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交易观点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恒生指数的分析: 恒生指数近期呈现震荡格局,多空因素交织。一方面,中国内地经济政策的持续加码,如房地产领域的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恒生指数的分析:
恒生指数近期呈现震荡格局,多空因素交织。一方面,中国内地经济政策的持续加码,如房地产领域的支持措施和促消费政策,为以金融、地产和消费为核心的恒指提供了关键支撑。同时,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长线资金具备吸引力。
另一方面,指数上行面临明显压力。主要阻力来自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不确定性,高利率环境持续对港股流动性构成制约。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也抑制了市场的风险偏好。
技术面上,恒指短期内于16,000点至18,000点区间内波动。若能有效突破区间上沿并伴随成交量放大,则有望开启新一轮反弹。反之,若跌破关键支撑位,则可能下探寻底。
综合来看,恒生指数短期内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方向性突破需等待更多宏观政策利好或外部流动性环境的实质性改善。投资者宜采取谨慎策略,重点关注高股息、低估值的防御性板块,并密切关注政策面与国际宏观形势的变化。
好的,这是对恒生指数的分析: **恒生指数近期分析:技术性反弹与结构性挑战并存** **近期走势与成因:** 恒生指数在经历好的,这是对恒生指数的分析:
**恒生指数近期分析:技术性反弹与结构性挑战并存**
**近期走势与成因:**
恒生指数在经历长期疲软后,近期迎来一轮显著的技术性反弹,一度重上万九关口。这主要受益于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港股估值的历史性洼地以及中国内地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如房地产利好措施)对市场情绪的提振。外资的短期空头回补也放大了反弹力度。
**深层利好与利空因素剖析:**
1. **核心利好支撑:**
* **极致估值优势**: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恒指均处于全球主要市场最低水平,提供了极高的安全边际和估值修复潜力。
* **政策预期增强**:市场对内地出台更强劲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升温,特别是在房地产和消费领域,这直接利好港股中占比高的金融、地产及消费板块。
* **资金面动向**:南向资金展现出的“越跌越买”的抄底特性,成为市场最稳定的流动性来源,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外资流出的压力。
2. **主要风险与制约:**
* **宏观基本面承压**: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与可持续性仍是市场核心关切。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地方债务问题需更长时间化解,企业盈利预测整体面临下修压力。
* **全球流动性逆风**:高利率环境维持更久(Higher for Longer)的预期成为新常态,美元持续强势,对港股这类离岸美元资产构成持续性的流动性与估值压制。
* **市场结构性问题**:港股市场由互联网科技、金融地产主导,这些板块正面临监管重构、行业周期下行等挑战,新旧动能转换尚需时日,缺乏新的增长引擎。
**展望与策略:**
短期来看,超跌反弹动能仍可能延续,但趋势性反转需等待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现更扎实的改善信号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明确契机。预计指数将在当前点位呈现反复震荡与巩固。策略上,投资者可关注持续高分红的国企价值股(电信、能源)以及部分估值调整已较充分的核心科技股,但需严格管理仓位,警惕外围市场波动带来的回调风险。
**风险提示: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混乱下的小统一250725周计划一直就停在两周前。美元走的极为扭曲,货币对也混乱不堪。周计划的方向和计划位置有的已经达成测试了,有的已经失效了,于是活活观望了将近两周。期间,由于美股市场的新高,尝试逆向交叉盘押注risk-on,然而,最终活活熬死在混乱的矛盾新闻轰炸和关税不确定里,选择了亏损3%离场,倒在了黎明前。
美股指数的新高后,观察向风险类有所偏移。首先是加密货币,大饼新高后,参与第二第三梯队,但被这两天的突然下杀血洗吐出几乎全部获利,暂时失去了再次参与想法。另一块,即是风头强劲的股市。美股指数新高后,德指为首的欧股紧随其后。上周,新加坡、澳洲股市新高。本周第一时间跟进澳洲股指,立刻被宰杀,狼狈逃离(预期澳储降息导致的推升,上行无力高位摇摆,未能直接延续,离场;由于贸易乐观的释放,这是后话了,风险澳币也小幅上扬,或许能有空间,再次进场兴趣有限)。品种联动上仍有异常,长债、股指、加密、黄金,不合理,无法确认其中哪里被错误定价。在究竟是大牛市的开端还是末日狂欢里纠结而无法下手。
直到日本宣布达成关税协议,日股第一时间表示了态度,随后品种间的异常有所减退,紧接着相继放送东大与美国下周的瑞士三议、欧盟与美国或达成协议的乐观预期,看呐,混乱的资金开始有选择了。
或许是受连续释放整体向好乐观预期的影响,恒生指数终于在今年高点处扭捏数天后走出了坚定突破。同时之前逆势押注却倒在黎明前的交叉盘也向着预期risk-on方向前进,尽管不是狂暴状态,但确是端倪显现。接下来,等待事件的陆续落地,情绪会更浓,后续梯队或补偿跟进。
希望不要再有意外事件了,事实上,最近两周,远推将近一个月,盘面十分混乱,几乎是由基本面因素、新闻事件、数据冲击引导的缩量观望+上蹿下跳。在基本面不确定前,技术盘面几乎是失效的,只有日内和超短线选手撒欢其中,对较大周期持有者和趋势选手是高难模式,本菜鸟面对地狱级噪音行情沦落到希望确定性能尽快敲定,分析和计划才能有作用,期待下周来自东大和欧盟的更多确认和好消息。
提前入场风险大,盈亏比好,右侧确认后风险相对小,但盈亏比不算好。那么基于基本面分析的预判是不是可以折中?mentor说,行情是走出来的,这算左侧里的右侧,有把握的话,可以,设置好,等花开或者等雨落。
AI的随机分析→ **恒生指数短期走势分析** **上涨动力因素** 1. **政策支持**:中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如### **恒生指数短期走势分析**
#### **上涨动力因素**
1. **政策支持**:中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如楼市松绑、消费提振)或带动港股情绪回暖。
2. **外资回流**:若美联储转向降息,美元走弱,资金可能回流新兴市场,利好港股。
3. **技术反弹**:若突破**18,500点**阻力,可能挑战**19,000点**(心理关口)。
#### **下跌风险因素**
1. **中国经济放缓**:若房地产、出口数据疲软,拖累港股盈利预期。
2. **地缘政治风险**:中美关系紧张或影响外资信心,加剧市场波动。
3. **技术破位**:若失守**17,500点**支撑,可能下探**17,000点**(年内低点)。
**展望**:短期震荡,关注政策动向及外资流向,关键区间**17,500-18,500点**。
美股不香就来港股我又来讲港股了。去年2月时就讲个一次港股。
我对港股完全不熟悉,只是去年油管上就推给我很多评论港股的视频,但奇怪的是这些视频都在讲美股,准确点是讲英伟达。都说什么做美股很容易,买了英伟达不卖就能赚钱,比港股简单无脑多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还是这样认为吗。
于是我才好奇到底是什么奇观。原来是当时香港被美国制裁,很多散户垂涎英伟达的暴涨,都纷纷抛弃港股而来美股淘金。
但我就简单用52周标准差过滤一次恒生指数。就发现当时港股是时黄金坑,这群散户在干嘛啊。因为港股的标准非常漂亮,干净,清晰。回看发文日期是2月8日,黄线标注的地方。就认为当时走势真与2000年相似。
但是那次真太贪心,也太自律。就是因为想等多一个轻轻低一点的另外一脚。就是执着了那400点,就只买了不痛不痒的一丁点仓位。然后港股就起飞了。
现在看,目前也跟2005年5月。一个熊市之后,牛市新周期当中的一次回调。不同只是2003到2004年的牛市重启是一口气反弹了一年。而去年开始的新周期是震荡上升。准确点是高振幅震荡上涨。
目前可以说是怪川帝的关税,但如果看标准差,其实港股本身就需要一次回调消化过急的上涨。粗略看港股短期飙升的记录并不多,但过去一年内3次飙升也实在太急。这次回调也很应该。
其实中美贸易战,头脑稍微正常都知道美国是更痛的一个。中国有替代市场,而美国没有能替代中国的供应国。所以如果看空美股,转到港股淘金一点都没毛病。基金们也心里清楚这道理。所以这次跌,港股十有八九比美股恢复得快。再长期一点,三万点应该没啥问题。
再说一次,我只看图说话。我对港股完全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