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警报: 这一次调整空间大,跨度长在3月份欧美疫情开时候,各国央行快速推出了天量的QE项目,购买债券资产,为银行间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所以各种资产能够快速地从暴跌中反弹。
随着防控疫情控制措施的深入,各国经济在今年7月份后开始复苏,市场吵了一波的go-out主题,纳指飙升到12000点以上,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宏观周期股的表现开始强于科技股,在纳指下跌前,道指的表现开始强于纳指。
经济复苏的主题下,美联储虽然依然保持低利率政策,但不再主动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即购买更大规模国债、ABS和企业债等),中国这边的情况同样如此,央行的OMO操作以及LPR的中期投放均为中性操作,不 主动为市场提供基础货币了。
特斯拉为代表的纳指再这轮疫情“放水”牛市中被疯狂炒作,大部分是流动性的功劳的,另外散户投资者的追捧也未泡沫的产生居功至伟。随着散户的入场,这些科技股筹码开始发散,另外股东的套现也比较严重,市盈率、潜在增速、参与者构成等各项指标都清晰表明当前市场的高估。在上周我在社群里提到了美股这一次调整将是一次长时间的调整,不要抄底!
流动性危机已不复存在,但是从开始审视的是后疫情时代企业真实的经营水平,说实话疫情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其实很大,但纳指被软件、互联网、社交、云计算巨头绑架,疫情短期使得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线上化、协作化和云端化,有利于这些科技企业,但微观主体(中小企业)的经营有一部分因为疫情而永远地退出了经济活动,这对于经济长期潜在增长是一个巨大的不利因素。也会影响到科技股巨头,毕竟根基坏了,头部企业的营收增速也会不稳。
ps. 本贴为基本面分析贴,图表仅为参考
MNQ1!交易观点
美股很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的上涨在之前,我的多次分析中继续看好美股上涨。
疫情虽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对经济和社会交往的网络化、云端化和协作化是非常大的促进。上周五,AAPL、FB、AMZN、谷歌四大纳指巨头的财报继续超出预期,显示出新冠疫情对电子商务和居家生活需求的刺激,以及经济逐渐重启对企业在线广告支出的带动,对于第三季度业绩整体维持偏乐观判断。
在货币背景中,虽然无知的媒体在大肆渲染第二季度美国GDP暴跌,但是却对指数成分股的强劲财报视而不见。低利率和宽松的购债计划,让市场的流动性继续泛滥,再加上美股当前的估值依然十分合理。我们有理由相信,纳斯达克指数将继续新高。
坚决看好美股上涨,一切利空都不能阻挡!
7月2日:纳指估值虽较高,疫情巩固了科技股地位
4月28日:美股很美,我们的道路是星辰大海
客观认识美股当前的反弹,总体认为空间有限上图回顾了新冠肺炎疫情从中国爆发到欧美扩散三个阶段的市场认知和走势,疫情在本土扩散(第三阶段)引发了股市和债市的无脑“抛售”,正可谓不见棺材不掉泪。
第三阶段美股连续暴涨暴跌,信用市场(国债、回购、MBS)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流动性危机,美联储“无限度”QE大购买各类资产。在流动性的刺激下,加上特朗普政府开始重视疫情的防控,医疗物资,人员隔离等措施各州在快速执行,美股出现了不小的反弹,纳指从底部反弹了20%以上,远超其他国家股市。
当前的反弹有两方面的因素推动。一,很多机构资金移仓抄底基本面好的蓝筹股和科技股,毕竟指数短时间跌30%-40%,很多大盘股腰斩都很正常,确实有些股票值得长期配置;二、特朗普政府从当初的否认扩散、到认为“可防可控”,再到当前全力抗击疫情,市场认为疫情在美国的扩散是可以被缓解,和控制住。
市场基于这两个“预期”美股反弹的力度很强,特别是大型科技股(FANNG,MEGA)基本上很多人逢低买入。
如果上面两个预期被打破,市场会继续向下调整。也就是说,如果那些被认为资产负债表、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实际上也不稳固,那么买盘自然会消失。最终市场是否稳定,取决于疫情能在多大范围、多长时间内被控制住。
当前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动态的,如果一定要给一个方向,中长线我认为美股在反弹后随着市场认识到疫情对经济影响是长期的、根本性的,还有一次大规模下跌,但不会重演3月份的这种踩踏闪崩式下跌。
美股即将迎来至暗时刻,底部还未来到今天新一周的美股期货一开盘,两大指数直接-4.5%低开,一举击破2月28日的最低点,VIX指数期货再次暴涨28%,市场进入恐慌阶段。
确实市场应该恐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遍地开花,人传人和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表明美国疫情即将进入“大传播”(pandemic)阶段。各州进入紧急状态,卫生系统开始进行紧急动员。在3月1号的帖子里提到,美国经济严重依赖居民消费,随着大量商业活动、聚会、旅行被取消或推迟,服务业和交通运输经济接近“停滞”对企业的收入和盈利影响必定是毁灭性打击。
此外,欧洲的疫情更加严重,意大利已经是接近于欧洲的“武汉”状态。对海外营收较多的跨国公司有明显影响。
油价暴跌,俄罗斯和欧佩克拒绝削减供应,能源和化工行业基本上又是一劫。
美股是非常高效率的市场,没有新闻的时候必定是碎步上涨,有新闻的时候必定是暴跌。我认为现在这两天的暴跌,基本上反映了病毒对美国经济的严重影响。纳指期货一开盘就跌破了8000美元整数关口。
疫情的扩散和对经济的影响是动态的,所以要根据事情进展来进行分析和交易,保持弹性。
病毒终会过去, 经济也会复苏,美股还会回去。但这是长期的预测方向。目前我认为,纳指虽然暴跌,没有任何反转的理由,病毒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到底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交易建议:
如果想投资美股,可以在少量布局一点ETF作为长期仓位,在7000-75000点可以多买一点。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是交易期货,则最好是顺势而为,不要持有隔夜仓位。
附:3月1日对美股的中期分析
美股牛市被病毒中断,但也未到抄底的时候美股终于暴跌了,几年来无数空头念念叨叨说要崩盘,没想这头健壮的牛到是被小小的病毒给打趴下的。
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大波动意味着有人快速亏损,有人致富,财富实现了转移。
十年美股长牛,相信很多人已经养成了封暴跌买入坐等创新高的“标准赚钱动作”。依照过去的经验,纳指(标普稍弱)一般会很快后收复失地,再创新高。但这一次我认为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此前引发暴跌的冲击都无伤美国经济活动的根本,无论是贸易战、美联储加息担忧,还是时不时出现的地缘政治风险,这种宏观冲击一般很快会被市场吸纳。不影响美国国内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经营。而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其高传播力会极大地限制正常的经济活动,大大压制住居民消费和带有高聚集性质的经济活动,对旅游、餐饮、体育赛事、展会等第三产业是极大的打击。而我们都知道,美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GDP占总GDP的70%以上,如果居民消费下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立竿见影。企业经营困难,裁员,失业率上升。
2. 发达国家由于制度性的原因,无法像中国这样采用封城、全民隔离、阻断交通等“硬核”手段来控制疫情蔓延,政府的权力有限且分散,无法掌控和干预经济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大概率海外的疫情会持续更长时间,中国在过去一个月,就把疫情蔓延到遏制住,发达国家会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专家预测美国的疫情至少会持续到6月份甚至到下半年年底。如果这样,可以想象今年上半年美国的经济活动会被严重影响,大概率第二季度财报后,企业经营才会稳住阵脚。
3. 纳指中很多高科技和消费企业的营收比较依赖海外市场,此时欧洲、东亚这两个世界经济重心的疫情也在扩散,经济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自然这些在纳指上市的跨国公司的一季度财报不会好看。
上周快速暴跌十几个点,道指甚至创造了单日最大跌幅记录,令人咋舌,说明美国金融市场终于正视疫情可能带来的全方位负面影响,另外市场的估值确实已经比较高了,疫情恐慌叠加获利盘套现,下跌显得比较暴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在美国“社区传播”,疫情离加速爬升期还远,所以三月份的美股依然会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我认为如果纳指跌到了8000点以下,可以考虑分批建仓。
本周会有反弹。
【教育贴】为什么100万以下资产的人炒A股完全是浪费时间一到年底展望,喊A股明年牛市的口号和标题又多了起来。年年如此,然而年年指数还是3000点。
很多人想靠股市来实现财富自由,媒体和分析师口中也孜孜不倦地给大家教导巴菲特、彼得·林奇的故事,宣扬价值投资,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在a股的散户也普遍是认为自己优于同伴,异于常人,纷纷以赵老哥、徐翔、佛山无影脚等为榜样,追逐短线热点,幻想自己也能实现几万块钱搞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从而快速致富。
散户、券商和媒体普遍的心理是认为股市在3000点,能跌到哪去来这样安慰自己,幻想着牛市一到自己的资产能够大幅翻倍。
下面我试图给想在A股翻身的傻散一盘冷水,劝导你不要想着靠股市翻身。来币圈还有点希望,但是如果你少于100万,甚至1000万我都劝你不要来炒股,在股市你一点戏都没有。
1)A股指数未有变动,但IPO不断发行,造成市值膨胀
这篇帖子的配图中是过去5年,沪深300指数vs美股的两大指数(标普500和纳斯达克100)。这五年,房价涨了多少,物价涨了多少,然而如果你买的是沪深300ETF(代表蓝筹股平均水平)只有65%的收益率,年化不到10%。需要提醒你的是,在这5年大陆的经济增速是美国的3倍以上。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料将持续下降,股市会更好?显然不可能。
虽然这5年股市沪深300涨幅一般(上证指数涨幅基本为0%),但得益于股票的不断发行,A股上市公司总数从2014年的2500家暴涨到现在的近4000家,A股总市值也因此膨胀到现在的约58万亿。假设牛市来了,市值翻一倍,那么A股总市值将有100万亿,需要多少资金来推动?一天需要多少成交量能维持100万亿市值?随便想一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3)股市首要目的为了企业的融资和套现
A股本质上不是为了你来赚钱,我不否认有个别企业带来良好的长期回报,但整体上80-90%是垃圾股,经营质量差,管理不善,上市目的是为了融资和套现。以2019年为例,印花税和给券商的手续费(刚性支出)约2500亿,IPO融资2530亿,再融资(增发、配股、可转债等)1.1万亿,减持3800亿,发给股民的分红是1.08万亿(银行股占一半以上)。市场如果静止,一年要损失约5000亿-8000亿资金。2019年股市涨幅不错,国家队、外资、公墓基金、游资今年也是转到盆满钵满赚钱,散户可能今年也有正收益,但整体水平应该是远远没有跑赢市场平均水平。
3)A股整体非常高估。注意我的形容词,非常高估。
虽然现在是3000点。但我要从以下维度说明股市估值水平依然非常高。
1.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动态市盈率中位数20.3倍
2. 中证500指数成份股的动态市盈率中位数22.3
要知道沪深300、中证500指数的大部分成份股是传统行业,不配享有高估值。
3. A股的企业财务和经营质量有严重问题,这从过去几年的各种财务爆雷事件可以一窥究竟,因此在企业经营效率、治理存在普遍缺陷的情况下,真实的盈利水平不仅要大打折扣。
4 . A股沪深300的分红率只有2.2%, 甚至不及美股的2.5%。除去银行股和个别公用事业企业,A股其他行业的分红率可以忽略不计。
5. 近期被炒作的所有科技股,无不是打着大国重器、硬科技的旗号,享受100倍以上的市盈率。不排除其中有一两是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但如果整体给予这么高估值,肯定是傻逼。科技股的淘汰概率更高,最后一个领域只会有一两家企业存活。
4)高估的A股是对散户是制度性屠杀
A股是企业家的乐园,享受了远远高于应获得的财富的估值。是制度上造成了A股的系统性高估。
涨跌停板、IPO不败神话,T+1,散户不能融券做空,也无法参与期指、期权市场对冲,决定了散户的思维是只能做多赚钱。于是在他们眼中,任何一个他们认为会赚钱的股票,只能通过上涨才能实现收益,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给他们看中的股票找上涨的理由。不能从基本面找理由,就从新闻、消息、政策等方面找上涨理由,随便浏览雪球的言论,感觉一些作者眼中每个上市公司都是未来的亚马逊、苹果。对于任何A股股票,散户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买多,而不是做空,那么自然推升了股市的估值和溢价。
同样的质地的企业股票,A股估值远贵于港股美股,比如最近被热炒的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市值竟然超过了意法半导体,利润只有意法的1/10,感觉又要重现15年中国中车超过波音一幕。甚至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港股、大陆上市,一般大陆的价格是在港股的价格20%以上。
从这几年的IPO企业可以看到,N个涨停板后就是不断地下跌。个别股票可能因为经营优异而维系高估值,但市场整体的高估值是不可能持续的,一定是有均值回顾的过程。我认为,在接下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A股将长期低于3000点。
上市企业质地普遍差、估值还特别高,能赚钱才怪。如果我是企业的股东,上市第一天起想的就是怎么把自己的股票卖给股民,去中心化,获得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面对这样的环境,当然你可能反驳说,自己可能是天才、智商高于常人,不是普通散户。在A股有1.3亿个有效账户,约1.2亿是属于散户的,其中不排除异常值的存在,出几个游资大佬或者成长股趋势大佬是很正常的事,然而这个概率比中彩票还要低。你如果有A股盯盘操作的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放在磨练职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或者打好人际关系,通过提升自己的知识和层次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更高收入水平显然更加可行和靠谱。
对于有100万、甚至1000万以上的中产阶级,股市倒是一个很好稳定场所,因为质地优良的蓝筹股一年的涨幅+分红,10个点是有的。稳定的增长是大资金的首要目的。但对于100万以下的散户,10%的收益(甚至不到)没有任何意义,这点收益完全覆盖不了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教育和医疗开支。
对于小资金的散户来说,股市的学习是系统性、更加耗费时间,涉及到企业财务、经营管理、估值模型、宏观经济、经济周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历才能有所感悟,在A股这样被过度保护的市场,散户要获得并理解正确的投资认识和规律就更加耗费时间。而币圈这样的高度博弈、高速进化市场显然远远优于股市,对散户体验和经历金融市场更有教育意义。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对股市有所憧憬。2020年A股没啥行情,话就放在这,甚至可以跟大家小小地赌一下,明年年底A股依然是低于3000点。如果想了解我的招募交易员进展请看下面的广告,感谢合作伙伴bitcoke交易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