这些图,我认为英伟达要崩的概率并不低,只是幅度和速度无法精确知晓。
我就觉得现在不搞英伟达了,尤其正股,要是这标准差到90%到100%真要小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崩下来,然后对自己说,回调而且,吓不到我,跌就是买入机会。但要是越跌越买后还是崩了个50%,压力就非常大,也可能最后绝望止损。防止走到这错误的最后一步,就由防止错误的第一步开始。我就是不贪,你能拿我怎么办。哈哈。
当然,我只是屏蔽基本面后的看图说话。要是说如今AI世代,也过去不同。我也不会反驳。但要注意,芯片也是大宗商品之一,也是有周期性的。要是说现在是超级周期中,我也不反驳。事实的确如此。所以到最后这只是以其历史走势梳理的一个参考而已。
再说说标普,回调了3%,是不是结束了,我不知道,但breadth thrusth回升了。但是标普目标是5500,要是只跌个3%,而不是跌到5000点,不是玩杠杆或期权的基本没什么太大意义。继续看着就是了。
目前,标普短期并没有出现崩塌的现象,但再往前冲也可能力度有限。目标5500,但overshot也很常见。然而美股长远期,我还是比较担心的。之前就简单谈过可能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某一天,美股就好像日股迎来失落三十年的第一天。更担心的,这一天可能会更早到。这话题找一天聊聊。
美股小幅调整或许又要来了标普一到三周内或许会再一个5%左右的调整。看这移动偏差又反弹到接近布林带的中线。如果再参考2019年中,要是未来几周看到受中线压制,再次出现调整的机会很高。
上次说到有50%机会标普见4800并不会意外,但并没有出现。市场并没有玩滞胀预期,相反是放大通胀下滑。没太大关系,只是标普新高出现时间真的让我意外。预期有一段颠簸期,然后起码到六七月才现新高。也没太大关系,不过要是提早到5500就要小心了。
我认为市场还是会玩滞胀议题,要只提早到5500,这议题就很可能令标普跌10%以上。现在有点像2019年末的感觉,那时候市场一直涨,机构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只能解释是只Multiple Expansion。而为什么有Multiple Expansion最后也解释不了。但就其实是,人人都在买,我不买就是唯一的输家。同样当时也有很多有credit的大V跳出来喊小心追高,但往往这时候就是掐空头的最后一公里。暂时看,meme股又集结了。或许见到乐观情绪加上逼空同时发生,之后就找议题一次过进行清算。
有可能是滞胀。通胀之前还是比较乐观,但现在看或许越来越挥之不去。未来通胀是三方面,环保,政治,世代通胀。要是通胀上半年不退下去,同时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即便是迹象而已,在议题就能玩起来。我不是学经济的,滞胀最明确的定义和界限是什么,我不懂,但你我都懂的是,市场从不追求真相。
要是出现衰退,FED必降息,这必定再刺激市场?不厌其烦再讲N遍,美股蹦迪无一不出现在利率下行中。美股预期降息而大涨是从去年开始。到降息那天,还能涨多高,大部分人应该都明白。然后必然是大调整,只是尚未知道动因和精准的时间窗口而已。
所以标普到5500后,然后降息,大选又过了,大调整出现几率应该80%以上。大调整会不会变成崩盘,暂时不知道。所以目前水位,到5500就3%,一切小心谨慎。即便调整出现dip,要是不够深,还是不要太激进为好。
继续更新标普看法前文再续,利率,通胀,衰退等因素已经过去的事件,但新的事件担忧进入,就是滞胀。是不是有点奇怪,滞胀明明就是通胀和衰退交杂的问题。对,但两个不确定的担忧同时演变成新的事件,就成为新的不确定因素。市场玩的就是一种说法,标题或关键词。虽然第一季度GDP目前只是初值,但结合过去几个月的通胀数据,就足够让市场玩一阵子。然后指标也不是出现一种利索的反弹。然后现在市场等FED会议,但感觉50%以上,不论老鲍说什么,市场要偏向继续调整。所以标普到4800点,高低幅度9%,是有机会的。虽然预计5~7%的回调幅度,但新的事件进入,overshoot并不奇怪。这个夏天市场可能要波动一下,不过现在仍是认为年内能5500点,仍要继续观察宏观状况。
AMD估计要歇一歇了标普依然坚挺,会不会回调,控制不了,但可以做的事还多。
目前很大机会AMD到了一个中短期的高位,之后好几月了,有机会横盘或阴跌的势态。
看AMD的150天移动平均的Deviation,最下方的一个图型。过去4年,这Deviation到达50%~60%,冲破灰色的布林带2 std的区域再下坠,同时股价方面会在过去一个月内涨超30%,到达顶峰后,在之后几个交易日出现好几支大阴烛。过去4年,这情况出现过4次,而每次出现后,AMD的股价在之后至少三个月内都横盘或阴跌。而这次近期出现的疑似峰顶的粗略测算的涨幅是145%,高于之前4次的高峰。
然后上周5的标普表现,我个人看法是机构有机会调仓,因为老鲍都打开口牌了,降息已不远,但标普高开低走,然后半导体杀跌,罗素2000挺住。大神Tom Lee都唱好中小盘股了。也有道理,罗素里多是国内经济敏感股,对利率也敏感,毕竟小公司的利息支出能省一毛就是一毛。我也是机构,一波就80%获利,不调整,上望空间就少了,相对机会成本就高。既然因缘际会,何不调仓。
还有听闻机构有种调仓方法就是看股价deviation,到某个百分比,就先获利再观望。这可能以上说到的,每当AMD的150天移动平均Deviation到达50%~60%就还是横盘或下跌,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机构在操作。我不知道,有在投资机构上班的朋友讲一下,好让我学习学习。
所以,如果机构这高位散货,然后过去4次的表现亦是如此,何不拿3月8日盘中高点作为一个止损点,当股价反弹到213~215这些为止损点进行卖空。或者等出现一个区间做swing。毕竟现在AI还热,有机会在185~215区间。但要是泡沫狂热可能盘整时间可能就不长了,Mainstreet要击败Wallstreet,还记得几周前我说的“黄灯理论”吗。无论如何,拿好止损点就好了。
NVDA就别乱来了,毕竟PE比AMD低得多,地位也不能相提并论。别什么竞争令定价权丧失来说故事。特斯拉N年就说有竞争嘛,说了N年才被中国公司吓到。NVDA现在哪里有竞争,中国自己还在烦恼光刻机呢。也别听说大科技公司要自研芯片。一是时间问题,二是台积电的问题。什么竞争就别忽悠了,至少在当下这一刻。再说NVDA大神的大招还憋这呢。就是拆股,可能1拆6或8,世界各地的小资股民还多着呢,别意外拆了后再涨40%,所以别管泡沫不泡沫,爆不爆破一切看到NVDA拆股再说吧。
还有一个,这周无意看一个期货的价格图表。一看吓人,原来是可可期货,由去年10月到现在已经长了133%。最疯狂的是由1月到现在,涨了97%,WTF! 我第一时间就想到Hershey好时。通胀,工资上涨,近期零售数据不好,在加上可可的价格,好时的最后时刻。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个究竟,但感觉上现在又高点到现在就跌30%而已,后市可能要跌更多。毕竟可可期货从去年10月以来涨了133%,但Hershey股价和10月时候没变化,应该能跌,反正就2月8日收盘价201,基本上与200日平均线差不多,就作为止损点,盘前就挂个198,还真执行了。
再看标普,调整还是会来的,应该也越来越近。上周展示的3个S5开始向下发散,board market开始有点松动了。等回调,大股挑GOOG,不过最近太强,越等越高,随缘吧。也等待IWM到103~195这些位置,那200日均线做止损,这个时中线一点的看涨。要是6月开始减息,IWM是有机会回到新高的。
等美股,也等港股,第二脚给我露出了,哈哈。
美股能赏个面回调吗?美股这段时间就一个字,爽。不说还以为是刚过了大幅过回调后的反弹呢。股王之王NVDA 1月起到现在已经涨超100%。这可不是只small cap,而是上万亿的大块头。
不过我觉得,回调很可能最快下周就来了。主要是昨天的老鲍听证,和今天标普的表现。老鲍周四说减息已经not far了。今天非农虽然意外高于预期,但失业率居然3.9%,还有1月就业下修了12万之多,下修1/3。按理说降息非常肯定了,市场再不用猜猜猜了。
先回溯又去年11开始的升势,主要还是降息期望。当时市场估计今年3月降息,而且当时期望的概率高达9成。然而后来的数据不断说明3月降息不太现实,不怕,标普继续涨。到后来6月降息也变得不太肯定了,但还是不怕,标普还是往死里涨。但昨天今天不是跟市场说,降息非常确定了。可是标普高开低走,目前为止。
这几个月市场不断在炒预期,这也是美股的惯常做法。现在可能就是常说的priced in。到确定的时候就开始收割,也算是A股常说的利好出尽,至少是短期。加上这段期间升太多,看S5TH,S5FI 和S5TW结合的图,到昨天收盘,分别是74,75,76。意思是标普所有成分股直到昨天收盘价为止,股价站在20,50,200移动平均线之上分别是 74%,75%,76%。就是说目前市场并不只有那几只大股在推,而是整个board market都在推。这并不能说明标普目前就必须地跌,但是这个标普3/4的成分股都在参与了这几个月的涨幅,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回调,这匪夷所思啊。
然后看VIX有在低位发散的状态,是不是会拉涨,不排除。至于vix拉多高,标普跌多深,这目前真没法判断。当然vix拉起,不卖空vxx就太对不起自己了。卖空指数可能不是好选择。空nvda和amd我又不敢,唯有委屈您老人家intel了,哈哈。我觉得intel财报就弱,然后这段反弹是搭板块的顺风车。但要是fund mgt要为下半年减息而作调仓,半导体板块可能就是获利的板块,然后进入些与利率敏感度高一些,又相对落后的板块。同时intel本身技术面就有短期继续向下的迹象,要配合标普回调,应该能赚顿饭钱,就玩一把。
然后真要是出现回调,我觉得大股可能挑google吧,今天google挺强势。回调后再破顶应该没大问题。平时都很少谈个股,不过最近没那么忙了,有时间盯盘短炒。就发现最近很多个股只用技术趋势就能获利,最近我也搞个好几个都赚了点小钱。不知道是不是AI炒股已经来临了,AI分析出什么价位买入或卖出应该不比生产一张图片复杂吧。我不懂,只是猜。
暂时看,回调是所有人都期待的,多深多久不知道。S5TH,S5FI 和S5TW结合是最近才想到这样做,比起只看S5FI,S5TH来得全面,尤其在大幅回调时,这三个S5,回有顺序沉底,然后在开始走出低谷时,也会有顺序拉升。我就问自己什么过去就不会这样结合来看呢?人的脑袋有时候就是拐不了一些简单的小弯。
好吧,就再观察未来几周动向。
标普大机会未来1到4周内回调虽然说不要去猜什么时候回调,但人性就是有种想偷偷窥视的心理。
还是用上标准差观察,设定150天,2个std,然后在这个指标上套一个5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然后会看到这轮由去年11月一路高走的升浪至今,这标准差就一直没触碰过其50天移动平均,目前读数为11.58,就是目前标普指数高于过去150天均值11.58%,并且已经上破2 std的上轨。看过去十多二十年,唯一相似的是在2006年7月到12月时的升幅,同样大概涨4,5个月时间,然后在刺穿50天SMA,不过之后再升5%才回调7%。但不同的是当时标准差最高数值只在8.45。侧面看就是现在的上升幅度比当时大,回调幅度可能也成正比。
然后其余符合目前条件的都是之前标普出现大于20%调整后的持续反弹上升形态。也有可能出现2018年1月的情况,再短拉一把,让标准差明显上破2 std上轨,然后回调10%左右。可能未必出现10%回调,目前很可能只是短期获利。2024年是牛市应该是目前市场普遍共识。无什么意外,市场应该不会找借口杀跌,或做空美股,至少上半年应该不会。所以今年我认为可能难见到大的跌幅。当然还是有一个可能性不大,但破坏性巨大的,突然加息,股债双杀。
目前选择把短线炒技术趋势的获利,然后留着基本面好个股,再慢慢搞些债ETF。但美债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搞一波就溜,有机会再详说。然后盯紧神器没有之一的Breath Thrust,加上s5fi找机会。
附送一张,FEDFUNDS图表。以上说了目前标准差跟2006年相似。碰巧的是同样是降息周期的前夕,同样有银行暴雷,之后的股市大家都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哈哈。
简单使用移动标准差窥视英伟达泡沫论英伟达果真又英又伟又教人发达,一天能涨N家上市公司市值,泡沫论难免随之而来。我觉得有人说泡沫,其实没必要反驳,甚至引发大辩论。有这样的论述,附和着其实也无所谓,只是自己知道内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了。
如果不能让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两面取态其中一面,对自己的投资其实是不利的。相信没泡沫,大胆全仓加杠杆,要是遇上深一点的回调,信心动摇,难面割肉或被斩仓。要是相信泡沫,可能一直保持大量现金仓位,然后眼睁睁看着这泡沫越吹越大,踏空的心情可难受。到最后忍不住心态由空翻多,这时候往往就套在山顶上,然后割肉在山脚下。包括我在内,相信很多人都试过这滋味。
然而更糟糕的是,认定是泡沫无疑,便一副心思做空。我记得大概2016年时在雪球有位大神,天天吹美股大泡沫,世纪大圆顶什么的。天天劝买UVXY倍数做多VIX。当时天真的我真的全仓买入这些ETN。现在回想,要不是上天眷顾,我的炒股生涯可能就停留在当年。
Moving Average Deviation我真觉得这工具能看到很多信息。目的是观察股价过去股价偏离50周均线的百分比幅度。这里可以看到英伟达在上市50周后,刚赶上当年科技泡沫的巅峰2000年3月,当时在3月6日的那一周,股价高于50周移动平均线281%。因为用周线可以更方便看,要是用日K观察,当时股价最高偏离250日均价高达498%,就是5倍。当日均股价是过去250日均价的5倍。要看清楚,这可不是250个交易日内涨5倍,而是过去250个交易日均价的5倍,这到底是什么概念。相对于24年后的今天,各位有何感想?
然后看之后的发展。在泡沫爆破后,基本这标准差相对较高就在85% ~ 100%。图中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2003,2011,2020,2021,及2023年。用着标准差推理出一个假设,如果目前是判定为泡沫,那么以上提及的年份肯定是泡沫中的峰值。但问题是20年还没爆的泡沫还是泡沫吗?这好比相士掐指一算,官人将来必有一劫。什么时候应验,地看官人的造化。
说说近期重拾迷失30年的日股,由广场协议到经济泡沫,就五六年光景。英伟达20年出现了5个峰值,还没爆破,这泡沫论说不过去。要是说现在是泡沫的初步阶段。要是这样说,是不是标准差高起码高于以上的5个峰值再说吧。
我的泡沫概念应该是一定时间内,价格以递增的方式叠加最后造成雪崩时崩塌。但我看着标准差,我又看不到股价在某时间段,股价在疯狂叠加。看到的是更多是循序渐进增长。回忆这些年份,不就是互联网2.0,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疫情,人工智能。这每一个时期,科技公司的算力需求都在递增。英伟达作为一个最上游的产业,首当其冲受惠。而且目前的AI,英伟达的客户都是现金上千亿的顶流科技公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价格是小事,赢家通吃的环境,输在起跑线就大概率输一个世纪。过去十年FAANG公司,有谁没有踩过界,但都没成功,就是这道理。所以大公司不惜成本赢在起跑线就是英文达最大的护城河。
从本质看,先考古。谈人类一次泡沫,郁金香狂热。文献记载当年一朵郁金香最疯狂时比几套房屋还贵。但把郁金香存放几年,它仍是一朵郁金香,准确来讲是枯萎了的郁金香。第二起是连牛顿大神也受害南海公司。再牛的牛顿也无法得知万里意外的信息。这就是我之前说和2000年不同的两点。公司质量和信息对称。怎么和现在对照,应该就不需多讲。
我的一个粗浅看法,当年的狂热和现在的一点差异在于技术革新最终产生的结果。现象一些当年要是互联网一直无法被商业化,今天不会有Youtube,抖音等平台,也没有网红等一系列商业链。再看看最新的SORA,发布了一条视频,被形容为核弹级技术。但这样想吧,一个智能机器人煮了一碗泡面。最后不还是一碗泡面嘛。同理,SORA的震撼,到最后就是一条视频。的确可能一个门外汉透过AI也能做到一些专业成品。技术是革命性的,它所催生终端成品可不是革命性。更多是需要多人完成的复杂任务现在可让一个人完成。可互联网商业用化后的成果却是革命性的。
我想表达的是当年的泡沫,是一个由零到一的技术革命,现在AI是由一到二的技术革新。所以我认为这轮狂野,就只是机构对英伟达的看好,然后散户搭个顺风车,跟当年泡沫时投资者的想法还是有维度上的不同。然而,人性不变,也不排除发展到非常疯狂的一刻,但由一开始就已经看清楚大画面,哪管它后面泡沫不泡沫,按自己步调走就可以了。
正如以上谈到的,AI是技术革新,但没有革命性创造终端成品。这样想吧,互联网商用化好比令一家公司增加营收。现在的AI更多的是令企业提高营业利润率。前者是开源,后者倾向节流。所以,将来可能见到不断涌现的失业潮。然后,基金经理们又再大大慨叹,现在标普指数已经不能反应美国宏观经济了。
现在美股应该防水防弹防下跌。现在最大的可能性,市场基本上不会受3,5月FED会议影响。不降息,表示经济好,不着陆。即便有人喊通胀问题,但市场会忽略。标普不会跌。只要3月不降息,5月降息,欢迎,标普更不会跌。当然小调整也是有的。但大势往上,猜这些波动没太大意义。然而,最糟糕的,突然加息,股债双杀,回调起码17%以上。几率不高,但市场没有必然。
以上全是一知半解的推论,看看就算了,哈哈。
现在不是看空和做空美股的时候当你驾车在离十字路口不远处,交通灯转黄灯,作为一个有历练的成年人,你会怎样做呢?
上一回提到对港股产生兴趣,所以在youtube上开始留意一些港股的财经频道。但有趣的是,这些节目不约而同地,有一半的内容是讲美股,而当中的一半话题是AI,NVDA,M7。而NVDA基本上每一档视频都会出现。而最搞笑的是,他们会说,涨太多,小心泡沫,但之后又补一句,如果回调出现机会,我会从新买入。听了之后,是不是大脑宕机了片刻。但也不奇怪,股市里,贪婪与恐惧就是某几位数之差。
之前用SPY/RSP看标普权重股的厉害,今天用SPY/IWM看目前标普如何碾压小盘股。这条线由当年泡沫时期开始一路往下,表示标普跑输罗素2k。但再看RSP/IWM,就能明显知道严重跑输罗素的只是标普里的权重股。而SPY/IWM目前的趋势,在2026~2028又要回到2000年的高度,再加上目前权重畸形地集中在哪几只大股身上。不是科技泡沫2.0形成中,还能是什么呢?
20年前,我真的相信千年虫真是一条虫,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知道比特币不是一枚硬币。现在是信息相对对称的时代。人们很轻易地知道各种信息,差别只在于快慢。所以这次不会是科技泡沫2.0。人们是在真实信息下,买卖真实盈利的公司。但贪婪是永恒不变。所以最后即便不是泡沫,总有人亏到睡着了也会哭。
NVDA只是这次所谓的科技泡沫2.0的一代表,就像到年Cisco。我记得之前翻查过当年它的标普权重是10%。当年爆破时它股价掉了近9成。一些二三线的股跌99%(我还记得李嘉诚之子的TOM.COM,笑死)。 但今时今日,人们手机在手,信息我有。想必再疯狂也不会像当年不明就里地跟风。要是有人说,NVDA有稳健的盈利,肯定有接盘(要是玩过层层叠应该就不会说得那么肯定了)。大不了股价打个对折,错了,50%我亏得起。可能对,可能不对。现在的金融衍生品比当年可多了。尤其在后疫情,散户崛起,以及免交易佣金的时代,期权交易量翻了好几倍。然后各种ETF,恐怕数起来,比腿毛好要多。而且后疫情时代的年轻散户激增,血气方刚,20岁便想着30岁能财务自由,股市不杠杆,一切都白干。然后都喜欢集中某几个券商。券商们要收割,太容易了。所以这些因素都在下跌时产生谐振,即便不是科技2.0,跌起来的可能就不止是50%,地上鸡毛未必比当年少到哪里去。而最糟糕的情况是,当年起码有大概8个月的筑顶时间,但如果真有科技泡沫2.0,综合以上的因素,再加上现代AI的加持,说不定只有几周的逃命窗口。人要是反应不过来,就站山顶上。要是马上反应,便加速了下跌进程。
回到开头的十字路口问题。我相信95%有历练的成年人都告诉你黄灯就是踩油门的意思。这SPY/IWN正是这盏黄灯。正因为现在是信息对称时代,也应为经历过科技泡沫1.0,所以结论就是,大家都知道往哪里走,现在不冲,更待何时。这一切是不是觉得很讽刺。一切都能解释,就是人性的贪婪。
所以鄙人之遇见,美股还得涨涨涨它好几年,问题只在于怎样个涨法,涨多少而已,然后约5到6年内一个规模接近08年的危机到来。可能就是这所谓的科技泡沫2.0,然后外溢造成大规模萧条。不是经济学家,以上纯属臆测。
还是回到目前吧。我认为,通胀因素已经过时了。市场是不会把同一个因素重复炒。从维持利率开始,通胀对市场影响已经逐渐弱化,由波澜变为涟漪。暂时抛开研究利率和股市的关系。相信目前比较共识对市场有重要影响的是下周NVDA的财报。而我觉得比较大的几率便是,无论如何,脚本只有一个,先跌后升。财报好,到站的下车,然后等候的人上车。财报不好,仍然是到站的下车,然后等候的人上车,哈哈。
所以最后都一样。我甚至觉得2024年大于17%的回调幅度也可能不会出现。目前我真想不到有什么危机。商业地产,我不懂,不知道。目前我还是觉得长债比较确定。目前到处听到裁员,信用卡违约率开始上涨。理论上,债价之后只会升。除非美帝债务突然违约,或者拜振华踩中国红线,导致中国狂抛美债。概率应该很低吧,我想。所以US10Y波动时慢慢收债etf,我觉得比较简单无脑操作,当是做CD。退一万步再升几码,应该不可能回到70年代的样子。利率总有一天下来的,至少15%~20%价差还是有的。
我仍然是密切留意港股,下破15000点仍是有可能。3到6个月吧。看到香港财经频道真的很搞笑。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笑死我了。侧面看,港人的信心跌谷底了,而且这种调侃带有偏见意味。当有偏见时,视线就变模糊。不是说我自己眼光明亮,我只是大多数港人都不了解中共。当年毛爷爷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太方便明说吧)硬把两弹一星弄出来。现在很多东西的基础就是源于那时候。中共的眼光和执行力是老美看不懂的。老美倾国之力搞香港,老共也会倾国之力撑香港。香港是台湾的模范特区,中国是不会两手一摊的。我不知道,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暂时这些,想到再说
美股仍在上升的大周期当中原来差不多一年没更新了,今天来胡乱谈一下美股。
简单上个SPY/RSP图,其实就是标普加权跟标普等权(Equal Weight)的关系图。两者是什么东东就不多解释,现在的股友都很见多识广。 目的是看着20年间,标普权重股和其他成分股在美股崩盘前后的互动关系。
简单讲,当SPY/RSP数字越大时,代表权重股表现优其他成分股,反之亦然。为了更好放大这个关系,小弟再加上一个滤镜,用上Moving Average Deviation Rate过滤,目的是更好地观察52周内变化的速率。就是最下方的曲线。
从最下方曲线明显看到两组相似走势,分别是2008年~2012年,以及2020年~2024。能看到这两次当标普急速往下崩时,曲线便猛烈拉高,读数为9.5,含义就是SPY/RSP前期数值高于过去52周均值9.5%,这是一个不低的数字。简单讲就是权重股比其他成分股更抗跌。然后在标普触底反弹后,其他成分股再往权重股追赶,让这曲线从约负8%慢慢向52周均值靠拢,意思就是接近0%。
不论时间跨度,高低点反弹幅度,图形走势都十分相似。我很相信一点,也经常提起这一点,这便是,交易的背后是人,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就正因是人性不变,才有历史会不断重复的说法,只是事件和程度的不同而已。所以,新冠疫情可能是次贷危机后的新一周期。虽然2022年的下跌很多人感到悲观,但其实标普跌幅在30%以内,不足成为一个周期重启开关,应该只属一个正常波幅而已。不要忘记川建国目前很大机会重返白宫。老川在位那四年美股可涨凶呢。还有美联储减息再路上。美股很可能仍在上涨周期的中前期。
再说减息。以前在学球也谈过好几次,美股60年历史,崩盘不会出现加息时,而是出现在减息时。所以Fed之后的减息动因,减息幅度,次数,和间隔需要密切留意。但我觉得市场初次对减息会有些摇摆,毕竟减息预期已被市场提早炒作。现在很多股民都学聪明了,懂得炒预期,然后卖结果,何况后疫情时代,youtube上太多太多,真太多财经股市博主。当看得多,总有几个是同一口径的。更何况这轮上涨太炽热,小幅到中度回调也是大众意愿。但摇摆过后,我认为很大机会继续上涨。直到有事件发生。什么事件不知道,但必定有事件引发15%以上的回调。为啥肯定呢,因为人性嘛。想想老婆跟你吵架,她总有些理由骂你个狗血淋头。
但一点真的要留意的是,从曲线中看2023的走势不寻常。明显看到权重股对正个标普的拉台是20年以来之最。尤其用SOXX对比SPY看,AI相关的表现更惊人。这种高度权重集中,概念集中的玩法,用手指甲思考都应该觉得有问题。这些个股自然被各路ETF涵盖,一只个股可能有过百只ETF覆盖。一旦有些小因素,做市商们就会纷纷卖出这些股份。一轮被动卖出,再杀杠杆仓,抛售力度难以想象。加上现在AI的发展,难道没人用在炒股上吗?到抛售时,要看你到大脑加上手指头和AI谁要快些了。
然后是科技泡沫。现在都担心科技股人们追太高了,尤其AI有关的。正如我所讲,人性不变,历史会重复,只是事件和程度的不同而已。我觉得就别惦记2000年的泡沫。这样讲吧,C罗到中国比赛,你花大钱买了门票一睹C罗风采,结果他不出塞,你的票就是泡沫,因为你买了个骗局。但花更大的一笔买看梅西的门票,梅西又真的出现在上半场比赛,那就不是泡沫了,只是到最后你发现性价比不高,你就等同亏了。我就是想说,时代不同了,一是公司的不同,都是有实质业务和盈利。二是信息的不同,现在已经不是2000年时讯息绝对不对称的时代,现在的股民可在网络上了解可多了。但不变的是人性贪念。他们绝大部分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都存在侥幸心理罢了。结果当然是有赢家,有输家。但输家的亏损程度应该至于像2000年,血本无归。但现在硬要搞些不入流的科技股就另当别论。
最后,现在目前市场多数比较赞同的是买债。老鲍这次虽然不减息,但要无力再加。非农强劲,但有人指出 UPS财报细节中现魔鬼。我也觉得奇怪,油价怎么没反应。可能也有些中国因素,说的是恒大症候群。苹果和特斯拉还有得受呢。所以债现在的风险回报比率应该是比较高的。但喜欢追科技股AI股的朋友们可能就不太适合,因为投入的时间相对比较长。
感谢兄弟 @mullo1114 提醒,鄙人好久没更新了。实在没办法,换了新工作一年了,真系没什么时间。好死不死暗黑4偏要在时候推出,压榨了我仅存的时间。我们还是有缘在江湖再见 LOL
SPY短期下挫2022年收在400附近是较为明确的同上一次的观点一致,明年是丰收的一年。
今年标普 SP:SPX 大概率会收在4000点附近,空头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搞事情,下跌空间不大。
多头的力量还是不足,市场的信心还没有彻底恢复,这与鲍威尔加息议会回答的偏鹰有关系。
但大家不得不承认,加息节奏的放缓是明确的,加息的周期可能会变长。
今天更新主要是看到上次有人留言,问我还好么
其实我一直以来的策略都是每逢高点加仓空头,低点加仓多头,总的来说对冲了一部分风险,收益会有打折扣。
总的来说,今天是一周的结束,多头可能会出现抵抗,但是不排除下周第二段下跌的可能性,且这个可能性会较大。
但是在年底前SPY AMEX:SPY 重回400,这个概率也非常大,在这种震荡行情内,多空都做,见好就收,放心睡觉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