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XM交易观点
Doji 出现意味着什么?交易者常忽略的关键讯号解析有些蜡烛图形态明确传递出市场意图,而另一些则静静地标记着下一步动作前的停顿。 Doji(十字线)属于后者——它不预示市场将走向哪一方,但却揭示了一个关键时刻:多空拉锯、犹豫不决,而这通常是重大行情即将展开的前兆。
什么是 Doji?
标准的 Doji 形态出现在开盘与收盘价格非常接近(或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这会形成一根实体极小甚至几乎不存在的蜡烛,上下影线则显示该交易期间内价格曾上升与下探,但最终未能明确选择方向。
关键讯息是:Doji 并不表示明确的多空趋势,它反映的是市场由犹豫转向明确的自然节奏——也就是买方与卖方在那段时间势均力敌。
标准 Doji 图形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为什么 Doji 的区间很重要?
与其直接交易 Doji 本身,不如关注其最高价与最低价的范围。当价格有效突破并收于 Doji 的高点或低点之外时,即可能出现具潜力的交易机会:
- 价格收在 Doji 高点之上,表示买方掌控局势,上行动能可能延续。
- 价格收在低点之下,则代表卖方占上风,下行机率增加。
因此,Doji 是一种不依赖落后指标的形态,它提供的是前瞻性观点,协助交易者提前洞察市场动能的可能爆发点。
一根 Doji 已具有参考价值,但若出现多根 Doji 聚集(即市场多次犹豫),在最终方向突破后,往往伴随更具爆发力的行情。
Doji 区间的重要性显现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Doji 突破范例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如何在交易中运用 Doji?
Doji 形态适用于各种时间周期,从日内短线图到日线甚至周线。以下图所示的 USD/JPY 日线走势为例,可见 Doji 在实战中的多种应用情境:
USD/JPY 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形态一(2024 年 11 月 25 日,周一): 出现一根 Doji,随后价格向下突破该区间,形成清晰的下跌走势。
形态二与三(2024 年 12 月初): 两根 Doji 接连出现,形成犹豫带,之后市场向上突破,行情稳步上行。
形态四(2025 年 2 月初): 价格初步跌破 Doji 区间后出现短暂下行,随后回拉测试 Doji 水平,再次下探并展开更具延续性的跌势。
这些实例显示:Doji 并非独立交易讯号,而是需要后续明确突破确认下一步走势。
如何交易 Doji 突破?
若交易者考虑基于 Doji 形态进场,可遵循以下原则:
- 等待确认 :最重要的是等待下一根蜡烛是否突破。单一 Doji 只代表观望,真正的线索来自突破。
- 辨识关键区间 :Doji 的最高与最低价构成一个微型区间,突破并收盘于此区间外才是有效讯号。
- 严格风控 :常见的风控策略是将止损设于 Doji 区间的另一侧外部,限制潜在风险。
Doji 经常出现在关键支撑与阻力位置,尤其在趋势行情中,常扮演着「暂歇」的角色,为后续延续奠定基础。
总结:
Doji 是价格行为的停顿讯号,而非保证反转或延续的形态。其真正意义在于价格随后的反应 —— 决定性地突破其区间才是关键。
尽管市场偏好寻找明确指向的形态,Doji 提供的是另一种角度 —— 它标记了明朗趋势出现前的关键时刻。这种犹豫之后的清晰,才是交易者真正应关注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标普500失守高点后何去何从?市场关键阻力区浮现随着标普500指数自2月中旬高点下跌了10%,市场开始关注这波修正是否即将结束,还是仅仅刚刚开始。当前的反弹疲弱,加上即将面临的阻力区,显示多头要重新掌握主导权恐怕仍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关税、动荡,与「美国例外论」的终结?
过去两年,美股在全球市场中持续领跑,主要受惠于强劲的经济增长与企业盈余。然而,这样的乐观叙事正在迅速被改写。川普政府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与中国的进口商品大举征收关税,激起市场对经济放缓的忧虑,华尔街也开始质疑美国资产的领先优势是否能够维持下去。
市场反应可谓相当激烈。美联储已下调其经济增长预测,并明确指出关税是主要阻力之一。与此同时,美股与美元同步出现罕见的双重抛售,显示全球投资人对「美国例外论」的信心正在动摇。加上科技与医疗保健类股大幅下挫,也难怪标普500指数近期难以站稳脚步。
反弹乏力,多头前路艰辛
尽管经历一波猛烈的抛售后,标普500目前已开始进入盘整阶段,但从走势来看,多头尚未真正掌握主导权。虽然指数自3月低点出现反弹,但整体价格行为仍显疲弱,同时一个重要的阻力区正在逐步形成。
目前,2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1月低点破位区,以及自趋势高点以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正汇聚成一个关键的压力带。即便买方能将价格推高,这样的技术结构显示,市场仍需克服重重压力,方能展开持续性的回升。
S&P500 日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短线交易者关注震荡区间
观察小时线图,上周的价格走势已经形成明确区间,成为短线交易者关注的焦点:
• 若价格突破区间上缘,标普500有望挑战日线图上所提及的阻力区。
• 若跌破区间下缘,则3月低点可能再次面临考验,甚至开启新一轮下跌行情。
S&P 500 小时线图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
更新标普观点,有机会3到4周内V反弹回高点这两天尝试推演标普之后怎样走。做了各种古灵精怪的尝试,但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今天可能话比较多,要让同志们睡着了,先说声不好意思。
上星期开始就好几次表示对之前对标普将出现深度回调的想法有一些修正,因为之前可能有新入为主的想法。第一是判断英伟达要跌个35%-50%。之后的发展像似向着这方向。令我相信英伟达可能掀起去科技股潮而带崩标普。二是这次不论股价走势和标准差都和2022年1月到2月太相似。而且这次从标准差与指数背离,以及s5fi的震荡都和历史相似。还有是对关税影响经济的常识。最后是巴菲特清空VOO,史无前例地看空美股。前两者是图形里的信息,后两者是基本常识。所以就觉得这一次必定是深度回调。
这几天就逐个再思考一遍。首先是以上说的前两者。之前文章就指出过标普和英伟达同样都出现价价位,与标准差背离。用一列火车作个简单的比喻。火车头好比标准差,火车最后一节是价位。火车从最上方的变轨到中间车轨,但最后一节仍在最上方车轨。然而我们会知道它最终还得进入中间车轨。就是说我们只需在远方观察变轨前的岔口便知道什么时候入中线。而这个岔口就是临界点。然而,能够在岔口时知道火车完全进入中线,但是之后我们无法预知这火车要怎么走。现在标普52周标准差刚好在零线。我们难推断他要往上,往下,或在中间徘徊。之前预期深度调整完全是基于标普历史而推断出最有可能性的路劲。但我从图形里找到了令一种可能性。等一下详细说。
然后,是关税和股神。现在我看川普对于关税最大可能的是一手段,也是同样是目的。最后可能会谈妥些什么,然后加一定程度的关税。其实影响是不是十分巨大,没人能说准。至于说衰退阴谋论,其实较早前就有想过,但感觉会被人当笑话。不过还真有人当政策正经地进行分析,那就有点不可思议。我川虽狂,但不傻。一场衰退是不能实现他的抱负,必须是一场能与次贷危机比肩的全球风暴才能同时实现强货币,弱汇率,低利息,降通胀,以及他最渴望的制造业回流。太长了,不展开。一场风暴根本不可控,没名留青史前,就已经为臭万年。他不会赌。
最后是股神。我个人看法,股神不只是看空美股,甚至看空美国。股神的发迹史是从战后开始。战后美国建立美元为中心得国际政治体系,以及用苏联作为杠杆形成西方同盟体系,让全世界贡献羊毛。全球化更是在战后开始蒸蒸日上。尤其八十年代,全球化最深化的时段,美国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美国企业得益最多。巴菲特必定深知美军,美元,美国价值,同盟体系,自由贸易就是成就今天的所有庞大美国企业巨头的基石。美国由过去民主党大部分时间执政,如今变成川普2.0的非建制极端保守主义上台后,美国由自由主义180度扭转。把这根基石都快砸碎了。活在保守和保护主义下的企业在未来将失去竞争力。所以他对美股的看空很可能是出于他经历和理念上的因素,从而去预判美国企业长远的未来,而不是美股短期内就有什么大雷要爆。
对于以上这两点,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人们以最直观的逻辑去看待关税和股神的问题,很自然就觉得这次下跌不会是普通的例行回调这么简单。但是,一,前路问题很严重,其实没人知道。二,就是有问题会具体到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可能明天,也可能是明年。
再回到我发现的另一种可能性。就是直接V反弹。我知道观点变得有点快。但我真是从标普里找出来的。就是2014年9月到10月的突然回调。从日K,跌幅,VIX,标准差趋势,以及目前在零线同样得到支撑,再配合当时环境,实在与目前太相似。说了图形已经量化宏观因素,但为更好更快了解当时突然的回调,也有需要了解当时环境。
网上找那段时间雅虎的新闻,说是当时市场担心在欧债危机后的全球疲软。德国在8月出口暴跌,中国Q3 GDP增速7.3%,当时是历史新低。然后我对比当年油价,从6月到标普回调到底部时的10月15日,跌幅到达23%。同样一时段,铜价也跌了24%。两者下跌的幅度和速度都比较明显。全球经济或许真的出了问题。不过,标普仅用了之后的11个交易日又回到新高。知道2015年8月再出现大幅回调。
而当时的标准差也是在零线获得支撑,之后在上涨。而标普指数本身也轻微创新高,并在之后的9个月窄幅横盘,直到2015年8月的急跌。
2015年的下跌应该是显现了2014年10月回调时市场担心的问题。2015年中国就一整年都在打僵尸企业。同年Q3的GDP增速跌破7%。当年8月中某一天我很记得人民币对美元急速贬值,标普也急跌。反弹至一个月后,再度下跌。这8月到9月的两次下跌,被定义为Industrial Mini-Recession In 2015。油价之后在2016年1月从26块反弹。
现在再看着图形,不论从标普走势,标准差,油价,铜价走势都很相似。只是铜价从今年年初有点不一样,据说是Deepseek的缘故。这个易懂,就不解释。
再整体看,当年次贷危机后划分出一个周期开端。而2022的回调仿佛又是另一个周期的开始。而夹在中间就是2015年9月工业衰退为起始的一个较为平稳的周期。而2018中美贸易战和新冠或许可以看成是这个周期中的一个变量。
如果看着个大画面,以及2015年图形和历史背景的相似。我有理由相信目前这一跌真有机会是一个V反弹。我不能说较大机会,只能说之前表示大概率几波次的深度回调,幅度20%以上,现在改为50%几率出现。另一半机会是V反弹,或双底,或高低脚,跌幅15%左右,最多不破5000点。2015年没通胀和高利率问题,但情绪上面应该差不了多少。人性那个时空都一样。
我知道这样的结论是废话,但我的本意是,当我考古出这一段往事,同志们对之后的数周就能有个更好的规划。例如,反弹弹到200天均线时,就不要开空单了。如果现在看到比大盘更弱,但质量不差得个股就可以考虑建一些仓位,再跌再买。要是一口气反弹上来,这2月的顶就白逃了。但AMD标准不到-45%,我是不考虑的。当确定这车头走到最下方的车轨上才是最安全的。
由周一的算11个交易日,便是关税生效之时。之前还有个美联储,但我觉得可以大概率可以省略不理,不论什么语气,现在环境应该没有加息的条件。过度负面之后,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看川帝能跟中加墨能谈出些什么来。我觉得重要的是非农。好,加息就有了条件,坏,更加确定衰退。怎么开都尴尬。市场到底怎么反应,到时就得看标普在5500点以上,或以下。到时再讲。
要是这次回调真与2014年10月对上号,Breadth Thrust他老哥就得到平反了。对,我很介意它这次的不准确。
标普三个交易日真能反弹3.7%吗?标普大底尚未出现,反弹总会有。上周说这周反弹,但头两天都跌这样。预测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主要是上次谈到在Breadth Thrust上作了一个粗略统计,标普会在Breadth Thrust出0.4后再回升的那一个交易日算起,之后的8个交易日内,将反弹当日的收盘价。当中只有一次失败,再细心看一次,发现遗留另外一次失败,用时13个交易日。但总体成功率也相对地高。
要是避免再一次的不准确,只剩下3个交易日,要合计反弹3.7%才能返回3月4日收盘5778点,真的有机会吗?不论有没机会,我在3月7日其实已经象征性买入TQQQ,昨天算是最低的时候买UPRO。自己搞一轮功夫做的作业,不交就太没意思。其实不鼓励这样做,纯属用行动验证自己的功课。
在看100天的标准差,一口气几乎在没明显反弹情况下跌10%。要是会出现几波次震荡下跌的大级别回调,估计这就是第一波。昨天收盘是100天标准差是-6.35%,最高那时好像是-6.9%左右。
看过去历史,近这十几年,欧债危机后,标普跌出100均线的真不多,跌到-6.35%就更少,而一口气从+3%跌到-6.35%就很罕见。上次发现新大陆的vix/vix3m去到1.07,见到上升是好事。基本上就是代表市场愿意对冲。有对冲,就是代表机构还是愿意持仓。既然愿意持仓,再跌就有增持意愿。基本上到1.07,看历史大机会是反弹的区间。当然也会更高,但很大可能已经第二次冲击波时出现。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没好像欧债危机那般有实质的问题已经浮现,第一波应该是到这里。但什么时候第二波,有多深,真不知道。要是能反弹,参考2022年和2018年时大回调的第一波,反弹都是会返回200天均线诱惑一波赛博股神坐上波音737max。
所以3个交易日内,反弹3.7%还没绝望,希望在人间。要是川帝有什么动作或其他因素令这三天内神奇地反弹3.7%,甚至到200天均线上,我肯定会说,这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交易行为量化到图表后对未来的推演。要是不行,面壁思过三个月。
上次说再思考这次下跌的时长可能先入为主。再反复思量,目前的问题可能没当初想的严重。这可能对回调的时长和程度,以及下跌的波次要重新作估计。但暂时仍维持原先的目标,s5th到个位数,52周均线至少到-8%。详细下次再讲,希望不用面壁思过。
特朗普政策框架下的美股市场重构就像我周末公众号文章里写的一样 近期特朗普不仅对美股涨跌只字不提,而且一直在添油加醋生怕美股跌的不够多。
在特朗普 1.0 时代,他曾将美股的上涨视为其政绩的“晴雨表”,几乎每天都在 twitter 上炫耀标普 500 指数的辉煌表现。然而,自今年 2 月下旬以来,美股进入调整期,标普 500 指数下跌 7%,科技巨头更是遭遇超 10%的回调,这位曾经的市场“啦啦队长”却一反常态,公开表示自己“甚至都没看市场”。这种态度转变令市场困惑:特朗普为何对美股置之不理?答案或许并非市场情绪或短期波动,而是隐藏在更长远的战略考量之中。
一、美股高位调整:早跌胜于晚跌
当前的美股估值已非“便宜货”。截至今年2月,标普5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攀升至22.4,逼近2022年及本世纪初的历史高点。经过两年强劲上涨,市场泡沫的风险日益加剧。分析人士指出,若这种涨势延续至2025年,估值进一步膨胀,一旦泡沫破裂,可能对经济和特朗普的政治前景造成更大冲击。
关键节点:2026中期选举
特朗普的目光似乎已投向2026年的中期选举。历史数据显示,自1962年以来,中期选举前12个月,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回报率仅为0.3%,远低于8.1%的长期平均水平。然而,选举后市场往往迎来反弹,两党纷争加剧反而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对特朗普而言,若美股在2025年因高估值而剧烈调整,可能削弱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控制力。因此,与其让市场在关键时刻崩盘,不如现在接受一次“健康回调”,为未来铺路。
二、AI热潮退潮前的提前布局
过去两年,人工智能(AI)的叙事不仅推动了科技股的狂热,也为美国财政扩张提供了支撑。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助力制造业回流——特斯拉将电池生产线迁回美国、英特尔在《芯片与科学法案》支持下扩建本土工厂,这些都依赖智能制造的逻辑。这一趋势为美债扩张提供了“未来生产力”的预期,吸引全球资本继续购买美债。
然而,这种叙事并非永恒。一旦AI热潮消退,或市场对其增长潜力产生质疑,靠“未来生产力”支撑的财政扩张逻辑将难以为继。特朗普团队似乎已意识到这一点。与其等到拐点到来再被动应对,不如提前调整策略,为下一次财政托底蓄力。甚至,通过短期内降低增长预期,特朗普可能有意施压美联储尽早降息,为经济注入流动性。
三、美债优先:降利率才是核心
特朗普对美股的冷淡,或许是因为他的重心已转向美债市场。长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直接推高政府债务成本,同时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借贷费用。截至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已令市场不安。若AI叙事失灵,外部买家对美债的需求减弱,美国将不得不自行消化债务压力。降低长债利率,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还能为实体经济创造宽松条件。
此外,特朗普近期对关税和政府精简的强硬表态,也可能旨在稳定财政预期,而非直接干预股市。这种“稳债而非救股”的策略,显示出他对经济长期稳定的重视。
特朗普的“棋局”
特朗普对美股的漠视并非无心之举,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博弈。他或许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容忍当前的调整化解估值风险,为中期选举铺平道路;通过提前布局财政政策应对AI叙事可能的崩塌;通过压低长债利率为经济和政治争取更大空间。
曾经,特朗普将美股视为政绩的“勋章”。如今,他选择置之不顾,或许正是因为他已不再满足于短期的掌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在华尔街的喧嚣中,这位总统的沉默,可能比他的高调更值得深思。
中美一直在唱双簧,一边演给全世界看,一边互相挤破泡沫的同时利益互换,当大国博弈进入2.0时代,两个巨大的利益集团面前,棋子又何尝不可以互换呢。
我们经历过的疫情就是为了去全球化,断供应链,强行推高物价,帮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帮美元收紧货币政策,美元收紧后所造成的空缺谁来填补,那必然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这步棋,这里面都是最默契的配合
浮于表面的最亲密无间的搭档,可能只是一个借力跳板,而看起来非常对立的另一方,才是真正最密切的合作伙伴,目前的国际局势风云诡谲,但洞悉本质之后,便拨开云雾见青天。
小凯是一个专注于大宗商品以及数字货币行情分析及交易策略分享的交易员
WeChat:ASAP_BustinG
公众号:交易三叉戟(欢迎关注,免费订阅每周【交易锦囊】)
更新标普52周标准差,显示主底部尚没到来再检验一次标普52周标准差,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虽然上文简单统计Breadth Thrust后,显示下周要反弹,但不代表这周K就一定是长而坚实的阳烛,同志们都应该懂我意思。要跌,还得跌。
几天前看到有位老美兄弟用VIX3M/VIX做对比。他用来配合纳指200天均线,推断纳指200天均线能支撑纳指。现在看行不行,同志们你们去判断。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上篇文章,“拜托,请停止这样使用布林带和平均移动线去猜支撑点”。但是我觉得这东西能用,比光看VIX,或在VIX转换为标准差更有指标性。不应该拿来看支撑点,或猜底部,反而是应该是用来看短期爆发下跌。发现好东西就要实践拿来主义。
但我反过来以VIX除以VIX3M,但由于是周K,VIX的高波动,这里的数值设为,开高低收除以四,这样应该相对接近均值。我发现在一番对比后,VIX/VIX3M是光看VIX的提纯版,就先把命名为VIX Pro。这一对比会看到绝大部分时间pro的数值,0.8到1之间运行。VIX算的是标普未来30日的波动率,VIX3M则是算未来90天的波动率。虽然VIX的公式我瞧一眼就晕,但我以自己有限的逻辑猜测,VIX的高低意味隐含波动率IV的高低,IV也就意味Premium的高低。好,我不熟期权也知道,同一行权价,期权远期的premium比近期的要高。那么VIX3M比VIX高很正常,也就是VIX/VIX3M小于1很正常。反过来的是,大于1就不正常。就是说市场预计近期波动比远期要剧烈。简单些,我们就把它当作国债利率倒挂去理解吧。
我的逻辑告诉我应该是这样理解,懂这方面公式的大神恳请指教。
先把VIX Pro放一边,上次谈到到从2000年起,标普和标普52周标准差出现过四次背离。但trading view上我列出的另外两项数据有限。所以这次只说2010年之后的三次。上次我列出s5th,就是看标普成分股内,仍在200天均线的个股百分比。s5th看的是以50%为界线,尝试看目前指数目前的强弱。它却偏卡在50%左右两个月。所以我尝试用s5fi,仍站在50天均线上以上百分比来把图线振幅频率增加,看能不能看出什么新东西。
因为是周线,所以要设定为最低价才能看出市场悲观的时段。果然有发现。发现这三个背离时期的s5fi,和其他杂乱无章不一样,它呈现出一个有序震荡下跌的状态。我发现在2011年欧债危机时也相同的状态。但上次我并没把这个时期归纳入背离的其中一次。因为背离并不明显,虽然标准差往下,但指数本身是平移的。如果现在说只要不同向也属背离,也可勉强算进去。
现在可以见到,2011年,2015年,和2022年这三次背离,都有相同特征。当然首先是指数和标准差背离,再是标普都是在52周均线以下,标准差得零线其实就是与对应长度数值设定的移动均线。然后就是s5fi呈现震荡下跌,最后数值低于5,意思就是只有5%的标普成分股仍在50天均线以上。500只成分只有25只仍在50天均线上。2011年的有2%,2015年有4.78%。而2022年6月只有0.79%,整个标普不到5只股票仍在50天均线之上。这多悲观。
而2011年和2015年,刚定义的VIX Pro分别是1.16和1.6。同志们记得之前谈过2022年回调时为什么VIX就是上不去呢。我曾经也是头上飚问号。后来是CNBC上的一位衍生产品分析师解释,那是因为投资者打算抛售组合。既然都不要货了,还买啥期权对冲。没人要对冲,隐含波动率就不涨了,VIX就自然不涨了。
那时候环境的确是这样。疫情后的通胀是供应链被扰乱带了的通胀,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利率是必定逐步增加。各大机构的资金也确实需要因应利率变化而重配风险敞口。我卖你卖他也卖是肯定的。所以VIX注定上不去。
那如今呢。我之前说可能这次回调是像2022年那般经历长时间的下跌,然后慢复苏。但我再反复想一次,我这预判可能是基于目前标准差得走势实在和2022年太多相似,所以有个先入为主的推论。其实也可以是2011年或2015年,右或者是其他以外。
说好不提基本面,但我觉得真有必要讲一点,因为对之后的假设,我个人觉得起关键作用。首先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关税,或经济前景。而是我们伟大川普老同志。刚说完2022年其实市场很确定,该卖的卖,然后该买的买,非常清楚。现在问题是在于这老同志的政治上的非建制成分,不知道他要跟盟友玩得有多开,经贸关系搞得有多坏。然而他又时时飘忽不定,关税一些有,一些没,一时暂停,一时翻倍。市场关看这关税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大家好像在看魔术,哪有人真会用电锯砍金发女郎。关税肯定行不通,但老同志又不像玩假的。到底在玩什么。没人看懂。
这肯定不只是我认为,相信这种声音绝对不在少数。所以呢,VIX这次十有八九都会飚高。因为,这老同志太难猜了。我们散户清仓多容易,半根指头,一秒内释怀。手上千亿的基金可就犯难了。那么多怎么卖,主要的是不确定,那知道刚配置的敞口,在日后他政策翻来覆去后有什么影响。基金在不确定,不明朗时第一选项,我觉得仍然是对冲。
所以我觉得这次VIX Pro会起来,到1.15左右,如果有这个前提作假设,五六月应该见大底部。有2月顶算起,跌三四个月也算合理。要看s5fi,必先到5%以下,标普也自然要低于52周均线,至少也要低于8%。到时候就应该差不多。具体到什么点位,到时候当然请出抄底神器,Breadth Thrust兄弟带路。
要是有人问,就凭三次就断定这次结果都一样,是不是太轻率呢。对,本人就是那么轻率。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是鄙人的假设理论。图形是把市场的交易行为量化其中。交易的是人,就算AI时代也一样,决策的依然是人。人性不会变。开车快要堕悬崖,人便会踩刹车,百年前的人一样,千年前的人也一样,不同的只是古人骑马。人感知到环境在变化时就会作出应对。作出应对就会在留下痕迹在图形中。我们就是在图形中,尝试还原这些历史痕迹,窥探一个最有可能性的将来。
这种话,正常人估计讲不出,哈哈。
补充,现在才记起之前就用过s5fi同样的思路看问题,也有效。所以遇到好东西,一定要记好,拿好。
标普下周大反弹,你信不?欢迎来到走近科学第二季。
Breadth Thrust的确可以预示什么时候会反弹,但它只可以提供一个范围而已。而且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基本上不可能掌握。所以,有兄弟问周五是涨是跌。我当然不可能知道。
不过,无聊的人最可怕。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统计,由昨天回溯到2010年。发现只要breadth thrust在0.4以下再回升,做出一个锥形。这形状的同一日算起,之后3到5个交易日没出现反弹,而且收盘价位比该日更低的话,形成锥形的这一天,之后不多于8个交易日,必定反弹,而且反弹的价位必定比当日高。暂时看到最少高于1%。一共有14次。当然有些过了第8个交易继续涨的。
只有一次例外,2014年9月22日,那时我还没接触股市。维基查了一下,当日大事只有美国空袭并入侵叙利亚。十年前的美股氛围还是有些不同的,要是现在,谁会在意,重要的是台积电没被炸。估计是标普权重不一样。记得之前查过标普成分十多年前能源股是大头,现在好像权重5%左右。如今已是七巨头当家。
我不知道2010年到2025年14次的sample够不够。但也可以一试,所以,要是明天再跌,买入spy的话,之后的6个交易日内,就一定高于3月4日的577块。利润有限,但成功率高。先声明,过往没数过,是有兄弟一问,才不发奇想数一数。sample够不够,检测够不够严谨,我不敢打包票。同志们可以拉长图表来看看。
breadth thrust统计显示之后六个交易日标普反弹,这表示下周会收涨,而且涨幅可能不少。就是说这次200天移动线真能支撑了标普和纳指。之前发的一文谈论200天均线,我就表明认为能撑住的机会不大。这就有点矛盾。这样说吧,一个人被枪击。子弹碰巧打在这人胸前口袋里的一个小铁盒上。你们说是上帝救了他,或者是物理救了他呢。真不知道。
又或者先大幅拉涨,又再大幅下跌,高波动的一周,vix到30以上。都是瞎猜,下周就知道了。但从我的图型理解,这波回调200天均线撑得过初一,但撑不过十五。
补充并更正一点,发现在新冠期间breadth thrust同样有效,所以,暂时回溯到2010年,就只有2014年9月22日是唯一例外。
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周三标普的反弹欢迎来到“走进科学”栏目,开玩笑,这里没有那么科学。
预期的周二自致周四的反弹,周三是中位数,你们看多科学!
周三反弹是预期,但今天周四的下跌真有点意外。预期反弹应该也能维持个两三天,我目前没看任何财经新闻。发生什么大事我不知道。
正如周一时预测周二自致周四的反弹同样没有看任何消息面的变化。那图中没有MACD,没有任何支持线,就连标普价位数值也没提及,但是但为什么也能判断反弹呢?这次真的要走进科学。
周一我忘了上一个图,绿色线s5fd,就是标普成分股中,依然高于5天均的线成分股百分比,周一的时候是45%,到周二已经跌到19.88%。其实周一就可以预测周二要跌到一个低的位置。因为是算5天均值,过去5天只有上周五是收涨。所以严格讲就不是预测,是计算。只不过不是真的拿起计算机认真的算,只个一个简单估算。
再看breadth thrust,再啰嗦讲一次,breadth thrust是过去10天,所有当日收盘价高于前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个股,除以所有在纽交所中交易的个股,的平均值。假设数值是0.35,过去10日均值,只有35%的股票是比上一个交易收涨。数字翻译文字就是超卖。
s5fd和breadth thrust同时都告诉你超卖,伸出你的手抚摸你那颗贪婪的心,你要不要买。要知道,纽交所有好几千只股票。美股交易者来自全球每个角落。总资金规模是n兆,而且参与大多是手中几千亿,每时每刻都地算数学模型的基金,而并非三个老爷们在斗地主啊。这就是有效市场,既然有效市场就有钟摆效应的存在。只是这钟摆幅度小,来回快。
看图,标出所有的情况,甭管之后是跌是涨。所标示的地方是全部反弹。只有2020年新冠爆发是例外。所以问什么之前讲,三天内反弹几率是95%。因为50%代表是“会“与“不会“,但95%跟5%就是代表正常与不正常。新冠就是不正常。其实这图就是最简单的统计学。
所以台面上看似随机,但台底下可能早就已经是注定的。爱因斯坦那句,上帝不爱玩哪个什么来着。
反弹后再去看CNBC和youtube,各路神分析。是因为川爷,这个又那个。Tom Lee是最受关注的,他说看ADP数据不好,市场仍然上涨,在bad news时上涨,说明市场已经见底的。我从不怼大神,我很多时候都支持他的观点。但我觉得疑惑的是,机构没有理由不知道台底下发生的事。他们每天都在算模型的,每天见有人上电视,说基本面,行业纵深什么的,都只是小部门而已。
今天这文的目的就不是怼任何人,也不是拉credit。就我觉得大家都是股市想赚钱的人,每一次波动其实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像上一篇文章谈到纳斯达克200天线的支撑位,明明怎么看都很稳,怎么就撑了一天。然后真到底了,过去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明明打开财经新闻,哀鸿片野,指数怎么就每天涨一些呢。
我觉得就是我们看到的是台面上的消息,这部分没有信息差,哪怕还在用56k网卡也能信息对称。但台底下的信息真的要科学对待,才能看到更多。
好今天纯粹是和同志谈谈感受。科学对于做股票的重要性。上youtube感到现在的散户太危险了,对于短期内要得到巨量财富的心态太可怕。完全没有敬畏的心。meme们认为在amc上打爆对冲基金就是散户崛起元年,但对于上百年的全球金融体系,我们散户仍旧是不值一提。
标普周二到周四要反弹,但并不认为是反转上文提到这周可能是2022年1月那次般震荡下跌。既然震荡,那就肯定有反弹。
这次不看周线看日线。看标普250天移动标准差,这次只对比2022年1月的下跌。用上250天,因为这等同周线的52个单位。这里会看到神奇相似。不是100%,也像八九成,包括我用上最下方标示的breadth thrust指标。
breadth thrust 是过去10天,所有当日收盘价高于前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个股,除以所有在纽交所中交易的个股,的平均值。我知道有点拗口。没关系,这里不是课堂。只需知道这是buy the dip神器就足够了。
这里有一个蓝色箭头和红色箭头。这是我对比目前标普和上次回调所在位置的推测。如果蓝色的话,这和我上文推演有抵触。标普也有可能再磨叽一到三个月才进入深度回调。
但是红色箭头就跟上文推演一样,一个小反弹,就开始深度回调。
我们川爷不爱看股市下跌,也最爱出口术。只要随便说说有的没的,市场,媒体等等都会回应。不反弹才怪。但如果是红色,第一步犹豫没逃的人,估计会快速行动。做空的看见来送人头估计,也不会客气。
这两三天内反弹是95%,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懂的都懂。
看最下方的breadth thrust指标,现在数值是0.43,明天全体反弹,就让它反弹。要是不是全体反弹,明天估计都会到0.4以下,每逢到0.4以下,过去经验,之后的两天内极高几率反弹,只是幅度和时长没法具体掌握。但我还是那句,这段时间别buy the dip,别把自己dip进去。
无论红蓝,深度调整高几率要来,我是偏向红色,而且是很偏。毕竟这次大选是红色赢了。
你们呢,blue pill or red pill?
标普技术分析1. 总体趋势
2025年初,美国股市可能延续了2024末的波动性特征。从技术分析角度看,标普500指数(SPX)和纳斯达克100指数(NDX)作为关键基准,其走势可能呈现出高位震荡或局部调整的特征。年初的市场往往受到前一年政策预期(如美联储利率决议)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趋势可能尚未完全明朗。
日线级别趋势:如果年初延续涨势,指数可能在高位形成潜在的双顶或头肩顶形态,预示回调压力;若受到经济数据疲软影响,可能已进入下降通道。
支撑与阻力:关键支撑位可能位于2024年末的低点附近(如标普500的5400-5500区间),阻力位则可能在历史高点(如5800-6000区间)。
2. 技术指标分析
移动平均线(MA):50日均线和200日均线的交叉情况是关注的重点。如果50日均线下穿200日均线(死亡交叉),可能预示中期下跌趋势;反之,若保持金叉状态,则表明多头仍有主导权。
相对强弱指数(RSI):年初若市场快速拉升,RSI可能进入超买区间(70以上),暗示回调风险;若持续低迷,则可能在30-40区间徘徊,显示空头压力。
成交量:成交量的变化是确认趋势可靠性的关键。若上涨伴随着量能放大,则趋势可持续性较强;若下跌时成交量激增,可能预示恐慌性抛售。
3. 波动特征
2025年初的市场波动性可能较高,VIX(恐慌指数)或已升至20以上,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关键事件(如1月的特朗普就职典礼或美联储第一次议息会议)可能引发短时剧烈波动,技术图表上可能出现跳空缺口或长影线K线。
4. 板块轮动与热点
科技股:纳斯达克的表现可能受到AI、半导体等板块的驱动。若这些板块在年初维持强势,技术形态可能呈现突破前期高点的特征。
金融与能源: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金融板块可能受到提振;而能源股可能受油价波动影响,走势分化。
5. 潜在风险与展望
从技术面看,2025年美国股市可能面临以下情况:
短期回调:高位震荡后,指数可能回踩重要支撑位(如200日均线),为后续反弹积蓄动能。
中期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数据(如就业、通胀)和政策走向。若基本面恶化,技术形态可能转为熊市特征(跌破关键支撑并确认下行趋势)。
外部因素:地缘政治(如白宫政策变动)或全球市场联动(如中国股市表现)可能加剧波动,需密切关注。
总结
截至当前(2025年3月1日),美国股市年初的技术走势可能表现为高位震荡,夹杂局部回调,技术指标显示多空博弈加剧。投资者需关注关键支撑阻力位、均线系统及成交量变化,同时结合宏观事件判断趋势延续性。由于数据有限,这仅为初步分析,后续走势还需更多市场信息验证。你若有具体指数或时间段的需求,我可以进一步细化分析!
太啰嗦!
简单总结:
大趋势似断,但还未断!即使破位跌破, 那也只是换个再大一点的级别继续震荡!高空是不能拿长线的。。。。。。
看标普的52周标准,直呼不妙前文再续,书接上回。NVDA没有没被鄙人说中还言之尚早,120跌到70以下还有段距离,不过有时候跌起来可怕得很。一拆十之后估计很多全球散户涌入。130以上应该是重灾区。Deepseek冲击波之后,相信涌现很多喊着加仓的野生AI学者。
今日重点不是NVDA,是标普,同样用观察NVDA的52周标准差观察标普,就两个字,不妙。升级版,天塌。马上来个加班帖。
太远的不讲,就从2000年开始,总觉得2000年前后是个分水岭。2000年后这红色线的标普52周标准差与标普就出现过4次背离。2000年那次明显看到标普期间波动大,导致标准差波动也很剧烈,最终标准差在最后一次下破零线后进入漫长的下跌。
然后就是2013~2015的背离,没有2000年的剧烈,最后红线在反复测试鄙人古法秘制的辅助线后,最后下破辅助线。再之后标普下跌。其实这次下跌不太深,高低差最多也就15%左右。只是之后用了一年多才再次新高。
然后就是2021到2022,而这次发现和上次是极其相似。上次是在两倍standard deviation以外,就是灰色区以外,红线下破紫色辅助线。而这两次都先在灰色区以外测试后最后还是确认下破。
所以如果今天标普不飚个3%,这红线在灰色区以外下破紫线就坐实了。这一穿辅助线之后,恐怕零线也得破,这深度估计至少也应该有20%。以最高价打八折,跌到4800左右。这只是初步估计。也可以拿2015作参考15%,即5200左右。不过我比较相信20%以上。
目前科技七巨头和其他成分股出现重大分歧。反应经济的成分股已经不振,现在科技股都天塌,试问有标普的支柱在哪里呢。而我更担心的是在30%左右,恢复时间需要两年。有机会再展开。
再看最下面,这个VIX的52周标准差,之前3次都是从零线以下慢慢爬坡到零线以上。这一次到现在为止还没形成波峰。非常大机会要来咯。
比较糟糕的是,前三次的背离,下跌的时长比较久。简单说就是不会像2018年之后常见到V型反弹。目前从这标准差看,这次下跌的时长或许要维持一段长时间。川马二圣共治天下,现有用的是休克疗法。这或许对我的推测作出有力支撑。
总结,今日没过3%以上的反弹,类似2022年1月的下跌极大可能在下周拉开序幕。现在勇敢Buy The Dip,十有八九都会把自己dip进去。
也许只有我自个在被害妄想,Tom Lee上周五还说跌就赶紧买。这大神还是挺准的。所以,等打脸
还在盲目交易? 3个工具帮你预测回调时机!趋势中的回调可以提供一些最高质量的交易机会,但并非所有回调都是相同的。有些提供高概率的设置,而另一些则是更深层的修正或趋势反转的警告信号。
那么,你如何才能自信地把握入场时机呢?以下三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你精准地驾驭回调。
1. Keltner 通道:在波动性中寻找回调
Keltner 通道是一种基于波动性的工具,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它们由一个中心移动平均线和两条外侧带组成——通常设定为平均真实范围 (ATR) 的倍数。这些带随着市场波动性的变化而扩张和收缩。
如何使用它:
当价格移动到或超出 Keltner 通道的外部带时,它表示动量正在超越短期波动性。这种动量的激增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设置来预期回调。
对于把握入场时机,稳定地回撤到中线(中间带)通常会提供加入趋势的最佳机会。最强劲的回调往往是受控的,与最初的走势相比,显示出较低的动量。相比之下,一直回撤到相对带的深度回撤表明存在强烈的逆趋势压力,这可能表明市场动态发生了变化,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调。
范例:黄金日线蜡烛图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黄金推入上方 Keltner 通道,回撤到中线,找到支撑,然后恢复其上升趋势。这种模式在去年牛市期间重复多次,为交易者提供了几个高概率的入场点。
过去的表现并不能可靠地预示未来的结果
2. 锚定 VWAP:确认机构的兴趣
锚定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 (VWAP) 是一种被机构交易者广泛使用的工具。它追踪市场在特定时期内交易的平均价格,并按成交量加权。锚定 VWAP 的关键区别在于,你可以将其“锚定”到一个重要的价格点(例如,突破或主要低点),为你提供一个动态的参考点,以供未来的价格走势参考。
如何使用它:
将 VWAP 锚定到一个关键价格水平,例如趋势的低点或突破点。
回调到锚定的 VWAP 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高概率的入场区域。这是因为机构交易者可能在这个水平积累头寸,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撑或阻力区域。
当价格回调到 VWAP 并开始保持在其上方时,表明需求超过了供给,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良好入场点。
范例:美元/日元日线蜡烛图
美元/日元在 11 月创下高点后,在 12 月经历了稳定的回调,在 9 月趋势低点锚定的 VWAP 处形成了清晰的支撑基础。
过去的表现并不能可靠地预示未来的结果
3. 斐波那契回撤:衡量回调的深度
斐波那契回撤工具是衡量回调深度的最流行工具之一。它使用关键斐波那契水平(23.6%、38.2%、50%、61.8% 等)的水平线来显示回撤期间潜在的支撑和阻力区域。
如何使用它:
确定趋势走势的高点和低点,并应用斐波那契回撤工具来衡量回调的距离。
交易者应该警惕在图表上应用过多的斐波那契水平,因此我们倾向于只关注 38.2%、50% 和 61.8% 的水平。永远不要假设斐波那契水平会保持不变,等待基于价格走势的证据来确认。
如果价格走势在其中一个水平保持并开始反转,则表明趋势可能恢复。回调越深,你就应该越谨慎,但与 61.8% 水平线对齐的价格模式仍然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入场点。
范例:标准普尔 500 指数日线蜡烛图
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中看到,38.2% - 50% 斐波那契回撤区是把握标准普尔 500 指数回调时机的有用工具。
过去的表现并不能可靠地预示未来的结果
整合所有工具
最佳的入场时机是多个工具对齐的时候。例如:
回调到 Keltner 通道外侧带,同时也与斐波那契水平对齐,可能预示着一个强劲的买入区。
锚定的 VWAP 和斐波那契水平共同作为支撑,可以进一步确认回调的有效性。
通过结合这些工具,你将更全面地了解市场可能恢复其趋势的位置,从而增加你成功入场的机会。
范例:欧元/美元日线蜡烛图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欧元/美元跌破 – 进入下方的 Keltner 通道。随后是回调,最终在一个汇合区域反转,其中包括 38.2% 斐波那契回撤水平、Keltner 通道的中线和锚定在高点的 VWAP。
过去的表现并不能可靠地预示未来的结果
总结:
有效地把握回调时机可以对交易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使用正确的工具可以帮助你将高概率的设置与低质量的交易区分开来。 Keltner 通道突出显示了受波动性驱动的回调,锚定 VWAP 确定了机构可能活跃的水平,斐波那契回撤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衡量回调深度。当这些工具对齐时,它们会创建确认区域,从而改善交易时机和风险管理。
免责声明:本资料仅供信息和学习用途。提供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未考虑任何投资者的个人财务状况或目标。任何涉及过去表现的信息均不可靠地指示未来结果或表现。社交媒体渠道对于英国居民不适用。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因杠杆效应而伴随着快速亏损的高风险。 82.67%的零售投资者在与本提供者交易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时亏损。 您应考虑您是否了解差价合约和差价交易的运作方式,并且是否能够承担高风险以避免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