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交易盈利与技术分析的一些理解一次和朋友的闲聊,让我对交易、对技术分析产生了新的看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从交易赚钱的底层逻辑开始。
交易中,利润是通过价格变动,而形成低买高卖or高卖低买的空间中产生的
即:获得盈利的关键因素是价差。
那么,如何长期、持续地寻找、利用价差,便是交易盈利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
1、如何做到长期、持续?
2、如何寻找价差?
先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谈起,关键词是:长期、持续。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弄清楚几个前提:
1、价格无法被完全预测,所有的价格走势都具备不确定性。
2、交易就是无数次的赌博
有这两个前提引申出来两个解题的关键
A、风险控制——对应前提1
如果说价格涨跌不具备确定性,就算接下来上涨的概率是99%,也有1%的概率下跌。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在交易的世界中没有绝对的事情
任何价格形态、任何技术指标,都有可能失效,而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失效的那一刻察觉出来,并且及时截断风险。
B、仓位管理——对应前提2
对于交易者来说,每笔交易都是一次赌博,而要想在这个市场中长期生存,自然不能一次性输掉所有筹码,要尽可能的减小自己的风险敞口,将风险与利润固定在一个合适的比例,即要限制好每一笔交易的亏损区间。
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固定交易手数、以损定仓、严格止损...
不论何种仓位管理方法,只要保证资金能够长期、持续地在市场中参与博弈即可
以上两个解题思路,做好了之后,便能够解决“如何做到长期、持续?”这个问题了。
那么回到第二个问题,“如何寻找价差?”
关于这个问题,解题的思路就太多太多了
比如从传统的技术分析来说,趋势线、支撑阻力,这些都是寻找价差的方法
从K线本身来说,实体占比大小、影线占比大小、波动率的突然放大和缩小...
寻找价差有非常多的方法和思路,这个就靠自己去探索了。
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我曾经对于“交易就是寻找价差”这一点领悟不深的时候,非常执迷于技术分析
执迷于各种各样的形态(三角、旗型、头肩、楔形、弧形...)、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威科夫量价分析、道氏理论、波浪理论、价格行为...)
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着相了”
其实当时我的主要聚焦点都不在“价差产生”上,而是放在了“这个趋势线要怎么怎么画”、“什么样的支撑阻力区间才是有效的”...这些问题上。
全然没有注意到,技术分析本身,只是寻找价差的一种方法,但不是绝对。
理论上在任何地方开仓都可以盈利、亏损,但关键是如何去找到大概率盈利的地方。
思路非常之多,技术分析不是唯一。
在和大家谈一谈,如果要用技术分析去做到盈利,应该怎么做?
技术分析的前提之一就是,价格遵循一定的规律。
而这个规律并不是每一次都生效,也就是说,价格遵循的规律,是一个概率性的规律。
而如果试图寻找“这个规律生效的规律”,即“规律的规律”的答案
那么你将一无所获,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黑洞问题
即“规律的规律是什么?” → “规律的规律的概率是什么?” → ...→ “规律的规律的规律的规律...的规律是什么?”
与其去寻找什么样的情况下,技术分析大概率会生效,还不如认清技术分析的本质,即,再规律的技术分析都会有失效的可能。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那么我们的思路就改过来,就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什么样的情况技术分析会生效”上面了。
而是始终如一的坚守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即,不再寻求胜率,而是寻求盈亏比。
既然任何技术分析都是概率性的,那就老老实实的持续使用尽可能少的方法
在其生效的时候,尽可能的赚钱;在其失效的时候,尽可能的减少亏损。
而至于为什么要用尽可能少的方法?
因为方法多了的话,你大概率不会把所有赚钱的机会都把握住,相反,更大的概率是:
这个试一下,那个用一下,把所有亏钱的概率都经历完,然后到了该赚钱的时候,心态已经产生变化了,不敢再去介入市场了。
X-indicator
TradingView 缠论指标使用说明TradingView 缠论指标使用说明
经过近半年的设计、编写与调试,我们荣幸地宣布,一款完美运行于TradingView平台的高级缠论指标终于正式发布。该指标严格按照缠论原文实现了包括“K线标准化”、“分型”、“笔”、“线段”、“中枢”和“买卖点”在内的所有关键元素。它旨在为缠友们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缠论实现,以实现快速而精准的市场分析。
本指标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实时标记所有缠论元素:该指标具备实时识别和标记分型、笔、线段、中枢和买卖点的功能,提供清晰的信号以及快速的趋势判断。
2. 多种笔段算法选择:提供三种不同的笔算法(“老笔”、“新笔”和“4K”)以及两种线段算法(“特征序列”和“1+1终结”),以满足不同交易者个性化需求,根据偏好和策略选择最适合的算法。
3. 三级别联立:指标同步计算并显示笔、线段和递归高级段,提供更全面的市场动态分析。
4. 自定义颜色: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自定义指标的颜色方案,让指标与图表的配色完美匹配。
5. 完美实现K线回放功能:指标充分利用了K线回放功能,让交易者能够回顾和分析历史市场数据,提高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和理解,增强市场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本指标提供两个版本:
1. 基础版 (永久免费):该版本面向缠论初学者,提供缠论的基础元素如 “K线标准化”、“分型”、以及“笔”。初学的缠友们可一边研读缠论原文,一边对照该指标来快速学习缠论。
2. 专业版 (需付费):该版本面向进阶或专业的缠友,提供包括 “K线标准化”、“分型”、“笔”、“线段”、“笔中枢”、“线段中枢”和“三类买卖点” 在内的所有元素,并严格递归产生“高级段”,支持“笔”-“线段”-“高级段” 三级别联立来全面分析市场。
专业版指标界面如下:
本指标支持多种自定义选项:
算法选项说明如下:
笔类型
本指标目前支持三种笔算法
1. “老笔”:缠论原文中最初的笔算法。每笔必须包含至少 5 个标准化(合并)后的 K 线。
2. “新笔”:缠论原文后期提出的算法。每笔必须包含至少 4 个标准化后的 K 线(比老笔少 1 个),但每笔必须包含 5 个标准化前的原始 K 线。
3. “4K笔”:此算法并没有出现在缠论原文中,但在缠论圈中有相当一定的用户。每笔只需包含 4 个 标准化后的 K 线和 4 个标准化前的 K 线。
线段算法
本指标支持两种线段算法:
1. 特征序列:该选项严格遵循缠论原文,使用“特征序列”来判断当前线段是否终结以及新线段是否生成。
2. 1+1 终结:该选项为一个简化版本,并在缠论圈中有一定知名度。在上升线段中,如果一笔没能创新高且下一笔创新低,则当前上升线段终结,并生成一个新的下降线段。在下降线段中,如果一笔没能创新低且下一笔创新高,则当前下降线段终结,并生成一个新的上升线段。
特征序列缺口处理
该选项控制是否在使用“特征序列”作为线段算法时,严格遵循缠论原文中的特征序列有缺口情况进行处理。
1. 严格处理:特征序列出现缺口时需等待反向特征序列出现分型才可终结当前线段。
2. 不处理:无论是否出现缺口,只要当前特征序列出现分型即可终结当前线段
显示选项
在“显示”一栏,您可自由切换是否显示从“标准化K线”一路到“买卖点”的所有缠论元素。
一些重要提示如下:
1. 在开启显示“标准化K线”后,本指标会使用 TradingView PineScript 的 plotcandle 函数在每个 K 线上绘制当前 K 线时的标准化后的 K 线。标准化后的 K 线用蓝色显示。由于 PineScript 并不支持动态隐藏原本 K 线,您会在图表上同时看到原本 K 线以及标准化后的 K 线。为了使得界面更加美观,您可点击下图中箭头所指的按钮来隐藏原本 K 线。
2. 再次由于 PineScript 的限制,plotcandle 函数并不支持修改当前 K 线之前的 K 线,也不支持显示宽度大于一的 K 线。因此,该指标并不能删除原本 K 线并只显示合并后 K 线。如下图中红色箭头标记的 地方,理想的显示效果应当是箭头处的 K 线和前一个 K 线合并为一个新的 K 线,但实际情况是前一个 K 线并不能被删除或替换。因此,本指标显示的更像是 K 线合并的过程。换句话说,指标中的每一个蓝色K线显示的是当市场运行到当前 K 线时,合并后的 K 线的高低范围。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模式其实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影响的只是 K 线的显示效果,本指标内部的算法依然是完美处理 K 线的标准化以及合并的。
3. 本指标默认在“主图”中标记各种缠论元素,如果您的主图中已经添加了多种其他指标,那么可能会导致主图界面会过于复杂。此时,您可使用 TradingView 的多窗格功能,将本指标的标记移动到一个新的窗格。
如下图中,底部窗格为本指标(隐藏了 K 线和分型来使得界面更简洁)。这样的多窗格显示可以让您轻松同时使用缠论和其它技术分析方法来同时分析市场趋势。
最后,再次附上指标地址:
基础版:https://www.tradingview.com/script/QWUE7x33-ChanLun-AlgoTrader/
专业版:https://www.tradingview.com/script/4V66pXJ9-ChanLun-Pro/
如果您对本指标有任何的建议,或有任何的指标定制需求(不仅限于缠论),欢迎留言或 email 联系。
【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今天在聊天室被股市的一位新手教训了。
他说亏了很多钱,想找个师父学手艺。我就在潜水,等了半天没人来,他就跟我聊。我说我做不了你师父,但跟他随便聊了聊交易的基本功,比如你得知道市场的三大角色:策略制定者、金融机构、零售个体三方的关系,以及如何互赢互利(利用)。并告诉他,作为散户,就要摆正散户的位置,散户在市场上的功能就是为了提供充足流动性,是牺牲品,所以要懂得生存的技能,不然无法存活;其次告诉他资金管理和复利的重要性,以及让他建立通过宏观基本面到盘面结构,自上而下的市场分析框架。只是只字未提如何赚钱,我说,你应该关注执行的过程是否正确,而不是对自己的预测保持强烈的“正确”动机,钱是结果。
他说我讲的太深奥了,问我有没有学过缠论(注意是“学”,不是“看”),我说看过一些专门讲缠论的课程,多时间框架、指标的运用、动能和波浪什么的对新手是有帮助的。但我觉得那东西有点误人子弟,就告诉他:尽管我没认真学过缠论,但是我认为缠师是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下看市场,这感觉就像他在宇宙看地球。而这帮学缠的人,只是在地球来照猫画虎,格局和眼界都是不一样的。
他说终于听到有人说缠师的视角和高度了,要让我说说怎么个高法,我一时语塞,不知该从何说起,我心想,说你奶奶个孙子,我不是已经说完了吗?
他有点不知好歹,却很客气又略带偏激的告诉我说:你说的这些缠师都已经说过了。你如果不了解一件事物(缠论),就不要对他有看法。
我开始有点懊悔随便跟陌生人谈论经济金融和交易。但他拿我跟缠师比,可能连他自己都没发现——“你说的这些缠师都已经说过了”,这话让我乐呵一下,毕竟我也是有虚荣心的。这激起了我对缠中说禅博客内容的兴趣。你们看,我就是这么贱,我想要看一看缠师到底写了什么让中国无数股民无限狂热。
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恶补一下,缠师对股票相关的帖子,并发上来大家一起观摩、学习、思考,各求所需。我不做股票,我只是尝试窥探缠师的视角。(看书的人)和(写书的人),你们选哪个?我当然是写书的人,我不会成为盲从者。
最后,我要强调以下内容是我对禅师博客的相关转载,所有权归缠中说禅所有。
2023年3月16日交易心得分享什么是趋势的起点?
在我的交易系统中,传统里面的顶或底不是起点,它们只能算中继形态,可以涨也可以跌。
趋势的起点,在市场向一个方向展现绝对力量后,打破了平衡才能发展成趋势。
今天分享一个我交易系统中一个特殊的形态——垃圾盘整
处在这种盘整中,做空和做多,都是主观预测市场的赌博行为,交易趋势是一门跟随的艺术,Trade what you see not what you think.Price is never wrong.
目前市场,就处在这种垃圾盘整阶段,谁也不能掌控盘面“去往ta想要的盈利位置”。
向上的话,一部分落袋为安的人,会让上方阻力重重。
向下的话,之前上涨的惯性还没有被完全消化,现在做空没有盈利空间,做趋势空就是蚍蜉撼树。
目前能做的就是观望,耐心的等待盘面的变化,等到趋势出现,等到柳暗花明。。。
如何用技术指标和形态以及价格行为学驾驭做空交易(以昨天下午空单实操教学)卖出/做空的交易准则(买进的准则与之相反)
1关注创出新高的时刻或者次高
2对于创出新高的币,使用RSI(relative-strength index,相对强弱指数)寻找看跌背离。当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时,RSI的高点却在不断降低,这叫作看跌背离。RSI衡量的是行情的力度,而看跌背离告诉交易者这个币正在走弱。
3当收盘价低于前高点时以及跌破形态时候,在第一个阴k下方做空。
离场规则是,如果价在重要支撑位的上方,使用收在最低价格日的最高点上方的收盘价格离场。如果重要支撑位被突破,那就等待并使用60分钟图上出现的收在最低小时柱状线最高点上方的收盘价离场。
K线形态之-看涨K线组合-3(共6篇)要读懂市场一定要先学会看k线,k线是价格的根本,一切交易技术都源于k线本身,k线的本质是一段时间周期内的价格变化,包含: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组成,价格会在支撑和阻力之间运行,我们在市场研究就是在研究支撑和阻力的有效性
一、头肩顶和头肩底
1、头肩顶是很强的下跌信号,只要形态成立,下跌力量会很强
2、左肩和右肩高度差不多,或者右肩会偏低一点点,如果右肩突破头部,则形态失效
3、从成交量来看,左肩一般是最大的,头部其次,右肩最低
入场:右肩入场或者突破颈线进场,止损放右肩
目标:头部到颈线1:1的距离为目标
注意事项:止损不能放颈线,特别容易止损(头肩底规则相反)
二、双顶和双底
1、双顶也称“M”顶,是一个看跌信号
2、一般M顶的右肩会比左肩低一点,少数情况也会出现右肩假突破下跌的情况
3、从成交量来看,左肩一般是比较大的,右肩成交量比较低
入场:右肩入场或者突破颈线进场,止损放右肩
目标:头部到颈线1:1的距离为目标
注意事项:止损不能放颈线,特别容易止损(双底规则相反)
三、三重顶和三重底
1、三重顶是M顶的一个变形状态
2、从成交量来看,成交量一直是在萎缩的,每一次拉盘都有会获利盘卖出
入场:右肩入场或者突破颈线进场,止损放右肩
目标:头部到颈线1:1的距离为目标
注意事项:止损不能放颈线,特别容易止损(三重底规则相反)
四、圆弧顶和圆弧底
1、圆弧顶和圆弧底形成相对的复杂,也比较难识别
2、圆弧形基本上形成周期比较长,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过程
3、成交量上通常是圆弧上升,成交量放大,上升到顶部,成交量变小,开始下跌后成交量又开始放大
4、圆弧越长,蓄力越久,将来的下跌就会越猛
无私奉献、创作不易、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