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标普观点,有机会3到4周内V反弹回高点这两天尝试推演标普之后怎样走。做了各种古灵精怪的尝试,但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今天可能话比较多,要让同志们睡着了,先说声不好意思。
上星期开始就好几次表示对之前对标普将出现深度回调的想法有一些修正,因为之前可能有新入为主的想法。第一是判断英伟达要跌个35%-50%。之后的发展像似向着这方向。令我相信英伟达可能掀起去科技股潮而带崩标普。二是这次不论股价走势和标准差都和2022年1月到2月太相似。而且这次从标准差与指数背离,以及s5fi的震荡都和历史相似。还有是对关税影响经济的常识。最后是巴菲特清空VOO,史无前例地看空美股。前两者是图形里的信息,后两者是基本常识。所以就觉得这一次必定是深度回调。
这几天就逐个再思考一遍。首先是以上说的前两者。之前文章就指出过标普和英伟达同样都出现价价位,与标准差背离。用一列火车作个简单的比喻。火车头好比标准差,火车最后一节是价位。火车从最上方的变轨到中间车轨,但最后一节仍在最上方车轨。然而我们会知道它最终还得进入中间车轨。就是说我们只需在远方观察变轨前的岔口便知道什么时候入中线。而这个岔口就是临界点。然而,能够在岔口时知道火车完全进入中线,但是之后我们无法预知这火车要怎么走。现在标普52周标准差刚好在零线。我们难推断他要往上,往下,或在中间徘徊。之前预期深度调整完全是基于标普历史而推断出最有可能性的路劲。但我从图形里找到了令一种可能性。等一下详细说。
然后,是关税和股神。现在我看川普对于关税最大可能的是一手段,也是同样是目的。最后可能会谈妥些什么,然后加一定程度的关税。其实影响是不是十分巨大,没人能说准。至于说衰退阴谋论,其实较早前就有想过,但感觉会被人当笑话。不过还真有人当政策正经地进行分析,那就有点不可思议。我川虽狂,但不傻。一场衰退是不能实现他的抱负,必须是一场能与次贷危机比肩的全球风暴才能同时实现强货币,弱汇率,低利息,降通胀,以及他最渴望的制造业回流。太长了,不展开。一场风暴根本不可控,没名留青史前,就已经为臭万年。他不会赌。
最后是股神。我个人看法,股神不只是看空美股,甚至看空美国。股神的发迹史是从战后开始。战后美国建立美元为中心得国际政治体系,以及用苏联作为杠杆形成西方同盟体系,让全世界贡献羊毛。全球化更是在战后开始蒸蒸日上。尤其八十年代,全球化最深化的时段,美国资本全球自由流动,美国企业得益最多。巴菲特必定深知美军,美元,美国价值,同盟体系,自由贸易就是成就今天的所有庞大美国企业巨头的基石。美国由过去民主党大部分时间执政,如今变成川普2.0的非建制极端保守主义上台后,美国由自由主义180度扭转。把这根基石都快砸碎了。活在保守和保护主义下的企业在未来将失去竞争力。所以他对美股的看空很可能是出于他经历和理念上的因素,从而去预判美国企业长远的未来,而不是美股短期内就有什么大雷要爆。
对于以上这两点,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人们以最直观的逻辑去看待关税和股神的问题,很自然就觉得这次下跌不会是普通的例行回调这么简单。但是,一,前路问题很严重,其实没人知道。二,就是有问题会具体到什么时候。也没人知道,可能明天,也可能是明年。
再回到我发现的另一种可能性。就是直接V反弹。我知道观点变得有点快。但我真是从标普里找出来的。就是2014年9月到10月的突然回调。从日K,跌幅,VIX,标准差趋势,以及目前在零线同样得到支撑,再配合当时环境,实在与目前太相似。说了图形已经量化宏观因素,但为更好更快了解当时突然的回调,也有需要了解当时环境。
网上找那段时间雅虎的新闻,说是当时市场担心在欧债危机后的全球疲软。德国在8月出口暴跌,中国Q3 GDP增速7.3%,当时是历史新低。然后我对比当年油价,从6月到标普回调到底部时的10月15日,跌幅到达23%。同样一时段,铜价也跌了24%。两者下跌的幅度和速度都比较明显。全球经济或许真的出了问题。不过,标普仅用了之后的11个交易日又回到新高。知道2015年8月再出现大幅回调。
而当时的标准差也是在零线获得支撑,之后在上涨。而标普指数本身也轻微创新高,并在之后的9个月窄幅横盘,直到2015年8月的急跌。
2015年的下跌应该是显现了2014年10月回调时市场担心的问题。2015年中国就一整年都在打僵尸企业。同年Q3的GDP增速跌破7%。当年8月中某一天我很记得人民币对美元急速贬值,标普也急跌。反弹至一个月后,再度下跌。这8月到9月的两次下跌,被定义为Industrial Mini-Recession In 2015。油价之后在2016年1月从26块反弹。
现在再看着图形,不论从标普走势,标准差,油价,铜价走势都很相似。只是铜价从今年年初有点不一样,据说是Deepseek的缘故。这个易懂,就不解释。
再整体看,当年次贷危机后划分出一个周期开端。而2022的回调仿佛又是另一个周期的开始。而夹在中间就是2015年9月工业衰退为起始的一个较为平稳的周期。而2018中美贸易战和新冠或许可以看成是这个周期中的一个变量。
如果看着个大画面,以及2015年图形和历史背景的相似。我有理由相信目前这一跌真有机会是一个V反弹。我不能说较大机会,只能说之前表示大概率几波次的深度回调,幅度20%以上,现在改为50%几率出现。另一半机会是V反弹,或双底,或高低脚,跌幅15%左右,最多不破5000点。2015年没通胀和高利率问题,但情绪上面应该差不了多少。人性那个时空都一样。
我知道这样的结论是废话,但我的本意是,当我考古出这一段往事,同志们对之后的数周就能有个更好的规划。例如,反弹弹到200天均线时,就不要开空单了。如果现在看到比大盘更弱,但质量不差得个股就可以考虑建一些仓位,再跌再买。要是一口气反弹上来,这2月的顶就白逃了。但AMD标准不到-45%,我是不考虑的。当确定这车头走到最下方的车轨上才是最安全的。
由周一的算11个交易日,便是关税生效之时。之前还有个美联储,但我觉得可以大概率可以省略不理,不论什么语气,现在环境应该没有加息的条件。过度负面之后,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看川帝能跟中加墨能谈出些什么来。我觉得重要的是非农。好,加息就有了条件,坏,更加确定衰退。怎么开都尴尬。市场到底怎么反应,到时就得看标普在5500点以上,或以下。到时再讲。
要是这次回调真与2014年10月对上号,Breadth Thrust他老哥就得到平反了。对,我很介意它这次的不准确。
SPX (S&P 500 Index)
此刻请忘了英伟达,关注AMD,福利在前方去年6月推断英伟达2024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可能出现35%~50%回调。现在看,就算以150块算起,不跌到95以下不算成功预测,再观察。
但其实比起英伟达,我更熟悉AMD,在AMD已成功swing过好几次。还在雪球活跃的时候,就发现AMD一个上升VCP图形规律。当然肯定不是只有我一个看到,因为实在太明显。那时就喝过好几次汤。
最后一次喝他汤的是2024年3月,已经忘什么事件,6个交易日股价高低差,达到25%。出了一大根避雷针的当日不敢乱来,过两天等标准差好像要调头了,在199元开空单。还发了文"AMD估计要歇一歇了"。主要是看2020年到2024年这四年间,AMD的150天标准差,有四次上涨到同一个区间后,就开始出现大幅回调。同志们可以去看看链接。
这娃娃好抓的地方是它标准差非常直率,标准差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调头。也不会像英伟达那样会出标准差与股价本身在某段时间出现背离。标准差与股价绝大部分时间是同向,至少不会反向而行,一点都不含糊。
可以看到回溯到1981年,当52周标准差跌到-45%,AMD就会反弹。而且跌到-45%前,AMD股价会从高点跌60~80%,而出现反弹后,给他半年时间以上,一般都翻一倍有多。即使拿1到3周,都有20到30%左右回报。当然卖入位要尽量的低。
一般情况跌到-45%就反弹,但也会跌近45~65%区间。1987年的美股超短时间的莫名暴跌。现在最广泛的说法是当时先进的电子交易和旧有系统不协调所致。然后就是2000年到2003年科技泡沫。再然后是2006年到2009年次贷危机。再再然后就2010年到2012年欧债危机。然后没了。
2015年8月调整也是落在-45%。2018年是AMD当打之年,中美贸易战根本没当回事。最后一直到-45%就是2022年,这么近就不用多说。所以AMD挂牌后的历史里,只有这四次史诗级别的危机中,AMD的52周标准差才跌进-45%到-65%区间。
这次会不会成为史诗级别的第5次,让这标准差跌进这空间呢。我不知道,但可以分批double down。参考2022年股价的高低点,大约跌了67%,然后标准差跌到-45%。从2024年3月标准差穿两倍standard deviation的布林带算起,也就是去年3月股价的高点,跌67%,股价大约在75块左右,到时再观察标准差。有打算到90块是先卖70块或65块put,再看着标准差买正股。
除了标准差好抓,觉得在美股触底后反弹,AMD比英伟达更好,因为看好英伟达的多,而看衰AMD的就更多。老司机该懂我意思。所以选AMD。要玩反弹,就请忘记基本面谁优谁劣。要是52周标准差跌不到-45%,那只能说老衲与施主有缘无分。
今天标普能不能反弹呢,不知道。但我偏向3月11日是第一波下跌的低点,之后应该会反弹。要是今天能低开高走,明天周五就稳了。我的作业或许还有救。虽然对之前推断有一些修改,但底部大概率仍没出现,返回200天均线时要小心,对底部又有耐心。
最近比较活跃,觉得每次波动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一定要好好记录发生的事,对下一次波动时作出判断真的非常有帮助。
标普三个交易日真能反弹3.7%吗?标普大底尚未出现,反弹总会有。上周说这周反弹,但头两天都跌这样。预测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主要是上次谈到在Breadth Thrust上作了一个粗略统计,标普会在Breadth Thrust出0.4后再回升的那一个交易日算起,之后的8个交易日内,将反弹当日的收盘价。当中只有一次失败,再细心看一次,发现遗留另外一次失败,用时13个交易日。但总体成功率也相对地高。
要是避免再一次的不准确,只剩下3个交易日,要合计反弹3.7%才能返回3月4日收盘5778点,真的有机会吗?不论有没机会,我在3月7日其实已经象征性买入TQQQ,昨天算是最低的时候买UPRO。自己搞一轮功夫做的作业,不交就太没意思。其实不鼓励这样做,纯属用行动验证自己的功课。
在看100天的标准差,一口气几乎在没明显反弹情况下跌10%。要是会出现几波次震荡下跌的大级别回调,估计这就是第一波。昨天收盘是100天标准差是-6.35%,最高那时好像是-6.9%左右。
看过去历史,近这十几年,欧债危机后,标普跌出100均线的真不多,跌到-6.35%就更少,而一口气从+3%跌到-6.35%就很罕见。上次发现新大陆的vix/vix3m去到1.07,见到上升是好事。基本上就是代表市场愿意对冲。有对冲,就是代表机构还是愿意持仓。既然愿意持仓,再跌就有增持意愿。基本上到1.07,看历史大机会是反弹的区间。当然也会更高,但很大可能已经第二次冲击波时出现。
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没好像欧债危机那般有实质的问题已经浮现,第一波应该是到这里。但什么时候第二波,有多深,真不知道。要是能反弹,参考2022年和2018年时大回调的第一波,反弹都是会返回200天均线诱惑一波赛博股神坐上波音737max。
所以3个交易日内,反弹3.7%还没绝望,希望在人间。要是川帝有什么动作或其他因素令这三天内神奇地反弹3.7%,甚至到200天均线上,我肯定会说,这不是巧合,而是历史交易行为量化到图表后对未来的推演。要是不行,面壁思过三个月。
上次说再思考这次下跌的时长可能先入为主。再反复思量,目前的问题可能没当初想的严重。这可能对回调的时长和程度,以及下跌的波次要重新作估计。但暂时仍维持原先的目标,s5th到个位数,52周均线至少到-8%。详细下次再讲,希望不用面壁思过。
更新标普52周标准差,显示主底部尚没到来再检验一次标普52周标准差,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虽然上文简单统计Breadth Thrust后,显示下周要反弹,但不代表这周K就一定是长而坚实的阳烛,同志们都应该懂我意思。要跌,还得跌。
几天前看到有位老美兄弟用VIX3M/VIX做对比。他用来配合纳指200天均线,推断纳指200天均线能支撑纳指。现在看行不行,同志们你们去判断。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上篇文章,“拜托,请停止这样使用布林带和平均移动线去猜支撑点”。但是我觉得这东西能用,比光看VIX,或在VIX转换为标准差更有指标性。不应该拿来看支撑点,或猜底部,反而是应该是用来看短期爆发下跌。发现好东西就要实践拿来主义。
但我反过来以VIX除以VIX3M,但由于是周K,VIX的高波动,这里的数值设为,开高低收除以四,这样应该相对接近均值。我发现在一番对比后,VIX/VIX3M是光看VIX的提纯版,就先把命名为VIX Pro。这一对比会看到绝大部分时间pro的数值,0.8到1之间运行。VIX算的是标普未来30日的波动率,VIX3M则是算未来90天的波动率。虽然VIX的公式我瞧一眼就晕,但我以自己有限的逻辑猜测,VIX的高低意味隐含波动率IV的高低,IV也就意味Premium的高低。好,我不熟期权也知道,同一行权价,期权远期的premium比近期的要高。那么VIX3M比VIX高很正常,也就是VIX/VIX3M小于1很正常。反过来的是,大于1就不正常。就是说市场预计近期波动比远期要剧烈。简单些,我们就把它当作国债利率倒挂去理解吧。
我的逻辑告诉我应该是这样理解,懂这方面公式的大神恳请指教。
先把VIX Pro放一边,上次谈到到从2000年起,标普和标普52周标准差出现过四次背离。但trading view上我列出的另外两项数据有限。所以这次只说2010年之后的三次。上次我列出s5th,就是看标普成分股内,仍在200天均线的个股百分比。s5th看的是以50%为界线,尝试看目前指数目前的强弱。它却偏卡在50%左右两个月。所以我尝试用s5fi,仍站在50天均线上以上百分比来把图线振幅频率增加,看能不能看出什么新东西。
因为是周线,所以要设定为最低价才能看出市场悲观的时段。果然有发现。发现这三个背离时期的s5fi,和其他杂乱无章不一样,它呈现出一个有序震荡下跌的状态。我发现在2011年欧债危机时也相同的状态。但上次我并没把这个时期归纳入背离的其中一次。因为背离并不明显,虽然标准差往下,但指数本身是平移的。如果现在说只要不同向也属背离,也可勉强算进去。
现在可以见到,2011年,2015年,和2022年这三次背离,都有相同特征。当然首先是指数和标准差背离,再是标普都是在52周均线以下,标准差得零线其实就是与对应长度数值设定的移动均线。然后就是s5fi呈现震荡下跌,最后数值低于5,意思就是只有5%的标普成分股仍在50天均线以上。500只成分只有25只仍在50天均线上。2011年的有2%,2015年有4.78%。而2022年6月只有0.79%,整个标普不到5只股票仍在50天均线之上。这多悲观。
而2011年和2015年,刚定义的VIX Pro分别是1.16和1.6。同志们记得之前谈过2022年回调时为什么VIX就是上不去呢。我曾经也是头上飚问号。后来是CNBC上的一位衍生产品分析师解释,那是因为投资者打算抛售组合。既然都不要货了,还买啥期权对冲。没人要对冲,隐含波动率就不涨了,VIX就自然不涨了。
那时候环境的确是这样。疫情后的通胀是供应链被扰乱带了的通胀,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利率是必定逐步增加。各大机构的资金也确实需要因应利率变化而重配风险敞口。我卖你卖他也卖是肯定的。所以VIX注定上不去。
那如今呢。我之前说可能这次回调是像2022年那般经历长时间的下跌,然后慢复苏。但我再反复想一次,我这预判可能是基于目前标准差得走势实在和2022年太多相似,所以有个先入为主的推论。其实也可以是2011年或2015年,右或者是其他以外。
说好不提基本面,但我觉得真有必要讲一点,因为对之后的假设,我个人觉得起关键作用。首先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关税,或经济前景。而是我们伟大川普老同志。刚说完2022年其实市场很确定,该卖的卖,然后该买的买,非常清楚。现在问题是在于这老同志的政治上的非建制成分,不知道他要跟盟友玩得有多开,经贸关系搞得有多坏。然而他又时时飘忽不定,关税一些有,一些没,一时暂停,一时翻倍。市场关看这关税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大家好像在看魔术,哪有人真会用电锯砍金发女郎。关税肯定行不通,但老同志又不像玩假的。到底在玩什么。没人看懂。
这肯定不只是我认为,相信这种声音绝对不在少数。所以呢,VIX这次十有八九都会飚高。因为,这老同志太难猜了。我们散户清仓多容易,半根指头,一秒内释怀。手上千亿的基金可就犯难了。那么多怎么卖,主要的是不确定,那知道刚配置的敞口,在日后他政策翻来覆去后有什么影响。基金在不确定,不明朗时第一选项,我觉得仍然是对冲。
所以我觉得这次VIX Pro会起来,到1.15左右,如果有这个前提作假设,五六月应该见大底部。有2月顶算起,跌三四个月也算合理。要看s5fi,必先到5%以下,标普也自然要低于52周均线,至少也要低于8%。到时候就应该差不多。具体到什么点位,到时候当然请出抄底神器,Breadth Thrust兄弟带路。
要是有人问,就凭三次就断定这次结果都一样,是不是太轻率呢。对,本人就是那么轻率。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是鄙人的假设理论。图形是把市场的交易行为量化其中。交易的是人,就算AI时代也一样,决策的依然是人。人性不会变。开车快要堕悬崖,人便会踩刹车,百年前的人一样,千年前的人也一样,不同的只是古人骑马。人感知到环境在变化时就会作出应对。作出应对就会在留下痕迹在图形中。我们就是在图形中,尝试还原这些历史痕迹,窥探一个最有可能性的将来。
这种话,正常人估计讲不出,哈哈。
补充,现在才记起之前就用过s5fi同样的思路看问题,也有效。所以遇到好东西,一定要记好,拿好。
标普下周大反弹,你信不?欢迎来到走近科学第二季。
Breadth Thrust的确可以预示什么时候会反弹,但它只可以提供一个范围而已。而且反弹幅度和持续时间基本上不可能掌握。所以,有兄弟问周五是涨是跌。我当然不可能知道。
不过,无聊的人最可怕。我就做了一个简单统计,由昨天回溯到2010年。发现只要breadth thrust在0.4以下再回升,做出一个锥形。这形状的同一日算起,之后3到5个交易日没出现反弹,而且收盘价位比该日更低的话,形成锥形的这一天,之后不多于8个交易日,必定反弹,而且反弹的价位必定比当日高。暂时看到最少高于1%。一共有14次。当然有些过了第8个交易继续涨的。
只有一次例外,2014年9月22日,那时我还没接触股市。维基查了一下,当日大事只有美国空袭并入侵叙利亚。十年前的美股氛围还是有些不同的,要是现在,谁会在意,重要的是台积电没被炸。估计是标普权重不一样。记得之前查过标普成分十多年前能源股是大头,现在好像权重5%左右。如今已是七巨头当家。
我不知道2010年到2025年14次的sample够不够。但也可以一试,所以,要是明天再跌,买入spy的话,之后的6个交易日内,就一定高于3月4日的577块。利润有限,但成功率高。先声明,过往没数过,是有兄弟一问,才不发奇想数一数。sample够不够,检测够不够严谨,我不敢打包票。同志们可以拉长图表来看看。
breadth thrust统计显示之后六个交易日标普反弹,这表示下周会收涨,而且涨幅可能不少。就是说这次200天移动线真能支撑了标普和纳指。之前发的一文谈论200天均线,我就表明认为能撑住的机会不大。这就有点矛盾。这样说吧,一个人被枪击。子弹碰巧打在这人胸前口袋里的一个小铁盒上。你们说是上帝救了他,或者是物理救了他呢。真不知道。
又或者先大幅拉涨,又再大幅下跌,高波动的一周,vix到30以上。都是瞎猜,下周就知道了。但从我的图型理解,这波回调200天均线撑得过初一,但撑不过十五。
补充并更正一点,发现在新冠期间breadth thrust同样有效,所以,暂时回溯到2010年,就只有2014年9月22日是唯一例外。
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周三标普的反弹欢迎来到“走进科学”栏目,开玩笑,这里没有那么科学。
预期的周二自致周四的反弹,周三是中位数,你们看多科学!
周三反弹是预期,但今天周四的下跌真有点意外。预期反弹应该也能维持个两三天,我目前没看任何财经新闻。发生什么大事我不知道。
正如周一时预测周二自致周四的反弹同样没有看任何消息面的变化。那图中没有MACD,没有任何支持线,就连标普价位数值也没提及,但是但为什么也能判断反弹呢?这次真的要走进科学。
周一我忘了上一个图,绿色线s5fd,就是标普成分股中,依然高于5天均的线成分股百分比,周一的时候是45%,到周二已经跌到19.88%。其实周一就可以预测周二要跌到一个低的位置。因为是算5天均值,过去5天只有上周五是收涨。所以严格讲就不是预测,是计算。只不过不是真的拿起计算机认真的算,只个一个简单估算。
再看breadth thrust,再啰嗦讲一次,breadth thrust是过去10天,所有当日收盘价高于前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个股,除以所有在纽交所中交易的个股,的平均值。假设数值是0.35,过去10日均值,只有35%的股票是比上一个交易收涨。数字翻译文字就是超卖。
s5fd和breadth thrust同时都告诉你超卖,伸出你的手抚摸你那颗贪婪的心,你要不要买。要知道,纽交所有好几千只股票。美股交易者来自全球每个角落。总资金规模是n兆,而且参与大多是手中几千亿,每时每刻都地算数学模型的基金,而并非三个老爷们在斗地主啊。这就是有效市场,既然有效市场就有钟摆效应的存在。只是这钟摆幅度小,来回快。
看图,标出所有的情况,甭管之后是跌是涨。所标示的地方是全部反弹。只有2020年新冠爆发是例外。所以问什么之前讲,三天内反弹几率是95%。因为50%代表是“会“与“不会“,但95%跟5%就是代表正常与不正常。新冠就是不正常。其实这图就是最简单的统计学。
所以台面上看似随机,但台底下可能早就已经是注定的。爱因斯坦那句,上帝不爱玩哪个什么来着。
反弹后再去看CNBC和youtube,各路神分析。是因为川爷,这个又那个。Tom Lee是最受关注的,他说看ADP数据不好,市场仍然上涨,在bad news时上涨,说明市场已经见底的。我从不怼大神,我很多时候都支持他的观点。但我觉得疑惑的是,机构没有理由不知道台底下发生的事。他们每天都在算模型的,每天见有人上电视,说基本面,行业纵深什么的,都只是小部门而已。
今天这文的目的就不是怼任何人,也不是拉credit。就我觉得大家都是股市想赚钱的人,每一次波动其实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好像上一篇文章谈到纳斯达克200天线的支撑位,明明怎么看都很稳,怎么就撑了一天。然后真到底了,过去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明明打开财经新闻,哀鸿片野,指数怎么就每天涨一些呢。
我觉得就是我们看到的是台面上的消息,这部分没有信息差,哪怕还在用56k网卡也能信息对称。但台底下的信息真的要科学对待,才能看到更多。
好今天纯粹是和同志谈谈感受。科学对于做股票的重要性。上youtube感到现在的散户太危险了,对于短期内要得到巨量财富的心态太可怕。完全没有敬畏的心。meme们认为在amc上打爆对冲基金就是散户崛起元年,但对于上百年的全球金融体系,我们散户仍旧是不值一提。
拜托,请停止这样使用布林带和平均移动线去猜支撑点近期股市震荡,YouTube上各路大神在找纳指支撑位,首当其冲是200天平均移动线。
我不是要攻击或诋毁某些人,只想提醒拿出真金白银想要得到回报的兄弟姐妹们请先停一停,看一看,以下讲的东西。
首先,我们用工具,必须了解其特性,才能更好发挥其用处。我一直最推崇的是移动标准差,moving standard deviation,我称它为滤镜,可以把指数过滤一遍,便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视角。
先看这里蓝线是纳指,我套上一个布林带,把长度设200,中线便是200天均线,2倍standard deviation。
下面的就是移动标准差,其实这标准差就是把200天均线拉直,变为零线,红色线其实就是纳指,只是把点数数值变为百分比显示,因为它现在的目的是要以百分比来显示纳指围绕这200天均线的变化。红线仍然是纳指。
然后,我在百分比显示的纳指数上,同样套上布林带,一样的设定,这画面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听我解释,看图中4个箭头,数值纳指,明显看到两个峰是一低一高,因为它是用数值显示,很自然就会一低一高。
但是百分比纳指显示的围绕均线的状况。当纳指上涨时,200天均线也同时在上涨,所以用百分比计算时,就算是两个位置数值不一,百分比显示情况下,下面红箭头显示的波峰是一样的。
由于这种情况,套在百分比纳指的布林带,带来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下方布林带的中线就变成一条全新的辅助线。而且百分比纳指触碰或冲破布林带的状态更清晰,更容易分辨。
传统讲法,在布林带上轨运行就表示股价在强势。上方的数值纳指在2020年4月到2022年1月一直在上轨运行。好,我们看下方的布林带,2021年2月,百分比纳指早就下轨运行了。到了2022年1月,百分比纳指已经跌出布林带了,上面的数值纳指还没跌破中线呢。然后就是啪啦啪啦的下跌。
到这次,数值纳指上轨强势运行,但下面的百分比纳指,早就已经在2023年9月在中线来来回回,到2024年7月经在下轨运行了。
在看这次有2023年起的牛市,纳指三次被200天均线撑住,但下面的百分比纳指已经显示它们下破中线,一次在布林带内被撑住,两次突出一点往回拉,但最近这次,已经突破布林带不少。
再看我框着这几个部分这十年里,百分比纳指在中线下方粘着低波动运行,然后跌破布林带。不算这次有四次,请你告诉我有哪个是有好结果的?图中看这次非常有可能是第五次。
我不是说这次200天均线肯定不能撑住,但要赌,我看了这图,我哪敢赌啊大哥。
昨天说周二到周四要反弹,最迟到周五,但没到翻转。目前纳指高低差11%,我经验判断,目前情况真的不够,我不敢说我肯定是对的。
我知道tom lee说要见底了,youtube上也有很多股票博主说200天均线能hold住,散户不要被关税杂音蒙骗,勇敢抄底。但真的听我一言,现在的回调真与关税没太大关系。记住钟摆效应,到了临界点,就往另一方走。关税只是引线,而不是火药本身。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教训,之前已经有四次教训了,这是不是第五次,我不敢说百分百,但真的三思后行。
我开了youtube频道,但只是复制这里的文本,然后AI发声而已。我觉得是不是有必要正经做个视频解释一下我一直所用的工具是如何观察美股的。同志们认为呢?
标普周二到周四要反弹,但并不认为是反转上文提到这周可能是2022年1月那次般震荡下跌。既然震荡,那就肯定有反弹。
这次不看周线看日线。看标普250天移动标准差,这次只对比2022年1月的下跌。用上250天,因为这等同周线的52个单位。这里会看到神奇相似。不是100%,也像八九成,包括我用上最下方标示的breadth thrust指标。
breadth thrust 是过去10天,所有当日收盘价高于前一个交易日股价的个股,除以所有在纽交所中交易的个股,的平均值。我知道有点拗口。没关系,这里不是课堂。只需知道这是buy the dip神器就足够了。
这里有一个蓝色箭头和红色箭头。这是我对比目前标普和上次回调所在位置的推测。如果蓝色的话,这和我上文推演有抵触。标普也有可能再磨叽一到三个月才进入深度回调。
但是红色箭头就跟上文推演一样,一个小反弹,就开始深度回调。
我们川爷不爱看股市下跌,也最爱出口术。只要随便说说有的没的,市场,媒体等等都会回应。不反弹才怪。但如果是红色,第一步犹豫没逃的人,估计会快速行动。做空的看见来送人头估计,也不会客气。
这两三天内反弹是95%,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懂的都懂。
看最下方的breadth thrust指标,现在数值是0.43,明天全体反弹,就让它反弹。要是不是全体反弹,明天估计都会到0.4以下,每逢到0.4以下,过去经验,之后的两天内极高几率反弹,只是幅度和时长没法具体掌握。但我还是那句,这段时间别buy the dip,别把自己dip进去。
无论红蓝,深度调整高几率要来,我是偏向红色,而且是很偏。毕竟这次大选是红色赢了。
你们呢,blue pill or red pill?
看标普的52周标准,直呼不妙前文再续,书接上回。NVDA没有没被鄙人说中还言之尚早,120跌到70以下还有段距离,不过有时候跌起来可怕得很。一拆十之后估计很多全球散户涌入。130以上应该是重灾区。Deepseek冲击波之后,相信涌现很多喊着加仓的野生AI学者。
今日重点不是NVDA,是标普,同样用观察NVDA的52周标准差观察标普,就两个字,不妙。升级版,天塌。马上来个加班帖。
太远的不讲,就从2000年开始,总觉得2000年前后是个分水岭。2000年后这红色线的标普52周标准差与标普就出现过4次背离。2000年那次明显看到标普期间波动大,导致标准差波动也很剧烈,最终标准差在最后一次下破零线后进入漫长的下跌。
然后就是2013~2015的背离,没有2000年的剧烈,最后红线在反复测试鄙人古法秘制的辅助线后,最后下破辅助线。再之后标普下跌。其实这次下跌不太深,高低差最多也就15%左右。只是之后用了一年多才再次新高。
然后就是2021到2022,而这次发现和上次是极其相似。上次是在两倍standard deviation以外,就是灰色区以外,红线下破紫色辅助线。而这两次都先在灰色区以外测试后最后还是确认下破。
所以如果今天标普不飚个3%,这红线在灰色区以外下破紫线就坐实了。这一穿辅助线之后,恐怕零线也得破,这深度估计至少也应该有20%。以最高价打八折,跌到4800左右。这只是初步估计。也可以拿2015作参考15%,即5200左右。不过我比较相信20%以上。
目前科技七巨头和其他成分股出现重大分歧。反应经济的成分股已经不振,现在科技股都天塌,试问有标普的支柱在哪里呢。而我更担心的是在30%左右,恢复时间需要两年。有机会再展开。
再看最下面,这个VIX的52周标准差,之前3次都是从零线以下慢慢爬坡到零线以上。这一次到现在为止还没形成波峰。非常大机会要来咯。
比较糟糕的是,前三次的背离,下跌的时长比较久。简单说就是不会像2018年之后常见到V型反弹。目前从这标准差看,这次下跌的时长或许要维持一段长时间。川马二圣共治天下,现有用的是休克疗法。这或许对我的推测作出有力支撑。
总结,今日没过3%以上的反弹,类似2022年1月的下跌极大可能在下周拉开序幕。现在勇敢Buy The Dip,十有八九都会把自己dip进去。
也许只有我自个在被害妄想,Tom Lee上周五还说跌就赶紧买。这大神还是挺准的。所以,等打脸
继续看英伟达,美股能否重度回调关键上次发文比较冲忙,再细看一下发现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同样不谈论基本面,宏观经济面,和各种各样的数据。
慢慢发现各大财经主流媒体和各路神级youtuber谈及宏观基本面其实都不太乐观,但市场一直涨得怀疑人生。所谓市场的反逻辑行为并不是偶然性。过去都出现过,可能不是每一次都印象深刻,或者每次过去人们就很快遗忘,而把重点都落在之后的大跌中。人的贪婪与恐惧行为永远不变。所以有时候把这些信息都屏蔽,然后单凭图片的轨迹和历史进行对比可能更好。
很简单地再看英伟达的52周标准差,回溯到史前的科技股大灭绝开始,当着红色标准差和英伟达股价出现背离,然后标准差跌破零线,那个崩跌才真叫人怀疑人生,粗略测量至少也崩个50%。所以之前讲第一季有可能崩个35%~50%可能真是有点厚道了。
2020年那次背离不明显,标准差下跌,股价横盘,勉强也可以算进去。最后没跌破零线。
就算投资101的大神们都知道这次财报决定这飞机是波音或是空客。但我觉得呢,过半机率,甚至大半,不论财报好坏,都会被杀跌,又或者先拉后跌。其实deepseek以及其他什么原因并不重要。f(x)这方程已写好,这个X不论是什么,计算结果都是往一个方向走。我觉得市场中第一梯队已经有共识,先获利再讲。正如我上篇所讲的钟摆效应。这标准差其实把钟摆效应量化的已经够明显了。
其实没打算做些什么,不过英伟达由112反弹140,再复习了这标准差。所以我决定用我换电脑的预算赌了5月到期70块的超价外put。不是专业期权选手,不过看这历史,崩50%以上比等一届世界杯还久,多少也参与一下。
这里的缺点不能同时显示多个图型,我的观察标普52周标准差与s5th,在2023年之后就出现偏离。以往当标普52周标准差为零时,s5th数字会在50,即50%的标普成分股仍在200天移动平均线以上。今年1月时,s5th触及50,但标普52周标准差在8.9。就是说过去标普目前位置比过去52周平均价高出8.9%,而同时只有一半的成分股在200天平均线以上。
我的解读,在大通胀后,科技七巨头和其以外的成分股处于历史以来的最大差距。如果把非七巨头成分股划分为经济类股,就是说在大通胀后,市场其实对宏观经济的悲观其实就没有缓解过来,只是AI风把以英伟达为首的科技股吹上宇宙,从而让权重的标普掩盖了这种对经济悲观。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史前的科技大灭绝会不会再次来临。虽然性质和结果或许不可类比,但过程相同也足够造成巨大破坏。以前跌个98%,现在打个七折,跌个70%都足以让人皈依我佛。
不谈基本面,谈常识还是可以谈一下。我不是芯片或AI专家,目前市场论述是deepseek就是粉丝材料做出鱼翅结果,不是效果而是结果啊同志们。deepseek可以用相对少量低配版英伟达芯片造出同一样东西,而且是开源。专家说不会,总体算力需求反而会越来越多。不管有没有deepseek底层逻辑没变。也对,也不对。因为股票交易的人99%都不是AI专家,不会因纯理性学术控制他们的仓位。而重点是传闻在国内就能制造等同低配版英伟达的芯片。经过伟大祖国量产的东西,都最后都会变成大白菜。不然韩国现在也不会哭晕在厕所里。
总结,现在有没有机会以科技泡沫之名,来个美股大蹦盘。我个人保守认为机率在50%以上。当然没有必然的崩盘,只是我觉得崩盘目前可能性比较大,也是市场渴望见到的。
等着被打脸,可怜的是没新电脑玩国产3A了。
从英伟达52周标准差看标普,“闲聊英伟达”续章趁英伟达巨震之时,我这神棍当然要出来抢Credit。同志们记得去年6月时鄙人一篇“闲聊英伟达”。当时以观察52周标准差来推断英伟达在2024年第四季到2025年第一季之间可能出现一次超深度回调,触发前期条件是52周标准差出现3个波峰后。
时隔8个月再回来瞧瞧,情况果真有点不太妙。红线52周标准三波峰已就位,而且三波峰后者红线有如播音737max,不穿地板誓不休的态势,直奔零线。回看NVDA过去历史,每当52周标准差在贴近或突破两倍standard deviation的布林带后调头下破零线,回调幅度全是震撼灵魂深处。同时再看s5th,框起部分全是标普由荣转枯的时段,具体看几周前的文案。如果现在看,原来早在好多年前,NVDA和标普就有不低的关联度。
可能说全是DeepSeek的缘故,要不是这玩意,NVDA根本就是夜空里唯一最亮的星,根本不会一夜间来个17%。所以根本就是瞎歪。而且现在还不算深度回调,还没歪中。如果认识我有些时日的同志们应该都知道我一套理论,或者说是假设体系。
这就便是,图形是把一切量化后的结果,包括已知和未知事件。扯淡,未知也能量化?对,要记住,是人在做交易,即便AI时代也一样,最后决策也是人。当多人参与的活动,就有共识。就像天阴,有人拿雨伞出门,车厢里有人咳嗽就有人带上口罩或捂住鼻口。但事实是天未必要下雨,咳嗽的人也未必有病。作出行动的人是基于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常识。只要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有基本常识,当某些事件发生时,人们会把各自的常识形成一种共识。
所以我常说到某些时候就会有某些原因怎样怎样,但现在会是什么原因不知道。认识我一段时间的朋友是不是对这话有点熟悉。其实底层逻辑就是到某些时候市场必定有某些共识。其实就是四个字,钟摆效应。它基本上能解释世上一切物理与非物理现象,非常神奇。当市场认为动能已经累积到某个临界点,市场开始就形成初步共识,兄弟姐妹们要获利了。然后等的就是个执行这共识的trigger point。DeepSeek看是因,但也是果。市场上的谁是因谁是果是建立在大盘指数或个股股价的相对高低位置之上。老司机们都应该有感受。
NVDA只那么一点点回调就扮专家上起课来了。确实有机会是装过头了,不过这些年鄙人看图形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心得,自信还是有地。
结论是NVDA这标准差破零线,s5th破50%后,再作打算,NVDA带崩标普机会不小,现在都不要轻言buy the dip。就这样,同志们后会有期。
{2024/12/28} 教yi园:标普500将在2025年奔赴7000关口PEPPERSTONE:US500
短期来说,美股多头上行动能确实衰竭严重,这种走势唯一需要提防的是在2025年出现一次杀跌行情,按照现在的基本面来看,如果能给出现那种杀跌,相当于是一次黄金坑。
2025年价格上行剧本无非两种:
守稳5800,保持低波动率震荡走高,维持高估值。
一旦出现高波动率势必会杀估值,价格反转上涨力度可能更猛,这种情况就可能是意外事件推动的跳水,5418/5451/5478范围将会是黄金坑绝佳买点。
不管哪种走势,通往7000的路径是顺畅的,就看你能否活着到终点。
老样子,大胆预测完之后,2025年再来验证。
{2024/12/19} 教yi园:2025年,美债10年有望冲刺6.1%,倒推接下来的宏观路径TVC:US10Y
美债是散户交易者的冷门观察品种,不过它确是机构热衷的关键投资品种。
随着阶段性降息的开启,已经接近于尾声。
川普上台打响关税大棒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二次通胀的反弹,这是必然,也将是事实。
随着薪资增速的持续走高,当前降息仅仅是阶段性,而非降息周期,参考1995/1997最有代表性。
宏观路径来看,美国25年面临二次通胀反弹,迫使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将再度抬升。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出意外会直接拉升到6.12%附近,这个位置是长周期下降通道上轨,同时是长期水平关键位,两者形成的共振会对利率表现影响重大。
(放心,美债收益率依旧适用于技术分析)
所以接下来预期的路径就是:
降息结束-10Y收益率抬升-加息预期增加-10Y收益率飙升-直到6.1%可能出现的宏观拐点为止!
第一次把国债收益率放出来分析,老惯例,25年回头再来验证。
标普500的牛市是一场幻影吗?标普500指数近期创下历史新高,引发了投资者的极大乐观情绪。然而,随着市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这一牛市可持续性以及潜在风险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虽然股票价格飙升的吸引力不可否认,但在市场高位投资存在内在风险。回报集中在少数几只主导股票(如英伟达、Alphabet 和亚马逊),再加上地缘政治冲击(如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衰退的潜在可能性,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即众多互联网公司估值过高,最终破裂导致市场大幅下跌的现象,清楚地提醒我们市场的周期性,以及高估值的危险。
要在这一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足,投资者必须采取平衡的策略。多元化投资,包括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再加上对经济指标、地缘政治事件和公司新闻的深入理解,对于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通过认识到潜在的陷阱,比如估值过高和市场泡沫,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投资者可以为长期成功打下基础。
标普500的未来仍然不确定,但如果以批判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牛市,投资者可以应对挑战并抓住未来的机会。
透过观察VIX看标普是否真反弹黑一跌得有点凶,实话实说速度有点出乎意料。更难料的是VIX。
最近没看财经类新闻,不知道有没有相关报道,周一的VIX最高点可是至VIX创建而来历史第三高。前两次是次贷和新冠。和前两次对全世界带来灾难性相比,这普通的星期一算老几啊,却就是这般诡异成老三了。错过做空一波VXX的最佳时间,因为当时还没睡醒,嗨~
其实我一直相信Michael Burry的ETF泡沫理论。就是现在ETF交易已经占据非常大部分的股票交易。要是股民和机构同时抛售ETF,做市商就会跟随卖出正股。
已英伟达为例,ETF.COM数据,有527只ETF组合中持有NVDA正股,合共23亿股。要是这527只ETF出现高额净流出,正股就会被做市商大幅抛售。要明白ETF做市商赚的是BID&ASK中间差价,他们并不关心股价,只关心有没有人做交易。
某些ETF被抛售其实影响不大,但要是一定数量的ETF被抛售,当中一下质量好的个股也得跟着跌。然后一些ETF其实和被抛售的ETF是两种类型的ETF,但他们组合中都共同持有某只股票。很自然这只ETF也受牵连。然后火烧连环船,最后形成ETF抛售潮,整个股市就会瞬间崩下来。这就是Michael Burry的ETF泡沫理论。希望我没记错和理解错,因为他的理论很早就已经提出。
再加上AI近乎零延迟自动运算和执行,恐慌可以比以往来得更快更凶。
现在诡异的是VIX。就在2021~2022的美股下跌中,VIX最高点也不过40,但高低跌幅是27%。当时我记得CNBC的一个衍生产品策略师解释,因为VIX是以期权交易的隐含波动率计算组成。简单讲就是股市下跌,波动率变高,就是期权的premium变贵,等同保险费变贵。要是VIX起不来,代表保险费没疯狂飙涨,而当中原因就是投资者并不积极买保险。不积极买保险的原因就是他们压根就打算要把股票卖出,还保个毛线。事实的确是美股长达一年的震荡下跌后才回来,而非过去已被人们习惯相对快去快回的V型反弹。
那好了,现在VIX历史第三高,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反过来想,投资者非常积极买保险,保费才水涨船高。也就是说投资者并不打算卖出股票。市场恐慌,但保险继续买起来。这逻辑应该没错吧,我想。
现在看VIX的图,也对比标普在几天内的跌法,怎么跟2018年1月那么类似。我其实真记不起当时是为什么而跌,又或者根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诱因,就只因为2017年飚的太狂而造成的市场套利行为而已。这不知道。
我年头开始认为目前像2019年,而2018年又跟2019和现在都有一些类似。当然这两段时期之后都没有再往下跌,并在经过一段震荡期后创新高,只是时间不一样。
我觉得这次下跌后出现一段震荡期,然后又出现新高。最乐观是11月左右。但有一点隐忧,就是100天的标准差。实在跌太急,出现高低脚。要是这标准差在布林带外再出一低脚,标普震荡后出也出一个低脚,那就情况不太妙。2022年2月就是这情况,之后大家都懂。
我觉得没有什么黑鹅,乐观的几率是大于50%,其实是保守的说法,我觉得机会是较大。看历史VIX这样飚法,如果以最高点而非收盘时的点数而进行计算,之后标普都是起飞的开始。除了次贷那一次,次贷带来严重系统性危机,以及严重的外溢。
目前应该没看到什么类似危机。暂时反弹也尚且有力,短期大机会还有些震荡。要是一两周回到新高就太梦幻,我不信。
暂时这样,之后有机会再见。被打脸就还是不见了,哈哈
标普年内再有新高,你信不?美股回调咯,不惊也不喜。标普目标5500,上半年就达标了,也没太激进了,一边吃瓜就好。
梳理一下,6月17日标普接近5500,然后一直小幅整理格局,直到6月27日,振华与建国二老辩论。经过一个周末的思考,脑子没坏的人都知道振华悬,建国稳。市场最爱确定性,开始蠢蠢欲动。建国表示执政后利税双减,罗素飚疯了。
再到7月13日,一场暗杀,建国完美演绎“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但要是在那张震撼世界的照片中,高举拳头之上的美国国旗换成华为的商标,立刻变得具有娱乐性和讽刺性,哈哈!
之后市场把情绪推到高点。不过没过几天,市场开始回吐,直到7月21日振华已经不振了,并表示支持哈~哈~哈~哈里斯出战。我觉得民主党会玩,把两场战争带来的副作用都让振华打包走人。然后在对老人政治反感声中推一个所谓“年轻”的新产品到市面。再让这新产品和以色列切割,一下年轻人回来了,反感老人对决的人也回来了。这操作堪比当年旋转门计划。师傅高招啊,提早辩论不是个民主党自己的天仙局还能是什么。以拜振华的智商,这陷阱,这陷阱肯定是你遇上。
市场视乎又要回归不确定了。同时财报季也爆不少雷。直到周五这数据,以及以为交易所数据出错的英特尔,市场杀得开心。典型的指数在高位,all news is bad news。要是现在是4500点以下, 周五在数据肯定把标普拉起来。数据差,财报差,大选不确定,中东动荡。其实地缘政治真没人理,但人就是怎样,什么都硬拉进来,就是搞得负面大杂烩才够负面。所有都差,都不确定,但降息确定,不砸股抢债更待何时。好几个月,我的债才动来,买入时机不是太好。
看图呢,就好像目前并不是大崩盘的前兆,当然这前兆的时间窗口各人有不同定义。由年头就认为,从技术角度到宏观角度,跟2019就真的很像。靠观察2019年的走势也成功推断到4月的小幅回调,时间窗口误差一周半,幅度基本一致。
要是继续观察红色线100天标准差,之后可能又见新高。目前下跌仍然是跟2019年接近同步,当然没那两位跳水选手神同步。接下来大可能触碰150天线,然后在较有幅度振动直到11月,才会有新高。
虽然年内目标5500,但上半年就到了,再看看情况,就需要修改。能到多高不知道,因为我认为之后的新高是情绪促使大于基本面。更简单讲是情绪和基本面背离会更加扩大。
记得上文聊了一下英伟达,看法对不对,见仁见智。对于第四季到来年第一季度要下跌35%~50%。甚至看上文的图,看着两个月的演化,更像是在进行中,要是到第四季到来年第一季,发现原来比起高点已经下跌一半,千万别意外,到时候才考虑要不要买一点,不急。
要是英伟达崩50%,不用问上帝,路人甲也能告诉你标普已经崩了。所以我觉标普触碰150天均线,在配合breadth可以来一波。派对到什么时候散场,我觉得要看fed降息幅度和间隔,要是他们急了,兄弟就得看路咯。为什么,就不再啰嗦了。
当然,之后走势是从红色的100天标准差,以及几条自己制作的辅助线推敲的,并不是海量数据经过AI演算,没法提供和保证准确度,但我100%相信,就好比我一直确信拜振华不可能有第二任期一样,哈哈。
暂时这样,继续看奥运。
闲聊英伟达亲爱的同志们,还记两三个月得讲过不要认为英伟达泡沫中,而且拆股前,千万千万别看空,更不要做空。现在6月7日要一拆十,老黄会果然玩啊。估计老黄和一些insider要卖一部分好好鼓励自己一下。就显得木头姐有些黯然神伤了。
预期拆股后能再涨30%,所以以1000块算起,1300是目标,但也不排除强劲的散户动能再推高一把到1500,甚至更高,MEME时代,谁能说得准。
不过,幸福可以来很快,也可以走得很快。看英伟达过去历史,当50周标准差高于60%,就很容易出现一波急速调整,而且调整大于20%。而且近期最近的两个峰值,105%和91%,出现在去年6月和今年3月。目前已经去到80%。这几个波峰间隔有些密,是过去历史所没有出现过。就是说好像一条橡筋绷太紧,一点外力就带来较大的振动。
要是从历史里找痕迹,会从2004年8月到2007年10月这段时期。走势上是比较类似的。再比较一下fed利率变化和标普的走势,就更像了。而当年在第三个波峰后,英伟达股价跌了八九成。要是相信这个历史对比,如果现在估算,估计英伟达到第四季度或2025年第一季可能就要深度回调,幅度可能35%~50%以上。散户是双刃剑,所以目前只能瞎猜。
然而,当年英伟达50周标准差位置没有现在高,当年最几个波峰是46%~72%。而现在是80%~106%。所以这也不能完全代入到目前情况,只能是个参考。但以标普的历史,降息周期开始后,十有八九都是崩盘。要知道,现在标普和AI的权重关联度已经高度同步,一方崩就意味着另一方也崩,最后都不知道谁带崩了谁。再参考今日这些图,我认为英伟达要崩的概率并不低,只是幅度和速度无法精确知晓。
我就觉得现在不搞英伟达了,尤其正股,要是这标准差到90%到100%真要小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崩下来,然后对自己说,回调而且,吓不到我,跌就是买入机会。但要是越跌越买后还是崩了个50%,压力就非常大,也可能最后绝望止损。防止走到这错误的最后一步,就由防止错误的第一步开始。我就是不贪,你能拿我怎么办。哈哈。
当然,我只是屏蔽基本面后的看图说话。要是说如今AI世代,也过去不同。我也不会反驳。但要注意,芯片也是大宗商品之一,也是有周期性的。要是说现在是超级周期中,我也不反驳。事实的确如此。所以到最后这只是以其历史走势梳理的一个参考而已。
再说说标普,回调了3%,是不是结束了,我不知道,但breadth thrusth回升了。但是标普目标是5500,要是只跌个3%,而不是跌到5000点,不是玩杠杆或期权的基本没什么太大意义。继续看着就是了。
目前,标普短期并没有出现崩塌的现象,但再往前冲也可能力度有限。目标5500,但overshot也很常见。然而美股长远期,我还是比较担心的。之前就简单谈过可能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某一天,美股就好像日股迎来失落三十年的第一天。更担心的,这一天可能会更早到。这话题找一天聊聊。
美股小幅调整或许又要来了标普一到三周内或许会再一个5%左右的调整。看这移动偏差又反弹到接近布林带的中线。如果再参考2019年中,要是未来几周看到受中线压制,再次出现调整的机会很高。
上次说到有50%机会标普见4800并不会意外,但并没有出现。市场并没有玩滞胀预期,相反是放大通胀下滑。没太大关系,只是标普新高出现时间真的让我意外。预期有一段颠簸期,然后起码到六七月才现新高。也没太大关系,不过要是提早到5500就要小心了。
我认为市场还是会玩滞胀议题,要只提早到5500,这议题就很可能令标普跌10%以上。现在有点像2019年末的感觉,那时候市场一直涨,机构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后只能解释是只Multiple Expansion。而为什么有Multiple Expansion最后也解释不了。但就其实是,人人都在买,我不买就是唯一的输家。同样当时也有很多有credit的大V跳出来喊小心追高,但往往这时候就是掐空头的最后一公里。暂时看,meme股又集结了。或许见到乐观情绪加上逼空同时发生,之后就找议题一次过进行清算。
有可能是滞胀。通胀之前还是比较乐观,但现在看或许越来越挥之不去。未来通胀是三方面,环保,政治,世代通胀。要是通胀上半年不退下去,同时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即便是迹象而已,在议题就能玩起来。我不是学经济的,滞胀最明确的定义和界限是什么,我不懂,但你我都懂的是,市场从不追求真相。
要是出现衰退,FED必降息,这必定再刺激市场?不厌其烦再讲N遍,美股蹦迪无一不出现在利率下行中。美股预期降息而大涨是从去年开始。到降息那天,还能涨多高,大部分人应该都明白。然后必然是大调整,只是尚未知道动因和精准的时间窗口而已。
所以标普到5500后,然后降息,大选又过了,大调整出现几率应该80%以上。大调整会不会变成崩盘,暂时不知道。所以目前水位,到5500就3%,一切小心谨慎。即便调整出现dip,要是不够深,还是不要太激进为好。
继续更新标普看法前文再续,利率,通胀,衰退等因素已经过去的事件,但新的事件担忧进入,就是滞胀。是不是有点奇怪,滞胀明明就是通胀和衰退交杂的问题。对,但两个不确定的担忧同时演变成新的事件,就成为新的不确定因素。市场玩的就是一种说法,标题或关键词。虽然第一季度GDP目前只是初值,但结合过去几个月的通胀数据,就足够让市场玩一阵子。然后指标也不是出现一种利索的反弹。然后现在市场等FED会议,但感觉50%以上,不论老鲍说什么,市场要偏向继续调整。所以标普到4800点,高低幅度9%,是有机会的。虽然预计5~7%的回调幅度,但新的事件进入,overshoot并不奇怪。这个夏天市场可能要波动一下,不过现在仍是认为年内能5500点,仍要继续观察宏观状况。